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写作能力,一般包括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它们都属于智力的范畴。社会上的人们,包括老师、家长和学生本身在内,往往竭力开发这些智力因素,以期收到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然而,人们很容易忽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就是动机、情感、兴趣、性格、意志等。在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其实只要深究其中缘故,就可以看到非智力因素在其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我从四个方面对非智力因素进行开发: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就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并与智力发展密切相关。有了写作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主动性,效率就高;反之,对作文感到厌倦,感知、思维等一切认知活动都会处于抑制状态,效率就不高。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正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欣赏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可以在学生理解作文要求的基础上,把拟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
写作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主导的积极性只有通过主体的积极性才能起作用、见成效,任何越俎代庖的做法只能事与愿违。当前,社会上有一种错误心理,认为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老师水平的高低,老师要包打天下,这就过分强调了主导的作用,忽视了主体的因素,受此影响,学生在读、看、想、写等诸方面极为被动、消极。这是一种妨害写作教学顺利进行的顽症。要化解、根治这一顽症,首先就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要做写作的主人,要有不折不扣的进取心。语文教学界的广大同行日益认识到主体意识的作用,众多的强化写作训练实验,其中就有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尝试。
三、培养学生写作的意志自觉性
意志自觉性,是指人们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深刻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要求。意志自觉性是人的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的写作意识自觉性表现在:有远大的抱负,学习行动上(阅读、观察思考、写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然而,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恰恰在不同程度上缺乏这种良好的意志品质。现在,我们大多老师都有同感:高中语文难教,语文是文老“五”(处于数理化外之后)。尤其理科的语文更难教,学生根本不重视,不喜欢写作文。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问题,我一开始规定每个同学每周星期一随笔一篇,有意挑出一些平时缺少自觉性的同学的随笔,尽量找出优点,给予表扬,使之认识到他们的写作也是有潜力可挖的,鼓励他们自觉去完成作文。现在我教的班级每次作文都是交得最齐的,学生作文也多次在竞赛中获奖,表现出对语文的喜爱。学生有了写作上的意志自觉性,那么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们就能博闻强识,学会观察社会、人生,学会辩证思考,就能主动练笔,当他们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转化为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和坚持力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培养起自信力和坚持力,以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心理障碍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克服:
“畏惧心理”。这是写作功底薄弱的学生常有的不良心理。对这类学生,一方面要启发他们认识自己,发掘出他们的潜力,鼓起写作的勇气,摆脱畏惧心理的羁绊;另一方面,要适当放低要求,引导他们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速成心理”。持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很容易从急躁变成自弃。反映出这类学生没有认清写作能力提高的规律,没有长期训练的心理准备,缺乏坚持力。为此,我们应该使学生懂得知识积累的长期性和能力转化的艰巨性,既看清眼前又瞻顾未来,持之以恒,孜孜以求。
“自满心理”。一般来说,写作功底较厚的学生容易患上这种毛病。对这类学生不能吹捧,更不能甩开。我们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正确分析自己的昨天和今天,懂得“天外有天,认为有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培养起写作意志自觉性。
总之,要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法当然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语文界同仁长期探索,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就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并与智力发展密切相关。有了写作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主动性,效率就高;反之,对作文感到厌倦,感知、思维等一切认知活动都会处于抑制状态,效率就不高。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正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欣赏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可以在学生理解作文要求的基础上,把拟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
写作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主导的积极性只有通过主体的积极性才能起作用、见成效,任何越俎代庖的做法只能事与愿违。当前,社会上有一种错误心理,认为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老师水平的高低,老师要包打天下,这就过分强调了主导的作用,忽视了主体的因素,受此影响,学生在读、看、想、写等诸方面极为被动、消极。这是一种妨害写作教学顺利进行的顽症。要化解、根治这一顽症,首先就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要做写作的主人,要有不折不扣的进取心。语文教学界的广大同行日益认识到主体意识的作用,众多的强化写作训练实验,其中就有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尝试。
三、培养学生写作的意志自觉性
意志自觉性,是指人们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深刻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要求。意志自觉性是人的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的写作意识自觉性表现在:有远大的抱负,学习行动上(阅读、观察思考、写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然而,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恰恰在不同程度上缺乏这种良好的意志品质。现在,我们大多老师都有同感:高中语文难教,语文是文老“五”(处于数理化外之后)。尤其理科的语文更难教,学生根本不重视,不喜欢写作文。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问题,我一开始规定每个同学每周星期一随笔一篇,有意挑出一些平时缺少自觉性的同学的随笔,尽量找出优点,给予表扬,使之认识到他们的写作也是有潜力可挖的,鼓励他们自觉去完成作文。现在我教的班级每次作文都是交得最齐的,学生作文也多次在竞赛中获奖,表现出对语文的喜爱。学生有了写作上的意志自觉性,那么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们就能博闻强识,学会观察社会、人生,学会辩证思考,就能主动练笔,当他们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转化为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和坚持力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培养起自信力和坚持力,以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心理障碍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克服:
“畏惧心理”。这是写作功底薄弱的学生常有的不良心理。对这类学生,一方面要启发他们认识自己,发掘出他们的潜力,鼓起写作的勇气,摆脱畏惧心理的羁绊;另一方面,要适当放低要求,引导他们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速成心理”。持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很容易从急躁变成自弃。反映出这类学生没有认清写作能力提高的规律,没有长期训练的心理准备,缺乏坚持力。为此,我们应该使学生懂得知识积累的长期性和能力转化的艰巨性,既看清眼前又瞻顾未来,持之以恒,孜孜以求。
“自满心理”。一般来说,写作功底较厚的学生容易患上这种毛病。对这类学生不能吹捧,更不能甩开。我们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正确分析自己的昨天和今天,懂得“天外有天,认为有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培养起写作意志自觉性。
总之,要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法当然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语文界同仁长期探索,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