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实践中点亮学生的“言语生命”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bedw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说:“言语是有生命的活物。”言语的生命萌生在人性的深渊里,存活在人的精神家园中。不同的精神家园、不同的言语需要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言语生命内涵。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序》中说:“读《后山集》就仿佛听口吃的人或病得一丝两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满肚子的话说不畅快,替他干着急。”这附着话语的“一丝两气”的言语,生命的气息是微弱的。当年福楼拜大声喟叹“语言被污染了”,“头脑里塞满了五花八门的程式化的语言”,这种种充斥世俗语言的迹象在现今校园也很普遍。关注学生的“言语发展”水平,引领学生个体“言语生命”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潘新和教授在专著《语文:表现与存在》中说:“在未来教育中,语文学科的日益显著的‘素质性’功能,必定备受关注,言语表现力将成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元素质’”,“语文教育将从‘工具论’、‘知识论’、‘能力论’回归到言语表现存在论,从语文技能‘训练’回归到言语潜能、才情的‘养护’。从生活、阅读本位回归到表现、存在本位,从实用、应试为主导的外部动力学回归精神、素养和言语生命需要为主导的内部动力学”。语文教育回归到言语生命的滋养、承传和延续,将关系到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
  语文教学中,言语生命的“养分”浸润在精美的文学作品中、意义丰富的文字中和流淌不息的思想长河里。要吸收到“养分”,进行我们传统教学中的朗读实践,是很好的方法。它作为一种言语行为,不只是简简单单地把视觉形象(文字)变为听觉形象(语音)的传播信息。而是透过言语传达的信息触摸背后表达的智慧,指引人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运用语言、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这里包含了言语对象的内化和由此生成的言语理解的外化过程,是一种多功能的言语活动。
  在具体的朗读实践中,贯穿着一条“语言——文化——生命”的主流,在内化和生成的言语活动中,点亮师生言语的生命。
  
  一、在大声朗读中捕捉语言信息
  
  “读”在《说文解字》中注:“诵书也。”可见读的本义是念出声来,朗读更是要响亮地读出来,要大声朗读,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读。现在的学生很少大声朗读,喜欢默读,默读仅仅是眼睛指向大脑的活动,而朗读却是眼、口、耳三条神经通道几乎同时作用于大脑的活动,感知效果胜于默读。如果仅凭课堂教学进行集体朗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而今,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开口。即使开口也是声音轻微,那是不自信的表现。至于朗读中没有轻重音之别,语调平淡,开口度小,尾音弱化,听来乏味,催人入眠,那更是缺少语音训练的表征。要达到言语信息的传达和接受的有效性,朗读中语音准确无误地表达语义相当重要。高师预科段专门开设《语音》课,配备语音专职老师,加上语文课的训练,双管齐下,在语音的训练上是做得相当扎实的。
  再者,加强篇章的朗读训练。篇章朗读不同于单音节字和双音节字拼读。除了要求吐字准确、规范、清晰、圆润之外,还特别强调语气、语调、重音、停连、快慢、节奏方面的朗读技巧。语气把握得准确。就容易使听者进入文本,理解文本,更好地发挥有声语言的效果。
  目前学生对重读比较模糊,认为把字音咬重一点就是重读,其实不然。如李白的《将进酒》开头排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日月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来”、“不”、“悲”、“雪”是重音词,但重读的方式不同:“来”、“不”要加大音量读。字音高亢响亮,短促而饱满有力:“悲”字读时,前面的“镜”字作短暂的停顿,延缓“悲”字的读音,用低沉的语调读出,“雪”字也要延缓音节,用悲沉的语调读出。这两个排句,第一句高亢响亮,到“不复回”低沉一点,导出第二句的悲沉基调。在音节上从高亢到低沉。字音丰富多变。生动逼真。当然,重读要读好,离不开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基调的准确把握。
  
  二、朗读出语官背后的文化内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在读的过程中,读着读着就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悟出了言语的生命。这“读着读着”是个思维的过程,不是有口无心的读,读上百遍千遍最多也就能达到背诵的效果,但是伴随思维的读就不一样,读时要思考基调、语气、停连和重读等细节的得体表达。这些都离不开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内容的整体把握。《将进酒》本是汉乐府旧题,是宴席上劝酒之歌,应唱得高亢而欢快,可对于经历了“赐金还山”的李白来说,处在极度的壮志未酬的苦闷中,一方面想人世,一方面又感叹“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想出世,最终唱出了失意苦闷的情怀。诗歌的基调是复杂的,时而高昂,时而低缓,时而悲沉,正所谓“情生于中,运而为气,发而成声,声则含情”。根据基调的不同,语气也有不同,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急则气短声促,冷则气少声淡,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疑则气细声缓,静则气舒声细。把握好情感的起伏,也就能准确处理朗读的情感、气息和表达,加强语言表现力,使听者入得文本,理解文本。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文学家心脏的搏动和呼吸的节律,血液和气息的运行。这是一种兴致、一种滋味、一种意动、一种格调、一种风韵、一种情景”,“是诗人或作家发自心灵深处的情不自禁的歌唱”。这种情,这种韵,这种味是蕴含在文本中深藏不露的。它对于读者来说还是个空白,而朗读者需要以自身的修养、阅历、文化、知识去填补它,把握文本内涵的不确定性,和作者、文本之间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闻一多的《死水》写“一沟绝望的死水”,本是一条臭水沟却使作者触景生情,生什么情呢?当时闻一多在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任教务长,深深反感校长刘百昭的专制,浑如一潭死水。这是寄寓之一;当然一个能拍案而起,愤愤控诉敌人罪状的闻一多。一个“我前脚跨出大门,后脚不再准备跨进大门”,不畏敌人恐吓的闻一多,是绝不会只道尽个人的处境的,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死水”也就赋予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化内涵,这是一个死气沉沉、黑暗、腐朽,让人绝望的旧中国,这是寄寓之二。“死水”意象的丰富内涵,通过朗读,朗读者以自己的声音复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韵、味,复现了文本语言中作者“精神的不由自主的流射”。朗读者在分析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态度感情融化在作品的内容里,进而表现在有声语言中。
  
  三、朗读中吸收和生成言语生命
  
  朗读实践中,多读优秀作品可以积累语言素材,丰富言语表达能力。使说话词语丰富生动:优秀作品还可以丰富写作知识,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可以借鉴规范的句子,使说话通顺简练:可以熟悉语调语气的各种变化,使说话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
  朗读者的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次心灵的历险,它决不是技术层面的操作,而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活动。在历经创造的过程中,教师的承传相当重要。潘新和教授在《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中提出:“教师唯有反求诸己。用自己的言语生命体验,去领悟语言创造之真谛,去观照、陶冶、唤醒、点化新的言语生命。不期然而然。引发学生言语生命的自悟和顿悟。”依旧是《死水》,在一系列鲜明的意象面前,我们看到了作者把“破铜烂铁”写成晶莹剔透的翡翠,把生锈的“铁罐”写成灼灼的桃花,把“油腻”写成柔滑的罗绮,把“霉菌”写成流丽飘荡的云霞,描写一对对丑美对应的意象,作者这样组织语言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呢?写丑写美,意在以美衬丑,作者一味地挖掘恶之美,越是把丑挖掘到美的极致,也便是丑到极端,对丑的批判力也就越大。恰如朱自清所说:“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才有希望。”这种西方创作文学中审丑艺术,恶中之美的表现艺术效果,蕴含在言语的背后。教学中言语生命的细读,不仅“学生从教师那儿感悟并滋养了言语生命,同时也将自己的言语生命的创造回馈于教师:教师在学生那儿延续了自身的言语生命,同时也将自身的更为成熟的言语生命用以孕育、孳乳新的言语生命”。吸收和生成是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的。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语文的教学本质是言语教学和审美,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睿智,唤醒和点化学生的言语悟性和灵性。朗读实践让言语生命与朗读生命相互转化、整合、融合、构建和提升,获得了有效的言语表现力的培养。
  
  注释:
  ①赵甲明编.郭沫若箴言录[M].学苑出版社,1993.(124)
  ②钱钟书宋诗选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16-117).
  ③④⑤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7)(98).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并不太重视课文导入,或者把导入当成了敲门砖,门敲开了,砖也给扔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导入,除了它有过渡作用外,还应该具有一种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具体表现在它的语言魅力、思想内涵、文化底蕴。只有这样的导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导入显语言魅力    一个语文教师,理当是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因此,课堂语言不应该是干
市政工程施工资料是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和工程实体质量的真实记录,工程建设中如何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对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进行管理并记录,最终形成完整的
艺术插花是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
<正>塞北兔属于以产肉为主的大型皮肉兼用型兔,由原河北省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现河北省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培育。1988年8月,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鉴定。1育成简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智慧的表达。一篇好的作文首先应该做到语言清晰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其次才能追求情感上的飞跃,境界上的超脱。可见,语言的出彩是吸引读者眼球的第一步,没有精彩的语汇再崇高的思想也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然而,现今中学生特别是中专生作文语言却乏善可陈,问题较多。这些问题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曲解词意。在不理解词意的情况下凭主观臆断将其随意编排进句子,从而造成了句意表达的不
目的分析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联合应用沙利度胺与常规化疗的疗效。方法 70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利度
中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四种能力中写作能力尤其重要。如何提高写作能力,需要老师和学生长期的努力,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但综观许多老师的作文指导,存在着这样的误区:急功近利,只看准考试,煞费苦心,舌敝唇焦,反映在训练上是漫无边际,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
本文以2017年现象级文化电视节目《朗读者》为例,统计分析在节目播出期间,节目中以及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中出现的相关图书在当当网上的排名变化,从三个方面分析文化电视类节
广州购物中心的发展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总结广州购物中心的特点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将对广州以及国内其他城市购物中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