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首先造成其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其次,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人的心理素质,不仅具有生物遗传作用,而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关注孩子心灵,培养自信心理
(1)认识自我,培养自信。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因为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感受自我,培养自信。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级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我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班是祖国的一个小小的分子,爱国就得爱我们班集体。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原来,教室和清洁区的打扫,非得老师督促不可,有的学生甚至逃避劳动任务。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经常带零食到学校,而且随手就丢。自從我让他们当了班上的生活委员后,他们的上进心越来越强,那些不良习惯都没有了。受他们的影响,学生懂得了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要自觉维护集体,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现在,老师不在场,同学们也能认真打扫,班上的卫生工作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同学们不仅自己不随手乱丢乱扔,注意周围的环境,还监督别人,以防破坏周围环境。
(3)挑战自我,培养自信。学生锻炼的方式很多,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老师最好不要插手。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搞卫生时,有的老师往往帮学生甚至替学生扫地、抹桌、擦窗;办黑板报时,有的老师往往帮着学生设计、排版、画刊头、写美术字等,这种担心小学生做不好小事而事必躬亲的做法,恰恰丢失了许多让学生锻炼的机会。我在工作中力戒这种做法,结果是,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找相关的板报资料,有的画画,有的写字,同学们兴致勃勃,板报很快就办好了。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学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了自信心理。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追求教育目标,促进孩子成长。让学生快乐,就要给学生玩的时间。学生除了是学生,还是孩子;是孩子,就有爱玩的天性。适当方式的玩,可以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适当方式的玩,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无法获得或获得有限的知识与认识;适当方式的玩,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更好更有效率地投入课堂学习。如我们要求教师不拖延一分钟下课,各课作业要协调,绝不超量布置等。
(2)营造优美环境,促进孩子成长。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里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3)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孩子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让心灵快乐的教育。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去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开展了“丢下的是垃圾,拣起的是品质”活动,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园内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营造和谐气氛,促进孩子成长。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因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作者简介:
顾郁艳(1985—),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就职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德育及班级管理。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关注孩子心灵,培养自信心理
(1)认识自我,培养自信。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因为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感受自我,培养自信。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级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我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班是祖国的一个小小的分子,爱国就得爱我们班集体。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原来,教室和清洁区的打扫,非得老师督促不可,有的学生甚至逃避劳动任务。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经常带零食到学校,而且随手就丢。自從我让他们当了班上的生活委员后,他们的上进心越来越强,那些不良习惯都没有了。受他们的影响,学生懂得了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要自觉维护集体,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现在,老师不在场,同学们也能认真打扫,班上的卫生工作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同学们不仅自己不随手乱丢乱扔,注意周围的环境,还监督别人,以防破坏周围环境。
(3)挑战自我,培养自信。学生锻炼的方式很多,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老师最好不要插手。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搞卫生时,有的老师往往帮学生甚至替学生扫地、抹桌、擦窗;办黑板报时,有的老师往往帮着学生设计、排版、画刊头、写美术字等,这种担心小学生做不好小事而事必躬亲的做法,恰恰丢失了许多让学生锻炼的机会。我在工作中力戒这种做法,结果是,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找相关的板报资料,有的画画,有的写字,同学们兴致勃勃,板报很快就办好了。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学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了自信心理。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追求教育目标,促进孩子成长。让学生快乐,就要给学生玩的时间。学生除了是学生,还是孩子;是孩子,就有爱玩的天性。适当方式的玩,可以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适当方式的玩,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无法获得或获得有限的知识与认识;适当方式的玩,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更好更有效率地投入课堂学习。如我们要求教师不拖延一分钟下课,各课作业要协调,绝不超量布置等。
(2)营造优美环境,促进孩子成长。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里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3)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孩子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让心灵快乐的教育。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去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开展了“丢下的是垃圾,拣起的是品质”活动,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园内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营造和谐气氛,促进孩子成长。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因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作者简介:
顾郁艳(1985—),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就职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德育及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