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股浅动脉、近端腘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腔内治疗的效果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股动脉、近端腘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148例(156条肢体),患者均接受腔内治疗。病变长度0.5~41.0 cm,平均(14±11) cm;按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Ⅱ(TASC Ⅱ)分级划分,A级47条,B级40条,C级26条,D级43条。评估技术成功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围手术期保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一期通畅率、二期通畅率、保肢率、生存率。Cox回归分析计算影响一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
结果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8.7%,临床成功率96.2%,围手术期保肢率99.4%,局部并发症发生率4.5%,系统并发症发生率1.9%。术后3、6、12、24、3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1%±1.8%,80.2%±3.4%,65.6%±4.3%,60.9%±4.6%,53.7%±5.8%;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7.9%±1.2%,94.2%±2.0%,89.6%±2.8%,81.4%±3.9%,78.0%±5.0%;保肢率分别为99.4%±0.6%,99.4%±0.6%,97.8%±1.2%,97.8%±1.2%,97.8%±1.2%;生存率分别为99.2%±0.8%,98.4%±1.1%,97.5%±1.5%,94.9%±2.3%,91.2%±4.2%。Cox回归分析发现TASC Ⅱ C、D级病变(OR=1.776,95%CI 1.013~3.116)、流出道评分(OR=1.138,95%CI 1.016~1.275)是影响一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
结论股浅动脉、近端腘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安全、可靠。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但通过再次干预仍可达到满意的保肢效果。TASC Ⅱ C、D级病变与流出道评分是导致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