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民居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粤西雷州半岛地处我国最南端,经过不同历史朝代的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古民居文化。本文结合雷州半岛地区的文化特色,对于其古民居文化的装饰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古民居;装饰文化;雷州半岛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这一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居文化。粤西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的西南部,是我国第三大半岛。不仅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陆上资源亦非常丰富,且其土壤多为红色,故有“红土地”之称。历史上,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这为雷州半岛地区的多元文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现今,雷州半岛地区的古民居多以明清至民国时期为主,样式上多为天井院落。这种民居文化的形态与雷州半岛的民俗文化、建筑艺术以及人文精神等都具有密切关联。
1 粤西雷州半岛古民居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根据历史记载,雷州半岛古时被称为“百越之地”,原住居民是南越人的支系,至晋朝后,其被新的民族称为“俚”,隋代以后,不同种族相互融合,俚人渐多。从东晋开始,浙江、河南以及福建等地的汉人逐渐迁移至雷州半岛,而南宋末年至明代期间,大量汉人南迁,尤其是以莆田人最多。众多人口的涌入为该地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闽浙会馆”、“潮州会馆”、“广府会馆”等相继建成。而且,在古代由于传播媒介的有限,文化主要是通过人口迁徙等流动方式进行传播。伴随着大量汉人南迁,不仅为雷州半岛地区带来了更先进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不同民族与地区的风俗文化,如沿海地区的妈祖文化、粤西地区的木偶戏等,这对于雷州半岛地区的多元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效果。
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也间接带动了民居建筑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在现存的古民居中,其装饰部位主要以山墙、屋面、门头、屋檐、梁架、柱础为主。而山墙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不仅仅是每一个村落都有其代表性的装饰样式,而且即便是在同一个村落中,其装饰也往往具有典型的多样化特征。比如苏二村、潮溪村、周家村及青铜村等,其山墙装饰多有两种以上,在装饰风格上,五行山装饰曲线应用较为多变,或活泼流畅、或自然脱俗、或气派轩昂。照壁也是雷州半岛地区家家户户均有的装饰物,装饰方式与风格繁简不一。外来文化对于本地民居装饰风格中留下的印迹则主要表现为,部分民居内檐下的彩描、倒垂莲木雕以及透雕屋翘等,美观而精致。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民居受到了西洋文化的影响,装饰了具有西洋风格的券拱、券柱等物品。这种多元的艺术文化氛围让粤西雷州半岛地区的民居释放出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2 粤西雷州半岛古民居装饰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基本处于我国最南端,三面环海,终年都经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日常时间充足,空气湿度大。但由于临近海洋,雷州半岛也是台风高发区,而且每一次臺风都会带来大量的降水,甚至还会引发海啸、水灾等自然灾害。而在古代时期,这种自然灾害更加严重,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影响也更加严重。生活在雷州半岛的居民,希望生活能够风调雨顺,为此,他们对水产生敬畏,海神便成了满足他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诉求对象。供奉水神、祭祀水神也逐渐成为当地的一种风俗文化[3]。妈祖作为众海之深,自然深深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与敬畏。这种地域性文化特征对于当地的民居建筑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妈祖庙(亦称为天后宫)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为了得到海神妈祖的保护,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诞)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烧香放炮进行庆祝,并捐钱做社,供奉妈祖。
雷州半岛多五形山墙,尤其以水式、木式与土式较为多见,但不论是山墙,还是屋脊装饰,都设有泄风口,不仅外形上美观,线条造型也更加流畅,而且结合沿海地区气候特征,还增加了抗风、抗火能力。由于雷州半岛处于我国西南边陲,很少受到政治影响,经济、文化等相对也并不发达。因而在这种地域性文化特征中,装饰形式有彩绘、石雕、木雕、陶塑以及灰塑等,形式多样,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3 粤西雷州半岛古民居装饰民俗文化体现
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民俗文化也缤彩纷呈。在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中,趋吉避凶、福寿平安、如意吉祥是普通百姓的永恒追求。这种单纯的民俗文化也体现在了当地的民居建设中。在雷州半岛的古民居建筑中,装饰图案内涵丰富,艺术图案厚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风采。这些装饰图案中,既含有传统的吉祥纹饰,如山水美景、珍禽走兽、福禄寿、如意纹等,同时也含有一些谐音寓意图案[4],如照壁上灰批五只蝙蝠(寓为五福临门),彩绘上的牡丹与花瓶(寓为富贵平安)。此外,雷州半岛地区过年时还有“舞鹰雄”的习俗活动,以此驱邪气。该民俗活动已被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当地的民居中,这种民俗活动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雷州半岛地区气候闷热,因而当地居民有饮菊花以清肝解毒祛火的习惯。在雷州窖内出土的瓷器中,已有很多精美的菊花样纹饰。雷州半岛盛产热带水果,因而在当地的民居装饰中,采用当地的植物或水果作为装饰也屡见不鲜[5]。很多民居建筑工匠都生活在民间,他们对于大自然和生活深入观察理解,在很多民居的墙头、屋脊以及灰塑装饰、木雕图案中都含有各种岭南佳果,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同时表达了当地民众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结语: 古民居装饰文化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粤西雷州半岛曾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这使其民居装饰文化具有多元化、地域化以及民俗化特征。本文对此简单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于繁荣我国的古民居文化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立安,邹文慧. 雷州半岛石狗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开发探析[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
[2]陈国威,何杰. 海洋文化视阈下雷州半岛与域外社会交往[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
[3]于法稳,于贤储,王广梁. 雷州半岛生态文化旅游研究[J]. 生态经济,2015.
关键词:古民居;装饰文化;雷州半岛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这一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居文化。粤西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的西南部,是我国第三大半岛。不仅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陆上资源亦非常丰富,且其土壤多为红色,故有“红土地”之称。历史上,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这为雷州半岛地区的多元文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现今,雷州半岛地区的古民居多以明清至民国时期为主,样式上多为天井院落。这种民居文化的形态与雷州半岛的民俗文化、建筑艺术以及人文精神等都具有密切关联。
1 粤西雷州半岛古民居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根据历史记载,雷州半岛古时被称为“百越之地”,原住居民是南越人的支系,至晋朝后,其被新的民族称为“俚”,隋代以后,不同种族相互融合,俚人渐多。从东晋开始,浙江、河南以及福建等地的汉人逐渐迁移至雷州半岛,而南宋末年至明代期间,大量汉人南迁,尤其是以莆田人最多。众多人口的涌入为该地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闽浙会馆”、“潮州会馆”、“广府会馆”等相继建成。而且,在古代由于传播媒介的有限,文化主要是通过人口迁徙等流动方式进行传播。伴随着大量汉人南迁,不仅为雷州半岛地区带来了更先进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不同民族与地区的风俗文化,如沿海地区的妈祖文化、粤西地区的木偶戏等,这对于雷州半岛地区的多元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效果。
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也间接带动了民居建筑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在现存的古民居中,其装饰部位主要以山墙、屋面、门头、屋檐、梁架、柱础为主。而山墙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不仅仅是每一个村落都有其代表性的装饰样式,而且即便是在同一个村落中,其装饰也往往具有典型的多样化特征。比如苏二村、潮溪村、周家村及青铜村等,其山墙装饰多有两种以上,在装饰风格上,五行山装饰曲线应用较为多变,或活泼流畅、或自然脱俗、或气派轩昂。照壁也是雷州半岛地区家家户户均有的装饰物,装饰方式与风格繁简不一。外来文化对于本地民居装饰风格中留下的印迹则主要表现为,部分民居内檐下的彩描、倒垂莲木雕以及透雕屋翘等,美观而精致。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民居受到了西洋文化的影响,装饰了具有西洋风格的券拱、券柱等物品。这种多元的艺术文化氛围让粤西雷州半岛地区的民居释放出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2 粤西雷州半岛古民居装饰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基本处于我国最南端,三面环海,终年都经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日常时间充足,空气湿度大。但由于临近海洋,雷州半岛也是台风高发区,而且每一次臺风都会带来大量的降水,甚至还会引发海啸、水灾等自然灾害。而在古代时期,这种自然灾害更加严重,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影响也更加严重。生活在雷州半岛的居民,希望生活能够风调雨顺,为此,他们对水产生敬畏,海神便成了满足他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诉求对象。供奉水神、祭祀水神也逐渐成为当地的一种风俗文化[3]。妈祖作为众海之深,自然深深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与敬畏。这种地域性文化特征对于当地的民居建筑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妈祖庙(亦称为天后宫)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为了得到海神妈祖的保护,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诞)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烧香放炮进行庆祝,并捐钱做社,供奉妈祖。
雷州半岛多五形山墙,尤其以水式、木式与土式较为多见,但不论是山墙,还是屋脊装饰,都设有泄风口,不仅外形上美观,线条造型也更加流畅,而且结合沿海地区气候特征,还增加了抗风、抗火能力。由于雷州半岛处于我国西南边陲,很少受到政治影响,经济、文化等相对也并不发达。因而在这种地域性文化特征中,装饰形式有彩绘、石雕、木雕、陶塑以及灰塑等,形式多样,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3 粤西雷州半岛古民居装饰民俗文化体现
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民俗文化也缤彩纷呈。在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中,趋吉避凶、福寿平安、如意吉祥是普通百姓的永恒追求。这种单纯的民俗文化也体现在了当地的民居建设中。在雷州半岛的古民居建筑中,装饰图案内涵丰富,艺术图案厚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风采。这些装饰图案中,既含有传统的吉祥纹饰,如山水美景、珍禽走兽、福禄寿、如意纹等,同时也含有一些谐音寓意图案[4],如照壁上灰批五只蝙蝠(寓为五福临门),彩绘上的牡丹与花瓶(寓为富贵平安)。此外,雷州半岛地区过年时还有“舞鹰雄”的习俗活动,以此驱邪气。该民俗活动已被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当地的民居中,这种民俗活动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雷州半岛地区气候闷热,因而当地居民有饮菊花以清肝解毒祛火的习惯。在雷州窖内出土的瓷器中,已有很多精美的菊花样纹饰。雷州半岛盛产热带水果,因而在当地的民居装饰中,采用当地的植物或水果作为装饰也屡见不鲜[5]。很多民居建筑工匠都生活在民间,他们对于大自然和生活深入观察理解,在很多民居的墙头、屋脊以及灰塑装饰、木雕图案中都含有各种岭南佳果,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同时表达了当地民众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结语: 古民居装饰文化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粤西雷州半岛曾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这使其民居装饰文化具有多元化、地域化以及民俗化特征。本文对此简单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于繁荣我国的古民居文化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立安,邹文慧. 雷州半岛石狗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开发探析[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
[2]陈国威,何杰. 海洋文化视阈下雷州半岛与域外社会交往[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
[3]于法稳,于贤储,王广梁. 雷州半岛生态文化旅游研究[J]. 生态经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