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學习语文、提高文化素养,离不开阅读;培养审美能力、塑造健全人格,也离不开阅读。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童年的阅读经验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作业,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那么,如何让我们语文老师成为学生书海遨游的领航人,如何让课外阅读这一重要阵地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呢?下面就来谈谈我是如何以“同读”活动为舟,引领学生遨游书海的。
一、以同读活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好几年前,我就清楚地认识到当今的语文学习,光靠语文课本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学校里布置买课外书,我总是大力推荐给我的学生;还发动学生带书到班级设立班级图书箱;甚至多次自己花钱去买书给他们看……然而即使我费尽了口舌,学生对这些课外书总提不起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来课外阅读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开始。那么,怎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学生的年龄还小,一个个文字符号可能还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能不能采用让他们听的方法,利用故事内容来吸引他们,等他们有了想要读下去的迫切念头后再推荐他们读?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就挑选了一本描写学生班级生活的书《我们班的小糗事》,在班级兴趣小组活动上与学生共读,每次活动都为他们读上三四个故事。没想到这么一来,学生真的慢慢地被吸引了,他们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们盼了一个星期的兴趣小组时间,我们又要听好听的故事了……”可一个兴趣小组时间都是我读,实在是太累了,于是我就想着偷懒的办法:“同学们,这本书好看吗?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情吧,想先知道的可以来问我借哦!不过有个要求,下星期的活动时间你得为大家讲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于是,书本在班级中传阅着,每周有四五位同学替代了我的工作,类似的书籍在班中也渐渐多了起来。
二、以同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中指出:“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看到书本被传递着,我不禁喜上眉梢:看来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被激发了。但我知道,现在的学生还只是满足于书中的情节或趣味,这些情节和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共鸣,但这不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终目的。我得让他们在听的同时做些什么,就从摘录一些词语开始吧。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本子,记录下听到的好词或好句。没想到,一开始学生很难分辨怎样的词语算好词,怎样的句子算好句,听到什么就记什么。于是,我放慢速度,每次活动时间只给他们读一、两个故事,教他们怎么记录。例如在《激战》这则故事中,指导他们记录下“不甘示弱”“漫无目标”“东躲西藏”“抱头鼠窜”“狼狈不堪”等词语,告诉他们这些词语描写出了激战时的情景,很形象生动,称得上是好词。摘录下句子“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们像一窝受惊了的老鼠一样刺溜刺溜地窜回自己的座位,稳稳神儿,然后脸上摆出自己特别无辜的模样。”并和他们讨论为什么要摘录下这句话。经过指导,学生渐渐地摸到了些门道,慢慢地也能抓住一些好词好句来摘录。我便趁热打铁,每次活动结束前让他们交流,说说摘抄这些好词好句的理由,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只是词句方面得到提高,这好像还不够。我便让学生在摘录好词好句的基础上听清主要内容,进行复述,同桌复述,指名复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课外阅读是为学生写作服务的,因此,读了一本书,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才是。于是我尝试让他们模仿书中的故事,写一写发生在我们班内的一些事情。
瞧,这是我们班俞思诚模仿写出的文章:
“黑板惊魂”记
下面一节是数学课,黑板没擦,上面还留着语文课的内容,可大家都在外面玩。
上课的预备铃响了,大家依次进入了教室,回到座位上。不知是哪个同学反应最灵敏,轻声叫道:“哎呀!黑板还没擦呢!”大家这才想到上学期就是因为黑板没擦,被钱老师好好地“表扬”了一大顿,又大大“奖励”了一番。于是,大家开始担心起来,有的身子往后一退,眼睛瞪得大大的、圆溜溜的;有的双手一拍脑袋,开始喋喋不休地放起了“马后炮”;还有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就是不知该怎么办……还是罗凡机灵,见势不妙,立刻冲上去马马虎虎地把黑板“粉刷”了一遍,然后像老鼠见了猫一样飞快地逃了回去。哎呀!钱老师已经进教室了,可黑板上还有一张挂图,这可怎么办?大家“刷”地一下把目光投向了钱老师,希望她能大人大量,放我们一马。钱老师看了看黑板,在教室门口停了下来。突然,一个人影窜向了黑板。原来是王平。只见他一下子滑到了挂图前,利索地取下吸铁石,折好挂图,放到讲台上,又快速地溜了回来,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
“叮铃铃……”“上课!”“起立!立正!”……钱老师开始和我们上起了课,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一场“黑板惊魂”记结束了,以后我们可不能那么贪玩了,值日生也要把自己的工作负责好哦!
这样的文章在班级中出现得越来越多,虽然语言还是很平实,也没有什么好词佳句,但这样的习作感情真挚。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出自己的真切体验,这正是新课标要求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篇文章还接到了《故事大王》刊登通知呢。
三、以同读活动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曾经调查过班内的同学: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三个孩子,最喜欢的是谁?答案是刘星,因为在刘星身上有他们的共鸣之处。大多数儿童文学的主人公也如刘星一样,这样就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班的小糗事》也是如此,故事很吸引人,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很调皮,虽然每个故事后面都有“大朵”的点评,但不能让学生去学故事中的这种调皮劲,而出现破坏纪律的现象,这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给学生正确的导向很重要。我采用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来评一评,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在听过故事《四眼连击》后让学生讨论:王乐乐爱抓住别人的特点或缺点给他们起绰号,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不对在哪里?王乐乐戴上眼镜后,大家给他起绰号“四眼连击”对不对?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给同学乱起绰号是很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可不能学……在一次次的讨论中,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四、以同读活动赋予学生无穷的乐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随着学生对阅读的深入,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同读活动,进一步让他们读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让同读活动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如在和学生共读《我们班的小糗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制作书签、手抄报,写写自己的读后感受等,并开展一些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如读书比赛、读书交流会、读书实践活动、手抄报展示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读书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真正品尝到自己课外阅读的甘甜果实。我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用自己的笔,用自己发现的眼睛,更用自己的心,把成长中的快乐和忧伤与大家一起分享,酸甜苦辣皆是诗,喜怒哀乐都是歌。
一本书、一句话,可以创造一个新的人生。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神圣领地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累和摸索,让我们把人类精神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都能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遨游在那浩瀚的书海之中!?
一、以同读活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好几年前,我就清楚地认识到当今的语文学习,光靠语文课本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学校里布置买课外书,我总是大力推荐给我的学生;还发动学生带书到班级设立班级图书箱;甚至多次自己花钱去买书给他们看……然而即使我费尽了口舌,学生对这些课外书总提不起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来课外阅读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开始。那么,怎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学生的年龄还小,一个个文字符号可能还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能不能采用让他们听的方法,利用故事内容来吸引他们,等他们有了想要读下去的迫切念头后再推荐他们读?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就挑选了一本描写学生班级生活的书《我们班的小糗事》,在班级兴趣小组活动上与学生共读,每次活动都为他们读上三四个故事。没想到这么一来,学生真的慢慢地被吸引了,他们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们盼了一个星期的兴趣小组时间,我们又要听好听的故事了……”可一个兴趣小组时间都是我读,实在是太累了,于是我就想着偷懒的办法:“同学们,这本书好看吗?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情吧,想先知道的可以来问我借哦!不过有个要求,下星期的活动时间你得为大家讲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于是,书本在班级中传阅着,每周有四五位同学替代了我的工作,类似的书籍在班中也渐渐多了起来。
二、以同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中指出:“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看到书本被传递着,我不禁喜上眉梢:看来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被激发了。但我知道,现在的学生还只是满足于书中的情节或趣味,这些情节和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共鸣,但这不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终目的。我得让他们在听的同时做些什么,就从摘录一些词语开始吧。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本子,记录下听到的好词或好句。没想到,一开始学生很难分辨怎样的词语算好词,怎样的句子算好句,听到什么就记什么。于是,我放慢速度,每次活动时间只给他们读一、两个故事,教他们怎么记录。例如在《激战》这则故事中,指导他们记录下“不甘示弱”“漫无目标”“东躲西藏”“抱头鼠窜”“狼狈不堪”等词语,告诉他们这些词语描写出了激战时的情景,很形象生动,称得上是好词。摘录下句子“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们像一窝受惊了的老鼠一样刺溜刺溜地窜回自己的座位,稳稳神儿,然后脸上摆出自己特别无辜的模样。”并和他们讨论为什么要摘录下这句话。经过指导,学生渐渐地摸到了些门道,慢慢地也能抓住一些好词好句来摘录。我便趁热打铁,每次活动结束前让他们交流,说说摘抄这些好词好句的理由,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只是词句方面得到提高,这好像还不够。我便让学生在摘录好词好句的基础上听清主要内容,进行复述,同桌复述,指名复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课外阅读是为学生写作服务的,因此,读了一本书,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才是。于是我尝试让他们模仿书中的故事,写一写发生在我们班内的一些事情。
瞧,这是我们班俞思诚模仿写出的文章:
“黑板惊魂”记
下面一节是数学课,黑板没擦,上面还留着语文课的内容,可大家都在外面玩。
上课的预备铃响了,大家依次进入了教室,回到座位上。不知是哪个同学反应最灵敏,轻声叫道:“哎呀!黑板还没擦呢!”大家这才想到上学期就是因为黑板没擦,被钱老师好好地“表扬”了一大顿,又大大“奖励”了一番。于是,大家开始担心起来,有的身子往后一退,眼睛瞪得大大的、圆溜溜的;有的双手一拍脑袋,开始喋喋不休地放起了“马后炮”;还有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就是不知该怎么办……还是罗凡机灵,见势不妙,立刻冲上去马马虎虎地把黑板“粉刷”了一遍,然后像老鼠见了猫一样飞快地逃了回去。哎呀!钱老师已经进教室了,可黑板上还有一张挂图,这可怎么办?大家“刷”地一下把目光投向了钱老师,希望她能大人大量,放我们一马。钱老师看了看黑板,在教室门口停了下来。突然,一个人影窜向了黑板。原来是王平。只见他一下子滑到了挂图前,利索地取下吸铁石,折好挂图,放到讲台上,又快速地溜了回来,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
“叮铃铃……”“上课!”“起立!立正!”……钱老师开始和我们上起了课,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一场“黑板惊魂”记结束了,以后我们可不能那么贪玩了,值日生也要把自己的工作负责好哦!
这样的文章在班级中出现得越来越多,虽然语言还是很平实,也没有什么好词佳句,但这样的习作感情真挚。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出自己的真切体验,这正是新课标要求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篇文章还接到了《故事大王》刊登通知呢。
三、以同读活动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曾经调查过班内的同学: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三个孩子,最喜欢的是谁?答案是刘星,因为在刘星身上有他们的共鸣之处。大多数儿童文学的主人公也如刘星一样,这样就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班的小糗事》也是如此,故事很吸引人,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很调皮,虽然每个故事后面都有“大朵”的点评,但不能让学生去学故事中的这种调皮劲,而出现破坏纪律的现象,这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给学生正确的导向很重要。我采用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来评一评,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在听过故事《四眼连击》后让学生讨论:王乐乐爱抓住别人的特点或缺点给他们起绰号,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不对在哪里?王乐乐戴上眼镜后,大家给他起绰号“四眼连击”对不对?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给同学乱起绰号是很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可不能学……在一次次的讨论中,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四、以同读活动赋予学生无穷的乐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随着学生对阅读的深入,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同读活动,进一步让他们读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让同读活动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如在和学生共读《我们班的小糗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制作书签、手抄报,写写自己的读后感受等,并开展一些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如读书比赛、读书交流会、读书实践活动、手抄报展示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读书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真正品尝到自己课外阅读的甘甜果实。我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用自己的笔,用自己发现的眼睛,更用自己的心,把成长中的快乐和忧伤与大家一起分享,酸甜苦辣皆是诗,喜怒哀乐都是歌。
一本书、一句话,可以创造一个新的人生。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神圣领地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累和摸索,让我们把人类精神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都能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遨游在那浩瀚的书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