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需要借助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浸润学生的心田。以此为指导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课堂成为师生思想碰撞、情感互通、共同成长的最佳场所。
关键词:发挥潜能;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时代在进步,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对培养优质人才提出的要求,新课改在此背景下展开,倡导新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精神与实质是要打造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师生共同进步、良好交流沟通、具有和谐师生关系的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互动与交流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模式,达成共识,达到共享、共进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学是衔接小学与高中的枢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基础教育中占据的地位相当重要,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来说作用不言自明。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策略,既能够促进落实新课改精神,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犯本本主义的错误,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新课改倡导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对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如果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当做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上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就完全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点。
二、联系生活,与时俱进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直是制约语文教学的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尽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受到教师年龄、阅历、气质、经验、积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本身又决定了“这一千个”只能是“哈姆雷特”。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文本进行解读是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有益的。这对教师解读文本提出了新的要求,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融洽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人是活动的主导者,“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可亲”是保证学生“信其道”的前提。融洽的关系体现在师生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上。坦诚的理解与合作,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理解是合作的基础,理解需要师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移情”,努力减少隔阂,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凝聚力,并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妥善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同样,教学也深受它的影响。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有着很多传统教学不具备的功能和作用,多媒体能够快速展示广泛的信息,具备“说”“动”的鲜活功能。多媒体运用在教学中已经很多年了,但是运用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运用的方式和尺度。如果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准备几张图片、音频资料、动态画面,再加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参与其中,声情并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掌握不易懂的内容。
五、出奇制胜地采用幽默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情趣采取有悖常理的举动,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的幽默效果。柏格森说:“将某一思想的自然表达移置为另一笔调,即得滑稽的效果。”柏格森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换言之,不论何种操作方法,幽默之所以产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反差。出人意料的反差是引笑机制的关键所在。比如预料的是甲,出现的却是不该出现或不可能出现的乙;期待的是丙,冒出的却是丁;A本应与B搭配,却奇妙地与C搭配在一起,等等。有了反差,幽默随之产生。
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中的语文将会更新鲜,更活泼,更具体,更具有生命力,也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因此,要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观察生活,遨游于语文的海洋之中,给学生创造一次漫游语文世界的机会。学生的语文学习发生在课堂上、课堂外,学生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上网查阅资料,至于在学校、教师组织下走出校园到社区、到街上、到工厂、到农村等处搞调查、搞宣传、采风等只是一种理想,什么时候能实现很难预测。我们要根据现有条件,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七、引入绩效评价机制
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评价,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这样既可以评估企业的运作情况,又可以对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摸底,起到激励与鼓励的作用。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教师的教学成效也可以引入教学绩效评价,充分了解教学效果,对于较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推广或者延续,而对于不太理想的教學方式可以改进,或者剔除。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同时,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基本目标是什么?教师对教学进程的调控是否得当?对这些方面能否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价,不仅直接决定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语文教学标准的落实,还直接影响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高低。
八、改进教学方法
要想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探究主动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教师就必须在教的方法上下工夫,大胆尝试和探索,寻求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情境探究要求教师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愉悦情境,创造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开放的、平等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思维敏捷、活跃。激情可以充分有效地调动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九、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这种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以固定教室为阵地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语文教学要求,适当开展课外活动,把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走向校园,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在课外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相互提高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发挥潜能;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时代在进步,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对培养优质人才提出的要求,新课改在此背景下展开,倡导新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精神与实质是要打造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师生共同进步、良好交流沟通、具有和谐师生关系的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互动与交流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模式,达成共识,达到共享、共进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学是衔接小学与高中的枢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基础教育中占据的地位相当重要,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来说作用不言自明。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策略,既能够促进落实新课改精神,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犯本本主义的错误,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新课改倡导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对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如果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当做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上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就完全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点。
二、联系生活,与时俱进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直是制约语文教学的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尽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受到教师年龄、阅历、气质、经验、积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本身又决定了“这一千个”只能是“哈姆雷特”。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文本进行解读是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有益的。这对教师解读文本提出了新的要求,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融洽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人是活动的主导者,“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可亲”是保证学生“信其道”的前提。融洽的关系体现在师生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上。坦诚的理解与合作,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理解是合作的基础,理解需要师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移情”,努力减少隔阂,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凝聚力,并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妥善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同样,教学也深受它的影响。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有着很多传统教学不具备的功能和作用,多媒体能够快速展示广泛的信息,具备“说”“动”的鲜活功能。多媒体运用在教学中已经很多年了,但是运用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运用的方式和尺度。如果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准备几张图片、音频资料、动态画面,再加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参与其中,声情并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掌握不易懂的内容。
五、出奇制胜地采用幽默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情趣采取有悖常理的举动,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的幽默效果。柏格森说:“将某一思想的自然表达移置为另一笔调,即得滑稽的效果。”柏格森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换言之,不论何种操作方法,幽默之所以产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反差。出人意料的反差是引笑机制的关键所在。比如预料的是甲,出现的却是不该出现或不可能出现的乙;期待的是丙,冒出的却是丁;A本应与B搭配,却奇妙地与C搭配在一起,等等。有了反差,幽默随之产生。
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中的语文将会更新鲜,更活泼,更具体,更具有生命力,也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因此,要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观察生活,遨游于语文的海洋之中,给学生创造一次漫游语文世界的机会。学生的语文学习发生在课堂上、课堂外,学生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上网查阅资料,至于在学校、教师组织下走出校园到社区、到街上、到工厂、到农村等处搞调查、搞宣传、采风等只是一种理想,什么时候能实现很难预测。我们要根据现有条件,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七、引入绩效评价机制
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评价,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这样既可以评估企业的运作情况,又可以对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摸底,起到激励与鼓励的作用。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教师的教学成效也可以引入教学绩效评价,充分了解教学效果,对于较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推广或者延续,而对于不太理想的教學方式可以改进,或者剔除。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同时,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基本目标是什么?教师对教学进程的调控是否得当?对这些方面能否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价,不仅直接决定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语文教学标准的落实,还直接影响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高低。
八、改进教学方法
要想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探究主动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教师就必须在教的方法上下工夫,大胆尝试和探索,寻求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情境探究要求教师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愉悦情境,创造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开放的、平等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思维敏捷、活跃。激情可以充分有效地调动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九、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这种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以固定教室为阵地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语文教学要求,适当开展课外活动,把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走向校园,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在课外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相互提高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