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在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妥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
  事实证明,也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驱使下,那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才会处于特别活跃的状态,也才可能对题中数量作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重组,逐步形成发散思维能力。
  二、在诱导变通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变通,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
  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如对于下面的应用题:王师傅做一批零件,8天做了这批零件的2/5,这样,剩下的工作还要几天可以完成?学生一般都能根据题意作出(1-2/5)÷(2/5÷8)的习惯解答。此时,教师可作如下诱导:教师诱导性提问学生求异性解答。
  (1)完成这批零件需要多少天8÷2/5-8或8÷2/5×(1-2/5)?
  (2)已做零件数是剩下零件数2/5÷(1一2/5)的几分之几?
  (3)剩下零件数是已做零件数(1-2/5)÷2/5的几倍?
  通过这些诱导,能使学生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逐形成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往返调节的变通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三、在鼓励独创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却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
  四、转换思考,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方法。所谓的变通,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而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进行思维的变通。当学生思路闭塞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解题经验的上,作出转换、假设、逆反等变通,从而使学生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如学生在解决如下应用题:小明看一本故事书,6天看了这本书的2/5,这样,剩下的还要几天看完?学生一般都能根据题意作出:(1-2/5)÷(2/5÷6)的习惯解答,此时教师可作如下的诱导问:(1)小明看完这本书需要多少天?6÷2/5-6或6÷2/5×(1-2/5),(2)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页数的几分之几?(3)未看的页数是已看的页数的几倍?通过这些的诱导,能使学生自觉的从一个思维过程转到另一个思维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散发思维。
  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化问题,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以上的解法,使学生认识到:解应用题最关键是找出己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弄清解题思路,对各步算式表示的意义准确地写出来,并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多种思考,就会找到不同的解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在多方面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片面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会失之偏颇。在思维向某一方向发散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集中思维的配合,需要严谨的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在发散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中,也需要通过比较判断,获得一种最简捷、最科学的方案与结果。所以,思维的发散与集中犹如鸟之双翼,需要和谐配合,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新的水平。
其他文献
中华文化促进会木作工作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收藏委员会、中国电视评论委员会、全国红木家具消费维权办公室、全国红木家具消费
摘 要: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的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从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哪些有效策略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探索和论述。  关键词:英语小组; 合作性学习;创新思维  有的学校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向教师提出了“三四五六”的教学要求,其中的 “六”是
摘 要:在句型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简单地将句型和中文意思写在黑板上,然后一遍又一遍地带领学生朗读,其结果只能是教师和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课堂上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虽然有些学生能将句子读得滚瓜烂熟,但实际交流时却张口结舌,更谈不上正确表达和灵活运用。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总结出通过巧设情景开展多种有趣活动的句型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既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托马斯·阿奎那(1224/1225-1274),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中世纪著名神学家、哲学家,著有《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等。公元1224年或1225年,托马斯·阿奎那出生于意大利的那
摘 要:针对农村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本文主要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内涵,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医治多年来积淀而成的教育沉疴,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
本世纪以来,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推进却受到高校重理论
摘 要: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配套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文言文占了七年级教科书的六分之一,八九年级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再加上六十首课外古诗词背诵。所选古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萃,学好这些古诗文对促进学生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相当重要,关键是激发初中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促使他们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能提高语文中考、高考
努力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是我国当今社会日益受到重视的重要研究课题。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学雷锋活动缺乏常态化,形式、载体、内容不丰富,缺乏有力的管理和约束等问题。构建
摘 要:实施对话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它要求打破教师在课堂上话语霸权,鼓励学生平等参与,提倡学生质疑,反驳教师的不当做法和书本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它不仅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相会,一种心境澄明的体验。对话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由教师单向灌输的“独白”活动,并随着教育的变迁日益浮现出来,并逐渐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对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