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古老文明的力量何在?

来源 :中印对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hdceh986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古老文明正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构建一个更平等的世界,改善全球福祉。
  过去两千余年,中印之间的交往在贸易、经济、文学、文化和哲学等领域绵延不绝。两大文明最早的互动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连接广东和甘吉(现印度南部的甘吉布勒姆)的海运路线上,船只往来繁忙,中国的黄金和丝绸制品被运往印度,同时印度的宝石、水晶和玻璃制品被运往中国。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是两国文化交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源自印度的佛塔建筑在中国演变出多种形式。此外,印度的天文、历法和医学也传入中国。
  中印之间的政治互动和外交往来也大多经由海路发生。元朝时期(1271-1368),中国与诸多印度王朝互派使者。15世纪初期,中国进一步拓展航海路线,郑和(1371-1433)七下西洋,到访印度多地,进一步扩大了双方的互动。
  然而,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扩张深刻冲击了中印两大文明的联结,并且试图通过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概念,为其在印度殖民以及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恶行正名。帝国主义榨取了丽国的财富,让这两个曾经最富裕的国家陷入赤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规则使得国家之间的贸易、资本和技术相互依赖,多边机构的决策权则基本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然而,西方却开始“犯错”。正如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所说,美国把数十亿美元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战争上,而中国却把资金用在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和机场的建设上。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西方国家把资源重新投入金融领域,让银行家攫取了更高额的利润,但中国和印度却第一次展示了如何通过良好的投资应对一场全球性危机。
  如今,新冠肺炎的大流行改写了各个国家的经济生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表示,“今年世界经济将陷入衰退,预计全球收入损失数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将面临严重困境,但中国很有可能是例外,印度也有可能是例外。”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古老文明正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构建一个更平等的世界,改善全球福祉。
  观念冲突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西方国家的结构性缺陷,尤其是早前的帝国主义国家。自2015年起,英国已削减逾10亿美元的卫生预算,在美国则有大约五分之一的成年人口遭遇了失业或工时削减。七国集团内部问题重重,其设置全球事务议程的能力也因此减弱。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截然不同又彼此相关的趋势:一是西方正在重新评估全球化,二是中国和印度正在重新思考亚洲的角色。中国和印度是仅有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就实施了全面封锁的国家,两国都将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了相对较低的水平。
  借助专业化实现全球劳动分工的确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西方国家受益远多于中国和印度。尽管如此,中印两国依靠人民的辛勤劳动,仍然很快站稳了脚跟。但中印两国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其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有分析人士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全球生产网络的重构,而这一进程早在中美贸易战时已经被触发。
  西方发达经济体面对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的重压,经济增长乏力,社会分歧和政治分裂频现,应对疫情不力更引发了对其治理能力和竞争力的质疑。当前,美国家庭债务已经突破14万亿美元,暴露出其经济结构的缺陷。受此次疫情影响,全球贫困人数或将出现近30年来的首次反弹。与此同时,国际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发现,尽管2019年有790亿美元的净投资流入中国、印度、南非、巴西等24个新兴国家,但仅在过去两个月里,这些国家就有700亿美元投资流出。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2020-2021年度将下降30%至40%。
  摆在中国和印度面前的问题是:两国是否能合力构建一个更包容、更具可持续性的世界?首先,疫情封锁措施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人们对社会权利和经济权利的诉求超越了对政治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的诉求,这对联合国来说是一个重大变化。其次,全球性贸易正让位于区域化和双边贸易协定。比起签订多边协议,直接通电话更能保障必需物资的供应。再次,这是头一次所有人面临同样的威胁,应对疫情更有利的国家将有机会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第四,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数据这种“新能源”成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第五,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英美两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阶层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改善全球福祉需要一个全新的概念框架,一个不同于英美国家设定的框架。
  共譜新篇章
  正如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所提议,中国和印度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协商,共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中印两国应当就建立开放包容的全球秩序,充分交流能够代表两个古老文明的理念。
  “亚洲世纪”追求的是和平共处,而不是分而治之、权力平衡或是贸易集团。美国的式微已经给出了重要教训——不要干预他国内政。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共同体,要在可比较的水平上提升人类福祉,也要反抗知识产权垄断。全球公共产品应当包括公共健康、农作物研究、可再生能源,甚至人工智能,因为数字经济的利润恰恰来自于数据共享。货币互换协议和“亚洲版”特殊提款权应当纳入贸易投资安排,成为“共同未来”的一部分。
  “亚洲世纪”是一个非排他性概念。“亚洲世纪”预示的是一个共享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更加平等的世界,这样的文明价值观已充分证明其代表的新型社会关系的正当性。
  本文作者Mukul Sanwal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资深顾问。
其他文献
2020年4月1日,中印迎来建交70周年的重要时刻。回顾建交70年历程,中印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重温70年前两国建交初心,发扬睦邻友好、团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1950  4月1日中印建交。印度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亲如兄弟)在印度成为时代流行语和两国交往史上的佳话。  1954  周恩来总理访印,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
期刊
“通过几次外交努力,中苏关系逐步改善,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关系,以及在联合国事务中的合作都逐步启动。高玉生说,‘中苏关系回暖,不仅改善了我们的外部环境,也有助于推动我们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  外交工作要“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做好我们自己的功课,随时准备应对变化。  1984年12月24日,一辆产自东德的绿色国际列车从北京出发,途径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最终到达目的地苏联首都莫斯科,耗时5天
期刊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2018年5月至7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凯度集团合作开展了第6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这次调查覆盖全球22个国家,包括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荷兰)、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南非)等不同区域的公民。在这次调查中,
期刊
怎样增强中印互信?对中国人来讲,要调整心态,认真学习印度的历史文化;对印度人来讲,要从被过滤的英语信息中解脱出来。  1950年4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的开国者的领导下,两个伟大的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今天我们庆祝中印建交70周年,依然是一件引起广泛关注的国际大事。因为中印两国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而且这种重要性与时俱进,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认
期刊
印中两国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两国应更加努力把握机遇,实现更大范围的互利共赢。  印度和中国和平共处了几千年。20世纪40年代末期,两国都希望建立友好关系,双方关系进入了“中印亲如兄弟”的时期。尽管两国有交好的初心,但之后双边关系发展却跌宕起伏,削弱了两国之间的有效合作。双边关系的起伏反映出两国之间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两国关系逐渐演变为着重管控分歧,避免分歧恶化,而不是利用潜在的合作空间来实现更大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无论是用“中印对抗”还是“中印联合”来描述两国关系,可能都缺乏远见。现在是重新定义双边关系的最佳时机。  2020年4月1日是中印两国建交70周年纪念日。两国应该遵从“在后人的敬重中成长(Postera crescam laude)”这句格言,两国关系前景可期。  持续发展的两大经济体  印度历史可追溯到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8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蓬勃发展。
期刊
只有通过定期和持续的大规模人文交流,才能消除中印之间的不信任。  1950年,印度与新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当时,虽然印度独立不久,新中国刚成立,两国彼此之间却并不陌生。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有关中印关系的讨论和阐述,都从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开始。中印的友谊和交往在1950年之前早已存在。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两个文明古国一直和平共处。  佛教和贸易是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运用逐瘀止血汤内服以治疗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导致的月经异常的临床疗效的具体情况与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0例女使用宫内节育器导致月经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人,其中,对照组用止血环酸进行治疗,而观察组使用逐瘀止血汤内服进行治疗,从而比较两组患者于这两种方法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月经量、经期、周期的改善和患
期刊
中印两国现在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客观地看待对方,如何防止或减少因错误判断而造成的干扰,以及如何增进互信和谅解。  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为两个文明古国,印度和中国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经历两千多年的紧密联系,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在对方国家均早已生根发芽,水乳交融。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时,两国间源远流长的文化交往又一次焕发生机。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不仅为中国人民
期刊
在成功研制新冠肺炎疫苗之前,全球对医护人员、药品和医疗设备的需求仍将增长,中印在医药生产和出口领域将进一步增强联系,这也将成为决定两国竞合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和印度过去70年的交往中,柯棣华医生等人的故事熠熠生辉。1938年,柯棣华志愿前往中国照顾病患和伤者,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他汉语学得很快,和病人也亲近。柯棣华还爱上了中国护士郭庆兰,从此中国成了他的第二个家。然而不幸的是,他的人生之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