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溪坂村,你去过吗?也许很多人会摇头。
东南花都,你去过吗?百分之九十九的闽南人会点头。
那好吧,不管去过的,还是没去过的,随我实地去探一探这个叫溪坂的地方,去领略一下东南花都这个花博园的胜景吧。
东南花都的所在地就在溪坂村,这个为东南花都贡献了土地的溪坂村,连同自己也被东南花都的大名给淹没了。它为海峡两岸的花卉事业,为“一带一路”的花卉构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溪坂与东南花都,从此命运息息相关。
1999年1月18日,首届花卉博览会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溪坂村的土地上举行,首开海峡两岸花卉界直接交流的先河,拉开了海峡两岸花卉事业发展的序幕。从此,花博会每年举行一次,时间定在每年的11月18日。每届花博会都有新的亮点和新的开始。“十八大”以来,农业博览会和花卉博览会举办得更为热闹,“花开两岸 合作双赢”成了办会的宗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为发展方向。每次博览会游客多达30多万人。东南花都成了人们必赴的花事盛会。赏花、购花、吃美食、购物、休闲、文化旅游,每年都有30多万人在这几天重复做一件与花约会的事。在这一万亩的土地上,20年来,演绎着一个个花卉的传奇,这一个个的传奇年年新花样,让全世界的人每年都要冲动一次,到此与花结缘。
2017年11月18日,农博会·花博会更是使人感叹于花卉业的高速发展,博览会的亮点多得让人拍案称赞:这届博览会共有11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台湾参展商50家,2000多名客商、专家学者应邀参会,签订购销订单24亿元,现场销售额4400多万元,签约投资项目40个、总投资294亿元,技术对接项目83项、总投资额16.93亿元,资本对接项目26项、意向融资额15.39亿元,人才合作项目23个,吸引了超过35万人次到会参观。“生态+”成了这届博览会的最大亮点。生态+漳州花卉,生态+漳州味特产,生态+食用菌,生态+效益,生态+旅游,生态+项目,生态+媒体等等。这一系列的“生态+”让游客们大开眼界;这一系列的“生态+”使花博会像盛开的花卉一样盛开在全国、盛开在全世界。
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辐射着周边地区,拉动周边花卉业的快速发展。以东南花都为中心,沿着324国道线,从漳州百花村到官浔镇、长桥镇形成了三十多公里的漳州花卉长廊。这里集中了漳州特有的花卉:水仙花、兰花、人参榕、三角梅、海枣、罗汉松、铁皮石斛等。海峡两岸的花农们在这里建起了一个个的基地,种植他们喜欢的花树,然后在这里买卖花草树木,你看过的,你没看过的,你懂得的,你不懂得的花草树木从这里包装、起运,通过飞机、动车、轮船,抵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喜欢花卉的地方。这一花卉长廊构成了东南花都的奇迹,这是一条绿色长廊,这是一条黄金长廊,跑入了百姓的发家路,写进了中国花卉史。
东南花都筑造出来的奇迹,是所有人想象不来的,也是当时贡献了10000亩良田的溪坂人想象不到的。
20世纪90年代末的溪坂人,他们凭借着一万亩良田种植水稻过日子,那种小农经济之下的日子,很辛苦,人人手头缺钱花,每年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年尾有钱,年头又缺钱。二十一世纪初的溪坂人可不一样了,他们一个个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了,而是为如何扩大自己的产业忧心了。
花博会征地之初,他们顾虑重重,交出了土地,我们靠什么过日子,没饭吃怎么办。他们在镇村干部的动员下,终于狠下心,交出地,等待命运的安排。现如今,他们早已经把这忧虑忘记了。因为东南花都给他们带来了时机、带来了运气,他们的命运从花博会开办的那一刻起就转折了。善良的溪坂人在交出了土地之后,还未感觉到艰难是什么滋味时,东南花都就毫不犹豫地拉着他们向致富之路奔去。二十年过去了,溪坂人在花路上摸爬滚打,逐渐地壮大起来了。他们学会了养花草树木,学会了做花草生意。据不完全统计,溪坂全村99%的村民靠經营花卉业而发家致富。全村围着四车道的水泥路,建起了三四层高的洋楼。门前屋后,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四车道的马路上,一辆辆溪坂人的汽车开来开去,溪坂人家家有汽车,有的甚至有两三辆。溪坂人家家有花卉园,多的几百亩,少的二三十亩,自己的地不够种,向别人租地来种。溪坂人人成了花卉老板,大老板,小老板,个个都是掷地有声的生意人。新住房、好汽车、好手机,年年二三十万元的花卉经营纯收入,这让溪坂人的腰板硬得用铁锤都锤不痛。
村民翁海明说:“我有二百多亩的花卉园,原来土地出让给东南花都了,自己没有地种,就到邻村去租。种花栽树,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我有了车,有了洋楼。大家尝到甜头,在本地没地种花卉,很多人跑到外地去租地种花了,整个花卉走廊,很多花农都是溪坂人,我们村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了。溪坂的养花致富的观念影响到周边的村落,影响到整个官浔镇,镇里很多百姓都开始栽花种树了。这影响面辐射到龙海,龙海靠近溪坂这边的各村落,百姓也栽花种树,经营花卉业。”
花农的话,让我感受到花卉的惊人魅力,它不仅能够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还能给人以物质的享受,能够让人的腰包鼓起来,再鼓起来。我不由展眼四顾:溪坂村一列列的新房整齐地排列在两旁,这一列列的别墅,似乎在诉说着一个硬道理:东南花都的花卉业带着溪坂人走上了致富之路,东南花都的花卉走廊推动着整个漳州经济的发展。
另一个村民说,我村有个漳浦县溪坂村花卉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团结了村里的数十个花卉园,以为花农们服务为主旨,他们为花农们联系客户、沟通生意,为花农们维权,调解纠纷。带头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翁志敏,花卉合作社就建在他家,每天合作社都有忙不完的花事,我们“花农”都成了“花仙”了。现在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看着山顶上那巨大的字:“花开两岸,合作双赢,”我想:以花为媒,合作双赢,这溪坂村是真的抓住了机遇,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搭上了东南花都这条大船,正在热火朝天地向着小康之路前行。 我们乘着车,开始绕这方圆10000亩的花博园。这花博园就是溪坂村一座美丽的花园,一条清澈的紫溪沿着村东南流过,灌溉着溪坂这一片充满了希望和幸福的土地。有溪,就有灵性,我们进入花博园,站在花博园高高的景观桥上,紫溪像一条披在花博园身上的飘带,向着东南静静地飘流着,诉说着花博园20年来的一个个传奇故事。
花博园,坐落在群山之中,像一个巨大的盆,盆里栽种着各式各样的奇花异草,这奇花异草散发着芳香。秋阳依然燥热,但是四周青山绿水,让人热气全消。我心里不由有了陶渊明的归隐之念,种菊南山下,听花开的声音,欣赏花姿的美丽,不也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吗。景观桥高处,两条绿龙相对而戏,形成了一个绿色的拱门,绕着东南花都,生气勃勃起来。我仿佛看到了溪坂也如绿龙一般,腾飞在这一盆地之上,在群山之中,幸福、快乐地欢唱着致富之歌。
迈开双脚,我开始丈量这一万亩良田的美丽,沿着绿龙,走过石雕馆,看着石雕满汉全席,惊叹于石雕师精湛的手艺。走过根雕馆,那群龙,那孔雀根雕,让人的想象力向着极致地拓展了开去,叹奇于根雕师的高超。走过锦绣漳州微雕馆,看过赵家堡、二宜楼、风动石、林语堂故居,不由心生爱我大漳州之情。向南,来到了现代化农业展示区,一区区地看过去,巨大的锄头和畚箕,让人惊绝。向南,我们迎着夕阳,看过了小桥游水的锦鲤园,惊喜于巨大彩鲤。这些彩鲤见人急急地游过来,似乎在等待人给它们投食。一群彩鲤一片彩紅色,在水中翻动着,我不由得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先进感叹不已。
我们一脚走出花博园,踏进了溪坂村的后门。溪坂的后门上,到处也是种满了花花草草,树树木木。鸡冠花,红遍一地,高大绿树,绿遍半空。我才顿悟,原来,花博园就是溪坂村的后花园。溪坂村为有它而收获幸福与快乐,富足与安康。花博园因为溪坂村而茁壮地成长。
回望花博园,满眼绿色,满脑宁静,在这宁静中,20年花事的美丽如电影般一幕幕翻过,美好的未来正在这一片盆地孕育着。近看溪坂村,则如一条腾飞的绿龙,书写着溪坂的传奇,描画着东南花都与她一起腾飞的美丽奇迹。
我们期待,“花仙”过海,再显神通!
东南花都,你去过吗?百分之九十九的闽南人会点头。
那好吧,不管去过的,还是没去过的,随我实地去探一探这个叫溪坂的地方,去领略一下东南花都这个花博园的胜景吧。
东南花都的所在地就在溪坂村,这个为东南花都贡献了土地的溪坂村,连同自己也被东南花都的大名给淹没了。它为海峡两岸的花卉事业,为“一带一路”的花卉构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溪坂与东南花都,从此命运息息相关。
1999年1月18日,首届花卉博览会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溪坂村的土地上举行,首开海峡两岸花卉界直接交流的先河,拉开了海峡两岸花卉事业发展的序幕。从此,花博会每年举行一次,时间定在每年的11月18日。每届花博会都有新的亮点和新的开始。“十八大”以来,农业博览会和花卉博览会举办得更为热闹,“花开两岸 合作双赢”成了办会的宗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为发展方向。每次博览会游客多达30多万人。东南花都成了人们必赴的花事盛会。赏花、购花、吃美食、购物、休闲、文化旅游,每年都有30多万人在这几天重复做一件与花约会的事。在这一万亩的土地上,20年来,演绎着一个个花卉的传奇,这一个个的传奇年年新花样,让全世界的人每年都要冲动一次,到此与花结缘。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sout/sout201811/sout20181116-1-l.jpg)
2017年11月18日,农博会·花博会更是使人感叹于花卉业的高速发展,博览会的亮点多得让人拍案称赞:这届博览会共有11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台湾参展商50家,2000多名客商、专家学者应邀参会,签订购销订单24亿元,现场销售额4400多万元,签约投资项目40个、总投资294亿元,技术对接项目83项、总投资额16.93亿元,资本对接项目26项、意向融资额15.39亿元,人才合作项目23个,吸引了超过35万人次到会参观。“生态+”成了这届博览会的最大亮点。生态+漳州花卉,生态+漳州味特产,生态+食用菌,生态+效益,生态+旅游,生态+项目,生态+媒体等等。这一系列的“生态+”让游客们大开眼界;这一系列的“生态+”使花博会像盛开的花卉一样盛开在全国、盛开在全世界。
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辐射着周边地区,拉动周边花卉业的快速发展。以东南花都为中心,沿着324国道线,从漳州百花村到官浔镇、长桥镇形成了三十多公里的漳州花卉长廊。这里集中了漳州特有的花卉:水仙花、兰花、人参榕、三角梅、海枣、罗汉松、铁皮石斛等。海峡两岸的花农们在这里建起了一个个的基地,种植他们喜欢的花树,然后在这里买卖花草树木,你看过的,你没看过的,你懂得的,你不懂得的花草树木从这里包装、起运,通过飞机、动车、轮船,抵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喜欢花卉的地方。这一花卉长廊构成了东南花都的奇迹,这是一条绿色长廊,这是一条黄金长廊,跑入了百姓的发家路,写进了中国花卉史。
东南花都筑造出来的奇迹,是所有人想象不来的,也是当时贡献了10000亩良田的溪坂人想象不到的。
20世纪90年代末的溪坂人,他们凭借着一万亩良田种植水稻过日子,那种小农经济之下的日子,很辛苦,人人手头缺钱花,每年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年尾有钱,年头又缺钱。二十一世纪初的溪坂人可不一样了,他们一个个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了,而是为如何扩大自己的产业忧心了。
花博会征地之初,他们顾虑重重,交出了土地,我们靠什么过日子,没饭吃怎么办。他们在镇村干部的动员下,终于狠下心,交出地,等待命运的安排。现如今,他们早已经把这忧虑忘记了。因为东南花都给他们带来了时机、带来了运气,他们的命运从花博会开办的那一刻起就转折了。善良的溪坂人在交出了土地之后,还未感觉到艰难是什么滋味时,东南花都就毫不犹豫地拉着他们向致富之路奔去。二十年过去了,溪坂人在花路上摸爬滚打,逐渐地壮大起来了。他们学会了养花草树木,学会了做花草生意。据不完全统计,溪坂全村99%的村民靠經营花卉业而发家致富。全村围着四车道的水泥路,建起了三四层高的洋楼。门前屋后,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四车道的马路上,一辆辆溪坂人的汽车开来开去,溪坂人家家有汽车,有的甚至有两三辆。溪坂人家家有花卉园,多的几百亩,少的二三十亩,自己的地不够种,向别人租地来种。溪坂人人成了花卉老板,大老板,小老板,个个都是掷地有声的生意人。新住房、好汽车、好手机,年年二三十万元的花卉经营纯收入,这让溪坂人的腰板硬得用铁锤都锤不痛。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sout/sout201811/sout20181116-2-l.jpg)
村民翁海明说:“我有二百多亩的花卉园,原来土地出让给东南花都了,自己没有地种,就到邻村去租。种花栽树,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我有了车,有了洋楼。大家尝到甜头,在本地没地种花卉,很多人跑到外地去租地种花了,整个花卉走廊,很多花农都是溪坂人,我们村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了。溪坂的养花致富的观念影响到周边的村落,影响到整个官浔镇,镇里很多百姓都开始栽花种树了。这影响面辐射到龙海,龙海靠近溪坂这边的各村落,百姓也栽花种树,经营花卉业。”
花农的话,让我感受到花卉的惊人魅力,它不仅能够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还能给人以物质的享受,能够让人的腰包鼓起来,再鼓起来。我不由展眼四顾:溪坂村一列列的新房整齐地排列在两旁,这一列列的别墅,似乎在诉说着一个硬道理:东南花都的花卉业带着溪坂人走上了致富之路,东南花都的花卉走廊推动着整个漳州经济的发展。
另一个村民说,我村有个漳浦县溪坂村花卉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团结了村里的数十个花卉园,以为花农们服务为主旨,他们为花农们联系客户、沟通生意,为花农们维权,调解纠纷。带头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翁志敏,花卉合作社就建在他家,每天合作社都有忙不完的花事,我们“花农”都成了“花仙”了。现在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看着山顶上那巨大的字:“花开两岸,合作双赢,”我想:以花为媒,合作双赢,这溪坂村是真的抓住了机遇,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搭上了东南花都这条大船,正在热火朝天地向着小康之路前行。 我们乘着车,开始绕这方圆10000亩的花博园。这花博园就是溪坂村一座美丽的花园,一条清澈的紫溪沿着村东南流过,灌溉着溪坂这一片充满了希望和幸福的土地。有溪,就有灵性,我们进入花博园,站在花博园高高的景观桥上,紫溪像一条披在花博园身上的飘带,向着东南静静地飘流着,诉说着花博园20年来的一个个传奇故事。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sout/sout201811/sout20181116-3-l.jpg)
花博园,坐落在群山之中,像一个巨大的盆,盆里栽种着各式各样的奇花异草,这奇花异草散发着芳香。秋阳依然燥热,但是四周青山绿水,让人热气全消。我心里不由有了陶渊明的归隐之念,种菊南山下,听花开的声音,欣赏花姿的美丽,不也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吗。景观桥高处,两条绿龙相对而戏,形成了一个绿色的拱门,绕着东南花都,生气勃勃起来。我仿佛看到了溪坂也如绿龙一般,腾飞在这一盆地之上,在群山之中,幸福、快乐地欢唱着致富之歌。
迈开双脚,我开始丈量这一万亩良田的美丽,沿着绿龙,走过石雕馆,看着石雕满汉全席,惊叹于石雕师精湛的手艺。走过根雕馆,那群龙,那孔雀根雕,让人的想象力向着极致地拓展了开去,叹奇于根雕师的高超。走过锦绣漳州微雕馆,看过赵家堡、二宜楼、风动石、林语堂故居,不由心生爱我大漳州之情。向南,来到了现代化农业展示区,一区区地看过去,巨大的锄头和畚箕,让人惊绝。向南,我们迎着夕阳,看过了小桥游水的锦鲤园,惊喜于巨大彩鲤。这些彩鲤见人急急地游过来,似乎在等待人给它们投食。一群彩鲤一片彩紅色,在水中翻动着,我不由得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先进感叹不已。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sout/sout201811/sout20181116-4-l.jpg)
我们一脚走出花博园,踏进了溪坂村的后门。溪坂的后门上,到处也是种满了花花草草,树树木木。鸡冠花,红遍一地,高大绿树,绿遍半空。我才顿悟,原来,花博园就是溪坂村的后花园。溪坂村为有它而收获幸福与快乐,富足与安康。花博园因为溪坂村而茁壮地成长。
回望花博园,满眼绿色,满脑宁静,在这宁静中,20年花事的美丽如电影般一幕幕翻过,美好的未来正在这一片盆地孕育着。近看溪坂村,则如一条腾飞的绿龙,书写着溪坂的传奇,描画着东南花都与她一起腾飞的美丽奇迹。
我们期待,“花仙”过海,再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