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木晶莹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下班,穿过河滨公园和中心广场,无论在哪一季,一路上,只要有心,你目光所极处,总有一些应季花在不懈不怠地悄然开放,给波澜不惊的生活带来欣喜和美丽。
  花总是抢眼的,入心的,就像靓丽的美女走在路上總是那么醒目,拥有众多回头率一样。这是由人的心性决定的,没有什么理由陈述,也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
  然而有一天,撞入我眼帘的,不是花,而是平日熟视无睹的一种灌木。这种灌木,小时候在乡下,我就经常见到它,容易繁衍也容易成活,满山遍野都是。可是在这一刻,它以它的特别之处吸引了我、打动了我。那种灌木叫继木,准确地说是红花继木,学名“透骨红”。它那细小的椭圆形或卵圆形叶片绿里透着红,红里透着紫,很性感,很丰富,很包容。晴和的时候,它的叶片在阳光之下,看起来有一层极细的绒毛,忽闪忽闪的,像是有话要说,却是欲言又止。如果有一双童贞的眼睛和它对视,它一定童趣丛生,并能带来许许多多的纯真的想象和发问。
  红花继木枝繁叶茂,树态多姿,木质柔韧,耐修剪蟠扎,宜制作树桩分景,更宜美化公园、庭院、道路。它开花的时候,一串串、一簇簇堆满枝头。全开的花瓣像炸开的烟花,半开的像芭比娃娃的卷发,未开的米粒大小的花骨朵,挤在一起如情人窃窃私语。据说,除了它的观赏价值外,它的根、叶、花果均能入药,用于通经活络、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等等。
  它打动我,是初秋的一个早上。昨晚下了毛毛细雨,放眼看去,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我路过它们的时候,远远地看见有许许多多晶晶亮亮的东西在那一丛丛修葺得很平整的继木叶片上面浮泛、闪动,那种白亮的闪动,精致圆满,晶莹剔透,自在空明,恰似水银泻落了一地。那又是一种神秘的诱惑,让人感觉是上天在无意之间散落的一些白花花的碎银。又如一层泛起的霜花,让人冷不丁就有了深秋的意味,滋生出微凉的情愫、寂然的心境。
  走近了看,那闪亮的东西原来是叶片上藏着的一些清澈透明的小水珠。是叶的性能、叶的色泽和天光的精华相映,成就了那种视觉之内自然的晶莹之美。而这种碎珠溅玉、白光照眼的美丽,是无论怎样变换方位,在周边其他树木或灌木的叶片上都无法见到的。就这样,一次偶然,让我第一次领略了“透骨红”那与生俱来的销魂蚀骨之处。
  原本凡俗的雨水,下了就下了;原本不起眼的继木,没人爱怜就没人爱怜。但它们一旦相遇,便滋生出互为提携的美丽,谱写出光亮夺目清新可人童话般的簇新篇章。
  美美与共,各美其美,是一种境界;物物相衬,而能相得益彰,更是天造地设的一种机缘。继木与雨水相遇,成就了世人眼中的晶莹,也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开启了世人心底潜在的美好明媚。
其他文献
《古今海龙屯》是当代著名作家叶辛最新完成的一部力作。该作品是历史和现实的交融,围绕遵义海龙屯的前世今生,巧妙结合作者擅长的知青题材与“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战,别有新意地呈现当地杨氏家族的风云变幻,其中既有古人的气息在,同时又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感。  全书共分“现代”“明代(一六〇〇年)”“当代”“尾声”四个篇章。书中讲述了上海一位普通的书画教员黄山松,偶然间参加一次拍卖会,亲眼见证了一只青花
期刊
好饮之徒必有醉酒之事,好书之人定有“醉书”的经历。好饮之徒追求的是喝酒时的酣畅淋漓,而好书之人独爱“醉书”那妙不可言的味道。至今我还对“醉书”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刻骨铭心。  “醉书”的味道其实是对书的神住。我喜爱旧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因而每年会不远千里去一次上海,不为别的,只想抛开工作和世事,一个人静静地逛逛旧书摊。不光是声名远扬的文庙旧书市场,还有国顺路的复旦旧
期刊
晚年的祖母,喜欢凝望。  常常,久久地注视着某一个地方,或者某一件物件。不是痴呆,而是安静和神往。一头稀疏的白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衬着她那张虽瘦枯却又精神矍铄的方形的脸。看上去,人就显得格外的蔼然而安详。  祖母起床早,特别是夏天。  天刚亮,祖母就起床了,洗把脸,然后即拿一只脚凳,坐在天井里。拐杖就放在身边;人,安静如早晨的晨光。看着家人陆陆续续地起床,忙活着天井里的活儿,祖母的脸上常常掠过丝丝
期刊
上午九点,宝宝才起来吃早饭。油煎粘糕、煮鸡蛋。他在吃,我开始泡牛奶。他见到了,大叫起来:我不吃牛奶!我说:不会强迫你吃的,我把牛奶泡好放在桌上,你想吃就吃,不吃就留着。他将信将疑,不叫了,一边吃,一边看着桌上杯子里的牛奶,嘟囔:反正我不吃牛奶。我笑笑:放心吧,吃或者不吃,你自己做主。  他把粘糕和鸡蛋吃完了。准备起身去玩。我说:爷爷不会强迫你,但会动员你把这杯牛奶吃掉;只吃粘糕和鸡蛋,干干的,胃会
期刊
一  春天,不管世间有何变化,一切顺乎自然,它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只管将心跳应和时令的足音。人生也该有如此坦荡超然,那该是何等自在潇洒!  二  “春眠不觉晓”,是因为春的怀抱太温柔了。在“不觉晓”中,睡得惬意的人们,一旦醒来,那情绪一定是饱满的,精神一定是旺盛的,就像春意浓烈的氤氲和春天喷发的大地元气,爆发出奋争之力啊!  三  春天,美丽也单纯。憨直的鸟语,稚嫩的花蕾,喧哗的小溪,没有半点虚伪
期刊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生过孔子、庄子等一大批光耀千秋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这些诸子百家不仅开创了特立独行的理论学说,还借助辞赋等文学表现形式,留下了众多博大精深的思想著述。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份沉甸甸的精神遗产?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以新作《咏而归》,在抚今追昔的思想探旅中,用清逸闲适的情趣,学以致用的求实精神,作出了精妙的回答。  《咏而归》
期刊
杂文家王春说,沈栖先生杂文集《边看边说》,宜在车上读。新乡杂文年会结束当天,他还特意叮嘱我。王春的意思,应该是让我以“在路上”的姿式,用心去体悟一位杂文家,在改革年代对家国情怀的感悟与理解。  说实话,对曾国藩“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说教,我并不欣赏。对王春“在路上”读《边看边说》的提议,倒符合我不循规蹈矩的性格。应该承认,对沈栖先生,我并不十分了解。对其杂文,也仅限于《杂文月刊》的阅读范围。印象
期刊
1949年5月,李敖跟着父母,从上海来到台湾,那年他14岁。父亲经人介绍找到了一个职业,在台中市一中当国文教员。李敖也考取台中市一中,就读于初二甲班。  清早,李敖就和父亲一同出发,由台中西区走到北区的市一中。中午就在学校吃便当。因为初到台湾,还不知道当地的便当盒是个什么样子,就想当然地买了一个上下几层圆的饭盒。第一天上课时,李敖背着书包,手提上下多层的圆饭桶走进教室时,一下子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期刊
一  心怀“爱”的人,心态一定平和,脸相一定亲切。他不会邀功,不会叹息,也会不怨恨和张狂。常常看到,有大爱的人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所以,孔子对他的核心理念“仁”的诠释,就是“爱人”。  爱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能量,它有非常的生命力。爱有承受苦难、拯救靈魂的功能,也是化解仇恨、摧毁自私和贪婪最有效最柔和的武器。  二  用鬼字组词,魔鬼、酒鬼、色鬼、捣鬼、见鬼、吝啬鬼、吸血鬼,抑或鬼混、鬼胎、鬼话、鬼点
期刊
故乡为江南一古村落,背靠崔嵬的群山,面迎清澈的小河。村前,有一片开阔空地,那是村子的晒谷场。因岁月剥蚀,场地已龟裂。在其一角,蹲踞着一对石臼,似两位负暄老人,静静地镇守着这一村古朴。  石臼是农耕时代村民捣碎谷物必需的生活用具,由麻石凿成,内圆外方,配以木杵。许是多年未用的缘故,石臼光滑的内壁已长满青苔,原本粗糙的外壁因岁月流逝而变得更加沧桑。  石臼是全村的公共用品,其工作强度与农活忙闲相对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