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回童心聆听童言共享童趣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_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最显著的美学特征,是儿童文学的生命和精髓。无论从儿童的生理、心理角度还是从儿童的审美趣味角度来看,儿童情趣之于儿童文学,就像绿叶之于鲜花,相互映衬,不可或缺。没有它,儿童文学之花就会凋谢。所谓情趣教学,就是通过创设特定教学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求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情与知的统一。
  一、唤回童心——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儿童文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孩子,儿童的阅读心理与成人有天壤之别。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教师必须以“我是孩子”的真诚的教师情怀,做出“下蹲”的姿势,深入文本、解读文本,发掘文本中潜在的情趣因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用“孩子的眼睛”看教材,我们就会想,《江雪》一诗中,那“蓑笠翁”为何怪怪地钓起雪来?猴子们好可爱,他们舍不得那么美丽的月亮掉进水中《捞月亮》。
  1、以“物”激“趣”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性、具体性。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掘以“物”激“趣”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具教学。如:教学《鸟语》一文时,在揭示课题前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百鸟朝凤》这首非常动听的唢呐吹奏曲,各种鸟的呜叫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他们对鸟的喜爱之情。课件再进一步展示百鸟争鸣图,借机抛出“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鸟儿们在说什么呢?这时学生的阅读期待已经产生,为他们兴趣盎然地阅读文本找到了良好契机。
  2、以“景”激“趣”
  首先,要善于从儿童的心理角度去感知和体验外部的世界。童心像小鸟,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童心能给你带来许多美丽的故事,让你享受到澄澈透明的快乐。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犹如童话一般。孩子看山,好像山洼里会走出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下来跟他讲故事。孩子看云,云儿在飘,好像大白马在草原奔跑……“我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啊,真的,那山那水也瞧着我,那花那树点头微笑,诱惑着我和孩子们投人她的怀抱。”(李吉林《孩子的眼睛》)唤回童年,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才会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二、聆昕童言——用孩子的耳朵听声音
  1、以“读”激“趣”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也应该通过“言”“声”的感受,来显情动人。声音尤其能激发审美主体的联想,使听众产生不同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必须先以饱满的热情,反复研读文本,不断吟咏玩味,逐渐披情人文,进人角色。再通过创设情境,通过以声传情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已创设的角色氛围之中,体味作品中的儿童情趣。使小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领略作品中那丰富的儿童情趣的同时,获得了审美的愉悦。
  2、以“演”激“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儿童文学教学也应让孩子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教学时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作品改编上演,因为儿童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适合表演,通过表演儿童对教材中的角色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思想感情,都会有更真切的理解,其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也可得到有效的训练。生动活泼的表演,能使学生在欢乐的情景中学习语文。
  三、共享童趣——用孩子的笔尖生智慧
  儿童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的。师生共享童趣、共创童趣是写作过程中最可宝贵的财富。
  1、再现生活,用童心写童心。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课本中许许多多的内容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如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的五彩斑斓,享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呢?把教学融人生活,教师要在连接点上做文章,用学生喜爱的形式去衔接,讲究艺术性,凸现巧妙性。情趣教学就是以此为出发点,连接生活和教学的。儿童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丰富而传奇的世界,那里面充满了情趣,蕴藏着无穷的写作素材。只有深入儿童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爱憎,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疑惑烦恼,才能从斑斓多姿的儿童生活中寻找到美的内容。要想写出儿童情趣,就要以朋友的身份扎堆到儿童的行列中去,和他们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来唤回自己的童心。世上的一切事物,在孩子看来都很新奇有趣。即使成人看来司空见惯不屑一顾的,在孩子眼里和想象中,都会发出奇异的光彩。
  2、自主实践,用孩子的嘴说孩子的话。
  儿童文学创作贵就贵在能用儿童自己的口吻讲出他们想说的话。那幼稚透顶的发问,确实能问出孩子们的心声,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只有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才会抒发出真情实感。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体会,然后再让他们领悟实践过程中的感受。这种感受无疑是真切的。身为教师的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情感架设起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教师的真情成为导体,成为火种,去传递、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学生的感想、感悟就如汩汩清泉不停流淌。用孩子的嘴说孩子的话,珍视儿童大胆的语言,尊重儿童丰富的语言,感动于儿童精彩的语言,运用儿童奇妙的语言,就能创造出教学中让人惊喜的快乐!
  走进童心,让我们心生期待;走进童心,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感动;走进童心,让我们的心灵更加鲜活;走进童心,让我们成为一名长大的儿童。
其他文献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当一节课快结束时,教师运用一个绝妙精彩的结尾与令人钟情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促人振奋,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课堂结尾是一门艺术,好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
一、学法与学法指导的内涵  学法就是学习方法,学法指导就是指导学生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通常教师指导学法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2、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3,学科学习方法。学法指导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l、渗透指导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2、讲授指导。这是开设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不可能教授学生所有的知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具有能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我们的学生不会读书、不会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是教学的重大失误,因而培养这种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育老一辈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已经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的这扇大门至关重要,教学方法、课堂欣赏、相关链接等等。学生对音乐节奏和音节唱功的把握精心指导,是对学生的负责,对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挑战的话题。  一、课堂培育和指导  课堂音乐领域学生是颗树苗,培育与指导是后天条件。我们的音乐教师的琴键更好地发挥,就要看我们的的学
在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开展中,我们所指的是儿童的经验,即儿童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及所有的经历或过程。如何以“儿童的经验”作为生成课程建构的基础与核心,如何充分尊重并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关注孩子的当前需要,促进儿童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互动、累积、提升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而在实践中,我们也能显而易见的发现,对幼儿经验的掌握、利用、开发,能使生成课程开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儿童文学家冰心以欢快的笔调在文中记叙了自己在春游颐和园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赞美了春天,更赞美了像春天一样充满朝气、生机勃勃的孩子。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快乐。但作者毕竟是以一个成人的视角来观察生活、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因而文中许多句段含义深刻,学生要达到真正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抓住文章中的“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数学课堂的“活动化”已逐步成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教学“什么是周长”时,为了避免学生把“学具”当成“玩具”,从而打乱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进度,所以在课上就没有组织学生充分动手去摸一摸周围物体某个面的周长,而是直接告诉了学生什么是周长,然后就进行后面的教学内容了。结果在解决下面这
作业是学生锻炼自己学习能力和发展自我个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达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然而,传统的作业发展模式注重与课文知识的接轨,偏离了生活发展的实际,导致学生在写作业时,往往觉得只是在重复课本上的知识。因此,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传统作业设计中的弊端  传统的作业模式具有乏味性、封闭性的特征,并且作业内容偏向对课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都告诉我们学生之所以言之无物,是因为习作脱离了丰富生活。让多彩的生活进入学生各自的习作,真正实现习作内容生活化,学生的习作材料一定会像“丰盈而不枯竭”的源泉,“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的溪水。    一、创设生活情境 寻找创作源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努力创设生活情境,让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人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优化学生各项素质能力为核心,培养具有适应变化,吸取新知,解决问题,有独创精神的新时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设问,提问,而且要满腔热情地促进学生发问。要处理“学”与“问”的关系,认识到“学”是为更好去问,问又是更好地促进去“学”,“学”与“问”是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为此要激活应用题教学中的“学”与“问”的环节。  一、参与情境,乐学好问  低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