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电厂电气部分”是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授课对象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的本一学生,该类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通过对前续课程“电力工程”“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学”的学习,对电力系统的工作原理、供配电网络的基本组成、同步发电机工作原理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发电厂这一新对象没有直观认识,对现代电力工业的现状及特点缺乏了解。因此,在教学环节应注意将不同环节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发电厂这一抽象的概念有更为具体的直观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从事相关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为后续学习创新夯实基础。因此,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结合实际教学,调整教学思路
教材是相关知识概念按编者思路的一种罗列,但其编写顺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实际教学情况。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结合教材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连基本接线特点和电气设备工作原理都没有弄懂,那么教师直接花费大量时间去介绍电厂设计实例,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知识点结构进行调整显得尤为必要。电力系统的结构非常复杂,要完整地掌握和运行它,首先必须掌握各类电气设备的运行特点和选择计算方法、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工作特点和线路的选择,然后分析由设备所组成的不同接线形式优缺点和适用场合,并通过可靠性分析和经济技术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而后再推广到工程实例的设计中,这样才能有逻辑地运用整个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环节中由点到面,由个体到整体的思路得到借用。通过调整的教学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除了教学结构的设计,摆脱对教材的依赖也是一种有效的尝试。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由学习教材中的概念转向学习如何实际应用, 将教材作为工具,并通过掌握它进入到更高层次的专业应用环节中去。当然要摆脱这种依赖,需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双向的努力,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就必须摆脱单一灌输模式。通过合作学习等手段来拓展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阅读专著、期刊文章、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等,在部分章节以读书心得来代替简单概念习题,督促学生更广泛的阅读, 使教学迸发出思想交流的火花, 激发师生的学术灵感。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超越教材进行学习, 是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切入点。
作为一门课程,最终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于平时成绩的考核上,通常作业和出勤是常见的考核方式。而过于对作业正确率的关注,促使部分学生为正确率而抄袭,反而达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作用,同时也无法直接反馈教学效果。因此,对于作业我们更提倡重量不重质,作业的对错不影响考核成绩,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作业重在自己完成,对错并不重要,甚至是空白提交,至少让老师明白教学的问题所在,哪些讲透了哪些没讲透,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有侧重。此外,增加课外阅读反思和综合设计在作业中的比重,也可以有效杜绝作业的抄袭现象。而习题质的问题,最后的期末考核环节,可以通过有效的出题,加大与作业的关联程度,完全可以起到相应的督促作用。
提倡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合作学习是大学学习的基本形式。合作学习基本流程可归纳为: 教师设计→目标呈现→小组合作活动→综合讨论→反馈与比较。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任何复杂的工作都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解决的,对于学习电力系统这一专业方向的同学更是如此。将来在工作中,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解决一个问题,摆正自己的位置,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改变的不仅是单纯的个体化学习,它的核心真谛在于构建一个集体。 通过在集体中的不同分工,各抒己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从而不但获得知识,还可以学会组织、学会表达、学会宽容、学会跟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和谐相处。这样,大学的课堂教学才可能成为教育性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计性的问题通常出现在接线方案的选择,经济性和可靠性评估方向。以主接线的设计为例:通过对具体设计对象要求和背景的描述,将整个设计布置给每个小组,共同完成设计作业。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实际设计步骤,查阅相关设计手册和设备手册,了解行业规范,所绘电气主接线图等要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要求,使整个课程设计工程化。班级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共同通过设计要求,分析各种基本接线结构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优缺点,不同运行方式切换操作原则及具体步骤,电气设备的选择要求,厂用电系统的接引和设计,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共同来完成一份设计报告并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进行小结。最后我们可以将不同组的设计进行对比讨论,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
结合CDIO教学模式要求,实现课程与工程实践结合
现在现代课程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工科学生,必须明确以服务工程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作为电力系统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又是与实际系统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专业课,如何发挥好在课程在CDIO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坚持以项目设计为向导的课程教学培养理念,首先对教师的实践工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基本的教学工作和理论研究。应该积极走出去,与电力设备生产企业或供配电部门积极联系,参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电力系统的验证规划工作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拿出部分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将整体研发过程作为典型案列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同时,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设计,也可以实现教学环节中的分层教学要求,让能力较强,有扎实专业基础和浓厚专业兴趣的同学能够实现最优发展。
当然,现场的实验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对于学生从直观角度理解和观察实际接线及电气设备的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选择邻近学校的110KV变电站作为认识实习的场所,通过近距离观察变配电装置这一电力系统中最直观接触部分,结合实际现场,讲解其接线方式,电气设备特点,配电装置的布置原则等,使学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并且通过与企业联系,获得一些企业淘汰的变配电设备,建立认识和操作实验室开展教学工作,这对于企业和学校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而在课程中摆脱单一教师授课的教学模式,邀请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一线的专家开设相关新技术、新成果的专题,能够使得学生真正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通过构建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拓展为目标的教学方案,并在逐步探索能与之相配套的考核模式。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作者供职于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基金项目:南通大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B035))
结合实际教学,调整教学思路
教材是相关知识概念按编者思路的一种罗列,但其编写顺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实际教学情况。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结合教材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连基本接线特点和电气设备工作原理都没有弄懂,那么教师直接花费大量时间去介绍电厂设计实例,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知识点结构进行调整显得尤为必要。电力系统的结构非常复杂,要完整地掌握和运行它,首先必须掌握各类电气设备的运行特点和选择计算方法、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工作特点和线路的选择,然后分析由设备所组成的不同接线形式优缺点和适用场合,并通过可靠性分析和经济技术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而后再推广到工程实例的设计中,这样才能有逻辑地运用整个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环节中由点到面,由个体到整体的思路得到借用。通过调整的教学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除了教学结构的设计,摆脱对教材的依赖也是一种有效的尝试。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由学习教材中的概念转向学习如何实际应用, 将教材作为工具,并通过掌握它进入到更高层次的专业应用环节中去。当然要摆脱这种依赖,需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双向的努力,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就必须摆脱单一灌输模式。通过合作学习等手段来拓展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阅读专著、期刊文章、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等,在部分章节以读书心得来代替简单概念习题,督促学生更广泛的阅读, 使教学迸发出思想交流的火花, 激发师生的学术灵感。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超越教材进行学习, 是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切入点。
作为一门课程,最终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于平时成绩的考核上,通常作业和出勤是常见的考核方式。而过于对作业正确率的关注,促使部分学生为正确率而抄袭,反而达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作用,同时也无法直接反馈教学效果。因此,对于作业我们更提倡重量不重质,作业的对错不影响考核成绩,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作业重在自己完成,对错并不重要,甚至是空白提交,至少让老师明白教学的问题所在,哪些讲透了哪些没讲透,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有侧重。此外,增加课外阅读反思和综合设计在作业中的比重,也可以有效杜绝作业的抄袭现象。而习题质的问题,最后的期末考核环节,可以通过有效的出题,加大与作业的关联程度,完全可以起到相应的督促作用。
提倡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合作学习是大学学习的基本形式。合作学习基本流程可归纳为: 教师设计→目标呈现→小组合作活动→综合讨论→反馈与比较。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任何复杂的工作都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解决的,对于学习电力系统这一专业方向的同学更是如此。将来在工作中,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解决一个问题,摆正自己的位置,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改变的不仅是单纯的个体化学习,它的核心真谛在于构建一个集体。 通过在集体中的不同分工,各抒己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从而不但获得知识,还可以学会组织、学会表达、学会宽容、学会跟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和谐相处。这样,大学的课堂教学才可能成为教育性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计性的问题通常出现在接线方案的选择,经济性和可靠性评估方向。以主接线的设计为例:通过对具体设计对象要求和背景的描述,将整个设计布置给每个小组,共同完成设计作业。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实际设计步骤,查阅相关设计手册和设备手册,了解行业规范,所绘电气主接线图等要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要求,使整个课程设计工程化。班级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共同通过设计要求,分析各种基本接线结构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优缺点,不同运行方式切换操作原则及具体步骤,电气设备的选择要求,厂用电系统的接引和设计,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共同来完成一份设计报告并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进行小结。最后我们可以将不同组的设计进行对比讨论,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
结合CDIO教学模式要求,实现课程与工程实践结合
现在现代课程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工科学生,必须明确以服务工程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作为电力系统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又是与实际系统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专业课,如何发挥好在课程在CDIO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坚持以项目设计为向导的课程教学培养理念,首先对教师的实践工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基本的教学工作和理论研究。应该积极走出去,与电力设备生产企业或供配电部门积极联系,参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电力系统的验证规划工作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拿出部分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将整体研发过程作为典型案列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同时,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设计,也可以实现教学环节中的分层教学要求,让能力较强,有扎实专业基础和浓厚专业兴趣的同学能够实现最优发展。
当然,现场的实验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对于学生从直观角度理解和观察实际接线及电气设备的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选择邻近学校的110KV变电站作为认识实习的场所,通过近距离观察变配电装置这一电力系统中最直观接触部分,结合实际现场,讲解其接线方式,电气设备特点,配电装置的布置原则等,使学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并且通过与企业联系,获得一些企业淘汰的变配电设备,建立认识和操作实验室开展教学工作,这对于企业和学校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而在课程中摆脱单一教师授课的教学模式,邀请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一线的专家开设相关新技术、新成果的专题,能够使得学生真正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通过构建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拓展为目标的教学方案,并在逐步探索能与之相配套的考核模式。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作者供职于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基金项目:南通大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B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