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在教学内容、形式、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应该更加多元化、更加灵活开放。对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食品化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进行了阐述。实践表明,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更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应用导向型;食品化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8-027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8.075
Abstract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odel of food chemistry course should target to cultur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To achieve this goal,the teaching contents, form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effects evaluation should be more diversified, more flexible and open.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food chemistry course with culturing highquality and applied talents as the goal were expounded. The practice proved that an open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l of food chemistry course wa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talent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Food chemistry;Teaching model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1]。国家每年投入高等教育大量的资金与高校高素质人才产出不成比例。一方面每年数百万大学生难以就业,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因人才匮乏而创新乏力;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可能不被用人单位认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因此,面对市场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高等教育理念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化到普及化的快速转变期,各类高校的数量和在校大学生数量都在持续增长,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更加突出[2-3]。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许多新升本科高校(2000年以后升本的高校)适时提出应用型高校定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谓“应用型”高校目前尚无明确定义,就培养目标而言,介于以技能培训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注重基础理论水平培养的老牌高校之间[4]。
我国巨大的食品消费市场和逐渐增强的健康意识都使得不论是食品加工还是食品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就高等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食品类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作为安徽省一个新升本科院校,滁州学院食品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也得到了学校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适应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对现有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卫生与营养等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主要涉及食品中主要营养组分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是食品加工和贮存技术应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5-6]。对食品类专业的在校学生而言,学习并掌握食品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在实际生产中将其灵活运用,是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的关键。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必须对食品化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等环节为抓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水平。
1 创新理论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方面,必须将传统《食品化学》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结合該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去繁就简、突出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最基本的、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知识集中讲解[7]。此外,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在许多方面予以改善。
第一,教学课件必须体现系统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等特点。为了体现相关知识点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应尽量列举实例予以印证,或抛出实际问题,如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学生多思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7-8]。“实例引导型学习”即发挥联想记忆,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体实例联想到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以达到加深学生印象的目的,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表1列举了部分实例与相关知识点。
第二,加强教学互动,微笑教学,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食品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理论性较强,按部就班地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丰富课件资料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促进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比如结合媒体热议的食品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症结所在;或者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让学生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总而言之,在教学互动中多抛出问题,多思考,多鼓励,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一定要提供一个轻松学习讨论的课堂氛围,对于一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也要尽量避免当众训斥,师生间要相互尊重。 第三,强化作业环节,鼓励作业形式多元化。一般《食品化学》教材中都会有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来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在每章内容结束后,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教材中找答案。这样做虽然也达到复习的目的,但在激发学生思考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方面略有不足,许多学生只是将书本中的相关内容直接抄写到作业本上,有的同学甚至都不愿意到书本中找答案,直接照抄同学的作业。
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提出作业形式多元化的主张,对于一部分不愿做课后作业的同学,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经历和实际应用自己出题目、找答案,问题多少也不加限制,可多可少,但必须要做。当然,答案也并不局限于所用教材,可以去网络、图书馆寻找更多的资料。对于提出由新意问题的同学,在课堂上要当众表扬或奖励。
第四,考核方式多样化,教学效果综合评价。作为食品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考核评价教学效果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新型的食品化学课程考核方式应该是多样的,除了试卷考核外,还可以结合提交创新性课程论文和相关调查报告、参加社区科普活动等进行综合评价[7-8]。
2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食品化学课程实践教学仅由6~8个验证性实验组成,参照具体的试验指导书即可完成,内容和完成形式都比较单一,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在完成培养方案中设定的内容外,根据代课教师自身的科研资源,适当引入科研课题,并配套一定经费和激励机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自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科研课题,以项目驱动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11],2016—2018年围绕食品化学课程学习,鼓励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先后完成多项科研小课题研究(表2)。这些科研项目一般为期4个月,参与过程中不仅强化了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题完成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公开的成果汇报和质量评估,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课题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科研奖励,使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自信心、成就感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学院每年专门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并择优上报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目前已有很多同学成功获批上述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果。该项目自2014年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多位同学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专业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规范的实践环境,面向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同学开放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实践改革,食品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对包括食品化学在内的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表3统计了2014—2018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校学生所参与的科研实践活动及相关成果。从表3可以看出,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配合课程多元化考核、实验室开放、项目驱动等改革措施,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发表相关科研论文和考研录取人数也明显增加。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很强的学科专业,自2009年开设至今从学校、学院到任课教师围绕“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一直都在做努力。在食品化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和模式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创新,采用传统教学内容与课外科研活动、“科研项目驱动”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相结合,在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3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创新
以往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考核成绩组成,比较单一、古板,且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以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通过专门的软件系统来完成。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也不足以评价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必须对传统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教学过程涉及教与学2个方面,涉及学生和教师2个主体,因此在教学效果的评价过程中也涉及2个方面,不仅包括对学生考核成绩的评价,而且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此外,针对创新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体系,还应包括与食品化学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相关、但可能并不属于食品化学教学体系中的一些元素,比如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的参与和完成情况、各种食品类竞赛的参与和获奖情况、发表科研论文、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等,这些因素也应被纳入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这表明食品化学教学创新体系是一个立体的、多元化体系,在时间上包含课程所在学期;在空间上包括该课程所涉及的教学过程;在评价体系上,既包括该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又包括学生参与的各类项目、毕业论文和竞赛等所取得的成果。
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对于新时期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因此一个更合理、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立体的、多元化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体系既是高校教学改革所必需的,同时也是培养食品专业在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敲门砖”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和步入社会、通向成功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戴阳军,钱丹.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就業现状及对策分析[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6):40-43.
[2] 何蓉.论本科院校食品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J].青春岁月,2012(14):172.
[3] 高翔,田其英.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调查分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2(2):68-71.
[4] 姜启兴,夏书芹,夏文水. 我国食品专业现状比较分析初探[J].中国轻工教育,2010(2):10-12.
[5] 毕金峰, 刘长江.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02(1):55-56.
[6] 赵新淮.本科生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新分类[J].高等农业教育,2006(10):60-62.
[7] 张文斌, 杨瑞金, 卢蓉蓉,等. 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实践:谈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140-142.
[8] 赵国华.全国食品化学课程运行情况调查[J].中国农业教育,2007(6):36-37,62.
[9] 严奉伟,吴光旭,高梦祥,等.注重能力培养,改革食品化学实验[J].科技创新导报,2009(3):129,131.
[10] 李巨秀,白雪莲,刘邻渭,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1(6):79-82.
[11] 李斌,汪超,谢笔钧.食品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农业教育,2004(2):32-33.
关键词 应用导向型;食品化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8-027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8.075
Abstract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odel of food chemistry course should target to cultur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To achieve this goal,the teaching contents, form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effects evaluation should be more diversified, more flexible and open.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food chemistry course with culturing highquality and applied talents as the goal were expounded. The practice proved that an open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l of food chemistry course wa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talent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Food chemistry;Teaching model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1]。国家每年投入高等教育大量的资金与高校高素质人才产出不成比例。一方面每年数百万大学生难以就业,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因人才匮乏而创新乏力;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可能不被用人单位认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因此,面对市场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高等教育理念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化到普及化的快速转变期,各类高校的数量和在校大学生数量都在持续增长,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更加突出[2-3]。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许多新升本科高校(2000年以后升本的高校)适时提出应用型高校定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谓“应用型”高校目前尚无明确定义,就培养目标而言,介于以技能培训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注重基础理论水平培养的老牌高校之间[4]。
我国巨大的食品消费市场和逐渐增强的健康意识都使得不论是食品加工还是食品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就高等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食品类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作为安徽省一个新升本科院校,滁州学院食品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也得到了学校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适应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对现有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卫生与营养等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主要涉及食品中主要营养组分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是食品加工和贮存技术应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5-6]。对食品类专业的在校学生而言,学习并掌握食品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在实际生产中将其灵活运用,是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的关键。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必须对食品化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等环节为抓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水平。
1 创新理论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方面,必须将传统《食品化学》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结合該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去繁就简、突出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最基本的、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知识集中讲解[7]。此外,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在许多方面予以改善。
第一,教学课件必须体现系统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等特点。为了体现相关知识点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应尽量列举实例予以印证,或抛出实际问题,如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学生多思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7-8]。“实例引导型学习”即发挥联想记忆,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体实例联想到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以达到加深学生印象的目的,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表1列举了部分实例与相关知识点。
第二,加强教学互动,微笑教学,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食品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理论性较强,按部就班地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丰富课件资料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促进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比如结合媒体热议的食品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症结所在;或者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让学生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总而言之,在教学互动中多抛出问题,多思考,多鼓励,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一定要提供一个轻松学习讨论的课堂氛围,对于一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也要尽量避免当众训斥,师生间要相互尊重。 第三,强化作业环节,鼓励作业形式多元化。一般《食品化学》教材中都会有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来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在每章内容结束后,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教材中找答案。这样做虽然也达到复习的目的,但在激发学生思考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方面略有不足,许多学生只是将书本中的相关内容直接抄写到作业本上,有的同学甚至都不愿意到书本中找答案,直接照抄同学的作业。
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提出作业形式多元化的主张,对于一部分不愿做课后作业的同学,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经历和实际应用自己出题目、找答案,问题多少也不加限制,可多可少,但必须要做。当然,答案也并不局限于所用教材,可以去网络、图书馆寻找更多的资料。对于提出由新意问题的同学,在课堂上要当众表扬或奖励。
第四,考核方式多样化,教学效果综合评价。作为食品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考核评价教学效果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新型的食品化学课程考核方式应该是多样的,除了试卷考核外,还可以结合提交创新性课程论文和相关调查报告、参加社区科普活动等进行综合评价[7-8]。
2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食品化学课程实践教学仅由6~8个验证性实验组成,参照具体的试验指导书即可完成,内容和完成形式都比较单一,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在完成培养方案中设定的内容外,根据代课教师自身的科研资源,适当引入科研课题,并配套一定经费和激励机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自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科研课题,以项目驱动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11],2016—2018年围绕食品化学课程学习,鼓励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先后完成多项科研小课题研究(表2)。这些科研项目一般为期4个月,参与过程中不仅强化了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题完成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公开的成果汇报和质量评估,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课题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科研奖励,使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自信心、成就感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学院每年专门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并择优上报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目前已有很多同学成功获批上述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果。该项目自2014年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多位同学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专业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规范的实践环境,面向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同学开放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实践改革,食品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对包括食品化学在内的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表3统计了2014—2018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校学生所参与的科研实践活动及相关成果。从表3可以看出,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配合课程多元化考核、实验室开放、项目驱动等改革措施,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发表相关科研论文和考研录取人数也明显增加。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很强的学科专业,自2009年开设至今从学校、学院到任课教师围绕“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一直都在做努力。在食品化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和模式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创新,采用传统教学内容与课外科研活动、“科研项目驱动”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相结合,在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3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创新
以往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考核成绩组成,比较单一、古板,且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以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通过专门的软件系统来完成。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也不足以评价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必须对传统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教学过程涉及教与学2个方面,涉及学生和教师2个主体,因此在教学效果的评价过程中也涉及2个方面,不仅包括对学生考核成绩的评价,而且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此外,针对创新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体系,还应包括与食品化学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相关、但可能并不属于食品化学教学体系中的一些元素,比如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的参与和完成情况、各种食品类竞赛的参与和获奖情况、发表科研论文、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等,这些因素也应被纳入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这表明食品化学教学创新体系是一个立体的、多元化体系,在时间上包含课程所在学期;在空间上包括该课程所涉及的教学过程;在评价体系上,既包括该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又包括学生参与的各类项目、毕业论文和竞赛等所取得的成果。
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对于新时期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因此一个更合理、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立体的、多元化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体系既是高校教学改革所必需的,同时也是培养食品专业在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敲门砖”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和步入社会、通向成功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戴阳军,钱丹.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就業现状及对策分析[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6):40-43.
[2] 何蓉.论本科院校食品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J].青春岁月,2012(14):172.
[3] 高翔,田其英.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调查分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2(2):68-71.
[4] 姜启兴,夏书芹,夏文水. 我国食品专业现状比较分析初探[J].中国轻工教育,2010(2):10-12.
[5] 毕金峰, 刘长江.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02(1):55-56.
[6] 赵新淮.本科生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新分类[J].高等农业教育,2006(10):60-62.
[7] 张文斌, 杨瑞金, 卢蓉蓉,等. 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实践:谈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140-142.
[8] 赵国华.全国食品化学课程运行情况调查[J].中国农业教育,2007(6):36-37,62.
[9] 严奉伟,吴光旭,高梦祥,等.注重能力培养,改革食品化学实验[J].科技创新导报,2009(3):129,131.
[10] 李巨秀,白雪莲,刘邻渭,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1(6):79-82.
[11] 李斌,汪超,谢笔钧.食品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农业教育,2004(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