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园林空间景观序列对美感的营造

来源 :城市管理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河南省许昌园以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特点为主导,贯穿许昌市深厚的历史文脉进行设计。许昌园的设计建设关键在于如何传承、凸显传统文化精髓,使之见其形、感其神,同时又能呈现许昌市的现代城市风貌。本文通过对许昌园的空间序列和景观序列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借用美学知识,对不同空间序列、景观序列营造不同的美感进行深入探讨(园林序列是中国造园手法的精华部分,研究这一特点对于总结中国园林的造景成果,弘扬中国园林文化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以期在当代园林发展的形势下,带来新视角的启发和思考。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尺度概述
  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历史长卷中一抹不可缺少的颜色,具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含量,以及独特的自然风景魅力和极高的科学价值,具有建筑、文化、书法、绘画、雕刻、乐律诸多要素构成的特点,处处表现着和谐的韵味,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第三自然(将偏纯粹自然的景观定义为“第一自然”,即最本源的自然;将带有人类理性与社会情愫的自然定义为“第二自然”;整合前两者并偏重文化认知的自然称之为“第三自然”)景观,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瑰宝。它起源于商周时期,魏晋南北朝时发生转折,盛唐时期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再至宋时成熟[1],是超越时代的自然与文化的结晶,是与风土文化紧密相关、融入当地特有环境、植根于大地的光辉典范,是文化景观的遗存,是具有生命的文化遗产[2]。因此,如何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特色,传承、发展当代园林文化,成为现代城市风貌、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
  滕玥在其《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中,对苏州市18个不同规模的私家园林的住宅与园林空间尺度进行分析统计,按照园林空间规模、尺度,将其划分为庭院、小型园林、中型宅院三种类型,并以此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庭院面积一般小于500平方米,其与宅园总面积之比小于6%;
  第二,小型宅园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其与宅园总面积之比大约在15%;
  第三,中型宅园面积1000-10000平方米,大型宅园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中、大型园林与宅院面积之比没有明显差异,其范围在25%-60%之间[3]。从盆景到苏州窗景,从庭院园林到皇家园林,从太湖、黄山风景游览区到美国的国家公园,这些园林虽然跨越了6个尺度等级,但是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共性,即特色的园林艺术理论[4]。
  三、中小型园林空间景观序列论述
  (一)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是指空间的先后顺序,是设计师按照建设功能,给予合理组织的空间组合。各个空间有着顺序、流线和方向的联系,空间序列关系到园林的布局和整体结构。一个优秀的空间序列,应当具有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园林建筑以及建筑小品的秩序性、交通空间流线的畅通性,以及有次序的主题及景观布置特点。
  园林空间是指在人们的视线内,由地形、植物、山石、建筑等造景因素所构成的景观区域[5]。因此,从园林创造空间的特点讲,园林艺术实际上是一门空间艺术。园林空间是以一定秩序组织,由建筑界定或围合的若干大小不等、形式不一的庭院空间。
  马瑞在《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配置与序列研究》中,把空间配置与序列类型归纳为以鹤园、藕园、残粒园为例的单一环状式;以留园、网师园为例的平面组合式;以狮子林、沧浪亭、环秀山庄为例的立体开场式;以拙政园为例的混合多样式[6]。《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配置与序列研究》虽然把园林布局形式进行了归纳,但是由于其在空间序列的深度上挖掘不够,不足以凸显空间序列在园林中的重要性。而陈莺在《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特点》一文中,运用“围”与“渗”就园林空间的处理、组织空间的形式和场景的叙事氛围,对园林空间序列进行了较为深层次的概括。周翔也在《峨眉山名山风景区景观序列研究》中,把峨眉山景区按照“起”“承”“转”“合”进行阐述,可见其对空间序列有其独到的见解[7]。
  (二)景观序列
  景观序列是由空间序列与景观理论相结合派生的名词,是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在时间、空间以及景观意趣上,按照一定次序的有序排列[8]。景观序列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客观景物有秩序地展开,具有时空运动的特点,是景观空间环境的实体组合;二是指游客的游赏心理,随经过的时空变化,做出瞬时性和历时性的反应。这种感受既来自于客观景物的外部刺激,又超越景物而得到情感的升华,是景观意向感受的意趣组合[9]。在园林设计中,景观序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优秀的园林景观序列,才会具有中国园林“步移景异”、“协调统一”的自然风貌。
  四、空间景观序列对美感的营造
  (一) 美感
  美感是“审美感受”的简称,是审美主体在观察审美对象时产生的体验、认知和评价,是人们在现实审美活动中感知、体验美好对象、事物的具体过程、状态和成果[10]。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11]。在人类不断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中,美与美感同步产生。美对于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人们欣赏它还是对它视而不见,美依然存在。而美感则是主观的,是人们对美的一种本能的反应,通过感官、心理以及实践等一系列的认知,对美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具有不同的美感和审美认知。
  (二)空间序列对美的营造
  中國园林空间序列的处理是十分精妙的,其特点是或虚实相生、或纵横交错、或“围”、“渗”结合。这种空间序列的处理给中国园林带来了曲折多变、时而闭塞、时而豁然开朗的感官体验,使人们时刻感受到这种富于极强律动感的空间变化。
  空间序列可以营造出内向开放、丰富变化和意境空间之美[12]。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实际上就是处理空间的艺术。为了丰富人们对空间的美感体验,在园林设计中往往采取各种形式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和创造空间,以此满足设计师对空间序列的要求。   (三)景观序列对美的营造
  景观序列的布局是按照两种类型进行的,即:规则形式和不规则形式。规则的景观序列会带给游人大气、庄重、严整的视觉感受;不规则的景观序列则充满了流动和各种运动的特点,给游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染力和“出其不意”的效果。在规则序列中,建筑师以最明确和最有意识的方式引出高潮。而在不规则的序列中则采用弯曲和曲折的景观布置,营造园林微妙的意境。
  在园林景观序列的布局中,两种序列不同比重的组合才能产生园林建筑布局所具有的“时而庄严大气”又“时而曲折多变”的景观特点。正如沈复所言:“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五、许昌园设计概述
  许昌园占地面积1760平方米。许昌园位于主园区南部,紧临配置服务区和开封园。许昌园的设计融入了许昌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现代科技要素,是小型展园的杰出代表之一。许昌园以“水润莲城”为主题进行设计,由许昌宫观景台、钧瓷展馆、关圣三景、花木文化展示区组成,对文化景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局。同时加入了一池三山、叠雪琴韵、霸凌别柳等生态景观与之结合,小桥流水,幽雅宁静,布局巧妙,体现了中国北方园林艺术设计的精髓。全园处处体现了“以小见大”、“布局严密”的巧妙手法,园子虽小,样样俱全,堪称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小型展园,十分值得深入考究。
  (一)空间序列分析
  许昌园园林空间按照南北正子午轴线进行布局。主轴线由入口汉阙-地景-钧瓷铺地-许昌宫观景台-钧瓷展馆布置(由北向南),布局严谨规整。次轴线关圣三景-灞陵桥-许昌宫观景台-生态廊架(由东向西),正子午轴线在许昌宫观景台交汇,整个许昌园空间序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造就了许昌园的整体效果,非常有创意。许昌园四面不设实体围墙,大部分采用植物景观弱化边界,力求最大限度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收到以此扩大空间感的效果,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开放式的设计理念。
  (二)许昌园入口汉阙、地景
  许昌园入口处放置包裹压花红铜汉阙,在两侧对植的栾树和花坛的衬托下,奠定了整个园子雄伟大气的主基调;以压花红铜为外表装饰汉阙,更是凸显了设计者的独特创意。而在红铜上塑造古代的雕刻和绘画,则在展现历史文化的同时又平添了汉阙的辉煌大气之感。
  沿着正南北子午轴线,汉阙后放置地景。地景由迎帝都许、受封集权;青梅煮酒、纵论英雄;藏兵地下、耀武许都;大战逍遥、威震东吴;亲征汉中、收降张鲁;封王建国、加锡进爵等6组描述曹魏历史的石画构成,给游人带来气势宏伟的视觉感受。
  (三)许昌宫观景台
  许昌宫观景台取自许昌宫基址并加以提炼,摆放刻有《许昌宫赋》石碑,是平台的中心。建筑遗址包括台阶、平台、建筑柱础,以及8个高高耸立的柱子和石碑。沿阶而上是平台,也是中心的观景台,平台平面与建筑遗址平面的关系是黄金分割比,参差不齐的柱子在产生虚与实空间的同时又表达了园林乐韵的特点。诚如西方美学家所言:一切的艺术都趋向于音乐。
  许昌宫观景台位于主次轴线的中心交汇位置,被许昌园水系所包围,是一个人工与自然交汇的围合空间。站在观景台上,整个园区的景色尽收眼底——向北望即是以“三曹文化”為代表的前广场,向南望是炫酷的特色玻璃建筑,向东望是关羽辞曹挑袍、护送甘糜二夫人的景观,向西望是一派生态长廊、溪流、莲池的景象。背倚栏杆远可观山、观石、观钟灵毓秀,近可赏鱼、赏莲、赏泉、赏水石清华。在主轴线的景观序列上,许昌宫观景台处于高潮位置,虽空间局小却可见大气之意。特别是融入了以“中国红”为主基调的颜色,由此尽显皇家园林的精华和气派。
  (四)钧瓷展馆
  钧瓷展馆位于园区主轴线末端,为整个园区的点睛之笔。展馆与园中高潮许昌宫观景台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反差,一个以遗迹形式呈现,一个以未来感很强、极富张力的表现;一面回顾过去,一面展望未来,象征着从古迄今、现代化的许昌市快速发展的历程。
  钧瓷展馆设计理念源自钧瓷本身。美丽的钧瓷有着光滑的镜面,与“建筑语言”中的玻璃有异曲同工之妙。玻璃上倒映着的影子时刻变化,辅之以独特的钻石外观,形成一幅变幻莫测的画面。
  (五)景观序列分析
  许昌园通过外环辅路、内环辅路、主游览路线与外部相联系,把平台、路径、绿色景观、展示建筑等空间形式有机结合,产生了一系列空间开合变化和时序变化。
  1.景观路线序列
  外环辅路线:外环辅路线穿过园区的外边缘景观,从北向南分别是地景、莲花溢水头、生态廊架、钧瓷展馆、关圣三景、鄢陵花木文化展示区。外环辅路与主路线在地景广场、生态廊架区、钧瓷展区、关圣三景广场相衔接,体现了开放式园区的特征。景观依次从地景宽敞到林间疏密、再到流水叠石、生态花木,营造自然景观的小高潮,继而到钧瓷展馆、关圣三景,以此营造出历史文化的大高潮。
  内环辅路线:内环辅路线围绕许昌宫观景台四周合理布局,近可观许昌宫平台建造特色,远可望自然、文化景观相得益彰的完美效果。沿内环辅路布置钧瓷碎片铺装,五颜六色的钧瓷碎片在营造新意之美的同时,极大地展示了许昌钧瓷的特色文化。而在造型上又以莲花花瓣形状布置,折射出许昌园“水润莲城”的设计立意。
  主游览路线:主游览路线贯穿正北轴线从入口汉阙引出,经地景到达许昌宫观景台。主游览路线分为三线:许昌宫观景台-生态廊架-钧瓷展馆-关圣文化展示区;许昌宫观景台-钧瓷展馆-生态廊架-关圣文化展示区;许昌宫观景台-关胜文化展示区-钧瓷展馆-生态廊架,许昌宫观景台为观景的高潮点。
  2.园林景观要素序列
  堆山叠石-双峰对峙:许昌园入口两侧堆起的微地形形成了完美的“双峰对峙”格局。这一双峰对峙格局的设计理念,实则在园区中起到了遮挡的作用,给游客一种欲扬先抑的效果。同时,双峰的横向对比又打破了时序的束缚,给游客带来极富变幻的美感。   堆山叠石-一池三山:一池三山位于园区东北角,即入口前的广场东侧、关圣三景北侧,它既是园中一景,又是汉寿亭不可或缺的映衬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渊源。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继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同时主张“大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池三山”即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仙境的道家思想的具体体现。
  理水-叠雪琴韵、水润莲城:循环水系环绕八瓣莲花围成的铺地,独特的外观设计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感受。其实,設计者的初衷既是为了表现许昌市水系连通的现状,又要凸显许昌市“莲城”的雅号。水系源头为一莲花状溢水头,形成自北向南、由高到低“跌水”的美景。山石堆砌与苔藓以及大乔木配合种植,形成了自然翠绿的浓厚氛围;又有流水沿叠石顺势而下,飞花似箭,缕缕微风,丝丝凉意,沁人心脾,使游客充分感受到叠雪琴韵的意境。
  六、结语
  园林空间序列、景观序列是中国园林造园理念的精华,中国园林的灵魂。本文以许昌园设计加以实证,通过对中国园林序列美感营造的探讨,空间序列、景观序列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构成、布局等分析,总结中小型园林对空间、景观营造的理念、原则和手法,以期对当代中小型园林的设计建造提供依据。
  许昌园的设计过程是一个以地域文脉结合空间序列组织、景观营造的过程,也是对小型空间认知、挖掘、文化传承的过程。如何设计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中小型园林?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序列,对游人的视觉产生美的撞击?如何组织景观序列给游人带来精神享受?如何传承中国园林的造园文化?是设计者应通盘考虑的整体问题。
  中国园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承至今有其存在的必然因素。园林是文化的基石,人类理应热爱它,保护它。
  参考文献
  [1]邬峻.第三自然:景观化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19.
  [2]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日本造园学会、韩国造景学会.“从传统园林到城市”宣言[J].中国园林, 2000.
  [3]滕玥.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24.
  [4]鲍世行.钱学森建筑科学书信手记[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7:1-2.
  [5]蔡婷婷.浅析园林空间的手法[J].现代园艺,2011.
  [6]马瑞.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配置与序列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24-225.
  [7]周翔.峨眉山名山风景区景观序列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2008:64-77.
  [8]李瑞星.城市公园景观序列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2009:12.
  [9]赵辰.“立面”的误会:建筑.理论.历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0]段汉明.城市美学与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8.
  [1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
  [12]王少锐,韩怡.中国明清私家园林中的空间美[J].重庆建筑,2005.18.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林菲)
其他文献
沈阳建筑大学笪可宁教授和项英辉教授合著的专著《城市管理创新的理论和实践》2016年6月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二位作者在书中对城市管理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的问题和阐述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感到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纵观全书,感到专著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贯彻中央精神,探索管理创新。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这是时隔37年后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
期刊
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一直是保障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在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和物业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对下一步全面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的整治改造从资金投入、居民工作和工程推进过程中统筹协调的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是山东省烟台市的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小区居民达到15.4万户,占全区总户数的50%,成为城市管理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开展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切
期刊
浙江省温岭东部新区作为温岭市的“城市副中心、滨海生态城”,建设过程中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共生共赢的新路径,初步形成了“清洁产业、生态排水、雨水花园、生态湿地”四大防护体系,确立了雨水“自我渗透、自我过滤、自我积存”的海绵城市生态底色,达到了城市雨洪防治、雨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生态保护等多重目标,实现了雨水资源化利用和“城市、产业、环境”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由美丽城乡构成,城乡环境是建设美丽城乡的重要因素。城乡环境美丽,城乡才美丽。如何推进城乡环境建设、建设美丽城乡?10月19日,由我社王新社长带队,特邀城乡环境建设领域的专家,带着建设美丽城乡环境的采访主题,一同走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延庆。  延庆区是首都北京的西北门户、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这里,五花山色、钟灵毓
期刊
《城市管理与科技》自2007年改版以来,历时已十年。十年间,我们的编委专家们始终像山一样屹立在我们身后,一如既往地给予我们支持与鼓励,陪伴着我们一路前行。值杂志改版十周年之际,他们又用一篇篇饱含着温情的寄语表达着对我们的期待与厚望……  王丽竹(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副主任)  《城市管理与科技》改版十年来,始终坚持以特色树品牌、扩影响,以质量求卓越、创辉煌,为推动城市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北京城市
期刊
编者按: 2016年12月4日-23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团赴美国,实地学习、参观、考察了石油天然气管道管理等方面情况,与美方相关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进行了沟通交流。本文根据考察团《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先进技术和政府监管立法情况》专题培训总结报告摘编,以飨读者。  一、监管机构及职责划分  美国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监管体制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包括
期刊
本刊讯 3月18日上午,位于北京市东五环的华能电厂燃煤机组正式停机备用。华能电厂燃煤机组共5台,于1999年6月建成投产,总装机84.5万千瓦,供热能力2600万平米。华能电厂燃煤机组作为北京市最后一座大型燃煤机组实现停机备用,標志着北京本地发电从此进入无煤时代。据初步测算,燃煤机组停机后每年可消减燃煤176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1吨,氮氧化物排放285吨,粉尘排放110吨。
期刊
一、“京环模式”是涵盖垃圾分类体系的运营模式  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环卫集团”)总结近20年的企业化运营经验和行业模式实践,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大环卫、全覆盖、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形成了具有“首善要求、首都标准”的“京环模式”,即“1网+N园”的固废收运处一体化运营模式。  京环模式的基础是构建基于固废收运网及多个固废处理循环产业园组成的立体运行网络,通过将环境综合服务向社区
期刊
谁能不制造垃圾?回答是否定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同时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是,我们更应该做垃圾的治理者;通过我们的双手,通过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再利用,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干净整洁。而要做好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从源头抓起,社区是最丰富的资源阵地。北京首创智慧环卫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创智慧环卫”)通过“两网融合”社区试点,开启了垃圾分类的新篇章。在阳春三月
期刊
本刊讯 陕京四线北京段线路工程全面开始建设,预计今年10月底前完工投产,建成后将成为北京第六个输气通道,日输气能力将增加7000万立方米。  陕京四线工程建设包括1条干线和1条支干线,线路总长1114公里,设计输气量为每年250亿立方米。干线起点位于陕西省靖边地区,途经内蒙古、河北,最终止于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其中,陕京四线在北京境内全长约139公里,途經延庆、怀柔、昌平、顺义四区,施工难点多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