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们一起走进阅读世界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教材新增栏目《和大人一起读》,第一次看到《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标题时,种种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诗中的“大人”指向哪一主体?让孩子“和大人一起读”又有何裨益? 应该如何做到“和大人一起读”?如何运用教学方法提升“一起读”的效率?作为赶上统编本新教材教学工作的老师,我馬上投身到新栏目《和大人一起读》的研究中去。
  一、“和大人一起读”的定义
  “和大人一起读”是以儿童文学为主要课程内容的教材版块,其开设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和大人一起阅读,建立在语文教育整体性、综合性的要求之上。 笔者认为培养良好的共情能力以及价值观念,其价值相较于获取知识,在现代语文教育乃至素质培养中是更为重要的。
  二、“和大人一起读”的原因
  由于儿童文学文本的创作者大多数是成年人,儿童和文本之间天然的存在理解上的断裂。因此在阅读初始,孩子和图书之间,需要经由父母、长辈、年长亲友等的引领,来帮助孩子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喜欢利用电子设备给孩子讲故事。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连孩子的沟通能力也会受影响。在和大人共读时,孩子保持注意力的时间相当长,听故事的质量也高,听过一遍之后,简单的问题基本都能答上来。长此以往,通过长期锻炼,孩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会慢慢延长,将来进行学习,或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也会更加容易。
  和孩子一起阅读时,依偎在一起,肢体上、语言上的接触使得大人和孩子之间产生一种默契,期间关系紧密联系,不知不觉间,孩子就会爱上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感觉,而同时阅读带给他内心极大的愉悦感,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获得陪伴的幸福感驱动下进一步扩展,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阅读境界。
  三、开展《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
  (一)老师和孩子一起读
  对于很多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经验有限,阅读和审美能力不足,老师说的话拥有天然的权威,大多都会自觉遵从。老师陪我读课文,那是再好不过了。低年级孩子的阅读,是被动的、感性的,加上这个年龄的孩子注意力时间比较短,这就需要调动全身的感官进行参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和大人一起读”时,要考虑到低年级孩子阅读的特性,要用多元化的方法引领孩子参加,激发多种感官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并引导孩子们进行描述和表达,拓展深度、加强理解。
  1.听一听
  会听的孩子往往是“聪明”的,听清楚老师的发音,并且进行模仿朗读,是低段孩子的特性。这一时期的孩子听力敏锐,也正是学习利用发声部位、发声方法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时刻。当老师用温柔的声音,读出那一首首儿歌,讲述那一个个故事,连最调皮的孩子也会被吸引。
  2.读一读
  对于教孩子阅读来说,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朗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孩子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独特的节奏和韵味。例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的《春节童谣》,用独特的时间的形式,列出了过年要做的喝腊八粥、扫房子、磨豆腐等事情,字尾基本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充满童趣,孩子非常喜欢。
  3. 演一演
  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教学《小兔子乖乖》时,除了唱一唱,读一读,我还加入了创意朗读。通过范读和表演,孩子惊喜地发现,原来兔妈妈、小兔子和大灰狼的声音、动作、表情都是不一样的。这时,再让他们跟同桌练一练,演一演,孩子的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了。
  (二) “故事妈妈”和孩子一起读
  天天对着语文老师的脸,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失去一些新鲜感。这时,由家委会牵头,“故事妈妈”进课堂的活动,马上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三)高年级的孩子和低年级的孩子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不仅仅指的是成年人,还可以是比他们年纪大的高年级同学。开学初期,经常看到教室门口围着几个高年级的同学,一问之下,原来都是我们班孩子们的哥哥姐姐。于是我灵机一动,产生了让大孩子带领小孩子共同学习的想法。我邀请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在午休时间进入课堂,与我们班的孩子共读绘本。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带领下,小朋友看起绘本来更加津津有味,也更有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的动力。
  (四)小手牵大手,全家一起读
  每次在课堂上读完《和大人一起读》的文章时,我都顺势给孩子们布置回家后的任务——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例如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之后,请孩子让家里人按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小手牵大手,全家一起读,一起演,塑造出日益浓厚的亲子阅读氛围,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日益高涨。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长久过程,在学习之初,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在升入一年级之初,孩子的识字量差异很大,这也导致了孩子阅读水平的差距。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让孩子和大人一起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大人及时帮助孩子扫清阅读障碍,有利于产生并保持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希望大人和孩子能在长期坚持中,共同在幼小的童心中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点燃希望与热情的小火苗。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是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师只有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思辨氛围,引导学生“学、思、行”三个方面进行创造性思索,才能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思辨过程中逐步提升核心素养。本文抛砖引玉,值得同仁们继续探讨。  【关键词】 生活实际;教学重点;对话引领;评价机制;思辨能力  无论是苏教版,还是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 试卷讲评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生发现自身学习问题、矫正错误有积极作用。本文以学生试卷中常犯的错误为例,就如何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悟错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悟错;纠错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具有相对独立性,一般通过逐个学习单个知识实现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学习,然而试卷题目的解答则需要他们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者的矛盾就催生了学生在试卷题目解答上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社会对估算能力越来越重视。为了顺应社会要求,新课程标准对估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学生缺乏估算意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发展了一定的估算能力,高学段学生能在各类问题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但整体而言,学生仍缺乏估算意识,存在“为了估算而估算”的现象。  【关键词】 估算;估算意识   一、缘起  在学习厘米和米之后,学生知道自己一拃的
期刊
【摘 要】 作为一名初中的体育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圆满完成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 思想品德;初中体育;规范训练;集体活动;比赛教学  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一线教师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不仅注重体育技能的培养,还要在潜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虽然是地理知识性内容,但品德课应有品德味。只有有了充分的道德情感体验,才会促进道德行为的内化。为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学习过程应设计成为儿童情感体验的过程,认知、情感、行为整体构建的过程。创设有趣的环节,成了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内容:“引趣”——“品”味之源  我们教材中的很多地理知识是抽象的、深奥的,教师要尽
期刊
【摘 要】 午睡,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却让不少老师紧锁眉头,好像每个班都会有那么几个不乐意午睡的孩子,那么如何对待这些不乐意,又如何利用互联网将那些不乐意转换成樂意也就成了本文的主题。  【关键词】 因材施教;互联网;氛围;午睡习惯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班上总有那么几个幼儿,午睡时总是睁着眼睛、手里乱比画,或者不停地说话;不管用什么方法,等我转过身他们又睁着小
期刊
益智课堂,针对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益智器具,开展益智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问中学,在玩中思,从而激发孩子们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小学生的思考力,但却缺乏具体操作性。改革允许尝试,本文将如何在益智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探讨性思路。  一、探索益智课堂教学模式,培养益智教师  (一)撰写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  每一位数学组教师选择一到两样益智器具作为自己个人主攻方向,针对
期刊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核心素养要体现怎样的育人目标?如何彰显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以前上的一节教研课,人教版《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的教学设计、实践、反思为例来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彰显家国情怀”
期刊
“为什么要朗读?”儿童文学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说:“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就好像占卜师在纸牌中看到漫长的旅程或经由水见到死亡一样,这些书影响到未来。”对于孩子们来说,童年里看过的一本书、一个故事,也许会印刻在心间,一辈子都会记得;相反,童年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用一辈子的时间都找不回来了。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童年,在这个
期刊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引导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这就要求此课的教学要做到“深入浅出”,也就是要把抽象的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