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教材新增栏目《和大人一起读》,第一次看到《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标题时,种种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诗中的“大人”指向哪一主体?让孩子“和大人一起读”又有何裨益? 应该如何做到“和大人一起读”?如何运用教学方法提升“一起读”的效率?作为赶上统编本新教材教学工作的老师,我馬上投身到新栏目《和大人一起读》的研究中去。
一、“和大人一起读”的定义
“和大人一起读”是以儿童文学为主要课程内容的教材版块,其开设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和大人一起阅读,建立在语文教育整体性、综合性的要求之上。 笔者认为培养良好的共情能力以及价值观念,其价值相较于获取知识,在现代语文教育乃至素质培养中是更为重要的。
二、“和大人一起读”的原因
由于儿童文学文本的创作者大多数是成年人,儿童和文本之间天然的存在理解上的断裂。因此在阅读初始,孩子和图书之间,需要经由父母、长辈、年长亲友等的引领,来帮助孩子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喜欢利用电子设备给孩子讲故事。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连孩子的沟通能力也会受影响。在和大人共读时,孩子保持注意力的时间相当长,听故事的质量也高,听过一遍之后,简单的问题基本都能答上来。长此以往,通过长期锻炼,孩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会慢慢延长,将来进行学习,或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也会更加容易。
和孩子一起阅读时,依偎在一起,肢体上、语言上的接触使得大人和孩子之间产生一种默契,期间关系紧密联系,不知不觉间,孩子就会爱上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感觉,而同时阅读带给他内心极大的愉悦感,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获得陪伴的幸福感驱动下进一步扩展,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阅读境界。
三、开展《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
(一)老师和孩子一起读
对于很多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经验有限,阅读和审美能力不足,老师说的话拥有天然的权威,大多都会自觉遵从。老师陪我读课文,那是再好不过了。低年级孩子的阅读,是被动的、感性的,加上这个年龄的孩子注意力时间比较短,这就需要调动全身的感官进行参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和大人一起读”时,要考虑到低年级孩子阅读的特性,要用多元化的方法引领孩子参加,激发多种感官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并引导孩子们进行描述和表达,拓展深度、加强理解。
1.听一听
会听的孩子往往是“聪明”的,听清楚老师的发音,并且进行模仿朗读,是低段孩子的特性。这一时期的孩子听力敏锐,也正是学习利用发声部位、发声方法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时刻。当老师用温柔的声音,读出那一首首儿歌,讲述那一个个故事,连最调皮的孩子也会被吸引。
2.读一读
对于教孩子阅读来说,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朗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孩子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独特的节奏和韵味。例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的《春节童谣》,用独特的时间的形式,列出了过年要做的喝腊八粥、扫房子、磨豆腐等事情,字尾基本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充满童趣,孩子非常喜欢。
3. 演一演
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教学《小兔子乖乖》时,除了唱一唱,读一读,我还加入了创意朗读。通过范读和表演,孩子惊喜地发现,原来兔妈妈、小兔子和大灰狼的声音、动作、表情都是不一样的。这时,再让他们跟同桌练一练,演一演,孩子的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了。
(二) “故事妈妈”和孩子一起读
天天对着语文老师的脸,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失去一些新鲜感。这时,由家委会牵头,“故事妈妈”进课堂的活动,马上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三)高年级的孩子和低年级的孩子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不仅仅指的是成年人,还可以是比他们年纪大的高年级同学。开学初期,经常看到教室门口围着几个高年级的同学,一问之下,原来都是我们班孩子们的哥哥姐姐。于是我灵机一动,产生了让大孩子带领小孩子共同学习的想法。我邀请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在午休时间进入课堂,与我们班的孩子共读绘本。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带领下,小朋友看起绘本来更加津津有味,也更有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的动力。
(四)小手牵大手,全家一起读
每次在课堂上读完《和大人一起读》的文章时,我都顺势给孩子们布置回家后的任务——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例如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之后,请孩子让家里人按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小手牵大手,全家一起读,一起演,塑造出日益浓厚的亲子阅读氛围,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日益高涨。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长久过程,在学习之初,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在升入一年级之初,孩子的识字量差异很大,这也导致了孩子阅读水平的差距。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让孩子和大人一起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大人及时帮助孩子扫清阅读障碍,有利于产生并保持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希望大人和孩子能在长期坚持中,共同在幼小的童心中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点燃希望与热情的小火苗。
一、“和大人一起读”的定义
“和大人一起读”是以儿童文学为主要课程内容的教材版块,其开设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和大人一起阅读,建立在语文教育整体性、综合性的要求之上。 笔者认为培养良好的共情能力以及价值观念,其价值相较于获取知识,在现代语文教育乃至素质培养中是更为重要的。
二、“和大人一起读”的原因
由于儿童文学文本的创作者大多数是成年人,儿童和文本之间天然的存在理解上的断裂。因此在阅读初始,孩子和图书之间,需要经由父母、长辈、年长亲友等的引领,来帮助孩子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喜欢利用电子设备给孩子讲故事。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连孩子的沟通能力也会受影响。在和大人共读时,孩子保持注意力的时间相当长,听故事的质量也高,听过一遍之后,简单的问题基本都能答上来。长此以往,通过长期锻炼,孩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会慢慢延长,将来进行学习,或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也会更加容易。
和孩子一起阅读时,依偎在一起,肢体上、语言上的接触使得大人和孩子之间产生一种默契,期间关系紧密联系,不知不觉间,孩子就会爱上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感觉,而同时阅读带给他内心极大的愉悦感,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获得陪伴的幸福感驱动下进一步扩展,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阅读境界。
三、开展《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
(一)老师和孩子一起读
对于很多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经验有限,阅读和审美能力不足,老师说的话拥有天然的权威,大多都会自觉遵从。老师陪我读课文,那是再好不过了。低年级孩子的阅读,是被动的、感性的,加上这个年龄的孩子注意力时间比较短,这就需要调动全身的感官进行参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和大人一起读”时,要考虑到低年级孩子阅读的特性,要用多元化的方法引领孩子参加,激发多种感官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并引导孩子们进行描述和表达,拓展深度、加强理解。
1.听一听
会听的孩子往往是“聪明”的,听清楚老师的发音,并且进行模仿朗读,是低段孩子的特性。这一时期的孩子听力敏锐,也正是学习利用发声部位、发声方法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时刻。当老师用温柔的声音,读出那一首首儿歌,讲述那一个个故事,连最调皮的孩子也会被吸引。
2.读一读
对于教孩子阅读来说,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朗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孩子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独特的节奏和韵味。例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的《春节童谣》,用独特的时间的形式,列出了过年要做的喝腊八粥、扫房子、磨豆腐等事情,字尾基本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充满童趣,孩子非常喜欢。
3. 演一演
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教学《小兔子乖乖》时,除了唱一唱,读一读,我还加入了创意朗读。通过范读和表演,孩子惊喜地发现,原来兔妈妈、小兔子和大灰狼的声音、动作、表情都是不一样的。这时,再让他们跟同桌练一练,演一演,孩子的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了。
(二) “故事妈妈”和孩子一起读
天天对着语文老师的脸,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失去一些新鲜感。这时,由家委会牵头,“故事妈妈”进课堂的活动,马上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三)高年级的孩子和低年级的孩子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不仅仅指的是成年人,还可以是比他们年纪大的高年级同学。开学初期,经常看到教室门口围着几个高年级的同学,一问之下,原来都是我们班孩子们的哥哥姐姐。于是我灵机一动,产生了让大孩子带领小孩子共同学习的想法。我邀请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在午休时间进入课堂,与我们班的孩子共读绘本。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带领下,小朋友看起绘本来更加津津有味,也更有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的动力。
(四)小手牵大手,全家一起读
每次在课堂上读完《和大人一起读》的文章时,我都顺势给孩子们布置回家后的任务——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例如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之后,请孩子让家里人按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小手牵大手,全家一起读,一起演,塑造出日益浓厚的亲子阅读氛围,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日益高涨。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长久过程,在学习之初,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在升入一年级之初,孩子的识字量差异很大,这也导致了孩子阅读水平的差距。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让孩子和大人一起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大人及时帮助孩子扫清阅读障碍,有利于产生并保持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希望大人和孩子能在长期坚持中,共同在幼小的童心中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点燃希望与热情的小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