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htstchh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幼儿园体育提倡的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核心,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那么在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呢?
  一、运用正确的儿童观来开展体育活动
  1.尊重幼儿享有体育活动的权利
  幼儿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应该享有自身的权利,有权自主选择幼儿园里的一切体育活动。为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幼儿有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反对成人化的体育活动方式、方法和要求,而且还应强调教师本人不要过多地为幼儿的活动创设环境,不要过多地启发、提问使幼儿围着教师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吸引、鼓励幼儿参与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例如,:体育活动的环境可以与幼儿共同布置,布置前与幼儿商量拿取怎样的器具,布置时提倡多样性、个性化,形成师生共同构建体育活动课程的开放式、多元化的活动状态。
  2.尊重幼儿发展中的不成熟
  幼儿的身体和心智还处在生长发育的初始阶段,其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成熟。如,抛球后很难接到球—目测能力差;做操时两臂前平举动作不是偏高就是偏低—肌肉本体感觉差:不能估计和预知运动中的危险—缺乏运动经验;不会听抽象的语言做动作—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为此,我们不仅要承认幼儿的这些不成熟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允许他们做错动作,允许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不断发展自我,防止外在地给他们“拔苗助长”,“催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而且还要承认幼儿间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运动体能标准去测验、训练所有的孩子。
  如上海市上世纪90年代采用的幼儿体育测试标准中规定:中班拍球20个、大班拍球50个、连续跳绳10个以上。用一个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幼儿显然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3.寻找“发展关键期”
  3岁~6岁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科学的运动对他们终身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了“灵敏协调素质”是学前期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我国已有学者开展了在幼儿期“加强左侧肢体运动促进幼儿右脑开发”、“利用左右侧肢体协调运动促进幼儿全脑开发”的研究。这些研究都告诉我们,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中只有抓住“发展关键期”,并通过科学的内容和方式来实施,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4.利用“最近发展区”引导幼儿运动能力发展
  维果斯基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实验研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儿童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段差距,这种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活动任务,也许孩子一时不能完成,但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通过模仿学习,便能完成这些任务。为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的现状,还要通过体育活动的环境设置,安排适宜幼儿挑战的活动项目,使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运动中,获得体能的发展。
  5.利用环境交互作用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利于引发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户外、室内运动环境的创设来引发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与环境互动的运动效果。如把户外场地创设成有草地、有山坡、有树林、有树桩、有沙地、有小溪等与大自然相像的环境;或者把场地创设成平衡区、攀爬区、球类区、车类区、玩沙区、综合区等不同运动内容的区域,并投放相应的具有童趣的主辅器材:还可以把大教室或礼堂创设成有攀登、爬滚、旋转、弹跳、击打的、孩子喜欢的运动游戏室,并引导幼儿自己去建构多样化的运动游戏,促进大脑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组织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
  1.活动目标
  从教师教的目标转变为幼儿学习发展的目标。以往我们在制定体育活动目标时,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提出发展幼儿某一方面的动作技能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在表述内容上经常出现的词汇是“教给、教会、培养、促进、提高”,等等。新《纲要》则在目标表述上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因而在表述内容上常见的词汇是“体验、感受、尝试、参与(动词、动名词),愿意、乐意、喜欢(形容词),等等。比如,体育游戏活动“小动物运动会”的活动目标是:(1)感受扮演小动物参加运动比赛的快乐情感。(2)乐意体验抛球、滚球、拍球等玩球的动作。(3)喜欢在集体中运动。
  2.活动内容
  把选择固定不变的教材转变为根据幼儿发展现状及要求选择活动内容。过去我们在制定体育活动计划和案例时一般都是根据固定的教材来安排的,备课只备教材而不備幼儿。如选择一个平衡教材的内容:“走过高25cm、宽20cm平衡木”,不管幼儿是否具有这种平衡能力,只准备一种大小高低统一规格的平衡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体育活动,就是要把关注点从教死的教材转到教活的幼儿上来。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本地区、本园的条件,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内容。比如,教师在观察幼儿掌握平衡走的能力基础上,可以安排“探索走不同高度和形状的平衡器材”的内容,让幼儿在“为小动物运粮”的游戏中自主选择树桩、梅花桩、S形平衡木、轮胎路、竹梯路等开展活动;又如,教师在日常观察中发现本班幼儿的投掷能力较差;运动器材中的羊角球、滚铁环、小跳箱、保龄球等还不太会玩;合作运动能力欠缺,那么就应当将这些内容作为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另外,在制定计划选择内容时,还可根据季节变化特征、幼儿园周边环境以及主题活动内容来安排教材内容。如在秋季可根据主题活动“多美的秋天”,结合远足活动,组织幼儿到幼儿园附近的小区、公园拾落叶等。
  3.组织形式
  从教师高控制式集体活动转变为集体与分散相结合的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幼儿园过去往往只重视集体体育活动,因此,教研活动、学习观摩展示活动都以集体形式的早操活动、体育课(教学活动)以及户外体育活动为主。以幼儿发展为本的体育活动,则要求教师首先在组织形式上为幼儿松绑,增加幼儿在有一定运动规则下的、三三两两分散在场地上自主选择运动材料、自主选择运动方式方法的活动形式。近来已有一些幼儿园在区域体育活动中运用了分散结伴自主活动的活动方式,还有一些幼儿园开展了同龄共同式、混龄共同式等打破班级、年级界限的分散体育活动的形式,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指导方法
  由教师灌输式指导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幼儿生成。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因此,教师的指导要有利于幼儿主动的参与和有兴趣的自主运动:教师要学会根据不同的运动内容、不同的幼儿运动状况,实施不同的指导策略,运用引导、参与、启发、激励、观察、帮助、保护等具体的指导方法引导、支持幼儿主动、活泼、有效的体育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要运用“导趣”、“导动”、“激励”等指导方法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用自己的思维支配自己的运动行为,生成“自我的运动”。
  如在“小青蛙学本领”游戏开始时,教师可以用生动而形象化的语言配上肢体动作,引发幼儿对小青蛙生活情境的想象,再让幼儿自主地选择喜爱的运动器具,独立或与同伴一起模仿小青蛙玩出有趣的玩法,当运动过程中幼儿生成了新颖有趣的玩法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或者通过交流分享形式让其演示。
  5.活动评价
  把评价重点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变到以幼儿学习发展为主。过去在评价体育活动时主要以评价教师的教为中心,看教师场地器材布置、准备得怎样,教师讲解示范好不好、教师组织指导得怎样、教师的教态怎样,等等,而幼儿在运动中的情感、他们在运动中出现的各种状况等却得不到重视。由此便出现了一次体育活动“教师忙得一身汗、幼儿围着团团转”的现象。提倡以幼儿发展为本,就应把体育活动中幼儿是否发展作为评价的最重要方面: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性、积极性是否高涨,情绪是否愉快;幼儿是否能够遵守运动常规;是否喜欢探索运动的各种方式方法;是否有一定的表现自我运动的能力;运动量是否适宜,等等。而对教师的评价,则主要看制定的计划(案例)是否体现幼儿经验的阶段性、连续性;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具有启发性、多样性、灵活性、恰当性;是否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注重个别指导,并有适宜的回应策略,等等。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黄德超,1966年12月26日出生,男,汉族,广东化州人,本科学历,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太平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化难为易,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关键词:化难为易启迪思
期刊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英语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阅读教学,它既可以促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基本知识,培养语感,发展阅读技巧,形成阅读能力,同时又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跨文化学习意识,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国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阅读教学目的的要求主要有:  1.第一,通过课本学习语言知识,了解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掌
期刊
数学思维是严密的、精确的,最讲究秩序的。数学思維能帮助我们丢弃那些“想当然”式的“大概”、“可能”和“差不多”的落后思维习惯,养成一种实事求是,办事“不浮夸”、“不吹牛”、不糊里糊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求实精神,养成一种严密、精确、求实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理性思维习惯。帮助我们从小养成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是数学求学的重点,也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传统的教学一般是被作
期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事前准备,往往就能够成功,而没有准备则常常会失败。学习也是如此。课前不做好准备,要想提高课堂听课的质量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总觉得数学没什么好预习的,没有预习的必要。实践证明,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好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实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复习课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目前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复习课的教学方式落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就影响复习课教学效果差的因素及如何有效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进行了分析,以便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复习课教学效率策略  一、引言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复习课能引导学生系统地归纳和整理教材各部分的知识,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将知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为我们教师们一直追求的目标。通过平时的一些实践思考,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课堂有效性就要重视课前的备课。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一定不能上没有准备的课,不能上准备不充分的课。  (一)(1)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目标  。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
期刊
尽管语文老师们都认同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但是不可否认,“教课文”却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无论是在校内公开课,还是片区学习,甚至是市、区级的竞赛课中,仍然发现课堂上是老师和背后团队对课文五花八门的“翻炒”。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词句的细嚼,绞尽脑汁利用多媒体将文中情境形象化,进入看谁的花样够新够妙,谁的互动够精彩为胜的怪圈。  有一年,臺湾的赵镜中老师和大陆老师分别上了《太阳》一课。前者
期刊
语言的学习具备自身所固有的潜在规律。细想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是一种英汉互译式的知识机械化记忆。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上提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具体化为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各自的素养内涵。实现课程总目标,身为英语教师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遵循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及成长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英语思维能力,实现知识的重构
期刊
当前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创境激趣,优化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启迪学生思维,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语文教学信息化、网络化;让语文课堂左右逢源,四面凯歌。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
期刊
最近两年,我校在“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引领下,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实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似乎沉寂了很久的老话题又成为了大家研究的热点。因为参与其中,我慢慢欣喜地感受到,这样的旧话重提,其实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回暖,也是一种课堂实践的沉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