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经验“集合与分类”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i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建立数学概念,形成抽象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幼儿进行此领域的教学,是为了幼儿后续对数学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4-6岁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此期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数学思维异常活跃。幼儿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数学在发展思维中的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中,“集合与分类”活动无处不在。如“娃娃家”里厨具的分类摆放,玩具分类归放整齐,把“点心店”里的点心和标牌对应起来,把散步时搜集起来的落叶加以分类,给鞋子分分类等等。谈起“集合与分类”,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概念不够明晰。那么,到底什么是集合?什么是分类呢?如何将数学核心经验“集合与分类”渗透于区域活动之中呢?在区域活动中该提供什么样的操作材料呢?
  一、数学核心经验“集合与分类”的内涵
  在《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中提到:在数学中,某种具有相同属性事物的全体称为集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把同类事物归为一个整体,如把梨子、苹果、橙子归在一起,这就是水果的集合;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归在一起,这就是交通工具的集合。
  分类是指将一组事物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并同时进行归类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幼儿都会自然用到分类法,如:将一堆物品分成玩具和文具两类,把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帽子加以区分摆放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匹配和分类两者是有差异的。
  匹配是分类的基础,分类是匹配的衍生,它是幼儿集合概念认知的典型性能力表现。如:幼儿把大糖果放到大袋子里,把小糖果放到小袋子里,实际上只是匹配,并不是分类,而分类能力的体现,则是幼儿自己去区分和发现事物本质属性的特征,而非教师的提前预设。再如:幼儿把一堆糖果以自己发现的特性加以区分放在两个袋子里,这就属于分类。在区域活动中只有聚焦幼儿的学习经验,才能确保幼儿获得核心经验的机会。教育者的任务是如何使幼儿已有数概念的萌芽得到发展,使他已有的对“物体多少”的感知与“数”相对应起来,从而了解“数”的真正意义。
  二、“集合”概念各年龄段的发展内容及表示方法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集合概念是幼儿分类、排序、计数、加减运算等数学学习的前提,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启蒙。这不仅对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具有独特的地位,而且影响幼儿在幼儿园以及后续数学学习。
  集合的表示法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表示法等。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最常用的是文氏图表示法。文氏图表示法就是用一条封闭的曲线把集合的元素圈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
  文氏图表示法的特点: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集合中的各元素属于一个整体,同时它也明确地表示出集合的界限和集合元素的多少。用文氏图表示法表示集合,可以比较容易地让幼儿感知和理解集合。因此,在幼儿的数学教育中,文氏图表示法被广泛应用于直观教具和学具中。
  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难度适宜的趣味分类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一一对应的能力在4岁已经开始发展。对于小班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来说,对匹配游戏仍然情有独钟。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分类经验的积累,4岁以后幼儿则能够根据事物内部的特征来进行分类。
  例如:对于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教师在数学区提供了数学游戏“眼疾手快”。
  游戏目标:巩固对颜色和形状的认知,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快速找出对应的卡片。
  游戏材料:操作板一块,铃鼓一个,自制形状、颜色骰子,自制卡片36张。
  游戏玩法:(1)两个小朋友合作游戏,将36张卡片放在操作板上。(2)两人同时掷骰子,一人掷颜色骰子,一人掷形状骰子。根据颜色和形状确定卡片,先找到的幼儿拍鼓后拿走卡片。最后卡片多者为胜。
  这只是小升中班时的匹配游戏。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又新增了一个环节——“比一比、说一说”,石头、剪刀、布进行猜拳,贏的一方选择卡片的一种特征加以分类、比较,一种特征较多的卡片把较少的卡片全部带走,一人一次机会,最终卡片最多的一方获胜。在这次的游戏中,不仅仅局限于前期的匹配游戏,加入分类和比较,更加符合幼儿的需求。
  在提供游戏材料时教师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应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才能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四、提供多维度游戏材料,幼儿在渐进式操作中积累分类经验
  在进行分类的游戏中,教师要提供有多维度差异的感知操作材料,才能使幼儿在对各类操作性材料的反复体验中逐步提高和加强分类能力。
  区域游戏“设计新房”中:小熊啊,要搬新房啦,邀请小朋友们帮他设计一座新房。一座房子的样板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划分。可分为两间房,四间房,六间房,甚至更多的房间。房间划分好了,供货商来送家具啦。 有孩子说:啊,家具太多了,我们先把家具分一分吧。怎么分呢?有的孩子说:可以按不同的颜色来分。有的说:按物品名称来分。接着孩子们把水池、马桶、浴缸、淋浴房等等放进了卫生间,把沙发、电视机、宝宝车、鞋柜等等放在了客厅。把椅子、桌子、冰箱、洗碗池放在了厨房里。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按照家具的不同使用功能,也就是物品的使用功能属性,把家具分别放在了不同的房间里。
  这也就是数学核心经验“集合与分类”中核心要点之一所说:物品的属性可用来对物体进行匹配,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教师为幼儿又提供一些材质不同的家具:木质家具、纸质家具、竹子做的家具等等。孩子们还可以在功能属性的基础上,按照材质的不同进行二次分类,或者按照颜色再次分类。
  五、数学核心经验在其他区域活动及生活中的学习与运用
  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幼儿数学能力的拓展是在学习与生活的相互交融中逐渐提升的。分类游戏不仅体现在数学区,同时也可以渗透到其他领域中。
  在中班体育游戏“飞箭投壶”中,幼儿选取飞箭(贴有不同的动物卡片),按照动物的不同特征分别投放在不同的纸盒中,谁投进去的最多为胜,完成投壶后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游戏中幼儿不仅要做出“投”的动作,在此之前还要对卡片进行分类,并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在语言区“迷你剧院”中,幼儿不仅要拿着手偶进行表演,在表演前还要把小观众们进行分类安排在座位上,可以通过随机抽取剧票的形式,根据剧票上的要求对观众进行座位的安排,也可根据同伴的要求或者按照自己的要求对小观众们进行分类安排座位。小观众们有的是大人,有的是小孩;有的穿衣服颜色不同;有的戴了帽子,有的没有戴帽子等等特征。幼儿可按照小观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安排座位。
  可见,分类的游戏不仅体现在数学区,还渗透在语言区、体育区等其它区域中,随着幼儿经验的逐渐积累,会把这些经验迁移、运用到生活当中,根据幼儿已有经验,会挖掘出更多的游戏玩法,体验游戏的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3-6岁是培养幼儿绘画能力、动手能力的关键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如何抓住这个关键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困扰老师们的问题。“借形想象”作为原创的幼儿美术课程内容,以突破传统美术实践的模式,为我们解决了这个困惑。【关键词】借形想象、幼儿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  “借形想象”是儿童美术专家薛文彪老师根据幼儿想象、创造和表现力的发展轨迹提出的一个教育理念。 “借形想
期刊
混龄户外运动是指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户外一起运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培养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交往能力,是我园市级课题“混龄户外运动中培养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的重点。那么,在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创设促进混龄幼儿交往的户外运动区,还要通过观察混龄幼儿在运动区中的交往情况,提出有效的指导策略。因此,教师在户外“小动物运粮食”运动区中,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幼儿的交往行为,并适时给予有效的指导
期刊
一、游戏及玩法  1、游戏名称:大鱼吃小鱼  2、游戏材料:24张正方形卡片(每张卡片上面分别画有大小不同的鱼一条。)  3、游戏玩法:  玩法一:一人游戏,将24块正方形卡片任意置于桌面上(需要将每张卡片背面向上)。游戏时每次翻转两张卡片,并比较卡片上面鱼的大小,大鱼放在小鱼的上面,表示大鱼吃了小鱼。两张卡片放在桌子的一边,游戏继续,直到桌面上的卡片全部拿完,游戏结束。  玩法二:两人游戏,将2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园教育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在幼儿园小班语言讲述教学活动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升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多媒体技术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小班幼儿,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教师
期刊
现如今,微课已经活跃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它作为一种新事物,推动着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地不断突破,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幼儿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运用微课,将微课与教学资源有效融合,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我通过在中班绘画《可爱的小羊》中尝试将微课环境下的美术教学与传统的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十年,最终的目标是需要教师能成长为反思型、研究型的课程实践者,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只有在进行课例研究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体验、积极地思考和不断地反思。为此,我们开展了《以课例为载体,分析、反思、进步》的教科研活动,希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能真正使幼儿成为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知识经验的构造者,而我们也通过不断的授课和反思的形式,逐步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  【关键词】分析、反思
期刊
【摘要】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6s管理”,明确幼儿园班级“三教”的岗位职责,制订“引导、示范、模仿、重复、鼓励”的班级生活活动实施流程, “晨间活动、生活活动、喝水站線、户外活动、教学活动、午餐活动、午睡活动、离园活动”等八大环节全面推进,使幼儿园班级生活活动有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幼儿的自主管理,为孩子和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
期刊
被溺爱的孩子必定学会打人、骂人,他哭着要什么东西,他便一定要能得到,他心里想做什么事情,他也一定要做。这样一来,父母自己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逗爱他们,把他们的本性弄坏了,他们自己在泉水的源头下了毒药,日后亲身喝到苦水,却又感到奇怪。因为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这种种恶劣的习惯也都跟着到来。那时孩子太大了,不能逗着玩了,他们的父母不能再把他们当作玩物了,于是他们就埋怨,说孩子太刚愎,太自是。那时他们才知道
期刊
【摘要】由于户外游戏的不可控因素较多,教师关注的大多是孩子们游戏的安全性,对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创新性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没有关注太多。而正在风靡全球的“安吉游戏”从设想到实践,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幼儿园应该创设更多的户外游戏场地,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保障游戏时间和幼儿游戏主体位置。真正把户外游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幼儿,让户外游戏活动陪伴孩子度过美好童年。  【关键词】户外游戏、环境创设、材料投放、
期刊
“僵尸”剪纸:僵尸喻指腐朽、没落的事物,形容剪纸活动呆板、形式单一,跟着教师游走,分离了纸艺活动作为表现幼儿内心感受,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强调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幼儿,让幼儿做创造的主人。怎样让幼儿成为生活的主人、创造的主人呢?笔者多年来从事创意剪纸课程的探索,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精髓,在研究路上归结出以下策略:  一、解放头脑——多方元素激发产生共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