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新课改中提倡数学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提出问题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从而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构建,合作探究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就集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此进行简单分析。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有意義的学习一定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有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形成的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形成直观认识,形成从生活到数学学习的过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得最快,应该小狗第一。再如《四则混合运算》的片段。师:天气变冷了,老师想买一件棉衣。星期天,老师来到商场,看中两种款式。第一款标价:4件共456元;第二款标价;每件121元。哪种款式的棉衣便宜?便宜多少元?马上有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我看到商场里的衣服都是标单价,没有标4件一共多少元的。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来思考情境问题,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过程,从而为数学知识的构建奠定基础。同时还需要注意,在新课改下,多媒体逐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但多媒体的应用并不能取得学生的体验,如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有位教师认为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教法,材料准备麻烦,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时间花费较多,还不如用课件演示来得简单、高效。于是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制作了动态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生动地展示了圆锥体积推导的全过程。确实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思维活动明显受到了课件的束缚,学生的探究意识也被扼杀了。
二、自主学习,尝试构建
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而进行的合作,换言之,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但如果学生的交流没有自主学习为基础,学生没有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首先自己尝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就会被架空,从而让合作变得低效。尤其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开放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才能更有效地的促进合作的效率。如教师给出条件“六年级(1)班有男生30人,女生22人。”然后引导学生补充条件后再进行列示,讨论计算。学生机可能得到“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等多种结果。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很多小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不会读教材,尤其是对应用题的分析过程,甚至题目还没看清就开始列式,最终导致出现错误。读教材是要让学生在相应课题和目标的指引下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以浏览、细读的方式进行阅读,从读中找出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然后再解题。
其次,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合作探究所交流的内容一是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收获,一是学生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找到一些已知条件,同时也可能遇到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在交流中进行表达,在吸取小组成员的经验上来解决问题。
应该说,自主学习是合作的基础,而这也是目前小学数学中合作探究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从实际问题出来来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合作探究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经历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从而形成知识构建,培养技能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教师的问题引导是主线,学生的合作探究是主要方式。
以“分数乘分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创设情境后,出示主题图,以问题“画斜线部分是12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探究后总结后追问“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12的34呢?”然后过渡到书上的问题解决,问题如“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学生合作完成书中的问题。再如在“认识毫升”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现在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并小组实验计算(实验:大约要205滴才是5毫升;算:205÷5=21(滴))然后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1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最后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从生活实际出发,合作中探究,探究中合作,学生兴趣浓厚了,参与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要注重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在合作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探究的作用,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艳华: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当代教育之窗
[2]谷秀梅: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初探[J],教育艺术
[3]宋志伟:小学数学教育中合作探究教学初探[J],学周刊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提出问题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从而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构建,合作探究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就集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此进行简单分析。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有意義的学习一定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有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形成的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形成直观认识,形成从生活到数学学习的过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得最快,应该小狗第一。再如《四则混合运算》的片段。师:天气变冷了,老师想买一件棉衣。星期天,老师来到商场,看中两种款式。第一款标价:4件共456元;第二款标价;每件121元。哪种款式的棉衣便宜?便宜多少元?马上有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我看到商场里的衣服都是标单价,没有标4件一共多少元的。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来思考情境问题,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过程,从而为数学知识的构建奠定基础。同时还需要注意,在新课改下,多媒体逐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但多媒体的应用并不能取得学生的体验,如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有位教师认为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教法,材料准备麻烦,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时间花费较多,还不如用课件演示来得简单、高效。于是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制作了动态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生动地展示了圆锥体积推导的全过程。确实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思维活动明显受到了课件的束缚,学生的探究意识也被扼杀了。
二、自主学习,尝试构建
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而进行的合作,换言之,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但如果学生的交流没有自主学习为基础,学生没有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首先自己尝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就会被架空,从而让合作变得低效。尤其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开放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才能更有效地的促进合作的效率。如教师给出条件“六年级(1)班有男生30人,女生22人。”然后引导学生补充条件后再进行列示,讨论计算。学生机可能得到“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等多种结果。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很多小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不会读教材,尤其是对应用题的分析过程,甚至题目还没看清就开始列式,最终导致出现错误。读教材是要让学生在相应课题和目标的指引下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以浏览、细读的方式进行阅读,从读中找出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然后再解题。
其次,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合作探究所交流的内容一是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收获,一是学生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找到一些已知条件,同时也可能遇到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在交流中进行表达,在吸取小组成员的经验上来解决问题。
应该说,自主学习是合作的基础,而这也是目前小学数学中合作探究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从实际问题出来来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合作探究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经历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从而形成知识构建,培养技能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教师的问题引导是主线,学生的合作探究是主要方式。
以“分数乘分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创设情境后,出示主题图,以问题“画斜线部分是12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探究后总结后追问“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12的34呢?”然后过渡到书上的问题解决,问题如“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学生合作完成书中的问题。再如在“认识毫升”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现在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并小组实验计算(实验:大约要205滴才是5毫升;算:205÷5=21(滴))然后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1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最后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从生活实际出发,合作中探究,探究中合作,学生兴趣浓厚了,参与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要注重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在合作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探究的作用,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艳华: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当代教育之窗
[2]谷秀梅: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初探[J],教育艺术
[3]宋志伟:小学数学教育中合作探究教学初探[J],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