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所进行的建筑空调凝结水的回收利用和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的设计实例,对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水设计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节能节水 空调凝结水回收 雨水收集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在我国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领域,实施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要求,节约能源,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已成为我们首要的研究课题。随着天津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我院承接了许多大中型工程的设计任务,为我们的实践与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我担任给排水专业负责人的项目中,除了常规的节能节水设计,包括在分区供水中充分利用市政水压、采用叠压供水设备、控制用水点的超压出流、中水冲厕浇洒、太阳能热水的应用、游泳池和景观循环水处理等,还进行了空调凝结水的回收利用和小区雨水的收集利用等方面的尝试,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能节水设计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一、空调凝结水的回收利用
2008年4月,我们承接了由万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天津空港投资建设的万顺空港五星级酒店和办公楼的设计。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包括商业、汽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上建筑由一座酒店和六座办公楼组成。一期建设的商场和办公楼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设置了集中空调系统,冷却塔位于办公楼屋面,制冷机组位于地下一层,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设计流量为4200 立方米/小时,按照1.5%的补水量计算,所需补水量为63立方米/小时。
常规的补水系统有二种设计方法,一是以自来水为水源的加压补水系统,包括断流水箱和补水泵,每天将耗费大量的自来水。二是利用已有的消防水池,将凝结水日补水量的15-20%存入消防水池,既省去了断流水箱,还能防止消防水池因长期不被动用所形成的腐蚀污染,需要采取措施保证消防用水量,这种做法貌似经济合理,实际所用水源依然是自来水。从节约用水的角度来看,这二种都不是最佳方法。我们与甲方设计部的李建华总工共同进行了探讨,最终确定将中央空调的凝结水由独立的管道系统进行回收,集中排到地下一层的凝结水箱,再通过补水泵提升到屋顶冷却塔的补水箱。凝结水箱的有效容积为19m3,为日补水量的30%,水箱还引入了自来水管道作为备用水源。
从投资成本来分析,原设计空调凝结水已通过各个立管收集排放到首层清洁间的污水池,现在只需在地下一层增加一根DN150的回收干管。與上述自来水补水的方法相比,只是增加了回收干管的费用。与消防水池补水的方法相比,增加了回收干管和凝结水箱,占用了近25平方米的房间面积,增加的成本也极其有限。这个创新的设计节省了自来水补水的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竣工三年来的运行经验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该项目二期的酒店工程也同样进行了凝结水的回收利用。
二、住宅小区雨水的收集利用
2009年我院开始承接天津中新生态城的项目,这是一座位于中国北方缺水地区、以宜居城市建设为主题的生态之城,绿色建筑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我参加了动漫园、公屋、厂房、科技园办公楼和双威城住宅小区的设计。其中由马来西亚双威集团投资建设的双威城住宅小区,利用高架慢行的建筑形式实现了人车分流,并采用了太阳能热水、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和地源热泵等节水节能技术,是一座高品质的生态宜居住宅小区。
生态城先期建设区域由市政雨水管网收集地表和屋面雨水,室外集中设置雨水收集池和处理机房。而双威城位于新开发的30号地块,市政中水设施尚未建成,建设方提出了自建雨水收集系统的设想。设计方案为每三栋建筑合用一座雨水收集池,经过滤和消毒工艺处理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后,进入中水储水箱,由中水加压泵供应住宅的冲厕和绿化浇洒。另外,高架慢行系统的首层为汽车库和设备用房,住宅楼坐落在首层顶板上,顶板覆土厚度仅0.8米,不能设置雨水管网,需要在首层顶板下敷设雨水管道,综合住宅楼各分区的的自来水和中水管道,污废分流排水系统的污水管道和废水管道,以及消火栓、喷淋、采暖管道、风道和强弱电桥架,管线排布相当密集。而雨水管道就近排入收集池后,将减少排水管道的数量,为管线综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中,雨水收集池池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储存在中水水箱内,市政中水补水管也引入该水箱,在雨水收集水量不能满足中水系统的用水需求时,可以由市政中水进行补充。在市政中水系统建成通水之前,小区的中水总进户管暂时接入市政自来水管道,将来可以切断自来水改为与市政中水管道连接。另外,雨水收集池还设置了事故排放管道,当雨水量超过中水用水量,并即将超过雨水收集池容量时,雨水收集管道可改道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避免暴雨对雨水收集池造成的冲击。
长期以来,我们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探索着节能节水的新思路。2006年6月,建设部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CJJ 122-2008,对于国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起到了推动作用。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虽然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人口剧增和环境污染,导致生态平衡日益遭到破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作为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工程师,我们应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节水节能建筑的设计开辟新的途径。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节能节水 空调凝结水回收 雨水收集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在我国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领域,实施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要求,节约能源,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已成为我们首要的研究课题。随着天津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我院承接了许多大中型工程的设计任务,为我们的实践与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我担任给排水专业负责人的项目中,除了常规的节能节水设计,包括在分区供水中充分利用市政水压、采用叠压供水设备、控制用水点的超压出流、中水冲厕浇洒、太阳能热水的应用、游泳池和景观循环水处理等,还进行了空调凝结水的回收利用和小区雨水的收集利用等方面的尝试,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能节水设计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一、空调凝结水的回收利用
2008年4月,我们承接了由万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天津空港投资建设的万顺空港五星级酒店和办公楼的设计。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包括商业、汽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上建筑由一座酒店和六座办公楼组成。一期建设的商场和办公楼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设置了集中空调系统,冷却塔位于办公楼屋面,制冷机组位于地下一层,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设计流量为4200 立方米/小时,按照1.5%的补水量计算,所需补水量为63立方米/小时。
常规的补水系统有二种设计方法,一是以自来水为水源的加压补水系统,包括断流水箱和补水泵,每天将耗费大量的自来水。二是利用已有的消防水池,将凝结水日补水量的15-20%存入消防水池,既省去了断流水箱,还能防止消防水池因长期不被动用所形成的腐蚀污染,需要采取措施保证消防用水量,这种做法貌似经济合理,实际所用水源依然是自来水。从节约用水的角度来看,这二种都不是最佳方法。我们与甲方设计部的李建华总工共同进行了探讨,最终确定将中央空调的凝结水由独立的管道系统进行回收,集中排到地下一层的凝结水箱,再通过补水泵提升到屋顶冷却塔的补水箱。凝结水箱的有效容积为19m3,为日补水量的30%,水箱还引入了自来水管道作为备用水源。
从投资成本来分析,原设计空调凝结水已通过各个立管收集排放到首层清洁间的污水池,现在只需在地下一层增加一根DN150的回收干管。與上述自来水补水的方法相比,只是增加了回收干管的费用。与消防水池补水的方法相比,增加了回收干管和凝结水箱,占用了近25平方米的房间面积,增加的成本也极其有限。这个创新的设计节省了自来水补水的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竣工三年来的运行经验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该项目二期的酒店工程也同样进行了凝结水的回收利用。
二、住宅小区雨水的收集利用
2009年我院开始承接天津中新生态城的项目,这是一座位于中国北方缺水地区、以宜居城市建设为主题的生态之城,绿色建筑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我参加了动漫园、公屋、厂房、科技园办公楼和双威城住宅小区的设计。其中由马来西亚双威集团投资建设的双威城住宅小区,利用高架慢行的建筑形式实现了人车分流,并采用了太阳能热水、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和地源热泵等节水节能技术,是一座高品质的生态宜居住宅小区。
生态城先期建设区域由市政雨水管网收集地表和屋面雨水,室外集中设置雨水收集池和处理机房。而双威城位于新开发的30号地块,市政中水设施尚未建成,建设方提出了自建雨水收集系统的设想。设计方案为每三栋建筑合用一座雨水收集池,经过滤和消毒工艺处理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后,进入中水储水箱,由中水加压泵供应住宅的冲厕和绿化浇洒。另外,高架慢行系统的首层为汽车库和设备用房,住宅楼坐落在首层顶板上,顶板覆土厚度仅0.8米,不能设置雨水管网,需要在首层顶板下敷设雨水管道,综合住宅楼各分区的的自来水和中水管道,污废分流排水系统的污水管道和废水管道,以及消火栓、喷淋、采暖管道、风道和强弱电桥架,管线排布相当密集。而雨水管道就近排入收集池后,将减少排水管道的数量,为管线综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中,雨水收集池池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储存在中水水箱内,市政中水补水管也引入该水箱,在雨水收集水量不能满足中水系统的用水需求时,可以由市政中水进行补充。在市政中水系统建成通水之前,小区的中水总进户管暂时接入市政自来水管道,将来可以切断自来水改为与市政中水管道连接。另外,雨水收集池还设置了事故排放管道,当雨水量超过中水用水量,并即将超过雨水收集池容量时,雨水收集管道可改道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避免暴雨对雨水收集池造成的冲击。
长期以来,我们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探索着节能节水的新思路。2006年6月,建设部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CJJ 122-2008,对于国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起到了推动作用。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虽然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人口剧增和环境污染,导致生态平衡日益遭到破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作为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工程师,我们应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节水节能建筑的设计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