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果,但是,仍然有部分安全隐患危害着我们祖国的花朵。因此,中小学校舍安全也引起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而其中,消防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小学校舍内的消防装置直接影响着该校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学校的财产安全,近年来中小学校舍的安全也备受关注。
关键词:中小学校舍;消防排烟系统;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中小学校校舍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场所,校舍的大部分时间都有学生在内活动,发生火灾而危及到人身安全的几率较高,因此,校方应该更加重视消防安全。目前,我国某些地区的中小学校舍出现设备老化,供电系统年久失修等严重的问题,而在事故还没发生之前,校方都很少给予关注。等到出现较严重事故时才考虑到消防安全存在的隐患。所以,良好的消防系统是每间学校必须配备的条件。而消防系统包括消防喷淋系统和消防排烟系统,本文就主要针对消防排烟系统在中小学校舍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1.目前中小学校舍消防排烟的缺陷
1.1不设置防烟分区,设置防烟分区但不配备防烟设备
如果中小学校舍的排烟系统要完成多个防烟分区的任务时,不设置防烟区烟气的流动会让其他各个防烟分区的排烟口启动,不能达到排烟系统集中在着火防烟分区内排烟,是排烟效率下降,同时也不能触发火灾探测器的警报,导致了不必要的灾难发生,同样,如果采取分区但不配备挡烟设备也会触发类似的灾难发生。
1.2不能计算出实际排烟量
设计者在计算排烟量的时候只是单纯地计算出了教学楼和宿舍走道的空间,却忽略了与之相连通房间的空间,这样得出的结论是排烟量远远小于实际情况的排烟量。
1.3火灾发生后的联动方式有错误
目前的中小学校舍排烟系统是在发生警报后才启动的,再通过消防控制中心确认是否发生火灾,在通过手动来启动排烟系统。这些方法严重脱离了火灾报警后有联动设备自动启动排烟低通的要求。更为严重时,是一个防火分区发出警报时,其他防火分区都发生警报的错误联动方式。
有一些排烟、排风设备都具有的通风系统,在发生火灾时,错误地把排烟功能与排风功能同时开启,排烟口和排风口不能联动控制。比如,当火灾发生后排烟口打开而排风口不能自动关闭。
2.造成事故分析
火灾为多发性事故,在人口密度高的场所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灭火、救援均受到限制。据外国资料统计,在火灾中遇难的人员有50%是因为烟气致死,而有时候比例可能高达70%,在罹难的人员中许多都是烟气中毒,窒息晕倒然后被烧死的,就是说烟气是导致人员伤亡的最大原因。而对于中小学校舍来说,具有人员较为集中且大部分为青少年等特点,因此,加强消防系统的设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设计者应该把消防排烟系统设计成为排烟更为高效的系统。尽量将烟气减少到对人类有最少的危害,令人们在发生火灾时有时间疏散逃生。还要避免烟气在建筑物内蔓延,这就需要一个防排烟系统来控制火灾发生时烟气的流动。
3.当发生火灾时,建筑物内的状况
火灾是一种多发性的灾难,常常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时,建筑物内就会出现燃烧情况,其中,燃烧可分为热分解阶段和燃烧阶段。在热分解阶段中,各种物质在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与外界的空气混合,继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了悬浮的固态粒子,液态粒子和气体等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建筑材料也可分解出游离碳和许多挥发性气体,而游离碳的可燃成分与剩余的空气发生剧烈的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空气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的浓度在空气中占20%时,人类就会面临生命危险。而当燃烧不充分时,就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对比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物质,当进入动物体内就能迅速地与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使动物机体出现缺氧情况导致中毒。另外,火灾发生后伴随着许多有机物的燃烧,生成了一系列的有毒气体如氰化氢(HCN)、氨气(NH3)、氯化氢(HCl)、氯气(Cl2),还有塑料然后会产生含氟元素的气体而这些气体对人体呼吸道产生严重的伤害
当燃烧时会产生许多颗粒物,导致光线通过烟气时,光线强度减弱,能见度降低,这称为烟气的遮光作用。在能见度较低的环境下,受灾人员也会出现心理恐慌,焦虑,极容易造成人踩人事故。在中小学校舍内如此人员密集的场所,学生要做到有条不紊地离开火灾现场,恐怕很难实现的。当能见度降低时,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也会受到影响,而那些不熟悉建筑物内部环境的人要逃生就更加困难了。加之,中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当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能及时作出有效的自救措施。更严重的还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的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令原本的事故雪上加霜。
4.影响排烟系统的主要因素
中小学校舍建筑内一旦发生火灾,在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烟雾具有流动性。当建筑物外温度低于建筑物内的温度时,在校舍的竖井和楼梯井内引发空气向上流动,这称为烟囱式效应,烟囱效应随着室外温度和竖井的高度而产生变化。通常,建筑物外温度越低,竖井高度越高,则烟囱效应越明显。
5.对火灾烟气控制的方法
5.1隔断或阻挡
在建筑行业内通常把墙、楼板、门用作隔绝烟气传递的有效方法。为了防止火势的蔓延和烟气的传播,设计者应该在中小学校舍应该划分出防火区和防烟区。防火区是通过用防火墙、防火门等消防设备将火势控制在一个区域内,使火势得到一定的控制不会蔓延。防火区同样也能对烟气起隔断作用。而学校方面的安保人员也要时常检查校舍的楼道,楼梯间的消防门是否出现损坏的情况。
5.2自然排烟
设计者要利用自然动力,将烟气排到建筑物外。通常自然排烟是指,利用热烟气的浮力、热压或其他的作用力的排烟成为自然排烟;利用风机作用力的排烟成为机械排烟。在着火区排烟是为了令有毒烟气排到室外,保证疏散通道烟气减少,有利于消防人员的援救和生还者的逃生。通常,中小学校舍都应该采取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相结合的消防排烟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在发生火灾时,校舍有足够的排烟设备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5.3机械排烟
机械排烟系统工作可靠、排煙效果良好,当需要排烟的部位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则应设机械排烟。
6.中小学校舍采用排烟系统改进方法后的效果
在火灾发生后,排烟系统会启动,从而令校舍内对人体产生致命伤害的烟气排到室外,同时实现了排烟系统和排风系统的正确联动,使学生在逃生时吸入的浓烟不足以危害生命安全。其次,中小学校舍楼梯间的消防门应该时时处于关闭,若火灾发生时,烟气不能进入楼梯间,这样学生就可以顺利逃生。火灾发生以后要立刻把人员疏散到空气干净,流通的地方,才能尽量地将灾难减少到最低。
7.结束语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中小学校舍的安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火灾导致的学生伤亡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导致这类悲剧发生的不仅仅是校方一时疏忽,还有施工方、设计者对消防排烟系统设计出现了漏洞,例如上文所提出现在消防排烟系统的种种缺点,如若不及时发现并进行整改,就会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施工方在筹建学校的时候应该要对校舍的排烟、排风系统进行精密的检测,测试该系统是否能将有毒烟气最大化地排出校舍,让中小学生安全、快乐地在学校生活学习。
参考文献:
[1]苏德权;《通风与空气调节》;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易津湘;《建筑设备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3]俞威;《浅谈建筑排烟系统的设计及作用》2009年4月
关键词:中小学校舍;消防排烟系统;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中小学校校舍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场所,校舍的大部分时间都有学生在内活动,发生火灾而危及到人身安全的几率较高,因此,校方应该更加重视消防安全。目前,我国某些地区的中小学校舍出现设备老化,供电系统年久失修等严重的问题,而在事故还没发生之前,校方都很少给予关注。等到出现较严重事故时才考虑到消防安全存在的隐患。所以,良好的消防系统是每间学校必须配备的条件。而消防系统包括消防喷淋系统和消防排烟系统,本文就主要针对消防排烟系统在中小学校舍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1.目前中小学校舍消防排烟的缺陷
1.1不设置防烟分区,设置防烟分区但不配备防烟设备
如果中小学校舍的排烟系统要完成多个防烟分区的任务时,不设置防烟区烟气的流动会让其他各个防烟分区的排烟口启动,不能达到排烟系统集中在着火防烟分区内排烟,是排烟效率下降,同时也不能触发火灾探测器的警报,导致了不必要的灾难发生,同样,如果采取分区但不配备挡烟设备也会触发类似的灾难发生。
1.2不能计算出实际排烟量
设计者在计算排烟量的时候只是单纯地计算出了教学楼和宿舍走道的空间,却忽略了与之相连通房间的空间,这样得出的结论是排烟量远远小于实际情况的排烟量。
1.3火灾发生后的联动方式有错误
目前的中小学校舍排烟系统是在发生警报后才启动的,再通过消防控制中心确认是否发生火灾,在通过手动来启动排烟系统。这些方法严重脱离了火灾报警后有联动设备自动启动排烟低通的要求。更为严重时,是一个防火分区发出警报时,其他防火分区都发生警报的错误联动方式。
有一些排烟、排风设备都具有的通风系统,在发生火灾时,错误地把排烟功能与排风功能同时开启,排烟口和排风口不能联动控制。比如,当火灾发生后排烟口打开而排风口不能自动关闭。
2.造成事故分析
火灾为多发性事故,在人口密度高的场所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灭火、救援均受到限制。据外国资料统计,在火灾中遇难的人员有50%是因为烟气致死,而有时候比例可能高达70%,在罹难的人员中许多都是烟气中毒,窒息晕倒然后被烧死的,就是说烟气是导致人员伤亡的最大原因。而对于中小学校舍来说,具有人员较为集中且大部分为青少年等特点,因此,加强消防系统的设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设计者应该把消防排烟系统设计成为排烟更为高效的系统。尽量将烟气减少到对人类有最少的危害,令人们在发生火灾时有时间疏散逃生。还要避免烟气在建筑物内蔓延,这就需要一个防排烟系统来控制火灾发生时烟气的流动。
3.当发生火灾时,建筑物内的状况
火灾是一种多发性的灾难,常常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时,建筑物内就会出现燃烧情况,其中,燃烧可分为热分解阶段和燃烧阶段。在热分解阶段中,各种物质在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与外界的空气混合,继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了悬浮的固态粒子,液态粒子和气体等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建筑材料也可分解出游离碳和许多挥发性气体,而游离碳的可燃成分与剩余的空气发生剧烈的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空气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的浓度在空气中占20%时,人类就会面临生命危险。而当燃烧不充分时,就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对比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物质,当进入动物体内就能迅速地与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使动物机体出现缺氧情况导致中毒。另外,火灾发生后伴随着许多有机物的燃烧,生成了一系列的有毒气体如氰化氢(HCN)、氨气(NH3)、氯化氢(HCl)、氯气(Cl2),还有塑料然后会产生含氟元素的气体而这些气体对人体呼吸道产生严重的伤害
当燃烧时会产生许多颗粒物,导致光线通过烟气时,光线强度减弱,能见度降低,这称为烟气的遮光作用。在能见度较低的环境下,受灾人员也会出现心理恐慌,焦虑,极容易造成人踩人事故。在中小学校舍内如此人员密集的场所,学生要做到有条不紊地离开火灾现场,恐怕很难实现的。当能见度降低时,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也会受到影响,而那些不熟悉建筑物内部环境的人要逃生就更加困难了。加之,中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当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能及时作出有效的自救措施。更严重的还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的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令原本的事故雪上加霜。
4.影响排烟系统的主要因素
中小学校舍建筑内一旦发生火灾,在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烟雾具有流动性。当建筑物外温度低于建筑物内的温度时,在校舍的竖井和楼梯井内引发空气向上流动,这称为烟囱式效应,烟囱效应随着室外温度和竖井的高度而产生变化。通常,建筑物外温度越低,竖井高度越高,则烟囱效应越明显。
5.对火灾烟气控制的方法
5.1隔断或阻挡
在建筑行业内通常把墙、楼板、门用作隔绝烟气传递的有效方法。为了防止火势的蔓延和烟气的传播,设计者应该在中小学校舍应该划分出防火区和防烟区。防火区是通过用防火墙、防火门等消防设备将火势控制在一个区域内,使火势得到一定的控制不会蔓延。防火区同样也能对烟气起隔断作用。而学校方面的安保人员也要时常检查校舍的楼道,楼梯间的消防门是否出现损坏的情况。
5.2自然排烟
设计者要利用自然动力,将烟气排到建筑物外。通常自然排烟是指,利用热烟气的浮力、热压或其他的作用力的排烟成为自然排烟;利用风机作用力的排烟成为机械排烟。在着火区排烟是为了令有毒烟气排到室外,保证疏散通道烟气减少,有利于消防人员的援救和生还者的逃生。通常,中小学校舍都应该采取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相结合的消防排烟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在发生火灾时,校舍有足够的排烟设备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5.3机械排烟
机械排烟系统工作可靠、排煙效果良好,当需要排烟的部位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则应设机械排烟。
6.中小学校舍采用排烟系统改进方法后的效果
在火灾发生后,排烟系统会启动,从而令校舍内对人体产生致命伤害的烟气排到室外,同时实现了排烟系统和排风系统的正确联动,使学生在逃生时吸入的浓烟不足以危害生命安全。其次,中小学校舍楼梯间的消防门应该时时处于关闭,若火灾发生时,烟气不能进入楼梯间,这样学生就可以顺利逃生。火灾发生以后要立刻把人员疏散到空气干净,流通的地方,才能尽量地将灾难减少到最低。
7.结束语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中小学校舍的安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火灾导致的学生伤亡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导致这类悲剧发生的不仅仅是校方一时疏忽,还有施工方、设计者对消防排烟系统设计出现了漏洞,例如上文所提出现在消防排烟系统的种种缺点,如若不及时发现并进行整改,就会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施工方在筹建学校的时候应该要对校舍的排烟、排风系统进行精密的检测,测试该系统是否能将有毒烟气最大化地排出校舍,让中小学生安全、快乐地在学校生活学习。
参考文献:
[1]苏德权;《通风与空气调节》;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易津湘;《建筑设备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3]俞威;《浅谈建筑排烟系统的设计及作用》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