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龙年以来,平遥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为期23天的平遥中国年活动中,77万中外宾朋过了一把中国传统年文化之“瘾”;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梁中秀历时3个月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完成的大型屏风《山西胜境》已运往北京;被列入全省文化旅游标杆项目的《印象平遥》正在加紧实施,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乘着当前省市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东风,平遥县以建设“文化大平遥”为目标,积极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全县呈现出了文化春潮竞相涌、事业产业两翼飞的崭新格局。2011年11月,平遥县荣获山西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山西省文化建设先进县”“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两项殊荣。
文化之光照亮百姓幸福之路
文化不仅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而且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如何才能让城乡群众公平分享文化发展成果?
近年来,平遥县把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做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县财政以每年10%以上的增速投资文化领域,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力度。目前,全县14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均建有综合文化站或文化活动中心,全县建成243个农家书屋,7个乡镇的健身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12支农村电影放映队常年深入村庄窝铺,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2011年,平遥县启动了占地538亩、总投资近4亿元的柳根城市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和文化艺术会展中心“一园两中心”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全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日见雏形。
随着文化中心、公园、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群众文化活动也逐步由室内转移到室外。几年来,平遥县充分利用广场举办了“旗帜颂”大型红歌演唱会、舞蹈、书法联谊、武术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特别是连续4年举办的“消夏文化月”活动,成为当地一个靓丽的品牌与标志。各文艺演出队也经常将形式各异的优秀文艺节目送到广大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在家门口、广场看文艺演出,进农家书屋免费借阅书籍……文化犹如春风化雨般润泽着人们的心田。
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平遥县把打造一流精品文化、塑造平遥城市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先后推出《晋商乡音》等30多种民俗文化表演项目;长篇小说《平遥往事》、歌曲《平遥家》、新编晋剧《汇通天下》等一批文艺精品相继面世;启动了40集电视连续剧《日升昌票号》的筹拍,以洪堡村为主景拍摄地的《抗日奇侠》《新亮剑》等多部影视剧在多家卫视热映。
不断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的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的文化惠民工程,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日新月异的古陶大地上勾勒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体制改革激活文化发展活力
文化体制改革是推进文化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出路所在。
近年来,平遥县把平遥广电中心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大胆涉入文化体制改革的“深水区”。
通过实行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分离,人事制度、管理分配制度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组建了平遥县文化广电集团公司。原广电中心也由一个单纯的舆论宣传部门和事业单位,发展成为集新闻宣传、网络传输、广告制作、信息指挥、影视文化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多元经济实体。依托网络平台,公司先后投资开发了平遥县政务网、有线电视网、110指挥中心、旅游票务管理网,开展了文物保护系统、景区动态管理系统等传输和维护业务。2011年,公司产业综合经营收入达2490万元。
文化体制的改革,不仅使当地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而且还盘活了资产。原平遥大剧院和电影院,由于经营不善停业多年。当地引进民营文化企业平遥国际金融家俱乐部,对大剧院进行包装改造,成立了平遥云锦成演艺中心,填补了当地无大型演艺场所的空白;平遥县文化广电集团公司则对电影院进行了资产重组与资源整合,改建为平遥文化艺术品展览中心,成为当地举办大型展览的重要场所。
体制创新释放出强大的发展活力。目前,全县已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文化产业引领转型风正劲足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区别于其他县市的显著标志和特色名片,也成为平遥发展的最大优势。如何才能把平遥这种独有的特色体现出来,把平遥的文化品牌更快地打造成经济优势?
近年来,在省市文化建设的强力推动与引领下,平遥县立足区位优势,不断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强势文化品牌,着力打造晋商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先后成功举办了11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7届平遥中国年、3届中国(平遥)漆文化艺术节。去年,平遥县又相继引进了投资2亿元的漆文化创意园、投资3.45亿元的九街创意文化产业园、投资3亿元的《印象平遥》大型情境体验剧等文化产业项目。特别是作为我国北方首部“印象”演艺项目,《印象平遥》将使平遥旅游真正实现从单一观光过境游向目的地游的跨越。2011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130万人次,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总产值达37.72亿元,占GDP的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平遥由此成为山西省文化旅游业龙头,并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
伴随着全省综改试验区和“大晋中”文化旅游核心区规划实施的发展契机,今年2月份,平遥县出台了《建设“文化大平遥”的行动方案》,将通过实施理论武装、公共文化服务、文明创建、文艺创作“四大工程”,建设遗产保护、节庆会展、艺术家创作、影视拍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五大基地”,发展城乡旅游、演艺休闲、特色商品、酒店客栈、网络传媒、家具制造“六大产业”,打造《印象平遥》演艺、温泉度假、漆文化创意、九街史化创意、生态植物、一园两中心、国际艺术中心“七大园区”。到“十二五”末,把平遥真正建成山西的文化龙头、中国的知名品牌、世遗的保护典范!
在为期23天的平遥中国年活动中,77万中外宾朋过了一把中国传统年文化之“瘾”;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梁中秀历时3个月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完成的大型屏风《山西胜境》已运往北京;被列入全省文化旅游标杆项目的《印象平遥》正在加紧实施,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乘着当前省市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东风,平遥县以建设“文化大平遥”为目标,积极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全县呈现出了文化春潮竞相涌、事业产业两翼飞的崭新格局。2011年11月,平遥县荣获山西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山西省文化建设先进县”“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两项殊荣。
文化之光照亮百姓幸福之路
文化不仅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而且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如何才能让城乡群众公平分享文化发展成果?
近年来,平遥县把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做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县财政以每年10%以上的增速投资文化领域,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力度。目前,全县14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均建有综合文化站或文化活动中心,全县建成243个农家书屋,7个乡镇的健身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12支农村电影放映队常年深入村庄窝铺,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2011年,平遥县启动了占地538亩、总投资近4亿元的柳根城市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和文化艺术会展中心“一园两中心”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全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日见雏形。
随着文化中心、公园、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群众文化活动也逐步由室内转移到室外。几年来,平遥县充分利用广场举办了“旗帜颂”大型红歌演唱会、舞蹈、书法联谊、武术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特别是连续4年举办的“消夏文化月”活动,成为当地一个靓丽的品牌与标志。各文艺演出队也经常将形式各异的优秀文艺节目送到广大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在家门口、广场看文艺演出,进农家书屋免费借阅书籍……文化犹如春风化雨般润泽着人们的心田。
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平遥县把打造一流精品文化、塑造平遥城市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先后推出《晋商乡音》等30多种民俗文化表演项目;长篇小说《平遥往事》、歌曲《平遥家》、新编晋剧《汇通天下》等一批文艺精品相继面世;启动了40集电视连续剧《日升昌票号》的筹拍,以洪堡村为主景拍摄地的《抗日奇侠》《新亮剑》等多部影视剧在多家卫视热映。
不断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的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的文化惠民工程,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日新月异的古陶大地上勾勒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体制改革激活文化发展活力
文化体制改革是推进文化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出路所在。
近年来,平遥县把平遥广电中心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大胆涉入文化体制改革的“深水区”。
通过实行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分离,人事制度、管理分配制度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组建了平遥县文化广电集团公司。原广电中心也由一个单纯的舆论宣传部门和事业单位,发展成为集新闻宣传、网络传输、广告制作、信息指挥、影视文化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多元经济实体。依托网络平台,公司先后投资开发了平遥县政务网、有线电视网、110指挥中心、旅游票务管理网,开展了文物保护系统、景区动态管理系统等传输和维护业务。2011年,公司产业综合经营收入达2490万元。
文化体制的改革,不仅使当地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而且还盘活了资产。原平遥大剧院和电影院,由于经营不善停业多年。当地引进民营文化企业平遥国际金融家俱乐部,对大剧院进行包装改造,成立了平遥云锦成演艺中心,填补了当地无大型演艺场所的空白;平遥县文化广电集团公司则对电影院进行了资产重组与资源整合,改建为平遥文化艺术品展览中心,成为当地举办大型展览的重要场所。
体制创新释放出强大的发展活力。目前,全县已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文化产业引领转型风正劲足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区别于其他县市的显著标志和特色名片,也成为平遥发展的最大优势。如何才能把平遥这种独有的特色体现出来,把平遥的文化品牌更快地打造成经济优势?
近年来,在省市文化建设的强力推动与引领下,平遥县立足区位优势,不断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强势文化品牌,着力打造晋商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先后成功举办了11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7届平遥中国年、3届中国(平遥)漆文化艺术节。去年,平遥县又相继引进了投资2亿元的漆文化创意园、投资3.45亿元的九街创意文化产业园、投资3亿元的《印象平遥》大型情境体验剧等文化产业项目。特别是作为我国北方首部“印象”演艺项目,《印象平遥》将使平遥旅游真正实现从单一观光过境游向目的地游的跨越。2011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130万人次,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总产值达37.72亿元,占GDP的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平遥由此成为山西省文化旅游业龙头,并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
伴随着全省综改试验区和“大晋中”文化旅游核心区规划实施的发展契机,今年2月份,平遥县出台了《建设“文化大平遥”的行动方案》,将通过实施理论武装、公共文化服务、文明创建、文艺创作“四大工程”,建设遗产保护、节庆会展、艺术家创作、影视拍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五大基地”,发展城乡旅游、演艺休闲、特色商品、酒店客栈、网络传媒、家具制造“六大产业”,打造《印象平遥》演艺、温泉度假、漆文化创意、九街史化创意、生态植物、一园两中心、国际艺术中心“七大园区”。到“十二五”末,把平遥真正建成山西的文化龙头、中国的知名品牌、世遗的保护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