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3版)》总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学会独立思考,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实践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理解、建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思维品质。
一、培养反思意识的重要性
反思意识的培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反思的基本特征是探究性、自主性、调控性和创造性。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探究已有的问题和答案,重构自己的理解,激活个人的智慧,产生超越已有信息之外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因此,反思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影响反思意识形成的因素
数学知识往往是比较抽象的呈现,学生对数学学习只是停留在“肯定—接受—模仿”的形式。所以学生往往认为数学的答案是确定的、唯一的,老师和书本就是权威,学生不假思索就完成了“肯定”这一阶段。学生普遍关注的是问题解决了没有,而很少有人去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每次测验的试卷发下来,学生最关心的是分数。对于做错的题目,只是急于寻找正确答案,而不去思考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久而久之,这样的学习模式就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忽略了反思。
三、培养反思意识的对策
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反思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反思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在自学探究活动时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矫正偏差,品尝反思带来的喜悦。
在探究活动中,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进行小组反思、集体反思,从而体验到因不断反思而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2.在应用练习中结合验算,培养学生反思意识,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好多学生写作业、答试卷时以完成为满足,检查验算的习惯很差,或面对错误看不出来,或看到错题拿起橡皮就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差,反思意识薄弱,反思能力低。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在作业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用验算的方法反思,是数学上最常用的反思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验算这一环节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验算方法。如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出示拓展提高题:一个三角形的面积240平方厘米,一条直角边20厘米,另一条直角边是多少厘米?答案出现了三种不同解法:方法一:240÷20=12厘米;方法二:240×2÷20=24厘米;方法三:240÷20÷2=6厘米。我让学生把三种方法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反思:请大家对照条件,验算一下,看看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学生通过验算,很快发现方法二算出的另一条直角边24厘米符合题意(24×20÷2=240平方厘米)。然后,我再引导学生一一探讨其他方法为什么对或为什么错?这时,学生再次领悟了验算法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反思能力。
3.结合“一题多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反思,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在二年级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题型后,我出示了一道提高题:按下面方式串珠子 , 从左往右数,猜猜第18颗是( ),第25颗是( ),第34颗是( )。
学生大部分都是按规律画下去,一直画到第34颗。这时我先肯定学生的方法,再引导“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聪明的学生听老师这样问,明白肯定有其他方法,他们开始思考,又过了一些时间,学生汇报了其他方法。如下:
生1:老师,我发现珠子是2白3黑的规律,5颗5颗地重复排列的。所以我只需要按照第一组 数,第6颗又返回开头数,数到第34颗。
生2:我与这位同学的方法差不多,只是我在第一组珠子下面标出数字(如下图),我觉得标出数字有利于数错时检查。
生3:珠子按5颗5颗地重复排列的,就是把这些珠子5颗分为一组,我用除法做,18÷5=3(组)……3(颗)余数是3,说明第18颗就是第4组里的第3颗,所以是黑色。同样的方法,25÷5=5(组)没有余数,说明第25颗就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是黑色。34÷5=6(组)……4(颗),说明第34颗就是第7组的第4颗,是黑色。
课上到这里,这道题学生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答案。这时李梓豪举手了,他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觉得看个位数字就行了,第18颗就看18的个位数字8,看第8颗是黑色,第18颗就是黑色;第25颗就看25的个位数字5,看第5颗是黑色,第25颗就是黑色;第34颗就看34的个位数字4,看第4颗是黑色,第34颗就是黑色。”同学们听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时,我先肯定了这位同学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然后说:“李梓豪的方法和答案在这道题看起来是对的,课后你们用这种方法试试同类型的题目,明天汇报。”第二天汇报时,同学们发现看个位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题目。就这样,在不断反思中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加以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要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思维能力,更大地发挥和提高他们的智能和潜能。学生反思的习惯是由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长期、持久逐渐培养出来的,在学生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势在必行。
一、培养反思意识的重要性
反思意识的培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反思的基本特征是探究性、自主性、调控性和创造性。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探究已有的问题和答案,重构自己的理解,激活个人的智慧,产生超越已有信息之外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因此,反思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影响反思意识形成的因素
数学知识往往是比较抽象的呈现,学生对数学学习只是停留在“肯定—接受—模仿”的形式。所以学生往往认为数学的答案是确定的、唯一的,老师和书本就是权威,学生不假思索就完成了“肯定”这一阶段。学生普遍关注的是问题解决了没有,而很少有人去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每次测验的试卷发下来,学生最关心的是分数。对于做错的题目,只是急于寻找正确答案,而不去思考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久而久之,这样的学习模式就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忽略了反思。
三、培养反思意识的对策
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反思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反思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在自学探究活动时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矫正偏差,品尝反思带来的喜悦。
在探究活动中,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进行小组反思、集体反思,从而体验到因不断反思而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2.在应用练习中结合验算,培养学生反思意识,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好多学生写作业、答试卷时以完成为满足,检查验算的习惯很差,或面对错误看不出来,或看到错题拿起橡皮就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差,反思意识薄弱,反思能力低。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在作业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用验算的方法反思,是数学上最常用的反思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验算这一环节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验算方法。如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出示拓展提高题:一个三角形的面积240平方厘米,一条直角边20厘米,另一条直角边是多少厘米?答案出现了三种不同解法:方法一:240÷20=12厘米;方法二:240×2÷20=24厘米;方法三:240÷20÷2=6厘米。我让学生把三种方法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反思:请大家对照条件,验算一下,看看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学生通过验算,很快发现方法二算出的另一条直角边24厘米符合题意(24×20÷2=240平方厘米)。然后,我再引导学生一一探讨其他方法为什么对或为什么错?这时,学生再次领悟了验算法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反思能力。
3.结合“一题多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反思,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在二年级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题型后,我出示了一道提高题:按下面方式串珠子 , 从左往右数,猜猜第18颗是( ),第25颗是( ),第34颗是( )。
学生大部分都是按规律画下去,一直画到第34颗。这时我先肯定学生的方法,再引导“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聪明的学生听老师这样问,明白肯定有其他方法,他们开始思考,又过了一些时间,学生汇报了其他方法。如下:
生1:老师,我发现珠子是2白3黑的规律,5颗5颗地重复排列的。所以我只需要按照第一组 数,第6颗又返回开头数,数到第34颗。
生2:我与这位同学的方法差不多,只是我在第一组珠子下面标出数字(如下图),我觉得标出数字有利于数错时检查。
生3:珠子按5颗5颗地重复排列的,就是把这些珠子5颗分为一组,我用除法做,18÷5=3(组)……3(颗)余数是3,说明第18颗就是第4组里的第3颗,所以是黑色。同样的方法,25÷5=5(组)没有余数,说明第25颗就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是黑色。34÷5=6(组)……4(颗),说明第34颗就是第7组的第4颗,是黑色。
课上到这里,这道题学生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答案。这时李梓豪举手了,他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觉得看个位数字就行了,第18颗就看18的个位数字8,看第8颗是黑色,第18颗就是黑色;第25颗就看25的个位数字5,看第5颗是黑色,第25颗就是黑色;第34颗就看34的个位数字4,看第4颗是黑色,第34颗就是黑色。”同学们听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时,我先肯定了这位同学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然后说:“李梓豪的方法和答案在这道题看起来是对的,课后你们用这种方法试试同类型的题目,明天汇报。”第二天汇报时,同学们发现看个位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题目。就这样,在不断反思中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加以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要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思维能力,更大地发挥和提高他们的智能和潜能。学生反思的习惯是由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长期、持久逐渐培养出来的,在学生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