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重中之重,学校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才的全面要求,那么学校教育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该担负起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担,如何促进班级德育工作便是本文研究目的。
关键词:班级管理;情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的青少年教育就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足见思想品德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对中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常抓不懈,目前中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为我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体制面临重大变革,给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1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和谐班级文化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渠道,而班级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第一,利用学校的校安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把有95年的办学历史和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班级板报等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升华;第二,鼓励和动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诸如政治小论文写作比赛、文明礼仪伴我行、最美班级建设等活动;第三,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班级的《班级奖惩制度》、《班委工作职责》,每月确定不同的德育教育活动主题,营造和谐班级文化,促进了中学生的德、智、体有机融合,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2 将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进行生活化的教学
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具有生活气息的,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精心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事例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分析事例中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渗透教育。如在教学《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中学生被社会人员勒索的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明白了遇到这种情况应当采取的措施,更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法制观念。
3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做班级管理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
首先,深入学生、班级,研究学生、班级情况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有敏锐眼光,深入学生、班级调查研究,善于發现学生、班级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动向,一般来说,学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有共性,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中学生的早恋、考试焦虑、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问题等,对于共性的问题,大多可以依托教材的相关内容安排集中解决,只有密切关注,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润物细无声”,很自然地解决学生和班级存在的问题。
其次,加强与各科教师的沟通,全面了解形成合力。思想品德教学要义不容辞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所有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思想品德教师应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学生的问题、班级的问题,只有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更准确地把握情况,才能形成合力,才能齐心协力予以追踪、观察、督促、教育。
4 持续推进思想品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很多中学缺乏高素质专职思想品德教师的问题,国家应当拨出专项资金,建设高素质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一批在中学德育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在中学思想品德方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推动大学和各个中中学开展合作培训,由这批专家和教师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培训费用由国家拨款,用以提高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此外,还可以推行思想品德教育专业证书制度,根据不同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将思想品德教师分为不同的层级,分别颁发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执业资格证书,分级标准可以参考专业技术岗位的等级标准,帮助高层级的思想品德教师成为“教师领导”,给予他们一定的资金和福利待遇,鼓励他们将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其他教师同事分享,培养出越来越多高水平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通过持续的先进经验分享达到以老带新的目的,不断优化思想品德师资队伍。
5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家校密切联系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也是一样。家庭教育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具有特殊作用,把家校有机结合起来,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第一,密切联系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点,例如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第二,强化指导,促进教育互动。通过开展对学生家访等活动,引导家长主动沟通交流,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三,及时反馈,提高交流教育效果。通过建立家长联系电话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些做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班级德育工作健康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6 将课后社会实践的环节进行生活化
中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社会、生活化极强的学科,因此应更注重课后活动的社会实践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自己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寻找原型或调查资料,这样使学生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过程中,发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从而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结语
班级德育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是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将不断查找自己的不足,学习先进的经验,根据学生道德情感和发展的需要,采取适当的德育方法与途径,不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促进班级德育工作和谐发展,使班级德育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吕丕春,孙有.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探讨[J].中中学电教(下半月),2016(2):157-157.
[2]刘长海.包班教学背景下美国中学德育与班级管理及其启示[J].中中学德育,2012(12):17-20.
[3]邓仕玲.德育工作在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6(8).
关键词:班级管理;情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的青少年教育就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足见思想品德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对中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常抓不懈,目前中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为我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体制面临重大变革,给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1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和谐班级文化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渠道,而班级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第一,利用学校的校安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把有95年的办学历史和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班级板报等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升华;第二,鼓励和动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诸如政治小论文写作比赛、文明礼仪伴我行、最美班级建设等活动;第三,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班级的《班级奖惩制度》、《班委工作职责》,每月确定不同的德育教育活动主题,营造和谐班级文化,促进了中学生的德、智、体有机融合,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2 将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进行生活化的教学
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具有生活气息的,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精心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事例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分析事例中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渗透教育。如在教学《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中学生被社会人员勒索的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明白了遇到这种情况应当采取的措施,更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法制观念。
3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做班级管理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
首先,深入学生、班级,研究学生、班级情况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有敏锐眼光,深入学生、班级调查研究,善于發现学生、班级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动向,一般来说,学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有共性,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中学生的早恋、考试焦虑、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问题等,对于共性的问题,大多可以依托教材的相关内容安排集中解决,只有密切关注,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润物细无声”,很自然地解决学生和班级存在的问题。
其次,加强与各科教师的沟通,全面了解形成合力。思想品德教学要义不容辞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所有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思想品德教师应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学生的问题、班级的问题,只有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更准确地把握情况,才能形成合力,才能齐心协力予以追踪、观察、督促、教育。
4 持续推进思想品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很多中学缺乏高素质专职思想品德教师的问题,国家应当拨出专项资金,建设高素质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一批在中学德育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在中学思想品德方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推动大学和各个中中学开展合作培训,由这批专家和教师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培训费用由国家拨款,用以提高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此外,还可以推行思想品德教育专业证书制度,根据不同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将思想品德教师分为不同的层级,分别颁发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执业资格证书,分级标准可以参考专业技术岗位的等级标准,帮助高层级的思想品德教师成为“教师领导”,给予他们一定的资金和福利待遇,鼓励他们将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其他教师同事分享,培养出越来越多高水平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通过持续的先进经验分享达到以老带新的目的,不断优化思想品德师资队伍。
5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家校密切联系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也是一样。家庭教育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具有特殊作用,把家校有机结合起来,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第一,密切联系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点,例如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第二,强化指导,促进教育互动。通过开展对学生家访等活动,引导家长主动沟通交流,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三,及时反馈,提高交流教育效果。通过建立家长联系电话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些做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班级德育工作健康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6 将课后社会实践的环节进行生活化
中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社会、生活化极强的学科,因此应更注重课后活动的社会实践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自己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寻找原型或调查资料,这样使学生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过程中,发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从而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结语
班级德育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是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将不断查找自己的不足,学习先进的经验,根据学生道德情感和发展的需要,采取适当的德育方法与途径,不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促进班级德育工作和谐发展,使班级德育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吕丕春,孙有.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探讨[J].中中学电教(下半月),2016(2):157-157.
[2]刘长海.包班教学背景下美国中学德育与班级管理及其启示[J].中中学德育,2012(12):17-20.
[3]邓仕玲.德育工作在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