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行合一,耳熟能详的道理,多少人知道,又有多少人做不到。知与行,两个简单的字眼,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价值观。
“道”是什么?道法自然,没其形,存其意,道在心,道为虚。“到”是什么?到为达到、至此,有其形而意不灭,到在行,到为实。相对于做到而言,知道始终停留在理论上;相对于知道而言,做到更像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所以,知道远不如“做到”有意义。
战国时大将赵括,可谓是“知道”的集大成者。说起兵书理论,头头是道。然而当他“背着书袋”上战场与秦将白起交兵时,结局是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国好男儿深埋地下,这可算是“知道”与“做到”的首次“交锋”了。答案不言自明,究其原因,是知道远无做到来得现实。风云变幻,知道与做到之间存在一道鸿沟,若轻易混淆两者,那就等同堕入地狱。
其实,不仅古代有赵括那样死于仅仅“知道”的人,现代那样的人,也比比皆是。
红军长征前,王明凭着自己理论过硬,便不顾实际情况,与敌人拼杀,结果如何?红军被迫大转移。最终,还是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带领红军走向成功,“知道”再次败给“做到”。
古今中外因仅仅“知道”而枉死者不少,因知行合一而成功的例子也不少。
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深入钻研理论知识,开创了弹性板壳内禀理论的新方向,提出钱氏摄动法,出版了各种国际级论著。当他装着满脑子的理论时,他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知道”转化为“做到”,广泛研究各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问题,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兵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找到了力学新方向,提升了中国力学水平,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做到,要行动,要运用,要落实。然而,让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一部分中学生、大学生,只注重理论而不注重实践,只满足于“知道”而不求“做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因此,我在此向大家呼吁:知之有“道”,不如行之有“到”,知道不如做到!
点评
这篇作文从“道”与“到”的区别入手,亮明观点:知道不如做到。结尾又呼吁:知之有“道”,不如行之有“到”。照应开头,强化论点。中间正反对比,事例准确,论证有力,能够联系现实并分析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危害。作为高一刚刚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学生来说,作者思维缜密,眼界开阔,难能可贵。
【作者系河北省迁安一中学生,指导并置评:谌红侠】
“道”是什么?道法自然,没其形,存其意,道在心,道为虚。“到”是什么?到为达到、至此,有其形而意不灭,到在行,到为实。相对于做到而言,知道始终停留在理论上;相对于知道而言,做到更像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所以,知道远不如“做到”有意义。
战国时大将赵括,可谓是“知道”的集大成者。说起兵书理论,头头是道。然而当他“背着书袋”上战场与秦将白起交兵时,结局是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国好男儿深埋地下,这可算是“知道”与“做到”的首次“交锋”了。答案不言自明,究其原因,是知道远无做到来得现实。风云变幻,知道与做到之间存在一道鸿沟,若轻易混淆两者,那就等同堕入地狱。
其实,不仅古代有赵括那样死于仅仅“知道”的人,现代那样的人,也比比皆是。
红军长征前,王明凭着自己理论过硬,便不顾实际情况,与敌人拼杀,结果如何?红军被迫大转移。最终,还是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带领红军走向成功,“知道”再次败给“做到”。
古今中外因仅仅“知道”而枉死者不少,因知行合一而成功的例子也不少。
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深入钻研理论知识,开创了弹性板壳内禀理论的新方向,提出钱氏摄动法,出版了各种国际级论著。当他装着满脑子的理论时,他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知道”转化为“做到”,广泛研究各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问题,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兵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找到了力学新方向,提升了中国力学水平,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做到,要行动,要运用,要落实。然而,让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一部分中学生、大学生,只注重理论而不注重实践,只满足于“知道”而不求“做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因此,我在此向大家呼吁:知之有“道”,不如行之有“到”,知道不如做到!
点评
这篇作文从“道”与“到”的区别入手,亮明观点:知道不如做到。结尾又呼吁:知之有“道”,不如行之有“到”。照应开头,强化论点。中间正反对比,事例准确,论证有力,能够联系现实并分析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危害。作为高一刚刚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学生来说,作者思维缜密,眼界开阔,难能可贵。
【作者系河北省迁安一中学生,指导并置评:谌红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