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之数字化转型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22022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科技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正在加快银行业的生态重塑,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尤其是自2020年年初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经济遭受重创,经济贸易活动减少,各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银行业信贷需求下降,银行线下网点服务也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线上化、非接触式服务需求飙升,银行纷纷借助金融科技的手段来应对疫情挑战。因此,银行如何开启创新升级之路,实现线上化、智能化、无接触化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由《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2020中国银行家论坛”特设“科技赋能之数字化转型”圆桌论坛。论坛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秘书长徐义国主持,来自银行与科技企业的专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何谓银行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数字化”悄悄替代了“信息化”,业界对数字化转型的看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究竟何谓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为什么突然间上升到行业瞩目的高度?与其给出无数个版本的文字说明,不如由行业亲历者来讲述他们的亲身感受。
  中国银行个人数字金融部助理总经理徐海波认为,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没有选择的选择。90%以上的个人客户是不愿意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如果能够躺在家里就完成一笔业务,没有人会到网点取号、排队,花费高昂的时间成本。银行产品的风险、收益与流动性基本趋同,在竞争同质化的背景下,打造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就要更多地体现在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与提升消费体验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使银行业务由线下向线上转型成为了可能。在这场线上化转型竞赛中,上半场比的是迁移率、安全性与稳定性。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基本都完成了上半场的迁移,凡是能迁移到线上的业务基本都已完成。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经过了多年的迭代与优化也基本成熟。到了下半场,则以提升客户体验为核心,银行比拼的是界面的友好性、营销的适应性、风控的精准性。这迫使传统银行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将大量的科技资源投入到对客户消费行为的研究上,为客户呈现良好的交互体验。这是线下向线上转型,形成新的市场竞争格局的终极决战。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高级专家谭路远提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义是“技术+数据”双轮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应用现代科技成果重构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能,服务实体经济和广大客户。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行从战略高度形成共识,在顶层规划、体制机制、技术及业务创新、生态重塑等多方面改革优化,全面统筹推动。具体来看,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突出顶层设计,以战略规划引领数字化转型;深化机制变革,以管理改革驱动数字化转型;坚持创新引领,以技术革新赋能数字化转型;强化开放融合,以生态构建重塑数字化转型。
  中国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王磊谈了对数字化轉型的几点认识。一是业务数字化,银行业经历了从之前的电子化、线上化、移动化到智能化的发展路径。二是数字业务化,强调开放、融合、智能、生态。三是数据治理和数据运营,国内商业银行的数据治理有一个发展路径,从数据管理、数据治理到数据资产管理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在推进数据治理的过程当中,很多银行都是从数据标准化、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同步运用,数据治理系统并不是短期就能建成的,需要长期投入,做到全行一盘棋。
  杭州银行副行长李炯表示,数字化转型首先应该是一个银行或一个企业的文化重塑。文化包含了理念、组织架构、生产管理流程、绩效政策等。重塑企业文化的难度远远大于完成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难度。企业文化的变革不是科技部门所能推动的,是企业高层推动才能完成的,而且是一个持续性的工程。
  新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刘波指出,近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潮在慢慢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一个用户手机里常用的App只有几十个,用户用这些App购物、吃饭、叫外卖、出行、订机票酒店、支付等,几乎所有的生活需求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完成。后续用户逐步使用这些App理财、贷款、存款。用户去银行柜台办理业务越来越少。所以,不仅仅是银行主动想做数字化转型,而是用户的行为和习惯,倒逼银行做出改变。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
  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共识,多数银行已然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其战略核心,然而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痛点。
  中国银行个人数字金融部助理总经理徐海波认为智能化转型是对银行数据能力的终极考验。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就是运用大量数据建立、训练、优化模型,系统根据规则筛选目标客群、配置产品、选择时机、自动触达客户并促成交易。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是模型,模型的核心是数据,数据的核心是质量,质优于量。数据质与量的提升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模型建立、优化与迭代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大量的试错成本,所以银行的智能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民生银行直销银行部副总经理罗勇认为,银行一直走在数字化转型的前列,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就是加大交易透明程度、减少交易成本;但是研究表明,银行的中介成本40年来基本没有变过。有学者运用物理学中的熵增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为什么商业银行基本所有的业务都是熵增,而没有熵减?(熵是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其含义是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这是因为金融体系或者银行体系一直是封闭的。金融中介大量应用新技术,但是新技术没有促成金融中介成本下降,而是呈现为熵增,怎么阻止熵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杭州银行副行长李炯表示,数字化转型不能离开数据,目前数据在银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数字化转型被热议之前,还有一个话题就是业务和技术的融合,需要融合就说明业务和技术之间在沟通、理解方面存在问题。而数据应用是融合技术与业务的有效方法,这也是我们数字化转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数据的获取、数据评估都很困难,而且数据缺乏标准,即在数据运用上的准则,不仅是缺少静态标准,还缺少可操作的动态标准。在没有数据动态标准的情况下,数据就很难流动和分享,它的价值就会极大降低,数字化转型的效能就会大打折扣。   厦门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王成名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总结为两个词:“平台+数据”。平台的建设中涉及一个技术关键点——云计算,现在上云的趋势比较明确,大行都在自建私有云,中小城商行也在做相应的尝试和探索。但对于中小城商行来说,如果所有的平台全部自行建设,成本投入的压力会比较大。数据方面,中小城商行的数据积累和数据治理是共同面临的痛点。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条件下,充分發挥数据价值,也是数据使用过程中的一大痛点。现在我国对数据安全和隐私越来越重视,《数据安全法(草案)》也已经发布。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只有流动、分享、加工处理才能创造价值,这些都需要以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为前提。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需大胆突破
  中国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王磊提出数字化转型有几个突破点。一是开放平台。很多商业银行都在走“开放”这条路,包括开放体系的走出去、引进来,这种技术可以将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与第三方整合,随时随地响应客户的需求。二是场景的拓展,可能更多涉及的是行业的细分,以及对细分行业的定制化、专业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三是数据资产的运营。银行在推进数据资产运营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两层皮,由数据治理部门做数据规划,虽然规划很清晰,但落到实践中,产品部门、业务部门及其他的实践部门不按规划执行。所以,数据业务特别容易做成两层皮,需要大家重点关注。
  中国民生银行直销银行部副总经理罗勇表示,目前银行的客户越来越年轻化,即C端越来越年轻化,且B端越来越重视构建和发展供应链和产业生态。这两条线的发展趋势要求银行的服务能够做到千人千面。此外,很多科技公司都有一个标准的HRBP(HR BUSINESS PARTNER,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管理模式,当前,银行要构建敏捷组织、执行内部考核,在推行先进互联网公司推崇的HRBP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还需克服一些问题。
  新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刘波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共识,但不同的机构应该有不同的转型路径。大行有能力、有储备、有客户、有规模化经济,其全面数字化转型更多的是需要内部驱动,需要对自身固有的展业模式做调整。由于存量巨大,行内如何统筹规划是主要难题,至于转型所需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反而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在缺乏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情况下,如果直接进行全面数字化转型,有可能会出现新业务发展不起来,老业务又因为资源投入不足而发生停滞或倒退的情况,就会伤了元气。所以,中小银行的转型更多要靠合作来实现。不管是系统建设、数据治理,还是客户画像、精准营销,又或者是数据分析、模型搭建等,市场上都有技术领先的机构。而中小银行要做的就是开放一点,更多的与这些机构合作,不断地提高和补足自身的短板。
  TalkingData(腾云天下)董事长崔晓波谈到,短视频、社交裂变、微信小程序、App等这些新媒体渠道联合传统的短信、外呼、银行网点共同构成了银行服务客户和与客户交互的重要渠道。全渠道的数字化建设工作,要从数据层面抓起。基于数据智能,更好地感知客户并与客户互动。私域流量在金融业早已出现,如果要形成真正的私域流量经营,就要加强全渠道与数据智能的协同应用,而要在所有渠道建立数字化经营的体系,取决于是否能够在所有媒介或者触点上基于客户的反馈和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或者产品。
  易谷网络董事长王鸿冰指出,从总体上讲,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主要包括前台、中台、后台三个方面。其中,前台做客户体验、员工体验以及未来客户的体验;中台做开放平台,同时要能搜集整理数据、使用数据、治理数据;后台做能力,把能力做到云端,可以是公有云也可以是私有云,通过云可以做到功能和能力的互通。未来,银行的客户服务和营销方向是做整合式服务,而不是单一的产品,是通过整合各行业的信息,把信息利用起来以后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维吾尔族自古以来就是诗的民族,他们具有深厚的诗歌艺术传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内容广阔丰富,情感热烈深挚,时代气息强烈,形象鲜明生动的各种诗歌,从而充实和发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风险形式之一。信用风险不仅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还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信用风险的度量不仅是商业银行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动了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从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冲突。如果
学位
“啪嗒”,听见打火机响,我一惊,以为是您回来了.rn我小时候,您是极爱抽烟的,一天要抽七八根,呛得我直咳嗽.我常常怪您.您手里夹着烟听我说完,笑着对我说:“听孙女的,不抽了.
期刊
在现代社会,机械技术通常指工程领域的大型机组设备,机械技术朝向智能化、信息化、拟人化发展,有助于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加快社会前进的步伐.本文介绍了机械技术智能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