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教师的主要目标是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这也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小学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最重要的阶段,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人们很少使用口头计算,这也是导致学生计算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5-0105-02
現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为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思维推理等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小学生习惯以形象思维占据主导,难以理解以计算问题为表现的逻辑性与抽象性的知识,再次,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特点以及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计算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一、小学阶段计算频繁出错的原因分析
小学时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会遇到这一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小学时期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并不具备较强的数学基础知识,更是缺乏对数学的感觉,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学生在计算的时候马虎大意所导致的,如,抄错或者看错,但是在教师的点拨之后就能够马上改正,这也是学生缺乏检查意识的一种体现。根据小学时期的学生心理以及认知特点分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如下:
1.审题不清,着急下笔
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并不具备较强的感知事物的能力,未能具体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与联系。所以,在计算过程中往往没有看清所抄写的数字就直接下笔,抄写下来的数字经常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如,将36抄写成63或者将加号看成乘号,这些小问题都会直接影响计算结果,最终导致计算错误。
2.易于被题目所迷惑
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除了以上马虎大意之外,还很容易被题目中的假象所迷惑,潜意识里会认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型可以运用更为简便的方式进行计算,但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22.65-(6.9+2.65)这道算式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将括号中的数字分别进行减去,相似的“22.65-(6.9-2.65)”时,就不能使用简算方式,但是很多同学就很容易被这样的算式题所迷惑,最终计算结果错误。
3.过度依赖计算器
有的学生会追求计算作业的速度,往往会利用计算器来进行答题,久而久之很容易对计算器产生依赖,最终导致计算能力并不能通过计算作业提升。这些学生一旦遇到课堂练习或者是考试的时候,那么他们的弱点直接被暴露了出来,从而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识记概念,奠定基础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形式多样的计算题,这些计算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学生的计算结果要想和正确答案一致,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要仔细阅读题干,认真审题,仔细分析,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出现在哪个章节,应该运用哪个公式或者是理念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在做题中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不是学生没有掌握知识而是学生粗心导致的。
例如,在学习《乘法》时,众所周知,乘法的学习和运算都是依据理论知识和计算法则进行的,在乘法的学习中包含着一位数的乘法和多位数的乘法,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形式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的相关知识,避免学生在乘法计算过程中出现相似的错误。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注重多种运算方式,提高计算能力
运算方式主要包含了口算和估算以及笔算与简算等,多种运算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可以有效强化计算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敢于放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经过思考与探究之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积极开展多种计算方法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可以利用口算和估算以及笔算与简算等多种方式展开计算,比较这些计算方式的不同与差别,思考与探究这些不同算法中所体现的不同思维,思考与交流之后再选择最为合理的计算方式,以此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节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我先从学生的口算训练开始,以1.5×5这个算式为例,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将1.5看作为15,然后计算15×5的结果,当计算完成之后在得出的结果后面添加一位小数点,在以往学生计算的时候多会采用竖式的方式展开计算,虽然这样的计算方式能够保证计算的正确率,但是这样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却忽视了口算的作用,15×5的算式题对于当前学生可以轻松地运用口算计算出来,因此,如果在计算中忽视了口算的作用,那么学生的计算效率一定会大打折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相信一定可以将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升上去。
3.引领思路,创造情境
创造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应结合思维认知的特点与兴趣的引导,在抽象知识的问题中摄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教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集中注意力,在兴趣的引导下可以展开针对性的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进行“八加几”的计算问题时,教师可以假设“课桌上的水果盘里面有8个苹果,老师又拿来了5个梨放进果盘中,求果盘中一共有多少个水果”的问题,可以运用动画软件来展示出来,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培养学生对加法的熟知,进一步完成解题思路的初步建成。之后教师对加法和序数的含义的知识点进行引导,逐步揭示“八加几”的运算,引导学生在第8个苹果开始计数,通过对数的建立进而达到加法含义的认识。在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多样的思考方式更加快捷的计算方法,观察水果盘中的10个格子,将梨放入其中2格中,凑成整数,剩余3个梨,得出一共有13个水果。经过这方面的演示,引导学生建立起“凑十法”原理与“分解”原则的思路,加深“构造算法”与“理解原理”等抽象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思维与认知,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合作探究,提高水平
要求加强学生基础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小组探究模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增强对主体的认知,加强体验感与理解方面的能力与知识理解的通透性,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以“11×5”乘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观察学生通过小组探讨计算出“11×5”的成果。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大多数小组都可以加深对加法知识的认知,需要将11×5转变成5个11相加之总和,充分建立起对乘法的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位值”概念与数字的“分拆”,通过小组探讨将“11×5”轉化成5个10相加等于50,5个1相加等于5,再将50与5相加得出总和55。借助上述例子,引导数学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对“11×5”计算的认知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项计算与竖式相结合,掌握“位值”的运用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创造条件。
5.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调查显示,学生在练习数学习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最多的,同时也是最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避免重复问题多次出现,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1)仔细审题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大大咧咧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在练习有关计算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粗心大意,很多情况下出现看错数字或者看错加、减、乘、除的符号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正确结果不一致。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无论是在计算题中还是在其他类型的题型中,都要仔细审题,了解题干中的重点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让学生更加细心。
(2)标准书写
现阶段,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书写不标准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书写的不标准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近几年,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考试中对数学书写是否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正确书写、标准书写,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这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条件,标准书写无论是在数学学习中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非常重要。
(3)认真计算
计算习题的时候也有学生因为计算马虎出现错误,如把2×3算成5。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思考,不要求效率但要保证质量,学生的计算质量提升了,再要求学生高效率的完成。这种方式有利于提升计算质量和计算效率,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世杰.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 学周刊旬刊,2014(5):109.
[2]王霞.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4):67.
[3]唐国富.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知识文库,2016(6).
[4]陈志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9(06):249.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5-0105-02
現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为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思维推理等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小学生习惯以形象思维占据主导,难以理解以计算问题为表现的逻辑性与抽象性的知识,再次,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特点以及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计算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一、小学阶段计算频繁出错的原因分析
小学时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会遇到这一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小学时期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并不具备较强的数学基础知识,更是缺乏对数学的感觉,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学生在计算的时候马虎大意所导致的,如,抄错或者看错,但是在教师的点拨之后就能够马上改正,这也是学生缺乏检查意识的一种体现。根据小学时期的学生心理以及认知特点分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如下:
1.审题不清,着急下笔
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并不具备较强的感知事物的能力,未能具体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与联系。所以,在计算过程中往往没有看清所抄写的数字就直接下笔,抄写下来的数字经常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如,将36抄写成63或者将加号看成乘号,这些小问题都会直接影响计算结果,最终导致计算错误。
2.易于被题目所迷惑
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除了以上马虎大意之外,还很容易被题目中的假象所迷惑,潜意识里会认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型可以运用更为简便的方式进行计算,但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22.65-(6.9+2.65)这道算式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将括号中的数字分别进行减去,相似的“22.65-(6.9-2.65)”时,就不能使用简算方式,但是很多同学就很容易被这样的算式题所迷惑,最终计算结果错误。
3.过度依赖计算器
有的学生会追求计算作业的速度,往往会利用计算器来进行答题,久而久之很容易对计算器产生依赖,最终导致计算能力并不能通过计算作业提升。这些学生一旦遇到课堂练习或者是考试的时候,那么他们的弱点直接被暴露了出来,从而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识记概念,奠定基础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形式多样的计算题,这些计算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学生的计算结果要想和正确答案一致,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要仔细阅读题干,认真审题,仔细分析,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出现在哪个章节,应该运用哪个公式或者是理念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在做题中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不是学生没有掌握知识而是学生粗心导致的。
例如,在学习《乘法》时,众所周知,乘法的学习和运算都是依据理论知识和计算法则进行的,在乘法的学习中包含着一位数的乘法和多位数的乘法,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形式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的相关知识,避免学生在乘法计算过程中出现相似的错误。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注重多种运算方式,提高计算能力
运算方式主要包含了口算和估算以及笔算与简算等,多种运算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可以有效强化计算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敢于放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经过思考与探究之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积极开展多种计算方法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可以利用口算和估算以及笔算与简算等多种方式展开计算,比较这些计算方式的不同与差别,思考与探究这些不同算法中所体现的不同思维,思考与交流之后再选择最为合理的计算方式,以此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节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我先从学生的口算训练开始,以1.5×5这个算式为例,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将1.5看作为15,然后计算15×5的结果,当计算完成之后在得出的结果后面添加一位小数点,在以往学生计算的时候多会采用竖式的方式展开计算,虽然这样的计算方式能够保证计算的正确率,但是这样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却忽视了口算的作用,15×5的算式题对于当前学生可以轻松地运用口算计算出来,因此,如果在计算中忽视了口算的作用,那么学生的计算效率一定会大打折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相信一定可以将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升上去。
3.引领思路,创造情境
创造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应结合思维认知的特点与兴趣的引导,在抽象知识的问题中摄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教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集中注意力,在兴趣的引导下可以展开针对性的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进行“八加几”的计算问题时,教师可以假设“课桌上的水果盘里面有8个苹果,老师又拿来了5个梨放进果盘中,求果盘中一共有多少个水果”的问题,可以运用动画软件来展示出来,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培养学生对加法的熟知,进一步完成解题思路的初步建成。之后教师对加法和序数的含义的知识点进行引导,逐步揭示“八加几”的运算,引导学生在第8个苹果开始计数,通过对数的建立进而达到加法含义的认识。在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多样的思考方式更加快捷的计算方法,观察水果盘中的10个格子,将梨放入其中2格中,凑成整数,剩余3个梨,得出一共有13个水果。经过这方面的演示,引导学生建立起“凑十法”原理与“分解”原则的思路,加深“构造算法”与“理解原理”等抽象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思维与认知,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合作探究,提高水平
要求加强学生基础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小组探究模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增强对主体的认知,加强体验感与理解方面的能力与知识理解的通透性,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以“11×5”乘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观察学生通过小组探讨计算出“11×5”的成果。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大多数小组都可以加深对加法知识的认知,需要将11×5转变成5个11相加之总和,充分建立起对乘法的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位值”概念与数字的“分拆”,通过小组探讨将“11×5”轉化成5个10相加等于50,5个1相加等于5,再将50与5相加得出总和55。借助上述例子,引导数学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对“11×5”计算的认知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项计算与竖式相结合,掌握“位值”的运用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创造条件。
5.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调查显示,学生在练习数学习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最多的,同时也是最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避免重复问题多次出现,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1)仔细审题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大大咧咧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在练习有关计算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粗心大意,很多情况下出现看错数字或者看错加、减、乘、除的符号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正确结果不一致。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无论是在计算题中还是在其他类型的题型中,都要仔细审题,了解题干中的重点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让学生更加细心。
(2)标准书写
现阶段,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书写不标准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书写的不标准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近几年,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考试中对数学书写是否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正确书写、标准书写,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这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条件,标准书写无论是在数学学习中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非常重要。
(3)认真计算
计算习题的时候也有学生因为计算马虎出现错误,如把2×3算成5。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思考,不要求效率但要保证质量,学生的计算质量提升了,再要求学生高效率的完成。这种方式有利于提升计算质量和计算效率,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世杰.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 学周刊旬刊,2014(5):109.
[2]王霞.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4):67.
[3]唐国富.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知识文库,2016(6).
[4]陈志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9(0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