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那个下午,是一场噩梦般的经历。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坐在北京的写字楼中,感到一阵阵的眩晕,只是,当时我们大都一笑了之,而不知道,在那一座座深山包围着的村庄里,有些人再也不能睁开眼睛。
地震,捐款,献血,志愿者。
这四个词,在我短短的二十多年生命中,第一次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身边的朋友、同事、亲人,每一个人都红着眼睛,死死地盯着电视屏幕,嘴里说着:“不看了,不看了,难受。”眼睛却一刻也不能离开。地震后第三天,我和朋友在北京王府井看到,无论是挂在户外的显示屏,还是商场里的大电视,都在现场直播中央电视台的抗震救灾特别节目,人们站在那里,仰起头,紧紧地握着身边人的手,我们“混迹”其中,眼泪横飞。
每一个中国人在这个时候,都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这力量,是勇气,是坚定,是爱。
地震
地震不是没有遇到过。上初中的时候,隔壁城市发生6.5级地震,我所在的城市震感大概是5级多一点吧。中午11点,天色灰的可怕,天边泛起诡异的光,我们正在上地理课。老师很瘦小,留着小胡子,指着地图讲述地壳运动。忽然而来的一阵晃动,让他从讲台上掉了下来,大家都愣住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踹着前面同学的椅子,说,干吗啊晃来晃去!他转身说,我还觉得是你晃呢!我抬起头,看灯管很大幅度地摆动,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词:地震!班长跳上桌子,大喊着,地震啦!地震啦!我很怀疑当时的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快的反应,第一个钻进了桌子底下,并使劲把同桌也拽了下来,同桌手里死死攥着一块橡皮,赶紧塞到我手里,嘴里还说:“还你橡皮了啊!”同学们纷纷往桌子下面挤,大概过了不到半分钟,晃动停止了,我听到前面老师在喊:“快出去,快点!啊,慢点,慢点,别挤别挤……不许跳窗户!都给我走楼梯!”我们拥挤着从教学楼两旁的楼梯往下跑,当时我们是在2楼,所以很快就跑到了楼下的空地,看着楼上的高年级同学也争先恐后地飞奔下来。老师站在一边点人数,突然发现少了两个女同学——还在楼梯里面挤着,估计是本来身体比较虚又受了惊吓,两个人脸色煞白地晕倒在了2楼到1楼的楼梯拐角,班主任是年轻的女老师,吓坏了,想上去,又挤不上去,急得眼泪都出来了。事后想想,我也后怕,但是当时还真没想那么多。因为我从小打篮球,身体好,胆子也大,我和另一个男生顶着从楼上下来的几百号人,一头就钻了进去,好在不高,两步三步我们就冲了上去,一手拽一个,连拉带扯地把她俩弄了下来。下来之后,我才发现,我给人把校服扯了个大口子,鉴于这个女生平时就小心眼外加臭脾气,我怕她让我赔校服,死也不承认是我把她从楼上拽下来的……
估计是地震也不太严重,下午我们竟然正常上课了。教学楼下面的水泥方砖地上陷下去了一个大坑,据说有些学校的教室墙面都裂开了大口子,还有学生着急从楼上跳下来,摔断胳膊腿儿的。万幸的是,我们在各个老师的齐心引导下,没有一个人受伤,唯一受伤的是坐在第一排门口处一个男生的桌子——被大家踩得稀巴烂——那时候桌子椅子都是实名制,弄坏了自己赔,学校不负责。这男生还真就抱着桌子残骸哭了一下午呢。
这次看到了地震中遇难的老师,想想我们真是幸运的,并再一次从心底里感谢我们的老师,那些用身体护住学生的血肉之躯,那些放弃自己逃生机会的老师,值得我们再敬一个礼,再鞠一次躬!
献血
献血也不是第一次了。上大学的时候,坚持每年都去献血,上班了之后,反倒懒散了,两三年了一直叨叨着要去献血,却在每次站在献血车旁的时候反悔了,心里想着:“没事,这次不献,下次献也一样……”抱着这样的想法,让我错失了很多次的机会。而这次,我不想再错过。但是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当我一大早悠哉悠哉地到达血站的时候,发现里面密密麻麻全是人!每个人都拿着登记表,平静地等待着。我一下子就懵了,这怎么办?我挤到领表处询问工作人员,被告知血库已经满了,再想献得填张表格,等以后需要了再通知我。这我可受不了,我感觉我的血液在沸腾,仿佛要从血管里冒出来,我觉得我的眼泪没有地方发泄,我觉得我的力量渺小到连献血都做不到!于是我转战京城各大商场门前的献血车,均被告知当天的献血已经结束。我看着不论男女老幼,无论来自哪里的人,无论什么皮肤、什么信仰、什么民族的人,都静静地站在那里等着,眼里流露出来的深情,让我热泪盈眶。于是我决定,这个血我还非献不可了!!但是鉴于现在正处于大家献血热情最高涨的时候,我想我还是缓一缓,等过了风头,再来,也一样。
在我耐心地排了两个星期之后,我的血,终于带着我那一点小小的爱,随同很多人一起奔赴四川了,我很高兴。
捐款
我承认,我捐的,不够多。
咱不和那些明星大腕儿企业家比,就是和身边的普通工薪族比,也不算多。我该怎么为自己解释呢?怎么解释,都很苍白,唯一能说的,就是我尽力了。和我很要好的一个女孩,家境不错,平时买衣服化妆品,几百几千的花眼都不眨,但是你要是让她捐点钱,对她来说基本等同于抢劫。我很意外,这次她捐了500元。我说,真是少见啊,铁公鸡也掉毛了……她说,白天在办公室上网看帖子,忍着眼泪说死也不哭,下班回来躲进自己的小窝哭得稀里哗啦,这钱买不了什么值钱玩意,买几瓶矿泉水也行啊,自己人去不了,总得过去点什么啊,这钱,得捐。
很多人捐款都不是一次性捐完的,我第一次捐款是在5月13号。 大家现在捐款都有些顾虑,不能比领导多,自然也不能比同事少,所以第一次大家都比较谨慎,有点静观其变的态势。而随着地震所造成影响的不断加大,随着更多的人对地震关注程度的增高,随着一个个顽强的生命不断地被拯救,人们冷了很多年的心慢慢回暖了,当我们以为爱国热情已经消失了很久的时候,她又回来了,并且是以这样一种让人心疼的方式。在随后的几天,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继续着这场爱心的接力赛。路过街道、社区,看见捐款箱,得捐;路过超市、商场,看见捐款箱,得捐;进出医院、学校,看见捐款箱,还得捐。涓涓细流,终将汇成一条大河,挟着全国人民的爱,一路朝着灾区奔流而去。
志愿者
看到有本杂志上提供的数据:“13万子弟兵,14.5万志愿者”,而地震发生仅10天,四川省委提供的材料就表明:报名要求参加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即达到了108.7万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涌入四川,他们自己开着车,备着口粮,翻山越岭,在他们能够做到的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区,他们同我们的子弟兵一样,带去的不仅仅是一车水,一车食物,还有希望和爱。
我也很想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里去,但是灾区需要的是有专业技能的——比如说医学、机械、工程等,要不然就是住在附近城市的,像我这样,一无技术,二无住处的人,去了不是明摆着添乱吗?我去了没有地方住,就得和灾民挤;没有饭吃,就得和灾民争;没有日用品,就得和灾民抢,本来一片好心是去救灾,到最后反倒成了需要被救助的人,这真是本末倒置!所以我和一帮好朋友共同决定,四川就不“亲自”去了,再捐一次款,让它代表我们吧!
距离地震过去已经一个多月了,不知道大家的这种热情能够坚持多久,我可不希望只是昙花一现。当电视台不再24小时直播,当报纸杂志不再长篇累牍地报道,当大腕儿明星不再用“灾区一日游”作秀,我们是不是还能够记得离开的那些人?记得这些感动和疼痛?灾区的重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伤员也不会突然间全部痊愈,我知道,爱心不应是雷阵雨,打了雷,下完雨就结束,爱心应该是一条大河,源源不断,无穷无尽。我想,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就是献不出去,那我们不妨先做好自己的工作,把我们的爱心延得更长,将每个人的爱汇聚起来,小溪终有一天会同河一样流进大海,这海,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用爱将她包围,不让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灾难伤害她。
地震,捐款,献血,志愿者。
这四个词,在我短短的二十多年生命中,第一次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身边的朋友、同事、亲人,每一个人都红着眼睛,死死地盯着电视屏幕,嘴里说着:“不看了,不看了,难受。”眼睛却一刻也不能离开。地震后第三天,我和朋友在北京王府井看到,无论是挂在户外的显示屏,还是商场里的大电视,都在现场直播中央电视台的抗震救灾特别节目,人们站在那里,仰起头,紧紧地握着身边人的手,我们“混迹”其中,眼泪横飞。
每一个中国人在这个时候,都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这力量,是勇气,是坚定,是爱。
地震
地震不是没有遇到过。上初中的时候,隔壁城市发生6.5级地震,我所在的城市震感大概是5级多一点吧。中午11点,天色灰的可怕,天边泛起诡异的光,我们正在上地理课。老师很瘦小,留着小胡子,指着地图讲述地壳运动。忽然而来的一阵晃动,让他从讲台上掉了下来,大家都愣住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踹着前面同学的椅子,说,干吗啊晃来晃去!他转身说,我还觉得是你晃呢!我抬起头,看灯管很大幅度地摆动,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词:地震!班长跳上桌子,大喊着,地震啦!地震啦!我很怀疑当时的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快的反应,第一个钻进了桌子底下,并使劲把同桌也拽了下来,同桌手里死死攥着一块橡皮,赶紧塞到我手里,嘴里还说:“还你橡皮了啊!”同学们纷纷往桌子下面挤,大概过了不到半分钟,晃动停止了,我听到前面老师在喊:“快出去,快点!啊,慢点,慢点,别挤别挤……不许跳窗户!都给我走楼梯!”我们拥挤着从教学楼两旁的楼梯往下跑,当时我们是在2楼,所以很快就跑到了楼下的空地,看着楼上的高年级同学也争先恐后地飞奔下来。老师站在一边点人数,突然发现少了两个女同学——还在楼梯里面挤着,估计是本来身体比较虚又受了惊吓,两个人脸色煞白地晕倒在了2楼到1楼的楼梯拐角,班主任是年轻的女老师,吓坏了,想上去,又挤不上去,急得眼泪都出来了。事后想想,我也后怕,但是当时还真没想那么多。因为我从小打篮球,身体好,胆子也大,我和另一个男生顶着从楼上下来的几百号人,一头就钻了进去,好在不高,两步三步我们就冲了上去,一手拽一个,连拉带扯地把她俩弄了下来。下来之后,我才发现,我给人把校服扯了个大口子,鉴于这个女生平时就小心眼外加臭脾气,我怕她让我赔校服,死也不承认是我把她从楼上拽下来的……
估计是地震也不太严重,下午我们竟然正常上课了。教学楼下面的水泥方砖地上陷下去了一个大坑,据说有些学校的教室墙面都裂开了大口子,还有学生着急从楼上跳下来,摔断胳膊腿儿的。万幸的是,我们在各个老师的齐心引导下,没有一个人受伤,唯一受伤的是坐在第一排门口处一个男生的桌子——被大家踩得稀巴烂——那时候桌子椅子都是实名制,弄坏了自己赔,学校不负责。这男生还真就抱着桌子残骸哭了一下午呢。
这次看到了地震中遇难的老师,想想我们真是幸运的,并再一次从心底里感谢我们的老师,那些用身体护住学生的血肉之躯,那些放弃自己逃生机会的老师,值得我们再敬一个礼,再鞠一次躬!
献血
献血也不是第一次了。上大学的时候,坚持每年都去献血,上班了之后,反倒懒散了,两三年了一直叨叨着要去献血,却在每次站在献血车旁的时候反悔了,心里想着:“没事,这次不献,下次献也一样……”抱着这样的想法,让我错失了很多次的机会。而这次,我不想再错过。但是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当我一大早悠哉悠哉地到达血站的时候,发现里面密密麻麻全是人!每个人都拿着登记表,平静地等待着。我一下子就懵了,这怎么办?我挤到领表处询问工作人员,被告知血库已经满了,再想献得填张表格,等以后需要了再通知我。这我可受不了,我感觉我的血液在沸腾,仿佛要从血管里冒出来,我觉得我的眼泪没有地方发泄,我觉得我的力量渺小到连献血都做不到!于是我转战京城各大商场门前的献血车,均被告知当天的献血已经结束。我看着不论男女老幼,无论来自哪里的人,无论什么皮肤、什么信仰、什么民族的人,都静静地站在那里等着,眼里流露出来的深情,让我热泪盈眶。于是我决定,这个血我还非献不可了!!但是鉴于现在正处于大家献血热情最高涨的时候,我想我还是缓一缓,等过了风头,再来,也一样。
在我耐心地排了两个星期之后,我的血,终于带着我那一点小小的爱,随同很多人一起奔赴四川了,我很高兴。
捐款
我承认,我捐的,不够多。
咱不和那些明星大腕儿企业家比,就是和身边的普通工薪族比,也不算多。我该怎么为自己解释呢?怎么解释,都很苍白,唯一能说的,就是我尽力了。和我很要好的一个女孩,家境不错,平时买衣服化妆品,几百几千的花眼都不眨,但是你要是让她捐点钱,对她来说基本等同于抢劫。我很意外,这次她捐了500元。我说,真是少见啊,铁公鸡也掉毛了……她说,白天在办公室上网看帖子,忍着眼泪说死也不哭,下班回来躲进自己的小窝哭得稀里哗啦,这钱买不了什么值钱玩意,买几瓶矿泉水也行啊,自己人去不了,总得过去点什么啊,这钱,得捐。
很多人捐款都不是一次性捐完的,我第一次捐款是在5月13号。 大家现在捐款都有些顾虑,不能比领导多,自然也不能比同事少,所以第一次大家都比较谨慎,有点静观其变的态势。而随着地震所造成影响的不断加大,随着更多的人对地震关注程度的增高,随着一个个顽强的生命不断地被拯救,人们冷了很多年的心慢慢回暖了,当我们以为爱国热情已经消失了很久的时候,她又回来了,并且是以这样一种让人心疼的方式。在随后的几天,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继续着这场爱心的接力赛。路过街道、社区,看见捐款箱,得捐;路过超市、商场,看见捐款箱,得捐;进出医院、学校,看见捐款箱,还得捐。涓涓细流,终将汇成一条大河,挟着全国人民的爱,一路朝着灾区奔流而去。
志愿者
看到有本杂志上提供的数据:“13万子弟兵,14.5万志愿者”,而地震发生仅10天,四川省委提供的材料就表明:报名要求参加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即达到了108.7万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涌入四川,他们自己开着车,备着口粮,翻山越岭,在他们能够做到的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区,他们同我们的子弟兵一样,带去的不仅仅是一车水,一车食物,还有希望和爱。
我也很想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里去,但是灾区需要的是有专业技能的——比如说医学、机械、工程等,要不然就是住在附近城市的,像我这样,一无技术,二无住处的人,去了不是明摆着添乱吗?我去了没有地方住,就得和灾民挤;没有饭吃,就得和灾民争;没有日用品,就得和灾民抢,本来一片好心是去救灾,到最后反倒成了需要被救助的人,这真是本末倒置!所以我和一帮好朋友共同决定,四川就不“亲自”去了,再捐一次款,让它代表我们吧!
距离地震过去已经一个多月了,不知道大家的这种热情能够坚持多久,我可不希望只是昙花一现。当电视台不再24小时直播,当报纸杂志不再长篇累牍地报道,当大腕儿明星不再用“灾区一日游”作秀,我们是不是还能够记得离开的那些人?记得这些感动和疼痛?灾区的重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伤员也不会突然间全部痊愈,我知道,爱心不应是雷阵雨,打了雷,下完雨就结束,爱心应该是一条大河,源源不断,无穷无尽。我想,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就是献不出去,那我们不妨先做好自己的工作,把我们的爱心延得更长,将每个人的爱汇聚起来,小溪终有一天会同河一样流进大海,这海,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用爱将她包围,不让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灾难伤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