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该研究工作不仅能够改善我国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布局,还能强化我国环境保护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空间规划、治理等工作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具有动态性、多尺度等特征。随着我国城镇、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不断恶化,国土空间开发与资源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的巨大的矛盾冲突,进而为我国国土安全、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带来了挑战。在这一形势下,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生态建设,为了配合生态建设的要求,要提升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使其充分发挥优化产业布局、转移人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作用。
1、我国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所面临的新形势
1.1管理出现精细化、常态化、有效化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工业进步飞速,城市化建设脚步也在不断加快,随之出现了明显的资源短缺问题,社会治理难度日益增加,政治生态建设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我党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执政能力,直面新时代、新形势和新挑战。目前,我国提出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理念逻辑,从而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面对这一背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能够为国土开发、治理、空间分类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进而减少资源的消耗,缓解环境恶化问题,提升生态保护效果。此外,其还能够提升资源利用率,优化空间布局,制定相应的空间准入标准,进而事项各项工作的任务目标。在国土管理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资源环境要素进行分析,了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而结合区域主体功能,明确区域建设和发展的方向。通过能力评价和分析,可以了解区域内环境和资源的基本条件,并对当地产业、经济、人口等要素进行分析,了解其特征、整合效应等,实现资源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1.2自上而下推动各项工作
承载能力研究工作能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央工作任务的落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其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被通过,其要求建立有效的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进而加强对承载能力的实时掌握,避免过载等问题的出现。中央财经小组会议提出了相关的工作任务,明确我国土地资源部要加入承载能力评价工作中,提升承载能力的检测质量,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从而满足我国环境建设等工作的要求。此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也对承载能力研究工作进行了描述,其提出在十级或县级空间规划工作中,可以将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作为分析依据,并建立相应的监测预警机制,明确各项指标、技术方法、技术平台等,定期进行承载能力的分析和调查,并上报相应的调查结果。此外,我国颁布的其他文件中也对承载能力预警机制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可见我国对承载能力研究工作的重视。
1.3新规划编制提出新的要求
2017年1月,我国办法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该纲要对我国土地开发、土地保护、土地规划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综合、战略性的规划。其对我国省级国土规划编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承载能力评价分析能够为国土规划提供有效的规划依据。其包括空间开发的合理性、局限性,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与三线的区别划分,各项指标的制定与规划等多个方面。在这些方面,承载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新形势下我国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未来发展
2.1优化理论和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虽然强化了对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视,但并没有统一、全面的概念和内涵。如承载规模、阙值等方面都有待统一,且缺少公认的、全面的理论体系。大部分研究都倾向于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和评价,缺少全面综合性的研究和评价,且评价方法和体系有待统一,评价指标也比较散乱,需要固定指标和模型。在单个要素研究的过程中,其无法从整体出发,对我国全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描述并不全面,进而导致评价缺少科学性。所以,要强化评价系统,加强定量化研究,从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并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GIS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协调不同的目标,提升分析的系统性、全面性。
2.2动态评价和检测预警
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关联,其具有动态和综合两种你那个特性。在全球化的影像下,不仅社会经济产生了变化,我国国土资源环境系统也发生了变化,承载能力随之变化。目前,其以现状、静态分析为主,缺少动态分析和研究。从区域管理来看,资源环境问题的引发因素、调控方法、未来发展趋势等是我国土地资源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你那个,所以要加强动态分析能力,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基础,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监理明確的评价体系和预警机制,合理分工,做好动态分析。
2.3强化指导国土资源管理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各项发展战略和布局措施,生态用地需求随着战略措施的颁布而逐渐增加。国土资源供给随之出现了转变,有原来的增量扩张,转变为现在的内部挖潜,其更加重视量盘活和增量优化。目前,我国环境资源存在许多工作任务,如耕地保护、资源节约、生态修复等等,这些工作任务都需要承载能力评价的支撑和推进,所以要尽快建立有效的检测和预警机制。根据我国已经取得的各项成果,进行格局分布、超载原因等要素的分析,提出更多优化和配置方案,提升我国资源利用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要改善我国资源配置,加强环境保护,优化产业布局,就要做好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建立有效的检测和预警机制,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靳利飞,刘天科,周璞.新形势下我国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J].国土资源情报,2018(6).
[2]张型芳,王文静,罗宏,et al.城市土地资源中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北京市为例[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2).
[3]王昆,谢新朋.新形势下土地资源开发模式转变研究——来自武汉市的实践探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7(2).
【关键词】新形势;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具有动态性、多尺度等特征。随着我国城镇、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不断恶化,国土空间开发与资源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的巨大的矛盾冲突,进而为我国国土安全、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带来了挑战。在这一形势下,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生态建设,为了配合生态建设的要求,要提升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使其充分发挥优化产业布局、转移人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作用。
1、我国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所面临的新形势
1.1管理出现精细化、常态化、有效化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工业进步飞速,城市化建设脚步也在不断加快,随之出现了明显的资源短缺问题,社会治理难度日益增加,政治生态建设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我党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执政能力,直面新时代、新形势和新挑战。目前,我国提出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理念逻辑,从而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面对这一背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能够为国土开发、治理、空间分类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进而减少资源的消耗,缓解环境恶化问题,提升生态保护效果。此外,其还能够提升资源利用率,优化空间布局,制定相应的空间准入标准,进而事项各项工作的任务目标。在国土管理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资源环境要素进行分析,了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而结合区域主体功能,明确区域建设和发展的方向。通过能力评价和分析,可以了解区域内环境和资源的基本条件,并对当地产业、经济、人口等要素进行分析,了解其特征、整合效应等,实现资源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1.2自上而下推动各项工作
承载能力研究工作能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央工作任务的落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其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被通过,其要求建立有效的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进而加强对承载能力的实时掌握,避免过载等问题的出现。中央财经小组会议提出了相关的工作任务,明确我国土地资源部要加入承载能力评价工作中,提升承载能力的检测质量,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从而满足我国环境建设等工作的要求。此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也对承载能力研究工作进行了描述,其提出在十级或县级空间规划工作中,可以将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作为分析依据,并建立相应的监测预警机制,明确各项指标、技术方法、技术平台等,定期进行承载能力的分析和调查,并上报相应的调查结果。此外,我国颁布的其他文件中也对承载能力预警机制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可见我国对承载能力研究工作的重视。
1.3新规划编制提出新的要求
2017年1月,我国办法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该纲要对我国土地开发、土地保护、土地规划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综合、战略性的规划。其对我国省级国土规划编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承载能力评价分析能够为国土规划提供有效的规划依据。其包括空间开发的合理性、局限性,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与三线的区别划分,各项指标的制定与规划等多个方面。在这些方面,承载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新形势下我国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未来发展
2.1优化理论和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虽然强化了对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视,但并没有统一、全面的概念和内涵。如承载规模、阙值等方面都有待统一,且缺少公认的、全面的理论体系。大部分研究都倾向于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和评价,缺少全面综合性的研究和评价,且评价方法和体系有待统一,评价指标也比较散乱,需要固定指标和模型。在单个要素研究的过程中,其无法从整体出发,对我国全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描述并不全面,进而导致评价缺少科学性。所以,要强化评价系统,加强定量化研究,从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并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GIS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协调不同的目标,提升分析的系统性、全面性。
2.2动态评价和检测预警
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关联,其具有动态和综合两种你那个特性。在全球化的影像下,不仅社会经济产生了变化,我国国土资源环境系统也发生了变化,承载能力随之变化。目前,其以现状、静态分析为主,缺少动态分析和研究。从区域管理来看,资源环境问题的引发因素、调控方法、未来发展趋势等是我国土地资源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你那个,所以要加强动态分析能力,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基础,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监理明確的评价体系和预警机制,合理分工,做好动态分析。
2.3强化指导国土资源管理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各项发展战略和布局措施,生态用地需求随着战略措施的颁布而逐渐增加。国土资源供给随之出现了转变,有原来的增量扩张,转变为现在的内部挖潜,其更加重视量盘活和增量优化。目前,我国环境资源存在许多工作任务,如耕地保护、资源节约、生态修复等等,这些工作任务都需要承载能力评价的支撑和推进,所以要尽快建立有效的检测和预警机制。根据我国已经取得的各项成果,进行格局分布、超载原因等要素的分析,提出更多优化和配置方案,提升我国资源利用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要改善我国资源配置,加强环境保护,优化产业布局,就要做好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建立有效的检测和预警机制,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靳利飞,刘天科,周璞.新形势下我国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J].国土资源情报,2018(6).
[2]张型芳,王文静,罗宏,et al.城市土地资源中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北京市为例[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2).
[3]王昆,谢新朋.新形势下土地资源开发模式转变研究——来自武汉市的实践探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