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年说大圣戏系列之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li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剧目中有不少悟空戏,几乎涵盖了孙悟空在学艺、闹天空、取经等各个阶段所发生的故事。但是总结起来,其中的孙悟空形象还是有很大的共性,那就是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好打抱不平,充满英雄主义精神,在他骨子里透出一股侠士气概。用现在的话说,称得上是一位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
  孙悟空是天地孕育的一只石猴,无拘无束,因勇敢机智,跳入瀑布飞泉中,探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被群猴尊为美猴王。虽然做了大王,但他并不满足,为求长生不老之术,漂洋过海,来到西牛贺洲,向菩提老祖拜师学艺,习得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本领。其独特的出身与经历,造就了他顽劣乖张的秉性与天生的反叛意识。
  从悟空出世至被压五行山,可以说是他的青春叛逆期,桀骜不驯、鲁莽冲动、不知天高地厚,就连玉帝和如来都不放在眼里,做出不少荒唐事。这个阶段他一连串上演了好几出闹剧,比如《闹龙宫》《闹地府》《大闹御马监》和《大闹天宫》等,如此上天入地下海,闹出这么大动静的,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谓天生的淘气大王。
  在孙悟空的心中没有什么等级制度,因此见了玉帝也不行跪拜大礼,唱个“喏”就算了事。其实他和玉帝之间存在一些误会,如《大闹御马监》中,玉帝让他看马,官封弼马温(是“避马瘟”的谐音),原本没有过错。传说猴子所排尿液散发出的气味,能抑制马得瘟疫。古书上记载:“养马家多畜猴,为无马疫。”由此可见,民间的确有在马厩养猴的习俗。不过,悟空则认为这个职位官卑职小,玉帝在藐视自己,于是大闹了御马监后,反出天宫,回到花果山,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
  玉帝挺有耐心,二次招安,让悟空掌管蟠桃园,也合乎情理。悟空出于好奇心,再次领命赴任,可谁想王母的蟠桃宴竟未邀请自己,觉得玉帝又在骗人,盛怒之下,他“偷桃”“盗丹”,又反出天宫。这回玉帝可真的怒了,派遣十万天兵缉拿。悟空一时疏忽,被老君的金刚琢击中。老君将其投入八卦炉中焚烧,反使悟空炼成火眼金睛,闹得天宫大乱,玉帝只得向如来求助。终究天外有天,悟空再神通广大也难逃如来佛的手掌心,被压在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年,堪称史上最长的有期徒刑。
  英雄的成长必是需要磨难的淬炼。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使得悟空静下心来做了许多反省。皆因为自己争强好胜,遇事欠思考,以至给天地间惹了不少麻烦,如今接受这样的处罚也是理所应当。
  经过五百年的磨砺,使他的心智也成熟了许多。在观音的点化下,悟空终于脱离苦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完成一个伟大的使命。这个阶段是他的壮年期,判断力和思考力都已今非昔比,再加上有火眼金睛,任何妖怪都难逃他的法眼。在西行路上,他降妖伏魔,立下汗马功劳,充分显现出他的英雄本色。
  像《三打白骨精》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白骨精为了离间他师徒二人的关系,先后变化出女儿、老妇和老头的形象来欺骗唐僧,但均被悟空识破,并将它们一一消灭。为此唐僧误解了悟空,念了无数遍紧箍咒;可是悟空依然坚持真理,绝不容妖怪伤害师父。
  《西游记》虽然是神话小说,但反映的同样适用于当代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我们反观人类社会,法律往往是有盲区的,并且总是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正因此,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在人们的心中都会向往如孙悟空这样的超级英雄,来驱赶邪恶,伸张正义,维护和平,还世界一个安宁。在美国电影中出现的超人、蝙蝠侠、蜘蛛侠以及哈利·波特等形象,也同样广受民众欢迎。笔者认为作者在创造这些人物形象时多少也受到了孙悟空的影响吧。
  当然,京剧中的孙悟空形象不止于《西游记》的描述,既有一以贯之的英雄主义精神,又有不同的侧重,从而让这个英雄形象在京剧舞台上得到了丰富和延伸。西天取经大业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功德圆满,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位列西方八十八佛之内。此时的悟空进入了暮年期,用一句现代语言来形容的话,他好比成了离休老干部,每日在永安宫焚香打坐,谈经说法,好不悠哉悠哉。其实这未必是悟空想追求的生活,过于清闲,反而让他颇觉郁闷。忽然有一天,老友南极仙翁遇难前来求助,已然心静如水的悟空,又一次被激起英雄斗志,挥舞金箍棒,决定重入江湖。
  斗战胜佛在《金刀阵》中登场,但见他金面僧衣,好一副庄严相,凝重如深潭,沉稳似泰山,在动与静的变化中,透出雄浑的气韵。此剧为郑派独有的代表剧目,讲述的是《西游记》之后的故事。位列西方八十八佛之内的悟空,不愿受享清闲,毅然出手相助老友,施展法力,大破金刀阵,把横行霸道的金翅大鹏绳之以法。
  哪里有邪恶,哪里就有孙悟空。
  孙悟空已经成为正义的化身,他是人们心中永远的超级英雄。
其他文献
空荡的舞台,矗立着一堵由大约20个简陋木箱堆砌而成的高墙。随着演出的进行,这堵高墙被拆解,木箱的不同组合构筑成了不同的戏剧场景——战火下的避难所、柏林办公室、前往故乡的大巴、父亲安葬的墓地等。关于战争的记忆,对于故乡的怀念混合着战火的硝烟和家破人亡的伤痛被尘封在心底,不愿去回想和提及。那堵构筑在心中阻隔着我们回溯过往历史的高墙,在木箱的一次次搬动中被拆解成碎片,又在一次次重组中被还原成记忆中的场景
期刊
汉堡德意志剧院的《约翰·盖博吕尔·博克曼》,既富有创新性,又准确把握了原著精髓,做到了两者兼美,十分难得。走进大宁剧院,乍一看,很难想象这是现实主义大师易卜生的作品,在汉堡德意志剧院的演绎下,戏剧呈现出“卡夫卡式”的风格——无法言述的逼仄房间,狭长的窗户,面目模糊的主人公,丑恶而病态的人物关系……而恰恰,这种直观表达切中易卜生创作《约翰·盖博吕尔·博克曼》的主旨:个体在权力的腐蚀下被异化,变得越来
期刊
“国际导演大师班”是上海戏剧学院从2009年开始创办的一项全面引介当代国际导表演艺术名家创作技法的系列高端学术项目,迄今为止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大洋洲、北欧五国和南欧五国,涉及了西方具有较大戏剧文化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各国的导演艺术家们在与中国戏剧人的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观念交锋,是大师班对中国乃至世界当代戏剧文化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本文将以德国导演大师班为例,具
期刊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优秀德语戏剧作品在中国上演,引发了国内戏剧圈对其创作风格、方法、理念的热议,德语戏剧似乎被戴上了某种神秘的光环。2016年6月,拥有半世纪历史的“柏林戏剧节”来到了上海,带来了三台风格迥异的剧目,上海的观众终于可以一睹真容。为促进更深入的交流,上戏田蔓莎主持的戏曲创新工作室组织了讲座和工作坊,本刊特别精选了一些精彩内容,就让这些德国创作者来为我们揭开德语戏剧的神秘面纱吧。  为何总
期刊
近日,浸入式戏剧(Immersive theatre)《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在上海未演先热,12小时斩获百万票房,一万张预售票迅即售罄。这部风靡全球的作品到底有何魅力?浸入式戏剧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戏剧形式?本刊采访到了Punchdrunk艺术总监菲利克斯·巴雷特(Felix Barrett),让他来为我们解答这些疑问。  让观众成为戏剧的核心  菲利克斯做浸入式戏剧的初衷,是想要
期刊
荷香悠长、蝉声激越、彩蝶飞舞的炎炎夏日,走近上海京剧院的排练厅,由远及近,清亮圆润的老生唱腔在长长的走廊回响,他就是今天采访的主角傅希如。为了8月的专场演出,他和他的团队一起,顶着高温酷暑投入紧张的排练之中。  初识傅希如是在今年上海戏剧学院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举办的莎剧系列展演中,他的代表作《王子复仇记》又一次上演。儒雅、端方是傅希如给我的第一印象,但京剧舞台上的他是能文能武、实力不凡的
期刊
不久前,柏林德意志剧院带来了于2014年排演的剧作《等待戈多》,在大宁剧院上演。尽管已看过很多个版本的《等待戈多》,但今天的主创如何解读贝克特依然是我所感兴趣的。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名作。贝克特这位曾当过乔伊斯助手,也被法西斯追捕过的剧作家,在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投身了带有实验性质的戏剧创作,他的风格后来被归为了“荒诞派”。此类剧作,充斥着荒凉、隔膜、悲观、迷茫、虚妄、绝望,这正符合“二
期刊
2016年6月,受邀于北京第七届南锣鼓巷戏剧节“文学剧场”单元,上海戏剧学院2012级戏文系创作班的同学在蓬蒿剧场上演了两部作品:《建筑家》和《后雷雨》。前者以叙事体戏剧的形式描述了逃亡上海的匈牙利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Laszlo Hudec)的建筑家生涯,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完成了一种自我关照,传递出非常鲜明的、戏文系独有的对生活状态地表达。《后雷雨》则以曹禺的剧本《雷雨》《北京人》为基础,利用
期刊
对于家住近郊的戏剧爱好者王阿姨而言,以往去剧场看场戏不仅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烦心事。因为能看的戏少且路程遥远,自然要从剧目选择、日程安排、出行路线上反复比较,精挑细择。这几年,相同的选择却不再令她费神,原因极其简单——随着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提速,上海剧场的版图正在不断扩容,不仅市区级剧场星罗棋布,各类民营剧场也在都市各个角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用王阿姨的话来描绘,“突然感觉到处都有了剧场,好戏多得排不
期刊
康熙王朝,名臣辈出,有两个人身后并不寂寞。一个是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另一个是最近出现在话剧舞台上、被康熙称为“几近完人”的陈廷敬,树立了有情之人做无情之事的清官形象。  《大清相国》是一出反腐倡廉的历史剧,一出古为今用的好戏。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把这位被历史尘封、让人敬重、值得后人学习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再现了风清、气正、道德、自守的精神的努力,是值得称道的。  陈廷敬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