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对接:从有效管理开始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orist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自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以来一直是一个引发众多思考的热点问题。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科研人员,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衔接上,如教学策略的衔接、教学习惯与情感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教学评价的衔接等。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会看到中小学英语教师各自为政,学生英语两极分化时间提前,愈演愈烈;我们仍会听到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相互抱怨,学困生的痛苦倾诉。而这些现象在农村中小学尤为突出。
  一、解读现象,寻根究底
  1.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资源配置与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农村中小学由于一些客观因素,无论是硬件配备还是师资水平与城市相比都较滞后。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时专业专职教师很少,非专业教师,一个教师也要教四五个班,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2.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管理与机制保障之间的矛盾。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犹如皮球,由谁来管?怎样管?中小学一直互相推诿、互相指责。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加以保障,所有衔接管理都只能是流于形式或纸上谈兵。
  3.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小学英语教师对于中学教师一味地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颇有微词,而中学英语教师则又对小学英语教师未能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心生不悦。
  4.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管理方法缺少专题研究。查阅资料发现,相关课题研究关注的是如何进行衔接而不是如何进行衔接管理。如何有效管理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二、有效管理,无痕对接
  1.相互沟通,从倾听心声开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关键在于倾听。倾听不同于一般的听,它实际上需要管理者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大脑去思考英语教师们直接而真实的一些信息反馈,并加以研究。作为管理者除了要与教师进行心灵的对话、真诚的倾听外,还要为沟通搭建更多的平台。如定期邀请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沙龙研讨,从而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连接起沟通的纽带。
  2.提升素养,从研究学习开始。农村英语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作为管理者既要通过培训指导,让教师之间相互研究学习,又要作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学科素养提升既有英语教师理念的转变,又有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等。尤其是中学英语老师再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断学习创新,则是我们中学英语老师在新形势下的制胜法宝。在当前,管理者要组织英语教师认真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新标准在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等多方面更好地指导我们如何进行中小学英语衔接。
  3.制度保障,从责任落实开始。为了改变过去农村中小学在衔接问题上互相推诿的现象,采取中小学协同管理、专人负责的模式,形成管理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并且制度化、常态化,从而确保衔接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另外,健全的校园网络资源也是衔接管理的又一个有力的保障。
  4.有效实施,从行政推动开始。有了行政推动管理自然就能落实到位。如何进行行政推动,可采用以下方法:(1)组织中小学英语教师两两结对,提出要求,制订计划,定期相互走访研讨,促进互帮互学。校领导对结对活动的具体开展给予支持、指导和监督,并将此纳入教师年度业务考核。f2)将衔接管理与学校教科研工作挂钩。通过观摩学习、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衔接管理的实施。(3)行政牵头,编写校本衔接教材,为六年级学生入门七年级英语作好衔接准备。
  笔者经常这样比喻:如果将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比作一座大桥的话,那管理就是这座桥梁坚实的桥墩。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少一点浮夸,多一点真抓实干;我们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学习,那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也一定会像天宫一号与神八一样对接成功,从而更好地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简言之,为了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中师与生、教与学双向适应,为了少走弯路,减缓坡度、避免分化、提高效率,我们就从有效管理开始吧。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岔南小学
  编辑 聂蕾
其他文献
如何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语文教师的个性化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每天的课堂上,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呢?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 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讲授  新课程期待着教师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准确定位——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合作者,其次才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学
期刊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入了“画线段图”这一思考辅助方式,帮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发展思维能力,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意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就题论题、机械运用的层面上,就不能充分发挥这一解决策略的巨大作用,也难以推动学生在抽象思维与几何直观的相互作用之间自由穿行。因此,教师需要深入钻研“画线段图”这一策略的内涵,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品味“线段图”的应用价值,从
期刊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还存在有活动无探究,有思考无智慧,有回答无质疑的现象,有悖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理念。鉴于此,笔者开展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进行了五个层面的实践,提炼了如下可借鉴的经验。  一、课前导学,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以导学单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记录疑难问题,以便教师授课时有的放矢,精讲多练。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笔者设计导学单:“做:用卡纸做一个底为8
期刊
《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4课。本文基于《比较水的多少》的课堂教学过程去探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教师的策略选择和组织的问题。  一、教学流程的剖析  基于“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对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做一下分析:  1.提出问题,引起冲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比较多少,比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教材、教师及学时都相同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大相径庭,有些学生似乎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好的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却历经艰辛也难以达成预期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习过程和质量。如何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取得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运用幽默调节学生情绪  幽默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让人在笑过之后明白了许多道理。
期刊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写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生动具体地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又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结。这篇散文构思精巧,句段精美,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是学生品诵
期刊
2013年底,当我走进勉县境内最西边的乡村小学——青羊驿镇板庙小学的时候,唐自银给我的印象很干练,说话还有点男中音,但是当和他握手的时候,他满手的老茧硌得我手生痛,那种痛揪扯得心疼。  板庙小学现有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共56名学生,都是来自本镇四个村和宁强县观音村的孩子,其中最远的学生家住在距离学校13公里以外,每天都徒步而来。学校原本配备了三名教师,一位长期住院,另一位高度近视,唐自银几乎承担
期刊
有效教学管理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融洽和谐,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和谐发展而采取的方式和策略。要求课堂管理一方面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为宗旨。笔者以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建立课堂常规。  開学第一节课,教师首先提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提出对学生的期望;其次让学生提出我们要怎样上课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
期刊
设计理念:  本课试图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小组讨论、自己收集资料等学习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鸦片战争那段历史,分析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了解中国发展的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终回归到对学生行为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品德课程的归宿性回归。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
期刊
关于选文的“用件”功能在习作教学上的运用,应以作文技巧和能力的训练为线,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或者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以“写什么”为经,以“怎么写”为纬,就可以构建起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纵横交织、循序渐进的立体化、动态化的网络系统。对于站在作文门槛前尚未入门的孩子,必须要有一个成熟的写作体系示范与借鉴。  一、敲碎与重组:让作文语言吐新芽长新枝  (一)学会破词,依己感受创出新词  一些固定的词汇,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