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措施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中小学广大师生责任重大,逐步形成文明、节约、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生活及消费方式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节约型社会 大中小学生 资源浪费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共中央早在2005年五月及时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此之前的2003年12月,胡锦涛主席在西柏坡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各行各业都要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我国存在的问题时指出,“奢侈浪费的问题比较突出”,要“全面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和资源的限制日益凸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极度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建立节约意识,对当前中国的每个行业及每个人而言这都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的课题。对于广大的大中小学校而言,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场所,更应当让广大大中小学生成为社会文明行为的楷模。
中小学校资源浪费种种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浪费:
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洗漱不关水龙头的、用完水后水龙头不拧紧的、洗浴时只需用小流却用中流、只需用中流却用大流的等等现象,屡见不鲜。有的人甚至开着水龙头“冰镇”瓜果,或用水泡衣服代替洗衣物。殊不知,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都造成大量浪费。实验证明,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白白滴掉将近360吨水,不经意的行为却造成如此大的浪费。
2.电资源浪费:
近期,上网中小学校学生越来越多,并出现QQ迷一族,他们单纯的以升级为目的关闭显示器而使用主机挂机。据统计,全国所有注册QQ用户每人升一级所耗费的电量,可以让一盏60瓦的灯泡持续亮3200万年,相当于84亿元人民币(按平均0.5元/度的电力价格计算)。而在这一族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高校年轻人。此外,走时关闭电脑主机却不关显示器、不关打印机电源开关,开着大灯还开台灯的现象更大有人在,特别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学校教学楼、学生寝室楼往往深夜还灯火通明。
3.粮食浪费:
中小学校学生(以城市住校生为主)中常常出现剩饭、剩菜现象。据2005年统计,全国今高校就有1794所,在校学生总数为2000万人。客观保守地估算一下,如果平均每位学生一天浪费1/3两粮食,那么每天仅高校生就会有近333吨的粮食被浪费掉,一年的浪费总数将达到12万吨,大约够67万人吃一年。(材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中国的基础教育”教育发展栏目统计)而全国的中小学及幼儿园中的住校生或中午在校就餐的人数更多,粮食浪费更是惊人.在全国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粮食问题依然凸现,人民生活水平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今天,这一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公共设施的损坏:
部分学生存在着有意无意的在课桌上乱写乱画,乱抛粉笔,纸屑,破坏课桌椅的现象已司空见惯,还有打公共电话时使劲拽电话线,打球时砸坏教室及走廊玻璃等小行为,虽然都不能造成大的损失,却无疑增加了维护的费用。
5.学习及生活用品浪费:
西南师大最近一份针对重庆1万名中小学生家庭中6至15岁孩子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人每月消费500—800元以上的占74.5%,家庭收入中三成以上用在孩子身上的占90%,五成以上用在孩子身上的占56%。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出现高消费,家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早在80年代中期,大学生能够拥有一台简易录音机、一辆自行车已经值得炫耀。到了2005年《楚天金报》记者邵娟报道:如今,中学生的消费状况陷入了重人情、重享受的消费误区中。近日,汉口铁中学生会对全校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让人担忧。调查结果显示,49%的学生每月给同学买生日礼物花费10-40元;87%的学生每月理发费用在10-50元之间;38%的学生买衣服选择名牌;29%的学生每月手机话费在50元以内。这些数据显示,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的方向发展。享受型消费主要反映在中学校园目前流行的“三大件”,即手机、电子词典、MP3。汉口铁中的一名高一学生说,虽然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MP3到课堂,但是私底下,同学们都以拥有一款新手机和MP3为荣。至今为止,大学生能够拥有iPhone4、名牌跑车和包包才值得炫富;造成中学生高消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诱使孩子追求高消费;家长一味地溺爱和纵容是直接原因;学校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理财观念的正确引导。
“建设节约型学校”从现在做起
第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营造学校节约文化氛围。通过在校园里张贴海报、标语、漫话、组织万人签名等活动,宣传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宣传“建设节约型高校”的重大意义,宣传普及节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表彰节约资源的先进班级、个人,批评浪费资源的现象,营造“建设节约型高校”的文化氛围,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通过开展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感染高校的每一个人,让大家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粮。
第二,学校领导带头,教师参与,做好表率。学校领导、在职人员应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学校各办公室合理设置空调温度, 下班后关闭空调风机、打印机、显示器、传真机等用电设施。随手关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学校采购时,尽量用再生纸、节能灯、低排量汽车等环保产品。学校可以利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及每周的校会,总结节约资源工作,使广大教师首先树立“建设节约型学校”的思想,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
第三,更新陈旧的设施,利用高科技设备节约能源。我们不妨对学校进行一次彻底的用水、电设备大检查,这样的检查,不仅仅针对一些新修建的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更应该着重检查那些年岁较久的建筑物。检查到不符合节能标准的,应该立即进行改善。例如某学校就在浴室安装插卡式淋浴器,学生在用水的时候,能够清楚的看见用水的数量,和消费的电数。这样可以随时督促学生节约用水,用电,收益颇大。
第四,建立监督机制,狠抓节约资源工作。学校应成立“节约资源”管理中心,在主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开展“节约资源”工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如限电措施、告别待机状态办法、巡察制度、岗位责任制、奖罚措施。对违反用水、用电的同学采用经济手段进行处罚,坚决杜绝“热得快”、“电暖气”、“电水壶”等用电器。对于严重浪费资源的同学,可以适当考虑取消评优的资格,反之,对于争创“节约型学校”有贡献的同学进行嘉奖。
第五,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会理财、勤俭节约”的活动,希望教会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当然,希望众多的家长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听之任之,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批评和教育。
关键词: 节约型社会 大中小学生 资源浪费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共中央早在2005年五月及时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此之前的2003年12月,胡锦涛主席在西柏坡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各行各业都要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我国存在的问题时指出,“奢侈浪费的问题比较突出”,要“全面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和资源的限制日益凸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极度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建立节约意识,对当前中国的每个行业及每个人而言这都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的课题。对于广大的大中小学校而言,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场所,更应当让广大大中小学生成为社会文明行为的楷模。
中小学校资源浪费种种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浪费:
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洗漱不关水龙头的、用完水后水龙头不拧紧的、洗浴时只需用小流却用中流、只需用中流却用大流的等等现象,屡见不鲜。有的人甚至开着水龙头“冰镇”瓜果,或用水泡衣服代替洗衣物。殊不知,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都造成大量浪费。实验证明,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白白滴掉将近360吨水,不经意的行为却造成如此大的浪费。
2.电资源浪费:
近期,上网中小学校学生越来越多,并出现QQ迷一族,他们单纯的以升级为目的关闭显示器而使用主机挂机。据统计,全国所有注册QQ用户每人升一级所耗费的电量,可以让一盏60瓦的灯泡持续亮3200万年,相当于84亿元人民币(按平均0.5元/度的电力价格计算)。而在这一族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高校年轻人。此外,走时关闭电脑主机却不关显示器、不关打印机电源开关,开着大灯还开台灯的现象更大有人在,特别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学校教学楼、学生寝室楼往往深夜还灯火通明。
3.粮食浪费:
中小学校学生(以城市住校生为主)中常常出现剩饭、剩菜现象。据2005年统计,全国今高校就有1794所,在校学生总数为2000万人。客观保守地估算一下,如果平均每位学生一天浪费1/3两粮食,那么每天仅高校生就会有近333吨的粮食被浪费掉,一年的浪费总数将达到12万吨,大约够67万人吃一年。(材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中国的基础教育”教育发展栏目统计)而全国的中小学及幼儿园中的住校生或中午在校就餐的人数更多,粮食浪费更是惊人.在全国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粮食问题依然凸现,人民生活水平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今天,这一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公共设施的损坏:
部分学生存在着有意无意的在课桌上乱写乱画,乱抛粉笔,纸屑,破坏课桌椅的现象已司空见惯,还有打公共电话时使劲拽电话线,打球时砸坏教室及走廊玻璃等小行为,虽然都不能造成大的损失,却无疑增加了维护的费用。
5.学习及生活用品浪费:
西南师大最近一份针对重庆1万名中小学生家庭中6至15岁孩子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人每月消费500—800元以上的占74.5%,家庭收入中三成以上用在孩子身上的占90%,五成以上用在孩子身上的占56%。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出现高消费,家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早在80年代中期,大学生能够拥有一台简易录音机、一辆自行车已经值得炫耀。到了2005年《楚天金报》记者邵娟报道:如今,中学生的消费状况陷入了重人情、重享受的消费误区中。近日,汉口铁中学生会对全校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让人担忧。调查结果显示,49%的学生每月给同学买生日礼物花费10-40元;87%的学生每月理发费用在10-50元之间;38%的学生买衣服选择名牌;29%的学生每月手机话费在50元以内。这些数据显示,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的方向发展。享受型消费主要反映在中学校园目前流行的“三大件”,即手机、电子词典、MP3。汉口铁中的一名高一学生说,虽然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MP3到课堂,但是私底下,同学们都以拥有一款新手机和MP3为荣。至今为止,大学生能够拥有iPhone4、名牌跑车和包包才值得炫富;造成中学生高消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诱使孩子追求高消费;家长一味地溺爱和纵容是直接原因;学校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理财观念的正确引导。
“建设节约型学校”从现在做起
第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营造学校节约文化氛围。通过在校园里张贴海报、标语、漫话、组织万人签名等活动,宣传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宣传“建设节约型高校”的重大意义,宣传普及节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表彰节约资源的先进班级、个人,批评浪费资源的现象,营造“建设节约型高校”的文化氛围,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通过开展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感染高校的每一个人,让大家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粮。
第二,学校领导带头,教师参与,做好表率。学校领导、在职人员应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学校各办公室合理设置空调温度, 下班后关闭空调风机、打印机、显示器、传真机等用电设施。随手关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学校采购时,尽量用再生纸、节能灯、低排量汽车等环保产品。学校可以利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及每周的校会,总结节约资源工作,使广大教师首先树立“建设节约型学校”的思想,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
第三,更新陈旧的设施,利用高科技设备节约能源。我们不妨对学校进行一次彻底的用水、电设备大检查,这样的检查,不仅仅针对一些新修建的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更应该着重检查那些年岁较久的建筑物。检查到不符合节能标准的,应该立即进行改善。例如某学校就在浴室安装插卡式淋浴器,学生在用水的时候,能够清楚的看见用水的数量,和消费的电数。这样可以随时督促学生节约用水,用电,收益颇大。
第四,建立监督机制,狠抓节约资源工作。学校应成立“节约资源”管理中心,在主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开展“节约资源”工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如限电措施、告别待机状态办法、巡察制度、岗位责任制、奖罚措施。对违反用水、用电的同学采用经济手段进行处罚,坚决杜绝“热得快”、“电暖气”、“电水壶”等用电器。对于严重浪费资源的同学,可以适当考虑取消评优的资格,反之,对于争创“节约型学校”有贡献的同学进行嘉奖。
第五,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会理财、勤俭节约”的活动,希望教会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当然,希望众多的家长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听之任之,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批评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