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一代”(Generation X)这个词汇最早由匈牙利摄影大师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卡帕用“X一代”(“未知的一代”)来指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年轻人:“也许在我们最初的热烈期望中,我们就意识到我们这代人将面临着更加出乎意料的东西,我们的才能和金钱都无法与之匹敌。”
在反思自己之前的生活时,戴戈说自己曾经因为被个性饰品制造商定位为他们最青睐的VIP而感到沾沾自喜。“我不认为自己很招人喜欢”,他说道,“实际上我只是那些每天清晨开着跑车去金融街上班、戴着压得极低的垒球帽的众多白痴中的一个,极度自信,会因为自己活力四射、天衣无缝的装扮而得意洋洋。”在《景观社会》(The Society of Spectacle)里,法国当代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认为,景观社会中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断泛化,以至于使用价值的概念不断遭到侵蚀,商品物化的最终形式即是物象。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同样提到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问题。在消费社会里,所有的物品都成了一种消费符号,社会价值也在这些符号的消费中显露出来。对于某些特定商品的消费显示出人们对某种社会价值的认同以及对特定社会群体的依附。戴戈之所以对自己被定位为名品店VIP而感到沾沾自喜,就是因为这样的购买力和消费定位显示出他的中产阶级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认同。戴戈看到了这样的消费模式背后的危险,一种使自己深深套牢在消费社会体系之中的危险。这样的消费生活让他感觉人生意义的不断流失。难道人类生存的意义就是对不断膨胀的消费意识和私欲的满足?答案是否定的,于是戴戈放弃了这种中产阶级波光掠影的生活,来到了棕榈泉,他希望在这里找寻生命中最真实的所在。 在克莱尔讲的小故事《放弃你的肉身》中,一个家财万贯的女继任人琳达在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兴起的非宗教性质的精神运动,倡导在个人和集体层面上进行具有极端神秘色彩的改造)的感召下最终灰飞烟灭。当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的时候,多少人的信仰在那一刻就此崩塌;当尼采把人们从原有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人们又纷纷陷入另一种思想危机之中。精神上的支柱倒塌以后,人生需要另一种信仰来支撑。在这个小故事里,琳达尝试了7年7个月零7天的修炼方法,当她修炼圆满的时候,肉身灰飞烟灭,灵魂出窍,停在了她所侍奉的主的右手边。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修炼方法,为了灵魂的提升使得自己的肉身形销骨立。姑且不说琳达的故事是否杜撰,但她舍弃身外之物、专心追求精神的至高境界似乎是三个主人公的真实写照。外界的喧嚣无法撼动他们纯净的内心,他们不愿在大城市里过着碌碌无为的生活,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放弃优厚的物质条件,来到沙漠小镇,希望在这片沙漠之中找寻生命的意义与极致,探索人生的各种奇迹,讲述生命中不为人知的体验。
对历史的探讨与反思也不断出现在书中的一些小故事里。“怀旧是一种武器”,历史成了一种工具,它可以为人们取得金钱和利益。越来越多的历史变成了书本上的文字,那些曾经真实发生的事件被改写成有着不同立场的各种版本,教科书中的历史真实性有待考证,而影视剧更是把历史篡改得歪七扭八。当历史越来越多地被利用、被支配的时候,X一代与历史的联系也越来越少。“越战”在安迪的记忆中是丑陋的,但却是他所经历的最真实的历史——自己与历史的联系只有最后一点丑陋的战场上的绿色,但丑陋又何妨?至少它是真实的色彩,而不是“新闻发布会上的爆料、市场营销策略,或在竞选中被用来讥讽对手的”。历史似乎就在那里摆着,却更加触摸不到。
《X一代》整本书贯穿着一种诙谐讽刺的基调,尾声的一幕更加引人深思。雷斯博瑞(Lainsbury, G. P.)在《X一代与历史的末梢》(Generation X and the End of History)一文中将这一幕与约翰·斯坦贝克 (John Steinbeck)的小说《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中相似的一幕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愤怒的葡萄》中,当约德一家翻过茂密的山坡之后,见到了令他们目瞪口呆的富饶的山谷——这片茂盛的谷地寓意美国的美好未来,同时也暗指这里的每个人都会成为自由的个体,梦想成真,富裕兴旺。而在《X一代》中,当越过一座小山坡之后,安迪惊恐地发现在帝国县富饶的谷地之上冒出了一片“蘑菇云”——这是一片超自然、非现实的富饶区域,这里的欣欣向荣是高科技催化出来的,而不是自然生长的。因此这片谷地不再寓意着美好的未来。如果说早先的人们还相信苦难之后的美好,那么在道格拉斯的小说里,人们已经不再相信英雄与传奇的宏大叙事。
三个年轻人从社会的网络中逃离出来,放弃原本的权力,在边缘化地带过着自己独特的生活,希冀在反叛中重获新生。他们审视自己的过去,叙述当下的人生。他们不敢对未来抱有过多的期许,但是依然会被远方的风景所深深吸引,奔跑而去,不断探索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在反思自己之前的生活时,戴戈说自己曾经因为被个性饰品制造商定位为他们最青睐的VIP而感到沾沾自喜。“我不认为自己很招人喜欢”,他说道,“实际上我只是那些每天清晨开着跑车去金融街上班、戴着压得极低的垒球帽的众多白痴中的一个,极度自信,会因为自己活力四射、天衣无缝的装扮而得意洋洋。”在《景观社会》(The Society of Spectacle)里,法国当代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认为,景观社会中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断泛化,以至于使用价值的概念不断遭到侵蚀,商品物化的最终形式即是物象。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同样提到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问题。在消费社会里,所有的物品都成了一种消费符号,社会价值也在这些符号的消费中显露出来。对于某些特定商品的消费显示出人们对某种社会价值的认同以及对特定社会群体的依附。戴戈之所以对自己被定位为名品店VIP而感到沾沾自喜,就是因为这样的购买力和消费定位显示出他的中产阶级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认同。戴戈看到了这样的消费模式背后的危险,一种使自己深深套牢在消费社会体系之中的危险。这样的消费生活让他感觉人生意义的不断流失。难道人类生存的意义就是对不断膨胀的消费意识和私欲的满足?答案是否定的,于是戴戈放弃了这种中产阶级波光掠影的生活,来到了棕榈泉,他希望在这里找寻生命中最真实的所在。 在克莱尔讲的小故事《放弃你的肉身》中,一个家财万贯的女继任人琳达在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兴起的非宗教性质的精神运动,倡导在个人和集体层面上进行具有极端神秘色彩的改造)的感召下最终灰飞烟灭。当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的时候,多少人的信仰在那一刻就此崩塌;当尼采把人们从原有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人们又纷纷陷入另一种思想危机之中。精神上的支柱倒塌以后,人生需要另一种信仰来支撑。在这个小故事里,琳达尝试了7年7个月零7天的修炼方法,当她修炼圆满的时候,肉身灰飞烟灭,灵魂出窍,停在了她所侍奉的主的右手边。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修炼方法,为了灵魂的提升使得自己的肉身形销骨立。姑且不说琳达的故事是否杜撰,但她舍弃身外之物、专心追求精神的至高境界似乎是三个主人公的真实写照。外界的喧嚣无法撼动他们纯净的内心,他们不愿在大城市里过着碌碌无为的生活,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放弃优厚的物质条件,来到沙漠小镇,希望在这片沙漠之中找寻生命的意义与极致,探索人生的各种奇迹,讲述生命中不为人知的体验。
对历史的探讨与反思也不断出现在书中的一些小故事里。“怀旧是一种武器”,历史成了一种工具,它可以为人们取得金钱和利益。越来越多的历史变成了书本上的文字,那些曾经真实发生的事件被改写成有着不同立场的各种版本,教科书中的历史真实性有待考证,而影视剧更是把历史篡改得歪七扭八。当历史越来越多地被利用、被支配的时候,X一代与历史的联系也越来越少。“越战”在安迪的记忆中是丑陋的,但却是他所经历的最真实的历史——自己与历史的联系只有最后一点丑陋的战场上的绿色,但丑陋又何妨?至少它是真实的色彩,而不是“新闻发布会上的爆料、市场营销策略,或在竞选中被用来讥讽对手的”。历史似乎就在那里摆着,却更加触摸不到。
《X一代》整本书贯穿着一种诙谐讽刺的基调,尾声的一幕更加引人深思。雷斯博瑞(Lainsbury, G. P.)在《X一代与历史的末梢》(Generation X and the End of History)一文中将这一幕与约翰·斯坦贝克 (John Steinbeck)的小说《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中相似的一幕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愤怒的葡萄》中,当约德一家翻过茂密的山坡之后,见到了令他们目瞪口呆的富饶的山谷——这片茂盛的谷地寓意美国的美好未来,同时也暗指这里的每个人都会成为自由的个体,梦想成真,富裕兴旺。而在《X一代》中,当越过一座小山坡之后,安迪惊恐地发现在帝国县富饶的谷地之上冒出了一片“蘑菇云”——这是一片超自然、非现实的富饶区域,这里的欣欣向荣是高科技催化出来的,而不是自然生长的。因此这片谷地不再寓意着美好的未来。如果说早先的人们还相信苦难之后的美好,那么在道格拉斯的小说里,人们已经不再相信英雄与传奇的宏大叙事。
三个年轻人从社会的网络中逃离出来,放弃原本的权力,在边缘化地带过着自己独特的生活,希冀在反叛中重获新生。他们审视自己的过去,叙述当下的人生。他们不敢对未来抱有过多的期许,但是依然会被远方的风景所深深吸引,奔跑而去,不断探索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