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代化教学是当前我国军事教育领域的一项教育政策
军事院校现代化教学的政策主体是管理国家军事事务的中央军委,它面对的客体是当前具体的军事教育问题,即“院校教学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现代化教育思想还没有完全进入教学实践,学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还不够高,教员队伍中拔尖的中青年人才还比较缺乏,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制约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军事斗争准备。”而且这一问题体现的是我国军事社会中的教育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差距是问题的实质。现代化教学的本质属性是军事高层权威性的决定输出,以指导整个军事院校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具有行为准则的作用,而且它的目标很明确,并通过正式的文本呈现出来。
从现代化教学工程的特点来看,它更具有教育政策的品质。现代化教学是军事教育领域中的教育管理主体对教育的思考形成的认识成果,因此具有主观性,但同时它根源于军事社会的教育及其规律,它又具有客观性。因此现代化教学是作为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载体,应该是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的统一。同时,现代化教学又是作为新时期军事教育理论的中介见之于军事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它是我们对当前军事教育发展最新认识和所形成理论的具体化,成为可操作的规范实践行为的准则,用以调整军事社会中教育关系和规范人员的行为。另外,现代化教学的约束范围很广,它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而是对军事院校教育活动的整体指导,因此对教育人员的约束力是普遍的。从现代化教学所包含因素、特点和作用范围的分析,现代化教学工程是我国当前军事教育领域的教育政策,而这一政策的执行从应然状态来讲则必须根据其内在逻辑所要求的原则、方式方法和技术来进行。
二、现代化教学政策执行中的课题化现象及其影响
考察现代化教学工程执行的实然状况,则会发现一些院校对现代化教学的这一政策性质并没有认识到,执行政策的实际方式与政策执行的理想方式和技术存在差距,其主要表现是将现代化教学政策课题化,即认为现代化教学从倡导到实行仅是针对一种教学理念所展开的活动而已。受这种认识的影响,院校对它的态度与执行方式则完全按照研究课题来对待,采用管理科研和管理知识的措施对其开展执行管理。如把现代化教学的整体内容进行分解,归于教学、政工、管理、保障等几个模块,然后划分若干课题组承担这些任务并给予相当的经费支持,假以时日,这些课题组则将各自的工作以许多文本诸如论文、著述、文件、规范的形式作为成果呈现出来,而院校则召集评定会对这些科研成果进行优劣排序后,此项活动就算终结。而实际上,现代化教学政策与课题根本上是不同的。其一,它们的出发点各异。课题以研究问题和学术成果为目的,它是以运用知识与产生知识为前提,而现代化教学政策的出发点是以推行政策为主旨,力图将政策意图贯彻下去,追求对政策对象的调控与改变,消除那些已被管理者体认到的教育问题。其二,价值追求不同。课题的社会价值伦理基础是对科学精神的向往,而这一政策的价值则体现在政策制定机构意志的实现,同时要对政策目的各方利益进行调整。其三,结果不同。课题的结果表现在科研成果上,它一般以论文、著作、创造发明、设计等为载体,用它解决问题还须一个实践环节,而政策不仅有正规的文本宣示,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以过程方式表现出来,因为实践就是它本身的特性。另外,现代化教学政策必须关注政策结果,即对原来政策及状况的改变程度,对政策对象的干预程度、调控效果,对问题解决中的实际成效取得等。
将现代化教学政策课题化就是将整个活动理解成静态形式,它仅强调现代化教学从理论方面如何纵深发展的思考过程,而忽视了现代化教学是对院校建设进行现场的具体协调与控制功能,妨碍了教育政策目标向教育活动转化。这无疑极大地影响这一政策的效力及其权威性。课题化又使整个活动变得封闭和狭小,导致院校落实现代化教学工作部门化和人员结构组别化,工作以部门利益选择为先,院校人员之间仅以课题组与非课题组划分,并最终使政策调控对象边缘化,却使课题组人员中心化,从而混淆了政策真正的调控对象。另外,现代化教学在执行时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它随时根据执行情况来完善自身,执行过程的反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课题化则无法完成这一环节,造成反馈渠道的缺失与阻塞。
从以上分析来看,教学现代化由政策变为课题的实质是对教学现代化政策性质的曲解,根源在于认识不充分,并由此而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对这一政策的缩小。
三、现代化教学政策执行中的组织结构依赖及其结果
政策要依靠组织执行,因为它既是执行的主体,又是执行的主要方式。同时组织的结构设置、内在本质等特点还影响政策执行效果。依据不同性质的政策,对执行组织的选择就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军事社会中的政策具有强制性和快时效特点,军事科层制组织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它在等级、效率、规章等特点尤其突出。在这样的科层组织中,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终结等全部依靠组织中不同等级的内部组织来完成,可见军事科层制是一种与军事政策执行非常契合的组织形态。属于军事组织的军队院校从内外部组织关系来看,都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层化。首先,与外部的整个军事体制来讲,它属于军事科层组织体系中的一个等级单位。其次,从其内部结构来讲,它也明确具有显著的科层化特点,它执行军事政策也会完全依赖科层组织进行,政策流向是在纵向的等级组织之间进行,在此模式下政策对象往往是被动接受和遵从规范,很少顾及其思考和对行为的预期。
在军队院校执行现代化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上,受到了“路径依赖”机制的影响。由于在执行其它军事政策时所依赖的科层制长期以来具有了一种惯性,并显示出一种锁定效应,使所有政策的执行走上了这个特定的路径。这使得现代化教学的执行路径完全依赖这一固定的系统,政策执行者在不知不觉中就会缺省了一个针对现代化教学政策特点选择恰当组织结构的思考过程。然而,与其它军事政策相比,现代化教学有自己的特殊性。其一,它不是一般的军事政策简单演绎的结果,它有其内在的逻辑特点。它是一项众人参加的极其复杂的工作,其内容广阔多变,它还具有很高的专业化程度,政策活动的难度大。其二,现代化教学政策是以教育活动及其问题为对象的,而教育活动与其他军事政策相区别的根本属性就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就要求教育政策价值的实现必须依赖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人的能动的、积极的参与,必须 依赖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主体间性。其三,现代化教学政策是一种迁移性政策,它与那些在军队经常出现的、具有令行禁止的军事政策不同,它坚持长期地将政策对象从现有的状况进行有目标的改变,期间是一个把心理倾向、行为习惯等进行量的积累然后达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基于这种分析,执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教学政策,应结合原有组织结构创设新的执行组织形式,否则可能会给政策执行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仅将政策执行缩小在原有行政机构中,没有依赖作为院校主体和政策对象的教员、学员、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造成了教职员工对这一政策的疏远态度。再如,日常的科层管理往往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各级管理者往往希冀通过短、平、快的方式解决现代化教学政策问题,而忽视军事教育政策的特点,致使政策执行走样。
四、现代化教学政策执行中的资源分配倾斜及其后果
从本质上说,政策就是要对组织内部的利益结构进行规范、对资源进行分配,政策执行的最终结果是对政策对象利益的调整与稳定。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与军事管理都注重体现组织中人的主体地位,因此对由教育政策带来的有关教员、学员和职工的利益分配必须进行关注。与一般的政策不同,现代化教学教育政策的利益分配更为重视那些有益于个人身心发展权利的分配、发展机会的分配、发展条件的分配和发展水平、资格的认定。可是军队院校组织结构的科层化,使得院校各个等级单位对教育资源的控制、分配及其结构位置和行动的可能性等方面是不等同的。处于院校行政部门和其它行政序列单位则有明显的优势,它们的行动对现代化教学政策执行走向能产生重大影响,而处于院校学术序列的教员与学员在强大的科层机构中明显处于劣势,他们往往获得较少的可支配的教育资源和有利于自身的教育活动规范,使得他们获得较少的教育利益及其它利益。这样的权力差序,即不同权力等级的单位行动能力和与权力相关性位置的差异,直接影响到教育政策安排和利益选择。如在现实当中,我们会发现院校行政管理单位握有教育资源分配的主动权力,由于追求部门利益和对教学和科研等专业领域需求的陌生,资源会严重地倾向于满足机关业务需求,但是实质的教学变革并没有跨越性进展。这种教育关系中的利益与资源依照权力强势次序来分配,就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如将教育资源倾斜于行政行列,会强化行政科层化,将管理刚性作为追求要旨,忽视军队院校管理的特殊性,弱化军队院校学术组织、学术研究建设;导致行政管理人员中心化,使原本作为院校主体的教员与学员地位边缘化,使他们本应在现代化教学政策中获得的许多发展机遇得不到落实,而往往只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之中。
五、将教职工视为政策对象,又作为政策执行者是解决执行误区的途径
军队院校的教职工既是现代化教学这一教育政策的政策对象,又是这一政策的执行者,这是由教育政策的特殊性和教职工在院校的主体地位决定的。现代化教学政策的内容大部分调控与教学一线的教职工有直接关系,期间他们是政策的直接对象,要接受政策的调整,遵照政策规定而行动。而如何实现这些政策则是由他们具体来执行的,这是由教学的专业化所决定的,由于教职工在教学方面具有的专业化水平在院校无人可替代,唯有他们的参与执行才能解决教学过程的革新问题。而且,即使诸如教学环境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工程虽然由管理部门牵头执行,但是如果没有教职工的配合执行,要达到政策的目标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他们也是政策的执行者。然而在实际当中,院校往往将教职工仅仅作为被动、静止的政策调控对象来看待,忽视其执行政策的重要角色以及政策所赋予他们的各种合理的角色诉求。
作为现代化教学政策的目标群体(调整对象),教职工对政策的态度会基于服从、认同与内化三个方面来进行。教职工对政策接受的反应不同,这一政策的实施会有不同后果。当仅视其为调控者时,他们会迫于压力被迫服从,那么政策效力会大打折扣。而受制于管理权威的势力,教职工会对政策显示出疏远心态,这也会导致偏离政策目标的现象。只有教职工认定政策为自身有益,并通过参考政策内容及其准确而深广的理解,视政策确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体系为个体自觉的行动指南,这样接受的政策才有可能带来最佳效果。现代化教学政策是教育的综合性改革,涉及到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涉及到教学细致改革。如果不从接受政策的内化层考虑,将会事倍功半。
作为这一政策的执行者,教职工承担着政策专业层面的执行任务。而作为院校管理部门对这些属于经验分享性的专业问题管理是有限的。如何将这一政策触角抵及这些情景中去,要靠发挥教员的主体能动作用,赋以教员以执行者地位,使其享有在专业领域中的决策权力和实施专业判断所依从的权威,并依照政策原则享有最大化的属于执行者的利益和充分支配属于他们的教育资源,从而激发他们对政策的认同,归属和责任感,以便亲身介入,愿为实现政策目标心甘情愿地奉献全部智慧和才能,只有这样现代化教学政策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武警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姜雪]
军事院校现代化教学的政策主体是管理国家军事事务的中央军委,它面对的客体是当前具体的军事教育问题,即“院校教学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现代化教育思想还没有完全进入教学实践,学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还不够高,教员队伍中拔尖的中青年人才还比较缺乏,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制约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军事斗争准备。”而且这一问题体现的是我国军事社会中的教育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差距是问题的实质。现代化教学的本质属性是军事高层权威性的决定输出,以指导整个军事院校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具有行为准则的作用,而且它的目标很明确,并通过正式的文本呈现出来。
从现代化教学工程的特点来看,它更具有教育政策的品质。现代化教学是军事教育领域中的教育管理主体对教育的思考形成的认识成果,因此具有主观性,但同时它根源于军事社会的教育及其规律,它又具有客观性。因此现代化教学是作为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载体,应该是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的统一。同时,现代化教学又是作为新时期军事教育理论的中介见之于军事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它是我们对当前军事教育发展最新认识和所形成理论的具体化,成为可操作的规范实践行为的准则,用以调整军事社会中教育关系和规范人员的行为。另外,现代化教学的约束范围很广,它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而是对军事院校教育活动的整体指导,因此对教育人员的约束力是普遍的。从现代化教学所包含因素、特点和作用范围的分析,现代化教学工程是我国当前军事教育领域的教育政策,而这一政策的执行从应然状态来讲则必须根据其内在逻辑所要求的原则、方式方法和技术来进行。
二、现代化教学政策执行中的课题化现象及其影响
考察现代化教学工程执行的实然状况,则会发现一些院校对现代化教学的这一政策性质并没有认识到,执行政策的实际方式与政策执行的理想方式和技术存在差距,其主要表现是将现代化教学政策课题化,即认为现代化教学从倡导到实行仅是针对一种教学理念所展开的活动而已。受这种认识的影响,院校对它的态度与执行方式则完全按照研究课题来对待,采用管理科研和管理知识的措施对其开展执行管理。如把现代化教学的整体内容进行分解,归于教学、政工、管理、保障等几个模块,然后划分若干课题组承担这些任务并给予相当的经费支持,假以时日,这些课题组则将各自的工作以许多文本诸如论文、著述、文件、规范的形式作为成果呈现出来,而院校则召集评定会对这些科研成果进行优劣排序后,此项活动就算终结。而实际上,现代化教学政策与课题根本上是不同的。其一,它们的出发点各异。课题以研究问题和学术成果为目的,它是以运用知识与产生知识为前提,而现代化教学政策的出发点是以推行政策为主旨,力图将政策意图贯彻下去,追求对政策对象的调控与改变,消除那些已被管理者体认到的教育问题。其二,价值追求不同。课题的社会价值伦理基础是对科学精神的向往,而这一政策的价值则体现在政策制定机构意志的实现,同时要对政策目的各方利益进行调整。其三,结果不同。课题的结果表现在科研成果上,它一般以论文、著作、创造发明、设计等为载体,用它解决问题还须一个实践环节,而政策不仅有正规的文本宣示,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以过程方式表现出来,因为实践就是它本身的特性。另外,现代化教学政策必须关注政策结果,即对原来政策及状况的改变程度,对政策对象的干预程度、调控效果,对问题解决中的实际成效取得等。
将现代化教学政策课题化就是将整个活动理解成静态形式,它仅强调现代化教学从理论方面如何纵深发展的思考过程,而忽视了现代化教学是对院校建设进行现场的具体协调与控制功能,妨碍了教育政策目标向教育活动转化。这无疑极大地影响这一政策的效力及其权威性。课题化又使整个活动变得封闭和狭小,导致院校落实现代化教学工作部门化和人员结构组别化,工作以部门利益选择为先,院校人员之间仅以课题组与非课题组划分,并最终使政策调控对象边缘化,却使课题组人员中心化,从而混淆了政策真正的调控对象。另外,现代化教学在执行时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它随时根据执行情况来完善自身,执行过程的反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课题化则无法完成这一环节,造成反馈渠道的缺失与阻塞。
从以上分析来看,教学现代化由政策变为课题的实质是对教学现代化政策性质的曲解,根源在于认识不充分,并由此而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对这一政策的缩小。
三、现代化教学政策执行中的组织结构依赖及其结果
政策要依靠组织执行,因为它既是执行的主体,又是执行的主要方式。同时组织的结构设置、内在本质等特点还影响政策执行效果。依据不同性质的政策,对执行组织的选择就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军事社会中的政策具有强制性和快时效特点,军事科层制组织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它在等级、效率、规章等特点尤其突出。在这样的科层组织中,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终结等全部依靠组织中不同等级的内部组织来完成,可见军事科层制是一种与军事政策执行非常契合的组织形态。属于军事组织的军队院校从内外部组织关系来看,都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层化。首先,与外部的整个军事体制来讲,它属于军事科层组织体系中的一个等级单位。其次,从其内部结构来讲,它也明确具有显著的科层化特点,它执行军事政策也会完全依赖科层组织进行,政策流向是在纵向的等级组织之间进行,在此模式下政策对象往往是被动接受和遵从规范,很少顾及其思考和对行为的预期。
在军队院校执行现代化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上,受到了“路径依赖”机制的影响。由于在执行其它军事政策时所依赖的科层制长期以来具有了一种惯性,并显示出一种锁定效应,使所有政策的执行走上了这个特定的路径。这使得现代化教学的执行路径完全依赖这一固定的系统,政策执行者在不知不觉中就会缺省了一个针对现代化教学政策特点选择恰当组织结构的思考过程。然而,与其它军事政策相比,现代化教学有自己的特殊性。其一,它不是一般的军事政策简单演绎的结果,它有其内在的逻辑特点。它是一项众人参加的极其复杂的工作,其内容广阔多变,它还具有很高的专业化程度,政策活动的难度大。其二,现代化教学政策是以教育活动及其问题为对象的,而教育活动与其他军事政策相区别的根本属性就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就要求教育政策价值的实现必须依赖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人的能动的、积极的参与,必须 依赖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主体间性。其三,现代化教学政策是一种迁移性政策,它与那些在军队经常出现的、具有令行禁止的军事政策不同,它坚持长期地将政策对象从现有的状况进行有目标的改变,期间是一个把心理倾向、行为习惯等进行量的积累然后达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基于这种分析,执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教学政策,应结合原有组织结构创设新的执行组织形式,否则可能会给政策执行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仅将政策执行缩小在原有行政机构中,没有依赖作为院校主体和政策对象的教员、学员、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造成了教职员工对这一政策的疏远态度。再如,日常的科层管理往往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各级管理者往往希冀通过短、平、快的方式解决现代化教学政策问题,而忽视军事教育政策的特点,致使政策执行走样。
四、现代化教学政策执行中的资源分配倾斜及其后果
从本质上说,政策就是要对组织内部的利益结构进行规范、对资源进行分配,政策执行的最终结果是对政策对象利益的调整与稳定。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与军事管理都注重体现组织中人的主体地位,因此对由教育政策带来的有关教员、学员和职工的利益分配必须进行关注。与一般的政策不同,现代化教学教育政策的利益分配更为重视那些有益于个人身心发展权利的分配、发展机会的分配、发展条件的分配和发展水平、资格的认定。可是军队院校组织结构的科层化,使得院校各个等级单位对教育资源的控制、分配及其结构位置和行动的可能性等方面是不等同的。处于院校行政部门和其它行政序列单位则有明显的优势,它们的行动对现代化教学政策执行走向能产生重大影响,而处于院校学术序列的教员与学员在强大的科层机构中明显处于劣势,他们往往获得较少的可支配的教育资源和有利于自身的教育活动规范,使得他们获得较少的教育利益及其它利益。这样的权力差序,即不同权力等级的单位行动能力和与权力相关性位置的差异,直接影响到教育政策安排和利益选择。如在现实当中,我们会发现院校行政管理单位握有教育资源分配的主动权力,由于追求部门利益和对教学和科研等专业领域需求的陌生,资源会严重地倾向于满足机关业务需求,但是实质的教学变革并没有跨越性进展。这种教育关系中的利益与资源依照权力强势次序来分配,就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如将教育资源倾斜于行政行列,会强化行政科层化,将管理刚性作为追求要旨,忽视军队院校管理的特殊性,弱化军队院校学术组织、学术研究建设;导致行政管理人员中心化,使原本作为院校主体的教员与学员地位边缘化,使他们本应在现代化教学政策中获得的许多发展机遇得不到落实,而往往只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之中。
五、将教职工视为政策对象,又作为政策执行者是解决执行误区的途径
军队院校的教职工既是现代化教学这一教育政策的政策对象,又是这一政策的执行者,这是由教育政策的特殊性和教职工在院校的主体地位决定的。现代化教学政策的内容大部分调控与教学一线的教职工有直接关系,期间他们是政策的直接对象,要接受政策的调整,遵照政策规定而行动。而如何实现这些政策则是由他们具体来执行的,这是由教学的专业化所决定的,由于教职工在教学方面具有的专业化水平在院校无人可替代,唯有他们的参与执行才能解决教学过程的革新问题。而且,即使诸如教学环境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工程虽然由管理部门牵头执行,但是如果没有教职工的配合执行,要达到政策的目标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他们也是政策的执行者。然而在实际当中,院校往往将教职工仅仅作为被动、静止的政策调控对象来看待,忽视其执行政策的重要角色以及政策所赋予他们的各种合理的角色诉求。
作为现代化教学政策的目标群体(调整对象),教职工对政策的态度会基于服从、认同与内化三个方面来进行。教职工对政策接受的反应不同,这一政策的实施会有不同后果。当仅视其为调控者时,他们会迫于压力被迫服从,那么政策效力会大打折扣。而受制于管理权威的势力,教职工会对政策显示出疏远心态,这也会导致偏离政策目标的现象。只有教职工认定政策为自身有益,并通过参考政策内容及其准确而深广的理解,视政策确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体系为个体自觉的行动指南,这样接受的政策才有可能带来最佳效果。现代化教学政策是教育的综合性改革,涉及到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涉及到教学细致改革。如果不从接受政策的内化层考虑,将会事倍功半。
作为这一政策的执行者,教职工承担着政策专业层面的执行任务。而作为院校管理部门对这些属于经验分享性的专业问题管理是有限的。如何将这一政策触角抵及这些情景中去,要靠发挥教员的主体能动作用,赋以教员以执行者地位,使其享有在专业领域中的决策权力和实施专业判断所依从的权威,并依照政策原则享有最大化的属于执行者的利益和充分支配属于他们的教育资源,从而激发他们对政策的认同,归属和责任感,以便亲身介入,愿为实现政策目标心甘情愿地奉献全部智慧和才能,只有这样现代化教学政策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武警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