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婆婆总觉得美国什么都没有,或者说,她总觉得美国的东西都不如她带来的好。所以公婆每次回国,都要给我们带各种各样的东西。这边买不到的零食自不用说,其他小到毛巾、拖鞋,大到床单、炒锅,只要她用着觉得好的,就一定要多买一份带过来。
最离谱的是,有几年婆婆热衷于带棉被。她只信棉花,觉得我们在美国都盖不到新做的棉被,好可怜。于是,她托人去新疆买当年新打的棉胎做被子,定做时总要反复叮嘱店家,她儿子个儿高,要加长的,得能卷起来塞到脚底下才够暖和。
她来的时候,一个箱子装吃的,一个箱子装棉被。棉被厚厚的、软软的,塞在箱子里,中间夹着各种怕磕碰的小物件,辛苦扛过来。
这样的被子我家有七八床。
感激自然是很感激,但老实说,心里偷偷地也有点儿不大乐意。因为根本用不上这么多,每年还要定期晒啊、掸啊,防止生虫发霉,然后再仔细收好,既占地方又麻烦。
跟她说不要再带了,真的很够用了,婆婆便改带别的:指甲剪、棉签、牙签,甚至是夹子、磨刀石,都带。每每下了飞机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箱子,把东西一样样摆出来,琳琅满目,跟山村货郎的小货摊似的。
聊天时跟她说:“别带了别带了,我们这里什么都买得到,没必要。”婆婆便说:“知道买得到,就是怕你想不起来买。这些小东西平时多备点儿,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这阵子北美口罩断货,千辛万苦买了一点点口罩存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真的是一点点,少到如果到了必要的时刻,全家人都窝在家里,只派一个人戴着口罩出去找粮就好。
那天仔细清点完口罩,叹着气把它们放进医药柜里,发现其中一格里塞着老大一个塑料袋,里面隐隐透着蓝色。拿出来打开一看,整整两大包口罩—蓝色的医用口罩!旁边还有医用棉签和纱布,显然是婆婆带来的。
估计当时我收到后随手塞到柜子里就忘了。赶紧打电话给婆婆,开心地说找到两大包口罩,语无伦次地感谢了半天。真的是又感动又开心,有种在后院挖到宝、灾年捡到馍的开心。
婆婆也很开心,得意地说:“你看我就说嘛,这些东西平时多备着点儿,总会用得到的。”
二
我一直不大喜欢我的老板。她人很好,但是个“控制狂”,太崇尚完美主义,而且脑子比嘴巴快,着急时经常是一堆话都挤在嘴边,乱成一锅粥地往外涌。
这两个特点结合在一起的结果,就是她要求过多,我却总搞不清这人到底要什么。
說起来,2020年真的是开年不利,周围很多人都感染了流感。2月初去上班,得知两个同事都病了。大家凑一起七嘴八舌,聊着聊着就从流感讲到新冠肺炎。
一群人里就我一个中国人,于是大家纷纷问我中国现在是什么情况,有没有家人在中国,住在哪里,还好吗。
然后,老板就杀了过来,直通通地跟我说需要谈谈上周的工作。
我愣了一下赶紧答应,同时心里飞快回顾有哪里没做对。
进了老板办公室,关上门,她有些不自在地摸了摸键盘,又把手机在桌上摆正,然后开始说,她的大学是在一个小镇上的,那里民风淳朴,离这里很远很远。
嗯?不是要说工作吗?
七拐八绕介绍完美国地理知识后,老板说,那时候每每听别人提到她的家乡,尤其是当家乡的名字跟一件不好的新闻连在一起被提起时,她就会很不舒服,虽然她也知道别人可能没有恶意。
哦……原来如此。
我笑了,说:“没关系的,我知道大家都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知道一些具体情况。”
她也笑了,松了口气:“那就好,但如果下次这样的话题让你不舒服了,请一定告诉我。”
三
本地有个华人快递公司,我用过一次,给家人寄东西。寄东西那天我上班中间偷溜出来,急急忙忙填了表格、交了钱就跑了。
临走前,我没头没脑地问老板:“你们啥都能寄吗?”
老板面无表情地看了我一眼:“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怎么知道能不能寄。”
好吧,我问的问题是“白痴”了一点儿,但你态度好点儿能少块肉吗?
国内疫情刚出现时,陆续有人开始在本地社交群里问关于国际快递的问题。这个快递公司老板在群里留言:“我们公司可以运,寄往中国的口罩运费一律便宜10%。虽然不多,但也是我们的一点儿心意。”
再后来,随着疫情升级,群里越来越多的人找老板咨询运费问题。他统一回复,说只要是给家人寄口罩,一律免费。
大家有点儿糊涂,不确定地问:“免费寄往国内吗?只要是口罩就可以免费寄送?”
老板说:“是的,免费寄。”
消息传出去,不时还会有人在群里反复问:“真的是免费吗?寄哪里都免费?”
老板每次都很肯定地回答:“免费,只要是寄给家人的口罩都免费。特殊时期,我们能帮一点儿是一点儿。”
四
有个国内的朋友最近情绪明显有些低落、焦虑。
另一个朋友安慰她:“你会没事儿的,会继续唠唠叨叨带娃,为鸡毛蒜皮烦恼,一路走一路吐槽,一路吐槽一路变胖,直到100岁。”
我想把这句话送给所有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