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通过教学策划和评价等阶段创建一个符合目标的教学系统,用以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以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设计为例做了一个尝试,权作抛砖引玉。
一、情感教育的目标设计
1.增加学习动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充分证明,愉悦、欢快的情绪能够使学生减少疲劳,活跃思维,提高效率;而压抑紧张的情绪往往导致学生大脑疲劳,降低智力活动水平,影响学习的效率。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感因素的培养和运用,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合作与交往的社会意识与能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挖掘。
2.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情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情感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因此它也是完成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积极的情感、态度、行为就不能形成学生的健康的个性,就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化学学科发展的每一步都和化学家息息相关,凝聚着他们勤奋探索、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是求事、锲而不舍的光辉品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榜样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化学家对科学事业孜孜不倦、不计较个人得失、持久不衰的热情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逐渐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及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化学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及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通过这些认识,学生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培育积极感情,完善道德品行,提高自身的修养,正确对待人生,明确自己对社会的责任,真正具备化学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努力学习化学知识,以自己的真才实学报效国家和社会,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3.在调节认知过程中,融洽师生关系。化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科研和生活实践都证明,积极的情感体验往往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从而增强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高学习效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情感融入语言、表情、行为中并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认知加工水平。
二、情感教育内容的设计
1.道德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表现为敬佩、崇敬、热爱、自豪、责任等。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介绍中国古代化学发明——黑火药、造纸、冶炼、陶瓷、酿造等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讲述一些化学家的事迹,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严谨性。
2.美感。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来感知客观事物、人的行为及艺术作品所产生的一种美的情感体验。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通过主体的体验,以情感人。在化学教学中存在许多美育教育的内容。如:在化学教材中出现大量化学方程式使化学方程式出现对称美;元素周期律中的排列美;化学实验美;利用教学媒体突出化学美;化学理论美。另外,化学史、化学家也是化学教学中美育的好素材,教师在课堂上如能巧妙地穿插化学家、化学史的教育,必将激发起学生的求和欲、创新精神及乐于奉献精神。在诸多美感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揭示美、欣赏美、体验美,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学习动力。
3.理智感。理智感是人们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求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表现为好奇心、怀疑感、自信心以及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这种情感体验是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学中教师可介绍化学家在化学发现和发明过程中对科学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介绍化学在社会发展、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利用化学知识分析一些社会生活现象批判人们固有的偏见、迷信和巫术,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可使他们体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欢喜和自豪,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创新意识,最终自发形成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三、情感教育方法设计
1.叙述要生动。教师授课时充满感情色彩的面部表情及适当运用体态及其化学教育的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马卡连柯曾说过:“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表情、体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才成为一个真正有技巧的教师。”
2.巧用现代化手段。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工具如幻灯、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如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原电池的原理及金属的防腐蚀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把粗铜丝弯成Cu形,把粗锌丝弯成Zn形,让同学假设先把铜丝放入稀硫酸,现象是什么,然后放入锌丝,但使其不与铜丝接触,会有什么现象出现,激发学生好奇心,再假设铜丝与锌丝相碰在稀硫酸溶液中,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不给同学任何提示和评语。最后把反应器回放在投影仪上,通过投影仪放大整个反应过程,给学生以意想不到的结果,使学生对这一节知识记忆更深刻。学生的感情由好奇到惊喜,使他们对化学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利用现代化设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既是化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学习的情景,许许多多的化学实验神奇有趣,变幻无穷,给学生以直观美,以多彩多姿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眼球。通过教师富于诗意的“暗示”,它们可升华为美感意境。
4.结合生活,增强学生责任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保意识重要性越发迫切。教学中,可以带学生到实地参观考察,也可以放一些有关环保的影视片。当学生亲眼看见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和破坏,一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反感情绪,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教师可借助这种情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自己有朝一日能用科学的力量战胜污染。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更主动、更认真,增强了学生责任感。
5.通过客观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判断对学生的学习有鉴定作用,但也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应试教育”以应试作为教育目的,仅以卷面分数对学生进行鉴定和选拔,这种片面的评价无疑会使人片面发展。要使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就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使评价渗透情感因素。当教师注意到评价的目的不单是鉴定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时,就会尽可能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多用赞誉之词,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即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并进一步转化为学习动力,朝着教师希望的方面发展。
一、情感教育的目标设计
1.增加学习动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充分证明,愉悦、欢快的情绪能够使学生减少疲劳,活跃思维,提高效率;而压抑紧张的情绪往往导致学生大脑疲劳,降低智力活动水平,影响学习的效率。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感因素的培养和运用,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合作与交往的社会意识与能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挖掘。
2.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情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情感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因此它也是完成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积极的情感、态度、行为就不能形成学生的健康的个性,就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化学学科发展的每一步都和化学家息息相关,凝聚着他们勤奋探索、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是求事、锲而不舍的光辉品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榜样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化学家对科学事业孜孜不倦、不计较个人得失、持久不衰的热情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逐渐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及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化学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及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通过这些认识,学生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培育积极感情,完善道德品行,提高自身的修养,正确对待人生,明确自己对社会的责任,真正具备化学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努力学习化学知识,以自己的真才实学报效国家和社会,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3.在调节认知过程中,融洽师生关系。化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科研和生活实践都证明,积极的情感体验往往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从而增强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高学习效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情感融入语言、表情、行为中并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认知加工水平。
二、情感教育内容的设计
1.道德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表现为敬佩、崇敬、热爱、自豪、责任等。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介绍中国古代化学发明——黑火药、造纸、冶炼、陶瓷、酿造等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讲述一些化学家的事迹,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严谨性。
2.美感。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来感知客观事物、人的行为及艺术作品所产生的一种美的情感体验。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通过主体的体验,以情感人。在化学教学中存在许多美育教育的内容。如:在化学教材中出现大量化学方程式使化学方程式出现对称美;元素周期律中的排列美;化学实验美;利用教学媒体突出化学美;化学理论美。另外,化学史、化学家也是化学教学中美育的好素材,教师在课堂上如能巧妙地穿插化学家、化学史的教育,必将激发起学生的求和欲、创新精神及乐于奉献精神。在诸多美感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揭示美、欣赏美、体验美,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学习动力。
3.理智感。理智感是人们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求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表现为好奇心、怀疑感、自信心以及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这种情感体验是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学中教师可介绍化学家在化学发现和发明过程中对科学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介绍化学在社会发展、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利用化学知识分析一些社会生活现象批判人们固有的偏见、迷信和巫术,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可使他们体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欢喜和自豪,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创新意识,最终自发形成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三、情感教育方法设计
1.叙述要生动。教师授课时充满感情色彩的面部表情及适当运用体态及其化学教育的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马卡连柯曾说过:“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表情、体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才成为一个真正有技巧的教师。”
2.巧用现代化手段。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工具如幻灯、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如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原电池的原理及金属的防腐蚀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把粗铜丝弯成Cu形,把粗锌丝弯成Zn形,让同学假设先把铜丝放入稀硫酸,现象是什么,然后放入锌丝,但使其不与铜丝接触,会有什么现象出现,激发学生好奇心,再假设铜丝与锌丝相碰在稀硫酸溶液中,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不给同学任何提示和评语。最后把反应器回放在投影仪上,通过投影仪放大整个反应过程,给学生以意想不到的结果,使学生对这一节知识记忆更深刻。学生的感情由好奇到惊喜,使他们对化学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利用现代化设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既是化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学习的情景,许许多多的化学实验神奇有趣,变幻无穷,给学生以直观美,以多彩多姿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眼球。通过教师富于诗意的“暗示”,它们可升华为美感意境。
4.结合生活,增强学生责任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保意识重要性越发迫切。教学中,可以带学生到实地参观考察,也可以放一些有关环保的影视片。当学生亲眼看见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和破坏,一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反感情绪,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教师可借助这种情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自己有朝一日能用科学的力量战胜污染。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更主动、更认真,增强了学生责任感。
5.通过客观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判断对学生的学习有鉴定作用,但也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应试教育”以应试作为教育目的,仅以卷面分数对学生进行鉴定和选拔,这种片面的评价无疑会使人片面发展。要使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就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使评价渗透情感因素。当教师注意到评价的目的不单是鉴定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时,就会尽可能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多用赞誉之词,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即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并进一步转化为学习动力,朝着教师希望的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