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普中走向大自然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i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遇见了一个初三学生,她告诉我她最讨厌学校组织什么春游,特沒劲。我很不解,反问她:“那什么能让你快乐呀?”她满脸的茫然,告诉我:“真的想不起来。”
  昨天,我碰见一个同事,她说周末在家宅了两天,本想出去走走,可是她女儿宁愿在家学习、上网也不愿出去感受大自然。于是,我们一起感慨,现在的小孩,怎么都变得那么“颓”呢?
  其实,我自己也很“颓”,以前不知道原因,后来接触了一点博物学的知识,似乎豁然开朗,找到了自己“颓”的症结所在,原来都是考试惹得祸,25岁之前大大小小的考试占据我全部的生活空间,所以我错过了亲近自然的花季雨季,几乎从来都没走进过自然,何来喜欢?因此,现在小孩普遍呈现的一种“颓”现象便一点都不莫名其妙了。
  但是,大自然赋予了万物生命,包含着无穷的奇迹和美妙。就这样让她擦身而过,未免也有点太可惜了吧!
  其实,想要改变这种悲惨的状况,也还是有别的选择的,比如,去读读《体验大自然》这套系列丛书。
  徜徉于这套丛书,我仿佛觉得自己光着脚丫,在海滩漫步寻趣,感受海风带来的无限惬意;忽然我又来到了一片原始大森林,一边品尝着黑莓、蓝莓,一边吹着口哨给森林运动会的参赛队员当裁判;不知不觉中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我变成了那个无家可归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顷刻之间,一切又都风平浪经,夜空中闪烁的那颗最耀眼的星星挑动了我埋藏已久的思念。单是这套丛书的插图便让我如此浮想联翩,又怎能否认大自然对人类的触动呢?
  该套丛书以极富人性化而又不失专业精准的语言向人们讲述着大自然的秘密,旨在让越来越远离大自然的都市人群找到一种博物学精神的回归,旨在让被考试压得丢失了对大自然的好奇的孩子们保持一颗绿色的心灵。丛书的作者没有企图让读者通过读这本书学到什么硬性的知识,完全是一套旅行手册。如果去海滩漫步,请穿上耐磨的鞋子,带上雨衣和风衣,穿上口袋多一点的衣服,注意防晒,也别忘了带上必须的食品……“千万不要单独行动!”“不要伤害动物,小心拿放!”“你的视力很棒吗?”类似这样人性化的语言怎能不让读者产生亲切感呢?
  《体验大自然》能对我这样一个典型的“颓人”产生如此的触动,不得不探究这套丛书所体现的科学传播的新理念。在当下,科学技术发展到某种高度,科学进入大科学的时代,过度强调数理,以至于相关的科普也让人感觉冷冰冰的,似乎真的不合时宜了。由此,一种新的科普理念出现,要求弘扬博物学传统,倡导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主张将科普更加人性化。我想,《体验大自然》这套丛书正是一种对其比较好的诠释。整套丛书共十三册涉及了大自然中的很多方面,夜空、动物、植物、海滩、森林、气象等等,畅游书中,你无须加速前行,只是随心所欲,走到哪看到哪便已经足够,因为科普的最高境界不是功利的,而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修养。品读这套丛书,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导出前因后果,顺手翻开每一页都可以让读者极其轻松地了解自然,走进自然。这也本来就应该是科普书与科研教材的本质区别。
  说到这儿,我不禁回想起《诗经》中的名篇,虽然《诗经》创作的年代距今约3000年,但至今仍在流传,特别是来自民间的“风”,一方面可见其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也足见只有接近人们生活实际的素材才是最易于传播的。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诗经中每首流传至今的名篇或多或少都会有对植物、动物的描述,并通过“比、兴”手法赋予其象征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推测出博物情怀可以跨越时代产生共鸣,自然与人其实是统一的。可惜的是,这么好的传统,却在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被人们遗忘了。那么,如果说同样具有博物情怀的《体验大自然》有可能会成为科普经典,也正因为它会让人感受到更多的人性的天然回归。
  也许忙碌的生活早已让人麻木,忘却了大自然的美丽,剩下的只有钢筋混凝土般的理性和无尽的悲哀。如果你不甘心这样,只要你选择对了驻足的地点,那种博物传统的科学其实是很美丽的,感性原来也是非常动人的!
其他文献
<正> 一、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问题 1.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引外资,我国给予外国投资者往往是“超国民待遇”,而不是“国民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我国加入WTO,企业参与国际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节奏越来越快,产品生产周期越来越短,谁能够快一拍,谁就能够获得市场主动权,就能够在竞争中获得胜利。赢得市场
电视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集成新闻,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这是一个完整连贯的创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4—0166—01    民生新闻以其关乎民生、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的传播理念,成为中国特色的一个全新的电视现象。它无论是播报的内容,呈现的形式,主持的风格,还是节目的制作都已自成一家,并已稳稳地占据了各地方台电视新闻的半壁江山。笔者作为从业人员将新闻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从辩证的角度浅析民生新闻
项目背景    日晷是利用日影测定时间的一种装置,有赤道式日晷、地平式日晷、卯酉晷、环形晷和柱面晷等多种。传统日晷大多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赤道式日晷(如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在春分、秋分日时就无法读数,春分后的夏半年内只能在日晷的上表面读数,秋分后的冬半年内只能在日晷的下表面读数,读数误差较大且难以进行时差校正,没有节气刻度等。本作品克服了传统日晷的缺点和不足,拓展了日晷的功能,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摘 要]国际私法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法律适用来避免和消除民商事法律冲突,取得较为公正的结果。由于国际民商事关系中存在着强者和弱者之分,因此国际私法必须体现对弱者的人文关怀,建立起保护弱者的原则和规章制度。  [关键词]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实体正义 [中图分类号]D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4-0085-02    一、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原则的兴起  国际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