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发展,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强。深化产教融合的道路上,高职院校探索产业学院建设的模式多样:多元投资校企混合共建模式、校企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模式、梯级承接体系发展模式、联合推进体系发展模式等。探索过程中,产业学院建设者常常面临企业内驱力不足、使用权稳定性不够、管理泛行政化等问题。产业学院多元共生格局的建设路径,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机 构】
: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教务处,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教育需求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
:
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一核心、三手段、多载体’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20123196),主持人:范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发展,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强。深化产教融合的道路上,高职院校探索产业学院建设的模式多样:多元投资校企混合共建模式、校企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模式、梯级承接体系发展模式、联合推进体系发展模式等。探索过程中,产业学院建设者常常面临企业内驱力不足、使用权稳定性不够、管理泛行政化等问题。产业学院多元共生格局的建设路径,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近几年,国家对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供给渐成体系,但在政策的理解与转化方面,尤其在成熟的产业学院模式构建方面,缺少实质性推进。以产业学院形式推进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中央顶层设计,还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因地制宜,研究产业学院建设新机制需求,特别是在政府多部门协调与产权制度明晰方面形成合力,促进新机制生产。除此以外,职业院校应深度挖掘资源禀赋,专注禀赋利用,潜心禀赋培植,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探索形成独特、成熟、富有成效的产业学院模式。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学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和新样态,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作出了有益探索,但在实践过程中,形式化、表面化等问题较严重,产教融不进去、深不下去的现象还较突出,有必要厘清产业学院设计的政策初衷,加强对产业学院本质特征的理论研究,才能通过这个“小切口”推动“大改革”,取得预期成效。打造产业学院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职业教育脱离了工作现场,需要寻求企业合作才能达成教育目标,造就具有完整知识结构的技术技能人才。实体化是产业学院发展的理想状态,实体化发展意即推动
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技师学院,是在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基础之上发展而成的,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院校。各地技师学院之间尚未“同名同级别”,与高职院校相比也未实现“同城同待遇”。“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政策提出以来,目前尚无实质进展。技师学院“高等化”须打破“门户之见”,既不能为了追求学历而弱化既有技能优势,也不能刻意样本独立而忽略师生权利和公平发展。需要全面分析各地技师学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促进技师学院组织转型与办学
新知识生产模式强调知识生产的“异质性”“应用情境性”“跨学科性”和“自我反思性”,这些特征和发展趋势影响了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度和重视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改变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淡化了“为知识而知识的学术旨趣”的课程价值取向,强化了“跨学科开放性融合”的课程体系框架构建,打破了“以学术理论知识导向”的课程内容设置,转变了“以知识传授习得”为主导的课程组织实施形态,改变了“同质类结果性”的课程质量评价。新知识生产模式下,课程适应性建设应坚持工作任务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国家“十四五”规划都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要求,从而揭示了我国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社区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对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一个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研究表明,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在理念上体现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供给上体现了高水平的教学服务,在机制上
针对“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要求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对接,教学评价与员工评价对接的要求,文章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为例,探索建立高职汽车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训教学基地,实施课程体系改革,引入企业课程,融入“1+X”证书对应的模块考核标准,建立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