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里的潜伏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z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叶猴警觉性极高,人很难接近。为了挽救这个濒危物种,他年复一年,爬悬崖、住山洞,观察黑叶猴的生活习性,与它们联络感情。
  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麻阳河边, 一座几十米高的崖壁上,45岁的农民肖治金蹲在一处树丛后注视着前方,他一动不动地等待目标的到来,否则,几天来艰苦的努力将会前功尽弃。
  
  攀峭壁送餐
  
  麻阳河流域地处贵州东北部,这里山势险峻、植被茂密,生存着黑熊、豹子等大型猛兽。肖治金潜伏在这一带已经一周了。他不确定自己等待的东西会不会来,也不知道这样的等待会不会引来凶猛动物而使自己身处险境。
  就在肖治金惴惴不安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几个黑影出现在前方不远处的庄稼地里。黑影先是充满警惕地环望四周,然后就在地里刨着什么。肖治金定睛一看,几只黑色的猴子正贼头贼脑地在庄稼地里刨红薯吃。这样的场景让肖治金的心里一阵狂喜。
  猴子全身乌黑、两颊各有一绺白毛,它们名叫黑叶猴,正是肖治金千辛万苦等待的目标。老肖清楚地知道,黑叶猴是一种珍稀的灵长类动物,多生活在森林繁茂、山势险峻、没有人烟的峭壁上。同许多野生动物一样,黑叶猴有着极高的警觉性,修长的四肢和尾巴使它们天生善于攀登、跳跃,在绝壁上行走也轻盈敏捷、如履平地,普通人难得一见。即使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肖治金想看见黑叶猴也非常困难。脚下的这片山林,他已经走过无数次,但即使在这片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肖治金也要小心翼翼。在陡峭的岩壁上,与黑叶猴高超的攀爬能力比,他仅仅是个业余的选手,但是要完成的任务,恰恰就是接近黑叶猴。在找猴的过程中,老肖遭遇的大部分情况都是只能望“猴”兴叹。
  为了接近机敏的黑叶猴,肖治金吃尽了苦头。但他知道,黑叶猴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极其稀少,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亚洲的中国和越南有少量分布,即使是黑叶猴最佳的栖息地贵州麻阳河流域,黑叶猴的数量也并不多。
  为了近距离研究黑叶猴,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引猴下山”。跟黑叶猴打交道必须非常熟悉当地环境,土生土长的肖治金既是村支书、又是一个老护林员,无疑是合适的人选。在山里跑惯了的肖治金也愿意干“引猴下山”的工作。从小他就对这种俗称“岩珠猴”的精灵充满了好奇,喜欢看它在树上飞来飞去。
  喜欢归喜欢,黑叶猴的栖身之所是悬崖峭壁,黑叶猴远离人的视线,根本接近不了。想靠近黑叶猴给它们喂食,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久后,老肖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处黑叶猴经常休息的地方,要想“引猴下山”,第一步就要把投喂的食物放在猴子能看见的地方。老肖决定,爬上峭壁,给黑叶猴送水果。
  
  面对引诱不动心
  
  虽然送上去的是一些诱人的水果,可是异常机敏的黑叶猴却对这些东西非常警惕。经过几天的观察,老肖发现,猴子们对水果置之不理。新鲜的水果、加工过的玉米,这些都是猴类非常喜欢的食物。但是黑叶猴有些不一样,它们就是不肯吃。无奈之下,老肖决定潜伏在山林中,看看黑叶猴究竟喜欢吃什么。直到他意外地发现黑叶猴进了红薯地。虽然猴子们在偷吃农民的作物,可这情景在肖治金看来,简直是天赐良机,作为一个跟黑叶猴研究有关的人员,他亲眼目睹了黑叶猴吃红薯这难得的一幕,这为研究黑叶猴食物的种类提供了实证。而猴子们敢于冒这么大的风险来到有人类频繁活动的庄稼地找红薯吃,证明红薯一定是它们爱吃的食物。
  肖治金买来红薯,再次爬上峭壁,把红薯放在黑叶猴经常玩耍的地方。而此后的一段时间,老肖天天到投喂食物的地方观察。他发现,每天投喂的红薯都是原封不动。第七天,老肖决定最后一次上山检查,猴子如果还不吃 必须另想办法。
  这一次老肖爬山时依然十分谨慎,因为在陡峭的崖壁上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山谷。但就在老肖集中精力过一个山头的时候,却和一条毒蛇不期而遇。老肖当时就吓出了一头冷汗。但接下来让他更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投喂食物的峭壁上,早晨投喂的红薯依然没有被黑叶猴吃掉。此时唯一让老肖有些欣慰的是,黑叶猴见到他后已经没有刚开始时的慌张,它们并没有逃得无影无踪,相反,却在远远的地方观察老肖。
  老肖灵机一动,突然想起猴子善于模仿人的动物。于是他看着远在百米外的猴群,拿出了自己带来的红薯,用刀子把红薯削了开始吃,每个红薯吃一小半后就投放在一个地方。黑叶猴看到人吃,也都拿起来吃了。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用了一个小小的计谋,就使得黑叶猴学着他的样子吃起红薯来,这使得老肖心里高兴得不得了。但是老肖也知道,野外人工投食驯化黑叶猴要在人方便投食的地方实现,不可能天天爬悬崖来喂它们。引猴下山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无论老肖用什么方法引诱,猴子们就是不肯往山下再走一步。
  
  与人和偕相处
  
  肖治金索性住在山里,让黑叶猴更加熟悉他的身影。在一次巡山的过程中,老肖没有按以前的路线行走。当走到一处悬崖的背面时,老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灰岩洞穴。
  这个巨大的天然岩洞里,随处可以看见黑叶猴的粪便,而在几十米高的岩缝里,也可以看到被猴子尿液长期侵蚀的痕迹。一天傍晚,老肖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还看到黑叶猴进洞的罕见场景。黑叶猴进洞之前由群体中担任首领的猴王率先入洞观察,发现没有异常时,其它成员才依次而入,最后进洞的是怀孕和带有幼仔的雌猴。大家判断,这应该是群猴的固定住所——猴王洞。
  猴王洞的发现为研究黑叶猴提供了帮助,但是野外人工投食驯化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老肖决定,就从猴王洞里的猴王入手,把猴子们试着引下山谷。依照原来的经验,老肖把红薯放到了洞口,不久后,猴王第一个试探着拿起了红薯。
  渐渐地,猴王熟悉了老肖,经常带着其它猴子到老肖的身边。老肖给猴王起了个名字——“召来”,并在喂食的时候不断地吹哨或喊“召来”的名字。
  获得了猴王的信任,意味着引猴下山的关键时刻到了。老肖决定,把投喂地点从洞口换到山下的一处河坝上。但这一次,无论老肖怎样召唤,猴王“召来”都不肯带着猴群下来吃红薯。
  天天爬悬崖、夜夜住山洞。在与黑叶猴不断接触的过程中,老肖获得了很多对研究黑叶猴有帮助的第一手资料,而黑叶猴的数量也在慢慢增长,就这样三年过去了 。
  虽然非常想把黑叶猴尽快引下山,但老肖明白,麻阳河的黑叶猴毕竟是野生的,自由自在惯了,哪能那么容易听人的话。只要黑叶猴一天不听他的招呼下山进食,老肖就一直住在山里。
  转眼又一年的冬季到了。大年初一,家家欢聚一堂吃饺子放鞭炮的时候,老肖却放心不下他的黑叶猴。他来到山里,站在河坝上,在寻找黑叶猴身影的时候,想起自己几年来的辛苦,不禁有些心酸。于是老肖对着猴王洞口的方向,大声地喊起了“召来”的名字。
  似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老肖喊过几声后,山谷的树丛中,突然出现了黑叶猴漂亮的身影。猴群从树上呼呼地跳下来,几下就跑到河坝上来了。此时老肖别提多高兴了,目的终于达到了 。
  如今,在两公里范围内,黑叶猴只要听到老肖的声音,见到他的影子,就会争先恐后地向他靠拢,从他手中接过食物,而且并不畏惧他身边的陌生人。
  在肖治金和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黑叶猴不但在麻阳河种群延续,而且与人和谐相处。目前,当地的黑叶猴已经从最初的几只发展到现在的76群800多只,占到全世界黑叶猴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他文献
现在有一种特别时尚的健身方式叫作暴走,就是长时间高强度走路。一位母亲通过暴走走出了奇迹。    陈玉蓉是武汉一位普通的母亲。2008年底,她唯一的儿子出现严重的肝硬化,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救子心切的她却因为查出重度脂肪肝而无法做捐肝手术。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这位55岁的母亲连续暴走7个月,每天走 10公里。   七个月后,奇迹出现了,陈玉蓉的体重由68公斤减至60公斤,重度脂肪肝竟然神奇地消失了。
期刊
如果我们在蛇类王国中推选一个代表,没有哪种蛇能与眼镜王蛇竞争。这之中的理由太多了,最让人挥之不去的就是它的恐怖。作为一种蛇,它却专门吃蛇,不管是无毒蛇还是有毒蛇,一概通吃。见到无毒蛇时它根本不放在眼里,上去就直接活吃;遇见有毒蛇就戏弄周旋,把对手折腾得疲惫不堪时突袭要害致其死地。我们对于眼镜王蛇的了解,也就限于这些道听途说,关于这个生存在东南亚山林地区的著名又神秘的物种,连科学家们也知之甚少。国际
期刊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科学家们曾经将“工具利用”作为定义“人类”的标准之一。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动物王国里,不管是在陆地、在空中还是在海里,都有擅长利用工具的高手,如黑猩猩、乌鸦、海豚等。对于这些动物行为的研究,或许有助于探索人类起源之谜。    黑猩猩  黑猩猩是人类近亲之一,它们绝对称得上是“工具利用”的高手。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很久以前,黑猩猩就已经学会了制造和利用工具。在非
期刊
1943年,中国驻印军的战车碾压着日军尸体,一路沿胡康、孟拱河谷南下,将迂回战术用到极致,创造了抗战史上的奇迹。    绞杀密支那    位于印度与缅甸边境中心位置的英帕尔,是英国人印缅战区重要的军事和后勤补给基地。其地处平原,交通便利,对大规模作战极为有利。本来,日军本部对是否进攻英帕尔存在分歧,但是,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加上中国驻印军势不可挡的南下反击,中印公路的迅速推进,让日本人
期刊
2009年9月,两头一万八千年前的猛犸象穿越时空,自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来到中国。这两只在冻土层中沉睡的史前动物,仍然存有活体细胞,这使生物科学家不禁萌生了复活猛犸象的希望。    2002年夏天,西伯利亚东北的雪地干草原上,一位猎人在尤卡基尔村东南的河边冻土里发现了长约40厘米的象牙。他本来只是想取出象牙,但是越挖越令他惊奇。经过三个多月的挖掘后,一头巨大的猛犸象在-30℃的永冻土中显露出来。最后
期刊
他是我国鉴别、保护漆器文物最多的人。两千年的文化精品,八千年的文明缩影,经过他的手,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杭州市萧山区的湘湖畔,一座现代风格的高大船型建筑,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就是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在水下6米深处,8年前出土的一条5.6米长的独木舟,享受着像秦始皇兵马俑一样的待遇。  2002年12月中旬,独木舟遗迹基本发掘完毕。独木舟保存得非常好,带有些许金黄色,颜色很新鲜,摸起来也非常硬
期刊
一座两千多年前的古井出土了数万枚秦代竹简。在偏僻的大山深处为什么会出土如此众多的秦简?承载秦简的古城又在哪里呢?    (一)古城迷踪    2002年6月,在湖南湘西龙山县的里耶镇,发生了一件轰动中国考古界的大事:考古队员在一个即将被水库大坝覆盖的河滩上,发现了一口巨大的古代水井。在清理的过程中,人们在水井6米深的地方发现了简牍。中国古代用于书写的竹片称为“竹简”;用来书写的木块叫作“木牍”,总
期刊
他是一位以历史研究为终生志趣的人文学者;他出生在祖国大陆、求学于台湾、生活在美国;他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背景,体察历史的潮汐,思考人类的命运。    很难用一个具体的什么学家来形容许倬云先生,因为他关注的不仅仅有历史问题,还有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我们似乎也无法用哪个国家的学者来界定许先生,因为虽然常年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但是许先生毕竟是一位深深地受中华文化滋养的人,而且在他的著作中思考的
期刊
这是一片热土,是我们的家园,  透过炽热浓烈的风土人情,  静默含蓄的情感表达清晰可见。  中国电影以光影之笔来抒写隽永美好的乡情乡韵。    一 恋乡    从农耕社会发展而来的中国,千百年来都厚土重迁,因而往往被误认为是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小农意识,但究其深层,我们的乡土情结,其实更多的是对美好的固守与依恋。所谓乡,就是有家有爱有责任的地方。    《我的父亲母亲》  1999年,张艺谋执导的《我
期刊
它们是地球上最早的一批社群动物,长达两亿年的进化史,使它们结成了地球上最早的复杂社会;作为个体,它们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为整体,它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确切地说,它们是一个劳模家族。    团结合作精神    阿根廷的彭巴斯草原上,切草蚁正在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切草蚁是所有蚂蚁种群中最复杂的一种,这是一群令人惊叹的生灵。  草原上奔跑的数百万头牛并非彭巴斯的主宰,面对比邻而居的数十亿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