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茶叶品牌建设一二三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著名茶叶专家,
  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
  原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
  不久前我曾参加一个活动,与会的都是国内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他们对茶都很感兴趣。在聊天的过程中,他们问得最多的是怎么鉴别茶的好坏,因为每年,专家们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茶叶,而且送茶的人每次都告诉他们:“这是最好的茶,要留着自己喝,千万别送人。”其实,专家们自己喝不了多少,也分不清哪些茶值得留下来,所以时间一长,茶叶积压下来,有不少都过期了。而现实中,遇到这种问题的喝茶人并不在少数,因为我国的茶叶品种众多,茶叶产品更是琳琅满目,在众多产品之间,缺少知名的茶叶品牌,消费者就很难作出选择,这就是目前我国茶叶面对的“有名茶而无名牌”的尴尬现实。
  一、我国茶叶品牌的尴尬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茶业在各级政府扶持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驱动下,发展速度非常快。截止到2011年,我国茶叶总产量为162万吨,比上年的147.5万吨增产了14.5万吨,增长率为9.9%。而据农业部门估计, 2011年我国茶叶农业产值达到了728.9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平均单价为45元/公斤,比上年的35.9元/公斤,上涨25.3%。据此测算,我国茶叶的国内销售额已经超过1500亿元。
  随着我国茶叶行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茶叶企业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茶叶行业的品牌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已经通过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茶叶品牌就有近百家,包括天福茗茶、华祥苑、竹叶青、大益、武夷星、吴裕泰、张一元、品品香等品牌在市场上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总体来说,茶叶企业品牌大多还十分弱小,主要体现在茶叶行业的集中度低、大多数是区域性品牌、品牌影响力弱等方面。目前我国最大的茶叶企业销售额还不过15亿元左右,市场份额不到5%。因此茶叶的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茶叶企业普遍比较弱小的情况下,以政府主导推动的“公用品牌”建设,则大多数是以当地茶叶主要产品为名称的,茶叶推广还停留在“名茶”推广和培育层面,企业品牌还难有作为。由于对名优茶导向存在偏差,加上名茶生产加工对手工的过度依赖,企业在宣传上对“正宗”和“文化”的过度强调,导致名优茶的炒作成风。
  二、茶叶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致我国茶叶品牌建设滞后的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企业经营分散、实力弱小外,我个人认为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标准缺位、质量难判
  我国茶叶分六大类,有上千个品种,每个品种内还分出不同等级,其结果是导致在这样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产品体系里,专业人士都发出“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感慨,更何况普通消费者呢?而与此同时,我们所制定的茶叶标准,除了卫生和重金属是可以用仪器来检测的理化指标外,大多为感官标准。感官标准中的术语很难对茶叶的品质进行准确表述,这些标准在实际交易和定价中难以发挥作用,导致市场上产品质量的判定标准缺位。由于标准缺位,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就无从了解茶叶的好坏,给一些不法商家提供可乘之机,使市场存在以次充好、虚高定价的行为,造成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心存疑虑,唯恐上当,抑制了茶叶的消费需求,不利于品牌的建立。
  2.诚信缺失、急功近利
  在行业内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自律机制的情况下,市场管理更多要依赖政府的职能部门,而目前涉及茶叶市场管理的部门虽然不少,有质检、工商、食品卫生等部门,但由于各管一段、职责不清,不能有效对市场进行监控,导致市场的管理缺位。在这种情况下,众多操守不一的企业参与茶叶经营难免会出现诚信问题。于是,市场上才会出现“扁的都叫龙井,卷的都叫碧螺春”的现象,也就是说市场流行什么,大家就都生产什么,不管产地、不管品质,鱼龙混杂。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进而阻碍茶叶品牌的建立。
  3.恶炒概念、过度包装
  今年春茶上市之初,个别企业曾通过拍卖或者制造概念,人为推高茶叶的价格。其中:浙江杭州500克的西湖龙井拍出18万元天价,河南信阳500克的信阳毛尖卖到13万元;四川500克的“熊猫茶”卖到了22万元,价格堪比黄金,被戏称为“天价茶叶”。天价茶频现,引发社会的广泛争议。从目前情况看,影响基本上是负面的,不仅没有被社会认可,而且还严重损害了行业的美誉度,影响茶叶消费的增加。恶炒概念、搏知名度是企业对品牌建设的误解,其实品牌除了知名度,更需要建设其长期美誉度和消费者的忠诚度。
  由于茶叶是一种传统礼品,各企业都十分重视其产品包装的开发,而事实上,适度包装也确能够促进企业树立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但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情况是,在生产经营者的逐利冲动和消费者的面子消费共同作用下,目前茶叶市场过度包装的情况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包装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装潢过于华丽、说词过于溢美等。用包装欺骗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损害企业品牌的长远形象和声誉,最终危及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对未来茶叶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
  可以说,中国茶业内的品牌还非常弱小,中国茶业目前尚处于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如果换个角度看,中国茶业目前也存在巨大机会。在市场监督机制不到位、诚信缺失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却在增强,因此有哪家企业能真正理解品牌的意义并大力建设其品牌,它就有可能在未来的中国茶业赢得有利地位。鉴于此,我想对未来茶叶品牌的建设提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1.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
  前不久,我参加了安徽农业大学和祥源茶叶股份公司联合在合肥举办的“回归原点:中国茶的品牌征途—2012中国茶叶品牌主题论坛”,该论坛重点是聚焦消费者的价值。过去几年,我国茶叶通过名优茶的建设,有效拓展了国内的茶叶消费市场,但也出现了名优茶导向上的偏差,导致企业过度重视礼品市场开发,所谓“买的不喝,喝的不买”,茶叶依赖于关系销售,而忽视了消费者在茶叶消费过程中所关心的“安全、便捷、物有所值”等根本性问题。由于茶叶是一种健康饮品,今后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要求只会越来越苛刻,因此,质量安全是品牌产品的基本要求。   2012年4月,一个叫绿色和平的组织曾公布国内茶叶质量的检测报告,其内容虽然不严谨,也不科学,甚至有恶意损毁中国茶叶形象的意图,但是市场反映的情况是,大家对茶叶中含有农残的情况是零容忍的。便捷是消费者关心的另一个主要问题,茶饮料和袋泡茶之所以能在全球流行,就是因为解决了饮茶的卫生和便捷性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时间坐下来泡杯茶,企业就应该考虑到更多人的饮茶需求,才能把茶叶市场的“蛋糕”做大。最后,企业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利益,提供物有所值的茶叶产品。过度包装、价格虚高的产品,只会进一步抑制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导致品牌产品的成长性下降,企业规模很难做大。
  2.从“概念宣传”到“品饮推广”
  在品牌的推广过程中,企业要学会与消费者沟通。虽说大多数企业在品牌建设中,都很重视市场调查反馈的结果,并依据调查结果来制定营销策略,提炼企业产品的消费亮点,或者说产品卖点,然后用大量广告宣传去引导消费者,灌输自己策划出来的消费亮点。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消费者获得资讯的渠道非常广泛,会对企业宣传作更多的思考,因此倾听消费者的意见显得尤为重要。像企业组织茶叶品饮推荐会,让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流,倾听消费者意见,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深度认可,是茶叶推广中非常有效的方式。另外,新媒体的出现也给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互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这方面,我很欣喜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正通过微博来与消费者进行直接互动。
  3.从“名茶”到“名牌”
  由于茶叶产品的特殊属性,传统名优茶受产地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大,而是要做精做细。在传统名茶的建设上,我国已经引进了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项制度,对生产区域、制作技艺、传承人等都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措施。但由于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重认证轻管理的情况,目前这两项制度的实施还不是特别理想,但既已迈出积极的一步,相信通过保护制度的推广,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保护法律意识的增强,传统名茶的特色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除了传统的名优茶外,国内更多存在的是具有特色的优质茶叶产品。这些产品对产地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更适合普通消费者品饮,也适合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对这部分产品来说,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是关键,包括茶园建设、生产加工、产品品质、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标准,以适应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要求。比如这几年,绿茶、红茶等成套加工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仅解决了用工荒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问题,为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我们目前在茶叶加盟之路上走得越来越稳,不会盲目追求数字,就是想把我们品牌的基础夯实。  目前,加盟代理已成为我国民间经济资本进入主题市场的重要途径。加盟代理的形式无疑对企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一方面它从民间聚集了十分庞大的闲散资金和招募到很多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也间接完善了资源和技术的优化配置,这种商业集团的形成可以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在九峰茗茶未来的发展战略里,加盟连锁也是一条必经之
期刊
我常常觉得人生就像是在喝茶,在冲泡过程中要慢慢等待,喝出只有自己才懂的甘醇和回味。  演戏这件事儿  出现在我面前的胡安,年轻而阳光,一身休闲装束,充满了活力。而在我印象中的他,始终是影视镜头中那个有时忧郁、有时叛逆、有时深情的大男孩。作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科班研究生,他身上所透露出的沉稳与脚踏实地,让我有些意外,却也肃然起敬。  其实早在学校期间,胡安就参演了不少影视剧,也收获了不少好评,许多
期刊
博主简介: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讲师。  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专栏《茶潮》作者。  中国海峡茶道杂志每月专栏作者。  著作《喝茶慢》。编著《约会中国茶》(合编)。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宿舍村华文学会茶道讲师。  中国福建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客座讲师。  说到英国茶文化,都说英人一天要喝八次茶,到底是哪些?  一般说到这类喝茶时间的规划,很多资料即指: 
期刊
当“弱水三千”被冠上浪漫的色调后,它的色香味更给人一种奇妙的联想。品弱水三千,在浪漫中品味茶的真谛与愉好茶档案  茶名:弱水三千  茶主:陈群  隶属:福建省津漫茶业有限公司  出生地:悟源涧。悟源涧是流经马头岩麓的一条涧水,涧水淙淙,幽兰芳香。通向马头岩的涧旁石径静谧安详,令人悟道思源,故名该涧为悟源涧。涧旁石壁上勒此三字涧名,以及乾隆年间江西茶商捐资修建石径的题刻。从武夷山九曲景区最高峰三仰峰
期刊
这是山中的茶人喝茶的乐趣,也真的是把茶喝到了极致。  武夷山人喝茶是非常纯粹的,一切都集中在茶上,一丝不苟地泡茶,品茶时心中只有茶,纯粹到不吃茶点,甚至不谈与茶无关的话题,这种纯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词—“讲究”,讲究到什么程度,请听我慢慢道来。  一是讲究水的品质。坚守古训:山泉水为上,溪水次之,井水为下,自来水那就是不能用来泡茶的了。你可以看到痴茶者不辞辛苦到山中找水背回家泡茶。其实,对他们而言,
期刊
连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通过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市场力量,引导茶叶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是通过产品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的打造,强化茶业上下游的衔接,缩短市场信息的反馈流程,大幅降低产品标准化的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个品牌尤其是茶叶品牌要做大还要做强,最快的方式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发展连锁经营。那么,中国茶叶企业的连锁加盟之路走得顺利吗?连锁店的数量和质量要如何控制?扩张速度又怎样才算适度?我们带着
期刊
2012年7月8日,隐没在一片阴霾中的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又迎来了一位新成员—总占地25万平方米的马连道第三区商业街正式开街。这位新成员的特色在于,它整条街上都是与茶文化相得益彰的中式古朴建筑群,并声称将重点打造集茶叶交易、茶文化展示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端茶叶特色功能体验区。而事实,上在国内不同种类的名茶产区,有着众多的茶叶交易市场,这些交易市场,成为了今天茶产业商业地产的雏形,并催生了现今国内
期刊
市场经济进行到了当前阶段,我们企业要研究的问题是品牌如何扩大、产品如何畅销,等等,要评比名优茶不如以市场业绩评选优势品牌。  最难忘怀是那故乡茶  已经70多岁的于观亭,依旧精神矍铄、健步如飞,而谈到茶叶,他有说不完的话题。  20世纪40年代时,于观亭出生在山东潍坊一户农家,从幼年时起,他就耳濡目染了故乡浓厚的茶风,至今想来还两颊生津:“在我们山东许多地区尤其是潍坊、临沂一带的农村,喝茶都是生活
期刊
今年三月,曾经就茶叶农残问题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进行探讨。他说:保护我们原本脆弱的茶产业,人人有责。  在我们的心目中,烟、酒、茶一向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具奢侈品意味的休闲商品。然而,和中国烟草行业和酒类行业动辄上百亿的利润比起来,茶行业实在连它们的零头都不算。例如:中国茶行业第一品牌天福茗茶2011年的销售额在17.53亿元左右,利润不足2.93亿元;2011年,中国北方最大的茶叶企业张一元的
期刊
就在神州处处建茶城的时候,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开始若隐若现。这正应了某位哲人说过的话:繁荣的背后,其实暗藏风险。  就在神州处处建茶城的时候,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开始若隐若现。这正应了某位哲人说过的话:繁荣的背后,其实暗藏风险。自2007年8月开始,由美国华尔街海啸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在中国蔓延,茶产业作为中国整体经济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2009年6月15日发生在北京马连道的一幕,许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