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良好环境,让课堂充满阳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去培养学生素养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1、在平等、尊重中,缩短距离
尊重学生是滋润学生心灵的前提条件,也是实施人文关怀的基础。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樣也谈不上教育。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稚嫩的心灵,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生平等相处。有时候,不妨蹲下身去和孩子讲话,让他感觉像是和同伴在交流。教师只有和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才能缩短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才会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自由地伸展童真。
2、在民主、赏识中,激发兴趣
师生关系“好”,关系融洽,课堂气氛也就非常平和、顺谐;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集中精力,而且包含“激情”的主动“旋转”探索的头脑,让问题有目的的解决。教学中,教师的良好情感往往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教师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3、在多元互动中,感受精彩
“多元互动”是生生、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情感。在互动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形成立体交互式的思维网络。进而取长补短、扩大眼界、开阔思维,产生一个人难于想到的新思维、新思路、新方法。
二、挖掘教材中培养素养的内容
人教版新教材编排很注重课程的人文价值,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因势利导,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色彩。
1、利用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育
教材中有许多情景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德育影响,并不需要老师刻意教育和引导,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
2、通过时事材料,进行时代精神的培养
像人教版新教材中有“卫星发射”、“申奥成功”的题目,这类题目就很有时代感。编排在教材,很自然地让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是一次很好的爱国精神的熏陶。教师在处理时,应该放手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在这一看、一说、一评、一议中,学生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
3、借助操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在数学课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使学生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从而生生之间互相启发,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审美素养的策略
1、利用古诗词的情景,使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唐诗宋词和对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的瑰宝。在文学这个百花园中,有些诗和对联同数学时有联姻,如把数字嵌入诗、联之中,有的一副联、一首诗就是一道数学题。当你在读联吟诗时,既提高了文学修养,又学会了解题,还能得到美的享受。
2、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感受数学之美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纵观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各章节,都具有美育的因素。这种本质的美不象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带有较大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必须注意从数学知识中挖掘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捕捉美的视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结合所学知识,有效地渗透数学文化。
课堂中,我们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把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与数学趣闻等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如刘徽与“割圆术”、欧拉与“七桥问题”,祖冲之与“圆周率”,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等。这些蜚声国际的数学故事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学生素养培养的圣殿。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素养逐步提升,使学生在充满愉悦教育氛围中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1、在平等、尊重中,缩短距离
尊重学生是滋润学生心灵的前提条件,也是实施人文关怀的基础。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樣也谈不上教育。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稚嫩的心灵,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生平等相处。有时候,不妨蹲下身去和孩子讲话,让他感觉像是和同伴在交流。教师只有和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才能缩短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才会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自由地伸展童真。
2、在民主、赏识中,激发兴趣
师生关系“好”,关系融洽,课堂气氛也就非常平和、顺谐;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集中精力,而且包含“激情”的主动“旋转”探索的头脑,让问题有目的的解决。教学中,教师的良好情感往往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教师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3、在多元互动中,感受精彩
“多元互动”是生生、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情感。在互动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形成立体交互式的思维网络。进而取长补短、扩大眼界、开阔思维,产生一个人难于想到的新思维、新思路、新方法。
二、挖掘教材中培养素养的内容
人教版新教材编排很注重课程的人文价值,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因势利导,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色彩。
1、利用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育
教材中有许多情景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德育影响,并不需要老师刻意教育和引导,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
2、通过时事材料,进行时代精神的培养
像人教版新教材中有“卫星发射”、“申奥成功”的题目,这类题目就很有时代感。编排在教材,很自然地让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是一次很好的爱国精神的熏陶。教师在处理时,应该放手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在这一看、一说、一评、一议中,学生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
3、借助操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在数学课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使学生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从而生生之间互相启发,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审美素养的策略
1、利用古诗词的情景,使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唐诗宋词和对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的瑰宝。在文学这个百花园中,有些诗和对联同数学时有联姻,如把数字嵌入诗、联之中,有的一副联、一首诗就是一道数学题。当你在读联吟诗时,既提高了文学修养,又学会了解题,还能得到美的享受。
2、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感受数学之美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纵观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各章节,都具有美育的因素。这种本质的美不象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带有较大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必须注意从数学知识中挖掘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捕捉美的视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结合所学知识,有效地渗透数学文化。
课堂中,我们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把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与数学趣闻等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如刘徽与“割圆术”、欧拉与“七桥问题”,祖冲之与“圆周率”,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等。这些蜚声国际的数学故事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学生素养培养的圣殿。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素养逐步提升,使学生在充满愉悦教育氛围中和谐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