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东北地区工业结构比较单一,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这种状况改变得越快越主动。要推动辽宁经济发展大力向前,科技创新是必然选择,然而改变不等于推翻,装备制造业是我省的传统鳌头产业,更是国家的命脉产业。要使推动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科技创新是重中之重。对此,本文从多面分析做出对科技创新大趋势下经济结构整合升级的探究。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结构
一、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根底健全,以政府的振兴政策为撑持,可以再次成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装备制造业分为6个大类。辽宁装备制造业中各产业的亏损仍然严重,以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权衡系数,交通运输设施制造业在全国排名第二,通用设备制造业排名第三,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全国排名第五,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都在全国排名第十。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施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绩效大幅下滑。
在辽宁各类装备制造行业中,通用设施制造业的规模竞争力最强。辽宁专用设施制造业的规模竞争力有了初步的提升,与首位的差距在逐步减少,其差值由0.52下降到0.46。然而,辽宁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效益竞争力出现了小幅下降,这主要体现在行业资金利润率较低上,其效益竞争力由2003年的第12位下降到第19位。但是,该产业的效益竞争力排名大幅下降,由第4位下降到第19位;同时,资金利润率呈现急剧下滑现象,由第九位下降到第二十三位。在全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背景下,辽宁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规模竞争力相对削弱,在效益竞争力方面也没有一定的优势。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产业规模显著增长,具体表现在企业数量、资产总额和职工人数等总量指标方面。产出或收益水平显著增长,投入产出效率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等收益指标方面,总资产贡献率有所增长。
二、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型体系的构建
在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型体系中,原有的构成元素都有所变更,其调整内容有科技发展的变革、科创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科创环境的改善。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制造技术创新、设计技术创新、产品技术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即采用最为先进的生产方法,可概括为用于生产制造的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生产组织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形成制造精密并且生产高效的技术平台。产品技术创新,即生产更高效的装备制造设备,更大功率的执行车间,更为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设计技术创新,即建立以多系统为基础的三维设计平台,多学科发展相互协同的平台,进而构建先进化、科技化、学科共通化三位一体的设计技术平台。
结构导向型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
辽宁装备制造业创新体系以行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为前提,以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为背景,具有鲜明的辽宁地域特征。
(1)以经济结构调整需求为指引方向。经济结构状况是决定辽宁省整个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变动将直接影响到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按照经济客观发展趋势,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时,要努力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
(2)以经济结构优化发展为发展核心。建设创新体系是对其作用及发展目标进行持续改善的行为,对创新体系实施模式和政策的确立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在不同发展时期经济结构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每个时期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作为产业支柱。
三、辽宁装备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任务
(1)绿色技术创新。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包含两方面内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绿色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涉及政策设计和实施、法律制定和保障、企业研发和生产、文化形成和塑造、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等。笔者认为,辽宁省装备制造行業发展缓慢,其原因之一是它还停留在“资源投入——产品生存——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中。因此,提升装备制造业产品科技含量,引入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应实现生产全过程污染的最优控制,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模式。以技术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支柱,形成以绿色创新理念为支撑的企业文化,加强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全面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整体产业水平,同时推动低碳市场创新模式,利用生产和消费的市场推拉作用实现低碳紧急的绿色创新体系的迅猛发展和完善。
(2)加大对后续教育产业的发展。在针对面向制造业的教育产业发展议题上,之前国内主流专家已定性的观点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两种:第一,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推动企业基层细胞技术化;第二,加大科研院所及顶尖高校科研的科研经费,在装备制造业的高精尖发展导向上做技术攻关。其中鉴于针对高校的发展国内已有大量专家学者做出详细概述,笔者在此不再赘述;而对于职业教育,国内主流观点尚无明调定论,且常常为公众所忽视,我组主要针对第一点展开合理性考量。
(3)发挥民族科技成果的最大化贡献,减少不必要的非自主科技成分。作为东北重工业发展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经济支柱绝不能依靠进口技术。一方面我们要自主研发新技术,另一方面要将已落后的旧科技淘汰掉,逐步减少国外技术的成分,打造属于辽宁人自己的民族科学技术。
(4)主线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业等优势产业,副线注重发展电子信息通讯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保证龙头产业生产力的稳步增长,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的动态,紧跟市场趋势的步伐,与全国保持高度一致,让此类高新技术产业都能在创新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科技资讯,2013.
[2]袁健红.《绿色产业发展倒逼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群众,2015.
作者简介:
车晓轩(1998.6—),性别:女,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学、法学。
王远(1997.5—),性别:男,籍贯:浙江绍兴,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张淑雅(1998.8—),性别:女,籍贯:辽宁省大连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官子寒(1999.2—),性别:男,籍贯:湖北省荆门市,学历:本科;现有职称:无;研究方向:经济学、公共管理学。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结构
一、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根底健全,以政府的振兴政策为撑持,可以再次成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装备制造业分为6个大类。辽宁装备制造业中各产业的亏损仍然严重,以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权衡系数,交通运输设施制造业在全国排名第二,通用设备制造业排名第三,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全国排名第五,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都在全国排名第十。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施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绩效大幅下滑。
在辽宁各类装备制造行业中,通用设施制造业的规模竞争力最强。辽宁专用设施制造业的规模竞争力有了初步的提升,与首位的差距在逐步减少,其差值由0.52下降到0.46。然而,辽宁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效益竞争力出现了小幅下降,这主要体现在行业资金利润率较低上,其效益竞争力由2003年的第12位下降到第19位。但是,该产业的效益竞争力排名大幅下降,由第4位下降到第19位;同时,资金利润率呈现急剧下滑现象,由第九位下降到第二十三位。在全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背景下,辽宁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规模竞争力相对削弱,在效益竞争力方面也没有一定的优势。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产业规模显著增长,具体表现在企业数量、资产总额和职工人数等总量指标方面。产出或收益水平显著增长,投入产出效率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等收益指标方面,总资产贡献率有所增长。
二、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型体系的构建
在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型体系中,原有的构成元素都有所变更,其调整内容有科技发展的变革、科创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科创环境的改善。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制造技术创新、设计技术创新、产品技术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即采用最为先进的生产方法,可概括为用于生产制造的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生产组织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形成制造精密并且生产高效的技术平台。产品技术创新,即生产更高效的装备制造设备,更大功率的执行车间,更为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设计技术创新,即建立以多系统为基础的三维设计平台,多学科发展相互协同的平台,进而构建先进化、科技化、学科共通化三位一体的设计技术平台。
结构导向型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
辽宁装备制造业创新体系以行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为前提,以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为背景,具有鲜明的辽宁地域特征。
(1)以经济结构调整需求为指引方向。经济结构状况是决定辽宁省整个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变动将直接影响到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按照经济客观发展趋势,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时,要努力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
(2)以经济结构优化发展为发展核心。建设创新体系是对其作用及发展目标进行持续改善的行为,对创新体系实施模式和政策的确立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在不同发展时期经济结构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每个时期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作为产业支柱。
三、辽宁装备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任务
(1)绿色技术创新。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包含两方面内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绿色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涉及政策设计和实施、法律制定和保障、企业研发和生产、文化形成和塑造、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等。笔者认为,辽宁省装备制造行業发展缓慢,其原因之一是它还停留在“资源投入——产品生存——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中。因此,提升装备制造业产品科技含量,引入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应实现生产全过程污染的最优控制,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模式。以技术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支柱,形成以绿色创新理念为支撑的企业文化,加强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全面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整体产业水平,同时推动低碳市场创新模式,利用生产和消费的市场推拉作用实现低碳紧急的绿色创新体系的迅猛发展和完善。
(2)加大对后续教育产业的发展。在针对面向制造业的教育产业发展议题上,之前国内主流专家已定性的观点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两种:第一,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推动企业基层细胞技术化;第二,加大科研院所及顶尖高校科研的科研经费,在装备制造业的高精尖发展导向上做技术攻关。其中鉴于针对高校的发展国内已有大量专家学者做出详细概述,笔者在此不再赘述;而对于职业教育,国内主流观点尚无明调定论,且常常为公众所忽视,我组主要针对第一点展开合理性考量。
(3)发挥民族科技成果的最大化贡献,减少不必要的非自主科技成分。作为东北重工业发展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经济支柱绝不能依靠进口技术。一方面我们要自主研发新技术,另一方面要将已落后的旧科技淘汰掉,逐步减少国外技术的成分,打造属于辽宁人自己的民族科学技术。
(4)主线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业等优势产业,副线注重发展电子信息通讯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保证龙头产业生产力的稳步增长,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的动态,紧跟市场趋势的步伐,与全国保持高度一致,让此类高新技术产业都能在创新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科技资讯,2013.
[2]袁健红.《绿色产业发展倒逼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群众,2015.
作者简介:
车晓轩(1998.6—),性别:女,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学、法学。
王远(1997.5—),性别:男,籍贯:浙江绍兴,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张淑雅(1998.8—),性别:女,籍贯:辽宁省大连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官子寒(1999.2—),性别:男,籍贯:湖北省荆门市,学历:本科;现有职称:无;研究方向:经济学、公共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