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得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_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试行稿》的推出为当下的语文课堂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学必须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回到学习的起点来考量和转变当下的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如何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课题。
  一、“学得课堂”实施背景
  为了学生更聪明地学,教师更智慧地教,我区推出了“新课堂实验——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行动项目,引导教师进行“课堂实验”。“新课堂实验”明确提出了“有效课堂”的要求:教师“以学定教”,教师“少教”、学生“先学”,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在区“课堂实验”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合理化,我校提出了“學得课堂”的教学理念。学得课堂,即基于“学得”的课堂,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知识、获得能力,最终目标是获得发展,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学知识、学本领、学做人。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打造“学得课堂”,是引导学生阅读、涵咏、体悟文本,获得知识提升、阅读能力提高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手段,更是体现当下语文教育者自身价值和实现学生学会、会学和乐学的重要途径。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要生动有效,必须包含精巧的设计。能精巧设计语文教学,必须对教材对文本最为本质的东西有深入理解,通过教师的专业解读,发现、探究文本,确定弥足珍贵的营养之所在,从而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从而实现学生学有所得。
  二、精心设计教学 实现课堂有效性
  评判一堂语文课,不是说要做假大空的说教,或者高大上的表演,而是要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所得,发挥语言文字的实际作用。准确的研读,精巧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有人说,“具备良好教学理念、深厚专业知识功底和精湛教学设计技艺的育人者没有进课堂,课堂已经成功了一半。”这话不假,语文课如何上,确实需要老师进行各种考虑,既要关注课前,课堂,又不可忘记课后,教学的某个环节在学生心中掀起美丽的波澜,语文课就已经可以说是成功的。总之,精心设计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必需,设计教学内容,是施教者教学理念的展现,是学生能“学得什么”的起点,更是为国家输送怎样人才的关键。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有一些具体想法和实际的做法,试图做到教学设计上实现“学得课堂”,获得教学的有效性。
  1.整体阅读 解读先行
  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就是对文章有准确的认识,然而事实上我们往往急功近利,最简单的事会变得复杂。设计文章的整体阅读,有助于文章主题的全面解读,文章主旨的准确把握。
  2.精心安排教学序列
  语文教学就是师生共同走进文本,发现文本的难解之处,共同涵咏文章可贵之处的过程,是既关注文本的“质”,又享受文章的“文”的过程。
  精心设计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也达到了有效教学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的品质,促进了语文教学向更深程度发展。
  3.精心设计课堂 鼓励动态生成
  设计有空间,也有变化;设计有教师,亦有学生;有预设,又要有动态的生成。语文课堂要给学生一双翅膀,又要老师指明飞翔的方向。教师要依据文本载体,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有层次感的问题,供学生实践和探究,还要有足够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出现的新问题加以引导。
  现代教学是师生互动完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课堂学习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教学目标、任务在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教师要用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赏识的而不是指责的、鼓励赞扬的而不是批评贬低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及探究成果,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随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序有效,师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
  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完成教学内容的课堂不一定尊重了学生,学生的情感得不到尊重,课堂的主体地位没法体现,只是课堂这个舞会的观众,何谈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语文课堂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心里装着学生,设计要灵活不死板,教师要能随时依据课堂态势、结合主题的需要,鼓励课堂生成。
  三、语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有效的语文课堂由多重因素组成,在笔者看来,教师要博观约取而厚积薄发,要不断提升课堂调控能力,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学生爱其师方能信其道。
  总之,语文课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有太多不固定因素,笔者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选取其中一些片段略谈自己的几点拙见,我所认为的有效教学,是综合上述因素,加之自己独特的特色,让学生能够对我们的课堂充满期待,从而真正有所得。
  以上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释对于教学有效性的肤浅理解,语文课是大学问,无数智者都在各抒己见,我还在路上,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探索学习。作为一个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语文老师,要想真正在教学设计上实现“学得课堂”,我还在路上。
其他文献
(一)采取多种形式,构建反假网络建设资金筹集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反假货币网络建设经费纳入政府预算,统筹计划,专款专用;上级部门适当增加反假货币经费预算,保证各级人民银
期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期刊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成绩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教学反思,针对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保证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教师今后更好的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 教学 语文 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人教版语文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识字内容,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不少教师通过布置大量地机械抄写作业让学生记忆生字,导致学生对生字学习产生害怕情绪,识字方法单一,识字效果不佳。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识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如何把握生字的特点,紧扣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无痕引领识字学习,让识字教学绽放魅力?  一、
从2011年《语文课标》明确提出“非连续性文本”至现在的两年时间里,非连续性文本貌似的确收到了人们的关注,专家、学者、教师对它的研究也在深入化、全面化。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在现在的研究成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及其局限性,尤其是在教学上。基于这样现状,我们应该从哪个方面来着手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呢?  一、对学生的建议  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学校、教师、教材等每一个因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
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工作中的难点(一)金融协调机制和信息获取机制不完善,削弱了维护金融稳定的时效性。一是缺乏一套覆盖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的科学有效的信息获取机制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