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新的教学形势要求,确立新的地理课堂教学体系,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试就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的成功运用,课堂提问的最优化设计,课堂练习的创新以及对课堂信息的反馈和调节几方面来探讨和研究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研讨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同时,要求地理教师创新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之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为了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学到生活中有价值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一、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将计算机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是中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方向,它有其他方法或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运用多媒体教学,应用计算机使大量的专业地图、景观与实物照片、图片与地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熟悉地理数据和图形,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应用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提高直观性,激发兴趣性;有效地加强课堂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计算机的辅助以其良好的人机界面,丰富的教学辅助内涵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利用计算机特有的功能通过显示各种原理示意图,利用颜色、箭头、线条和物体相对位置变化等来显示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运动的过程,突出其动态性,把大量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如地震、板快运动、洋流等,通过计算机模拟,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可以把原本复杂的地理现象简单化、形象化、加强直观性,而且通过有针对性的动态演示和提示,可揭示出地理现象其内在的规律性,有效地加强重点,突破难点。如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的位置、流向、强弱、带来的天气等,都可以动态演示,以达到掌握、巩固的目的。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能只追求形象、生动、直观,让学生当一个旁观者,而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地理概念、分布、过程、原理、现象等的特征,引导学生感知,提出问题,再利用多媒体演示成因,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形成结论,最后实际应用。这样,在45分钟内利用多媒体,通过思考、讨论、训练等活动,使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最优化设计。
现代教学模式的要求之一便是强调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强调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在目前的教学状态下,提问仍是维系这一活动的重要纽带,也是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引趣法:教师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类提问多安排在新课或新内容教学的开始,起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一般不要求学生立即作出回答。比如讲 “慧星”之前,问学生:老人们常称慧星为“扫帚星”,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慧星的形状像扫帚?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为“慧星”的讲授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运用这种提问要注意紧扣课文,问题与新内容的联系要自然、贴切,时间不宜短不宜长,切忌牵强附会、单纯追求 “趣味性”。
发散法:发散式提问主要强调运用发散思维,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思考,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根据发散思维的具体方式,.递进法:这种提问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逐一提出并加以解决。它与一般提问不同,一般提问只是教师授课时穿插式的点缀,递进提问则将整体教学内容表现为连续性问题,环环相扣,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随着问题的解决,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教师在其中只作必要的引导和指点。这种提问方式的优势在于,它在学生与知识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又独特的联系,使其感到: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索、寻找、分析、总结出来的,并非教师灌输进去的,因而,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既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又能灵活运用,教师只起到 “指路人”的作用。
图表法:在地理教学中,图表和文字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运用图表提出问题,将传授地理知识和训练地图能力有机结合,是地理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利用图表提问的方法很多,如:一图多问,多图联问,带问看图,看图问答等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三、课堂练习的创新
精选课堂练习习题。对于课内巩固性练习必须跟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学习基础情况分别布置不同形式的练习。对学习基础扎实,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般布置一些紧扣双基和知识点的习题,以达到双基巩固,落实基本要求的目的。
课堂练习实行多样化。从地理学科的特点来看,除了做习题外,还包括口头练习(提问、讲地理故事)、阅读地图练习、填充地图练习、野外观察练习,以及较适合初中生的如游戏、抢答、竞赛等等。
注意练习时间的调控。在课堂上,教师省出讲解时间,让学生进行作业练习,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但必须注意到时间的调控。“满堂灌”的形式当然要反对,但“满堂练”的形式也要避免,决不能搞以练代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大脑思维在一节课的前15分钟应处于最佳状态,而第15分钟至25分钟则是课堂疲劳期,随后又逐渐恢复。由此可见,课堂练习的时段应放在“疲劳期”,一来可舒缓学生的大脑,二则可依靠练习来强化课堂教学内容。当然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10~15分钟。
四、重视学生对课堂信息掌握程度的及时反馈,及时调节。
通过提问、课堂练习等手段,可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即反馈。无论这个反馈是正的还是负的,都要求教师作出相应的调节(肯定或否定)。假如是肯定的,无疑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假如是否定的,经教师的讲评,也会让学生知道哪些方面还存在着缺点和错误,从而会使他修正下次的要求,并改进方法。实现这种及时反馈、及时调节,课堂信息交流可以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良性沟通,这对于优化整个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具有较为实际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研讨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同时,要求地理教师创新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之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为了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学到生活中有价值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一、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将计算机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是中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方向,它有其他方法或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运用多媒体教学,应用计算机使大量的专业地图、景观与实物照片、图片与地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熟悉地理数据和图形,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应用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提高直观性,激发兴趣性;有效地加强课堂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计算机的辅助以其良好的人机界面,丰富的教学辅助内涵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利用计算机特有的功能通过显示各种原理示意图,利用颜色、箭头、线条和物体相对位置变化等来显示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运动的过程,突出其动态性,把大量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如地震、板快运动、洋流等,通过计算机模拟,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可以把原本复杂的地理现象简单化、形象化、加强直观性,而且通过有针对性的动态演示和提示,可揭示出地理现象其内在的规律性,有效地加强重点,突破难点。如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的位置、流向、强弱、带来的天气等,都可以动态演示,以达到掌握、巩固的目的。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能只追求形象、生动、直观,让学生当一个旁观者,而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地理概念、分布、过程、原理、现象等的特征,引导学生感知,提出问题,再利用多媒体演示成因,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形成结论,最后实际应用。这样,在45分钟内利用多媒体,通过思考、讨论、训练等活动,使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最优化设计。
现代教学模式的要求之一便是强调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强调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在目前的教学状态下,提问仍是维系这一活动的重要纽带,也是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引趣法:教师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类提问多安排在新课或新内容教学的开始,起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一般不要求学生立即作出回答。比如讲 “慧星”之前,问学生:老人们常称慧星为“扫帚星”,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慧星的形状像扫帚?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为“慧星”的讲授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运用这种提问要注意紧扣课文,问题与新内容的联系要自然、贴切,时间不宜短不宜长,切忌牵强附会、单纯追求 “趣味性”。
发散法:发散式提问主要强调运用发散思维,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思考,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根据发散思维的具体方式,.递进法:这种提问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逐一提出并加以解决。它与一般提问不同,一般提问只是教师授课时穿插式的点缀,递进提问则将整体教学内容表现为连续性问题,环环相扣,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随着问题的解决,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教师在其中只作必要的引导和指点。这种提问方式的优势在于,它在学生与知识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又独特的联系,使其感到: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索、寻找、分析、总结出来的,并非教师灌输进去的,因而,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既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又能灵活运用,教师只起到 “指路人”的作用。
图表法:在地理教学中,图表和文字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运用图表提出问题,将传授地理知识和训练地图能力有机结合,是地理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利用图表提问的方法很多,如:一图多问,多图联问,带问看图,看图问答等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三、课堂练习的创新
精选课堂练习习题。对于课内巩固性练习必须跟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学习基础情况分别布置不同形式的练习。对学习基础扎实,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般布置一些紧扣双基和知识点的习题,以达到双基巩固,落实基本要求的目的。
课堂练习实行多样化。从地理学科的特点来看,除了做习题外,还包括口头练习(提问、讲地理故事)、阅读地图练习、填充地图练习、野外观察练习,以及较适合初中生的如游戏、抢答、竞赛等等。
注意练习时间的调控。在课堂上,教师省出讲解时间,让学生进行作业练习,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但必须注意到时间的调控。“满堂灌”的形式当然要反对,但“满堂练”的形式也要避免,决不能搞以练代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大脑思维在一节课的前15分钟应处于最佳状态,而第15分钟至25分钟则是课堂疲劳期,随后又逐渐恢复。由此可见,课堂练习的时段应放在“疲劳期”,一来可舒缓学生的大脑,二则可依靠练习来强化课堂教学内容。当然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10~15分钟。
四、重视学生对课堂信息掌握程度的及时反馈,及时调节。
通过提问、课堂练习等手段,可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即反馈。无论这个反馈是正的还是负的,都要求教师作出相应的调节(肯定或否定)。假如是肯定的,无疑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假如是否定的,经教师的讲评,也会让学生知道哪些方面还存在着缺点和错误,从而会使他修正下次的要求,并改进方法。实现这种及时反馈、及时调节,课堂信息交流可以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良性沟通,这对于优化整个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具有较为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