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卫·霍克尼的艺术创作涉及的面很广,素描、速写、摄影、色彩绘画的各种媒介、舞台布景、环境艺术等等。在当代西方艺术界,他是把传统绘画方法与现代物体拼集与构成、与装置、与现代科技融于一体的探新家,他甚至用九个摄像机同时进行创作,他是勇于探索绘画艺术可能和自身潜力的人,他既保存了传统绘画造型、色彩、光影、肌理等功能,又赋予绘画艺术以新的形态,他的这一艺术探索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的艺术创造,是观念的,也是形式的,是新观念和新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大卫·霍克尼;艺术;新观念;新形式
大卫·霍克尼是西方当代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和最有成就的造型艺术家之一。他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成就,是因为他在当今市场与美学以及绘画风格求新求变的大潮中,真正的关切艺术与人生、与社会、与人的感情之间密不可分,而又在艺术形式上适应时代新的审美趣味,并在探究的道路上有所拓展和突破。他关注在传统典范中寻找那些有永久生命的精神,并探究这些精神之所以世世代代感染人们心灵的秘密所在。
一、大卫·霍克尼早年艺术与波普风格
孩提时代的霍克尼就对绘画充满了热情,他之所以喜欢绘画是因为他无比迷恋视觉世界。任何物件或景致,在霍克尼的独特关注下都可能魅力四射,并且将一切目见之物转换成线条、点、色块、笔触。一九五三年,十六岁的霍克尼进入布拉德福特艺术学校学习绘画,这大概是霍克尼第一次接受正规的绘画训练。这所位于英国中北部的艺术学校,素以扎实的写实绘画传统知名,霍克尼在进校之后,亦按照学校的传统进行训练。一九五七年,霍克尼结束了四年的艺校生活,这时他梦想着能够进入美院继续自己的绘画事业。不久之后,他便被伦敦的皇家美术学院录取,成为了一名美院学生。在霍克尼进入大学之后的这段时间,也正是抽象表现主义趋于鼎盛的时刻,而作为世界观并未完全成熟的一名学生,霍克尼的绘画也受到了这种流行趋势的强烈影响。在皇家美术学院的学习时光注定是难忘的,霍克尼本人甚至认为他在美院创作的早期绘画才是他真正的艺术发展方向。
波普艺术大概是二十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西方艺术界,整体看来陷入一种严肃、规范的形式主义。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波普艺术”的倡导者们认为艺术应该面对生活、面对机械文明与复制时代,应该把自己身边生活环境的改变表达出来,这可以说是他们的艺术态度。波普艺术最早发源于英国伦敦,而身在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的霍克尼像其他大多数人一样,也受到了这股艺术潮流的影响。有人认为霍克尼的画面中充满了个人的特色,而并非一味模仿其他波普艺术家的做法。霍克尼的早期绘画在倾向波普风格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面貌。
二、霍克尼对空间的探索
在两维空间中探讨三维空间的表现,一直是大卫·霍克尼探讨的课题。处理这个问题,各民族和各个时代的绘画有不同的方式,西欧古典绘画在平面上用焦点透视法表现虚拟的立体空间,东方绘画特别是中国绘画则用自由观察的方法在平面表现想象中的、非立体空间,而西方现代绘画则打破成规,虚拟的和具体的媒介随意使用,并吸收现代科技和影像手段,在两维中求三维空间的呈现。二维的表面可以很容易地以二维的方式进行复制,难得是将三维的东西付诸二维表面。
其作品空间的经营理念及手法颠覆了文艺复兴时期创建的焦点透视法,大卫·霍克尼也声称自己对绘画空间的理解是受到综合立体主义、东方绘画及其摄影拼贴实践的启发,他利用作品中精心构建的多维空间变化引导观看者通过想象和理解对画面形象进行重构与再创造,从而传达出他对空间的时间性特征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对于大卫·霍克尼来说,仅仅运用静止的平面媒介来表达一个简单的物理运动瞬间或者场景静止片段是远远不够的,他还期望能表达出景物在人的主观认知中表现出的深度感、运动感和时间性。其中晚期的绘画作品显得尤为自由和轻松,画面里往往是东、西方透视法杂糅,抽象表现主义的平面构成意识和立体主义的影响也并存其中,绘画空间呈现出一种运动的、多视点、多重透视并用的多维空间。尤其是中国卷轴画中对散点透视法的运用让大卫·霍克尼很受启发,他吸收了卷轴画里的游走的视点处理方法,将不同的透视手法结合起来,让画面里的景物随着观看者视点的游走变换而缓缓呈现出不同的透视景象,例如作于 1984 年的《拜访 MO 和利萨》。他希望“创造一种画面,以便使观者的目光不得不服从画面的引导而沿着特定的路径移动,不得不在某个特定的位置停下,然后继续移动,重复上述过程,在这个视觉引导的过程中,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重新建构空间。”
三、新科技的运用对霍克尼绘画艺术的影响
新技术对霍克尼而言是一种兴奋剂。Iphone、复印机、传真机、摄影机等等这些新媒介新科技都出现在了霍克尼的工作室里。这些新科技让霍克尼创造力喷涌而出,它们令人耳目一新且微妙,充满创造力。实际上,大卫霍克尼一直凭借与生俱来的好奇性格和对新技术的痴迷,在做着这样的尝试,这种尝试试图用一种崭新的观看方式,来呈现较之以往不同的世界,就像此前他所运用的宝丽来相机那样,iphone 或ipad 只不过是他在这种尝试中的一种工具而已。在这个展览之前,霍克尼用 ipad 作画曾首次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美术馆展出,当时的展出方式是在 ipad的屏幕上展示的,这种 ipad 绘画不仅保持了线条和色彩之间的和谐搭配,平滑的表面也体现出科技所带来的美感,霍克尼对这种方式的绘画非常喜欢,他自己甚至说过,假使梵高有 ipad,他也有可能喜欢上它。实际上,对于艺术家来说,工作有时并非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运用一种工作创作出令人惊奇的作品。当霍克尼在运用新技术作画时,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但艺术批评家马丁盖尔福德却对霍克尼的这种做法表示欣赏,当有人质疑这种新型创作方式时,马丁盖尔福德反问道,对于手中画笔的使用难道不是技术吗?
在霍克尼的绘画创作中能看到他借鉴了许多流派和大师作品中的形式感,比如毕加索 、荷加斯、马蒂斯、梵高、修拉等,以及中国绘画元素的卷轴构图和观看方式。霍克尼作为一位不为传统所拘束的画家,他大胆探索,冲破桎梏,选择与常人不一样的方法来观察世界,他就好比一位神奇的探索者。而这些,对我们当下的创作者来说,都是极为有益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马丁·盖福特.更大的信息—大卫·霍克尼谈艺录[M].王燕飞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2]刘菲.空间的游戏——浅析大卫·霍克尼的绘画空间处理[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3]黄继谦.大卫·霍克尼与波普艺术》[J].东方艺术,2011(05)
[4]尹小斌.纯真之眼——论大卫·霍克尼的艺术[J].文艺争鸣,2011(11)
关键词:大卫·霍克尼;艺术;新观念;新形式
大卫·霍克尼是西方当代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和最有成就的造型艺术家之一。他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成就,是因为他在当今市场与美学以及绘画风格求新求变的大潮中,真正的关切艺术与人生、与社会、与人的感情之间密不可分,而又在艺术形式上适应时代新的审美趣味,并在探究的道路上有所拓展和突破。他关注在传统典范中寻找那些有永久生命的精神,并探究这些精神之所以世世代代感染人们心灵的秘密所在。
一、大卫·霍克尼早年艺术与波普风格
孩提时代的霍克尼就对绘画充满了热情,他之所以喜欢绘画是因为他无比迷恋视觉世界。任何物件或景致,在霍克尼的独特关注下都可能魅力四射,并且将一切目见之物转换成线条、点、色块、笔触。一九五三年,十六岁的霍克尼进入布拉德福特艺术学校学习绘画,这大概是霍克尼第一次接受正规的绘画训练。这所位于英国中北部的艺术学校,素以扎实的写实绘画传统知名,霍克尼在进校之后,亦按照学校的传统进行训练。一九五七年,霍克尼结束了四年的艺校生活,这时他梦想着能够进入美院继续自己的绘画事业。不久之后,他便被伦敦的皇家美术学院录取,成为了一名美院学生。在霍克尼进入大学之后的这段时间,也正是抽象表现主义趋于鼎盛的时刻,而作为世界观并未完全成熟的一名学生,霍克尼的绘画也受到了这种流行趋势的强烈影响。在皇家美术学院的学习时光注定是难忘的,霍克尼本人甚至认为他在美院创作的早期绘画才是他真正的艺术发展方向。
波普艺术大概是二十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西方艺术界,整体看来陷入一种严肃、规范的形式主义。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波普艺术”的倡导者们认为艺术应该面对生活、面对机械文明与复制时代,应该把自己身边生活环境的改变表达出来,这可以说是他们的艺术态度。波普艺术最早发源于英国伦敦,而身在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的霍克尼像其他大多数人一样,也受到了这股艺术潮流的影响。有人认为霍克尼的画面中充满了个人的特色,而并非一味模仿其他波普艺术家的做法。霍克尼的早期绘画在倾向波普风格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面貌。
二、霍克尼对空间的探索
在两维空间中探讨三维空间的表现,一直是大卫·霍克尼探讨的课题。处理这个问题,各民族和各个时代的绘画有不同的方式,西欧古典绘画在平面上用焦点透视法表现虚拟的立体空间,东方绘画特别是中国绘画则用自由观察的方法在平面表现想象中的、非立体空间,而西方现代绘画则打破成规,虚拟的和具体的媒介随意使用,并吸收现代科技和影像手段,在两维中求三维空间的呈现。二维的表面可以很容易地以二维的方式进行复制,难得是将三维的东西付诸二维表面。
其作品空间的经营理念及手法颠覆了文艺复兴时期创建的焦点透视法,大卫·霍克尼也声称自己对绘画空间的理解是受到综合立体主义、东方绘画及其摄影拼贴实践的启发,他利用作品中精心构建的多维空间变化引导观看者通过想象和理解对画面形象进行重构与再创造,从而传达出他对空间的时间性特征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对于大卫·霍克尼来说,仅仅运用静止的平面媒介来表达一个简单的物理运动瞬间或者场景静止片段是远远不够的,他还期望能表达出景物在人的主观认知中表现出的深度感、运动感和时间性。其中晚期的绘画作品显得尤为自由和轻松,画面里往往是东、西方透视法杂糅,抽象表现主义的平面构成意识和立体主义的影响也并存其中,绘画空间呈现出一种运动的、多视点、多重透视并用的多维空间。尤其是中国卷轴画中对散点透视法的运用让大卫·霍克尼很受启发,他吸收了卷轴画里的游走的视点处理方法,将不同的透视手法结合起来,让画面里的景物随着观看者视点的游走变换而缓缓呈现出不同的透视景象,例如作于 1984 年的《拜访 MO 和利萨》。他希望“创造一种画面,以便使观者的目光不得不服从画面的引导而沿着特定的路径移动,不得不在某个特定的位置停下,然后继续移动,重复上述过程,在这个视觉引导的过程中,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重新建构空间。”
三、新科技的运用对霍克尼绘画艺术的影响
新技术对霍克尼而言是一种兴奋剂。Iphone、复印机、传真机、摄影机等等这些新媒介新科技都出现在了霍克尼的工作室里。这些新科技让霍克尼创造力喷涌而出,它们令人耳目一新且微妙,充满创造力。实际上,大卫霍克尼一直凭借与生俱来的好奇性格和对新技术的痴迷,在做着这样的尝试,这种尝试试图用一种崭新的观看方式,来呈现较之以往不同的世界,就像此前他所运用的宝丽来相机那样,iphone 或ipad 只不过是他在这种尝试中的一种工具而已。在这个展览之前,霍克尼用 ipad 作画曾首次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美术馆展出,当时的展出方式是在 ipad的屏幕上展示的,这种 ipad 绘画不仅保持了线条和色彩之间的和谐搭配,平滑的表面也体现出科技所带来的美感,霍克尼对这种方式的绘画非常喜欢,他自己甚至说过,假使梵高有 ipad,他也有可能喜欢上它。实际上,对于艺术家来说,工作有时并非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运用一种工作创作出令人惊奇的作品。当霍克尼在运用新技术作画时,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但艺术批评家马丁盖尔福德却对霍克尼的这种做法表示欣赏,当有人质疑这种新型创作方式时,马丁盖尔福德反问道,对于手中画笔的使用难道不是技术吗?
在霍克尼的绘画创作中能看到他借鉴了许多流派和大师作品中的形式感,比如毕加索 、荷加斯、马蒂斯、梵高、修拉等,以及中国绘画元素的卷轴构图和观看方式。霍克尼作为一位不为传统所拘束的画家,他大胆探索,冲破桎梏,选择与常人不一样的方法来观察世界,他就好比一位神奇的探索者。而这些,对我们当下的创作者来说,都是极为有益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马丁·盖福特.更大的信息—大卫·霍克尼谈艺录[M].王燕飞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2]刘菲.空间的游戏——浅析大卫·霍克尼的绘画空间处理[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3]黄继谦.大卫·霍克尼与波普艺术》[J].东方艺术,2011(05)
[4]尹小斌.纯真之眼——论大卫·霍克尼的艺术[J].文艺争鸣,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