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有着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的功能,故而语文教学应该是生动的、美丽的,而不是呆板生硬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感
语文课是中小学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美的内容最丰富的一门课程。从宏观到微观,它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各种体裁的课文,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文字,多方位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它不仅仅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生活的美,也是体现了语言艺术的美。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美感。
1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这些插图或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或主题的某个方面,如阿累的《一面》对鲁迅先生的近像刻画,透露出先生顽强不屈的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精神,学生能理解这一点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有的借以理清文章的脉 络,如《故宫博物院》文末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平面示意图,立即让人对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有个清晰的印象;许多文章尤其是散文描写了美好的自然景物,编者往往捕捉最精彩的描写,配以优美的插图,如《记一辆纺车》、《爱莲说》等,引导学生欣赏此类插图,可以培养他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
2 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
而今学生潜意识里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只能体现在买些图画、小工艺品等装饰物以及穿衣的个性化上,学校因条件限制,没有多渠道培养学生特长的能力,加之家长们又反对学生浪费时间追求课本以外的东西,学生对美的追求一直被压抑着。我就在课堂上尽力挖掘他们的审美意识。教《藤野先生》时随手画一个藤野先生“留着八字须,戴着眼镜”的简笔画,教《七根火柴》时画一只特写的擎着手……往往博来了学生哄堂大笑或是肃然起敬,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苏州园林》时,学生找来关于园林的风景挂历制成图片,大到园林总观,小到一堆假山,一方池沼,数行草木,花墙廊子,细到园林中对称美与图案美的区别,他们都一一配以图片。课堂上纷繁变幻的图片,配以精彩的讲解,劳动创作的美、课本知识与师生思想意念融为一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性情,增强了对祖国山河以及劳动人民的热爱。
3 培养学生浓厚的审美兴趣
在教《理想的阶梯》一课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作业: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画一幅体现主题的美术画,再配以简短的说明文字。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回家准备了。第二天带到课堂上浏览,彩色的、黑白的、江河的、人物的、科学家、教师……琳琅满目,不乏佳作。同学们共同分析评价选出最有意义的一份——居然是一个成绩平平的一般学生设计的,便当堂叫他发言,说说创作的过程以及本图的主旨。他先是有些腼腆,谈到画时却侃侃而谈,说明课下确实动了脑子,费了心机。他说:“……我用黑白面来处理,黑白对比,给人印象强烈。黑与白永恒的魅力最能体现人类面对大自然不屈的创造精神。在图的右下方是一直延伸到天尽头的阶梯,这是人类要实现理想的必经之途,多用黑色处理,暗示着充满险恶;右下角的阶梯上有一个亮角,那是一个正在攀援的人,他跋涉已久,因为他身后留下了串串汗滴,他能到达这理想的顶峰,因为他正抬眼望前,假似乎目光坚定。在图的左上角是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多用白色处理,象征着理想的光芒始终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它有力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而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珍惜时间的人,迎难而上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短小而精彩的演说!对他的发言,同学们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我震惊了,震惊于他的大胆创新;我陶醉了,陶醉在一次创新教育的成功实施中。这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后来,他果然报考了美术专业。这对同学们的影响是感悟性的,感到了如何发展自己的特长,对我则是更增强了教育的信心。
4 激发学生想象和再造事物的画面情境
中国的文化,灿烂奇妙,一首诗、一阕词都是一个优美的意境。课堂上,文字是放映机,大脑是屏幕,这是一种高级而自由的创造。随着音乐的节奏,毛泽东《沁园春.雪》幻化成了巍峨壮观的长城,白雪皑皑的大江,苍苍群峰,莽莽山川,飞纵即逝的历史画面,顶天立地的伟大身姿;而安徒生笔下愚蠢的皇帝让人觉得荒唐可笔;白居易的卖炭翁让人可怜;秦罗,让人可敬;而石壕吏更让人可恨……同学们在这美的熏陶下感受着大自然,学到了知识,净化了心灵,培养了性情。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学中,美不仅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能在范读、讲解、板书、教态等基本功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美感,使听、说、读、写在美的旋律中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和谐统一,那么通过语文教学,就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美感。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美育这一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直观的形式来教学,一定能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感
语文课是中小学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美的内容最丰富的一门课程。从宏观到微观,它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各种体裁的课文,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文字,多方位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它不仅仅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生活的美,也是体现了语言艺术的美。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美感。
1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这些插图或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或主题的某个方面,如阿累的《一面》对鲁迅先生的近像刻画,透露出先生顽强不屈的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精神,学生能理解这一点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有的借以理清文章的脉 络,如《故宫博物院》文末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平面示意图,立即让人对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有个清晰的印象;许多文章尤其是散文描写了美好的自然景物,编者往往捕捉最精彩的描写,配以优美的插图,如《记一辆纺车》、《爱莲说》等,引导学生欣赏此类插图,可以培养他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
2 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
而今学生潜意识里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只能体现在买些图画、小工艺品等装饰物以及穿衣的个性化上,学校因条件限制,没有多渠道培养学生特长的能力,加之家长们又反对学生浪费时间追求课本以外的东西,学生对美的追求一直被压抑着。我就在课堂上尽力挖掘他们的审美意识。教《藤野先生》时随手画一个藤野先生“留着八字须,戴着眼镜”的简笔画,教《七根火柴》时画一只特写的擎着手……往往博来了学生哄堂大笑或是肃然起敬,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苏州园林》时,学生找来关于园林的风景挂历制成图片,大到园林总观,小到一堆假山,一方池沼,数行草木,花墙廊子,细到园林中对称美与图案美的区别,他们都一一配以图片。课堂上纷繁变幻的图片,配以精彩的讲解,劳动创作的美、课本知识与师生思想意念融为一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性情,增强了对祖国山河以及劳动人民的热爱。
3 培养学生浓厚的审美兴趣
在教《理想的阶梯》一课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作业: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画一幅体现主题的美术画,再配以简短的说明文字。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回家准备了。第二天带到课堂上浏览,彩色的、黑白的、江河的、人物的、科学家、教师……琳琅满目,不乏佳作。同学们共同分析评价选出最有意义的一份——居然是一个成绩平平的一般学生设计的,便当堂叫他发言,说说创作的过程以及本图的主旨。他先是有些腼腆,谈到画时却侃侃而谈,说明课下确实动了脑子,费了心机。他说:“……我用黑白面来处理,黑白对比,给人印象强烈。黑与白永恒的魅力最能体现人类面对大自然不屈的创造精神。在图的右下方是一直延伸到天尽头的阶梯,这是人类要实现理想的必经之途,多用黑色处理,暗示着充满险恶;右下角的阶梯上有一个亮角,那是一个正在攀援的人,他跋涉已久,因为他身后留下了串串汗滴,他能到达这理想的顶峰,因为他正抬眼望前,假似乎目光坚定。在图的左上角是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多用白色处理,象征着理想的光芒始终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它有力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而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珍惜时间的人,迎难而上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短小而精彩的演说!对他的发言,同学们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我震惊了,震惊于他的大胆创新;我陶醉了,陶醉在一次创新教育的成功实施中。这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后来,他果然报考了美术专业。这对同学们的影响是感悟性的,感到了如何发展自己的特长,对我则是更增强了教育的信心。
4 激发学生想象和再造事物的画面情境
中国的文化,灿烂奇妙,一首诗、一阕词都是一个优美的意境。课堂上,文字是放映机,大脑是屏幕,这是一种高级而自由的创造。随着音乐的节奏,毛泽东《沁园春.雪》幻化成了巍峨壮观的长城,白雪皑皑的大江,苍苍群峰,莽莽山川,飞纵即逝的历史画面,顶天立地的伟大身姿;而安徒生笔下愚蠢的皇帝让人觉得荒唐可笔;白居易的卖炭翁让人可怜;秦罗,让人可敬;而石壕吏更让人可恨……同学们在这美的熏陶下感受着大自然,学到了知识,净化了心灵,培养了性情。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学中,美不仅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能在范读、讲解、板书、教态等基本功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美感,使听、说、读、写在美的旋律中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和谐统一,那么通过语文教学,就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美感。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美育这一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直观的形式来教学,一定能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