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21世纪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与日俱增的一种必然趋势,人民币国际化对外来讲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多元化货币格局的内在要求,对内来说更是繁荣中国金融市场,提高中国经济影响力以及加强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园区可以比喻为一个“发动机”,是一次涉及服务业扩大开放、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的大胆尝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次“试验田”。
关键词:自贸区;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离岸市场;资本项目可兑换
人民币国际化可理解为两种资金循环过程,一个是人民币流出到境外持有,在保证购买力的前提下境外投资升值,这就必须要有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第二个是人民币跨境流出和回流的过程。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紧密联系了离岸和在岸两个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空间。
一、人民币国际化阶段现状
按中国货币当局的总体设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人民币作为国际金融投资的标的货币,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我国人民币贸易结算开始于边境贸易,一个重要的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便是国际贸易中的结算量,我国通过发展跨境贸易结算、边贸人民币结算和货币互换协议三种方式使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路程在第一阶段走的相当顺利,人民币越来越多地成为周边国家边贸结算中的主要货币甚至作为储备货币,截至2012年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达2.94万亿元,占我国贸易总额的14%。在国际金融交易中人民币也成为第九大货币。过去人民币国际化主要靠商品贸易计价结算推动,自从上海自贸区成立后,便从金融市场角度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上海自贸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平台
1、上海自贸区突出服务业,引进国际先进的服务业发展理念和技能,致力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尽管目前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贸易份额,但是中国贸易“大而不强”,国际贸易综合竞争力排名远远落后于我国的贸易份额排名,其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服务贸易严重滞后。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份额已达70%,服务贸易增速超过了货物贸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我国正亟须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中国服务”。上海自贸区选择在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本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措施,对外资的准入由原来的“审核制”改为“备案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园区,为内外资创造均等自由的竞争环境,同时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份额。
2、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重心在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境外资金循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边境贸易的开展,无论是在我国周边国家还是在中亚、越南均已实现人民币跨境甚至全境流通,并且人民币也开始在全世界发达国家使用。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良好预期都会使得人民币需求增加,这就促使了海外人民币离岸业务的繁荣,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地区是我国香港,上海自贸区可合理借鉴香港离岸业务经验,充分利用与内地的联动优势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离岸业务,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启动的新的金融业务机会,例如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融资等方面的产品创新和组合,以及向离岸人民币存款、兑换、发债、投资、清算、资金等各项业务的全面拓展,从而使得人民币在海外逐步沉淀壮大,形成完善的境外循环机制。
3、上海自贸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块突破制度性障碍的试验田。人民币要想实现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只能两种渠道实现:一个是通过经常项目,即贸易逆差;第二个是资本项下,即资本输出。而仅仅依靠经常项下的逆差不足以维持境外经济主体对人民币的持续需求,况且我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这就使得资本输出需求极为迫切。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的条件下,资本输出会受到众多限制,人民币境外投资,企业“走出去”很难实现。2013年我国跨界人民币销量已经比2012年增长80%,中国的海外投资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上海自贸区鼓励人民币海外直接投资,扩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和存储,支持企业走出去,增强人民币海外购买力。在政策上,央行一直鼓励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的开展,放开贷款利率下线后则进一步鼓励银行做海外项目做人民币贷款,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已经试点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业务,同时区内探索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幣债券,境外也到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这些不仅涉及人民币跨境交易同时也是资本项下可兑换的内容,都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境内外资金循环。
4、为全球人民币打造“在岸”与“离岸”的桥梁,推动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自贸区是一个金融自由化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可实现人民币离岸在岸的双向渗透,境外人民币资产可以自由流动到自贸区内,区内人民币又可以自由回流到在岸市场,同时在岸人民币资金也可以自由回流到自贸区内,打通离岸在岸两个市场资金流通的核心是管道问题,是金融产品创新问题,涉及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汇率市场化,是有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重要金融举措。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说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在我国境内,可以更敏感的感知央行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国内经济状况,与在岸人民币市场可以产生更好的联动作用,为最终建立一体化国际金融中心发挥独特优势。
其次,上海自贸区必将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上采取相应的灵活策略,通过吸引境外投资,发挥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巨大吸引力来增加人民币强势地位,着力解决人民币回流机制问题,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合理改善境内外企业的双向融资需求。通过借鉴日本、新加坡经验,将上海离岸金融中心这块“金融腹地”与我国广大人民币在岸市场“经济腹地”紧密联系,使境内企业与海外人民币形成互动,充分利用境内外汇率差异降低融资成本,从政策、金融、税收等领域开发“二线管住”新方式,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离岸在岸的“桥梁”作用。
综上,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从交易计价的物质层面到人心认可的精神层面的长期过程,所以自贸区不应是为了开放而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亦不应为了自由兑换而兑换,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实体经济做支撑,需要金融市场做载体,而自贸区通过内外双重开放实现经济的再次腾飞,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新的血液和土壤。(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黄泽民:“分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融资》,2009年第5期。
[2]王元龙: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财贸研究, 2009年第7期。
[3]杨咸月,何光辉: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第8期。
关键词:自贸区;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离岸市场;资本项目可兑换
人民币国际化可理解为两种资金循环过程,一个是人民币流出到境外持有,在保证购买力的前提下境外投资升值,这就必须要有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第二个是人民币跨境流出和回流的过程。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紧密联系了离岸和在岸两个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空间。
一、人民币国际化阶段现状
按中国货币当局的总体设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人民币作为国际金融投资的标的货币,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我国人民币贸易结算开始于边境贸易,一个重要的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便是国际贸易中的结算量,我国通过发展跨境贸易结算、边贸人民币结算和货币互换协议三种方式使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路程在第一阶段走的相当顺利,人民币越来越多地成为周边国家边贸结算中的主要货币甚至作为储备货币,截至2012年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达2.94万亿元,占我国贸易总额的14%。在国际金融交易中人民币也成为第九大货币。过去人民币国际化主要靠商品贸易计价结算推动,自从上海自贸区成立后,便从金融市场角度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上海自贸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平台
1、上海自贸区突出服务业,引进国际先进的服务业发展理念和技能,致力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尽管目前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贸易份额,但是中国贸易“大而不强”,国际贸易综合竞争力排名远远落后于我国的贸易份额排名,其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服务贸易严重滞后。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份额已达70%,服务贸易增速超过了货物贸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我国正亟须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中国服务”。上海自贸区选择在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本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措施,对外资的准入由原来的“审核制”改为“备案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园区,为内外资创造均等自由的竞争环境,同时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份额。
2、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重心在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境外资金循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边境贸易的开展,无论是在我国周边国家还是在中亚、越南均已实现人民币跨境甚至全境流通,并且人民币也开始在全世界发达国家使用。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良好预期都会使得人民币需求增加,这就促使了海外人民币离岸业务的繁荣,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地区是我国香港,上海自贸区可合理借鉴香港离岸业务经验,充分利用与内地的联动优势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离岸业务,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启动的新的金融业务机会,例如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融资等方面的产品创新和组合,以及向离岸人民币存款、兑换、发债、投资、清算、资金等各项业务的全面拓展,从而使得人民币在海外逐步沉淀壮大,形成完善的境外循环机制。
3、上海自贸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块突破制度性障碍的试验田。人民币要想实现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只能两种渠道实现:一个是通过经常项目,即贸易逆差;第二个是资本项下,即资本输出。而仅仅依靠经常项下的逆差不足以维持境外经济主体对人民币的持续需求,况且我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这就使得资本输出需求极为迫切。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的条件下,资本输出会受到众多限制,人民币境外投资,企业“走出去”很难实现。2013年我国跨界人民币销量已经比2012年增长80%,中国的海外投资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上海自贸区鼓励人民币海外直接投资,扩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和存储,支持企业走出去,增强人民币海外购买力。在政策上,央行一直鼓励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的开展,放开贷款利率下线后则进一步鼓励银行做海外项目做人民币贷款,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已经试点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业务,同时区内探索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幣债券,境外也到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这些不仅涉及人民币跨境交易同时也是资本项下可兑换的内容,都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境内外资金循环。
4、为全球人民币打造“在岸”与“离岸”的桥梁,推动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自贸区是一个金融自由化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可实现人民币离岸在岸的双向渗透,境外人民币资产可以自由流动到自贸区内,区内人民币又可以自由回流到在岸市场,同时在岸人民币资金也可以自由回流到自贸区内,打通离岸在岸两个市场资金流通的核心是管道问题,是金融产品创新问题,涉及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汇率市场化,是有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重要金融举措。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说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在我国境内,可以更敏感的感知央行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国内经济状况,与在岸人民币市场可以产生更好的联动作用,为最终建立一体化国际金融中心发挥独特优势。
其次,上海自贸区必将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上采取相应的灵活策略,通过吸引境外投资,发挥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巨大吸引力来增加人民币强势地位,着力解决人民币回流机制问题,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合理改善境内外企业的双向融资需求。通过借鉴日本、新加坡经验,将上海离岸金融中心这块“金融腹地”与我国广大人民币在岸市场“经济腹地”紧密联系,使境内企业与海外人民币形成互动,充分利用境内外汇率差异降低融资成本,从政策、金融、税收等领域开发“二线管住”新方式,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离岸在岸的“桥梁”作用。
综上,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从交易计价的物质层面到人心认可的精神层面的长期过程,所以自贸区不应是为了开放而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亦不应为了自由兑换而兑换,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实体经济做支撑,需要金融市场做载体,而自贸区通过内外双重开放实现经济的再次腾飞,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新的血液和土壤。(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黄泽民:“分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融资》,2009年第5期。
[2]王元龙: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财贸研究, 2009年第7期。
[3]杨咸月,何光辉: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