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为天台山国清寺。走过中国许多寺庙的僧徒行客,莫不赞叹国清寺。天台山以“佛国仙山”闻名、国清寺极具特色:五峰环抱,面积宏大,寺观依山而筑,大小殿堂逐级抬升,大雄宝殿位于最高处。然而该寺的特色中的特色还是:早晚从寺庙中飘出的音乐声:
旋律平和舒缓迥萦于五峰上空、使寂静的山林显得更加寂静,天台山的佛教音乐就诞生于此寺。
佛道音乐是指佛、道诵经音乐。如今佛道音乐已成会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影响最深最广的宗教音乐。天台山佛道音乐不但具备一般宗教音乐的赞、偈、咒、白等特点外,还极具自已独特的个性。首先是历史悠久性。天台山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是中国佛教最早的宗派。陈隋时,一代佛学大师智顗法师携众弟子来到天台山,在此创立了佛教“天台宗”。天台宗的思想影响海内外、其创始人智顗法师、德智兼备、隋炀帝授其智者称号。合唱《智者大师礼赞》的旋律带有庄严的颂赞、敬仰和缅怀之情:
在整首颂赞的乐曲中,仿佛能听到盛行于隋唐时期的乐曲《六幺》和《霓裳羽衣曲》的余音。据说:智顗大师在世时就重视《天竺乐》等乐曲在寺院颂唱。由于大师的重视和提倡,一千多年来在天台山的国清寺、万年寺、华顶寺、高明寺等寺观,使终是梵音袅袅、绵延不续。
其次是天台山佛道音乐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式的多姿多彩。佛教音乐主要有《吉祥平安》《智者大师礼赞》《南无阿弥陀佛》《天台清音》等。天台山道教音乐,以道教南宗洞经音乐为代表,它是在保持中国古老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的元素,产生了自已独特的音乐风格,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所唱诵的音乐,其中赞、颂,常常用于早晚课,道教音乐有:《清》《和》《二十四愿》《礼拜玉皇天尊》等。音乐形式也多种多样,交替重叠。有器乐曲的合奏、五重奏、独奏;有女声独唱,女声合唱;有男声独唱、男声合唱及男女声重唱等等。在音乐语言和音乐色彩的抉择和使用中也变化交替、多姿多彩。在演奏器乐曲《和》时、当听众感情刚进入庄严肃穆的音乐氛围时,这时一群道姑从台上飘然而出,她们婉约、轻柔、悠远的歌声、仿佛从天际深处飘来:
音乐语言和音乐色彩的变化、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激起听众强烈的感情共鸣。演奏器乐曲《吉祥平安》时当乐曲发展到再现部高潮时,舞台后面的右面出现男声合唱队员、左面飘女声合唱队员。器乐、女声、男声、三种不同的音乐色彩交融在一起、回响在演出大厅;
这三支旋律线犹如一道色彩艳丽的音乐彩虹呈现在舞台上、给听众以惬意的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
天台山佛道音乐的第三个特点是:她用音乐语言表现了佛道思想的精髓、深化了教义中和仁慈、宽容待人的人情、人性美、宣扬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人生观。
天台山也是道教南宗的发源地,其创立者张伯端是天台人。天台山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的主要教观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持该观的道长叶宗宾、在一个月白风清的静夜、独自一人攀登上琼台的仙人座、抬头是蓝天皓月、俯首是万丈深谷。在此情此境下就情不自禁地哼出如下简洁的旋律:
这声音悠长深远、有一种“天意从来高难问”的高旷深邃的意境。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曾提出“天籁”的音乐境界说。“籁”是声响、顾名思义“天籁”即天然音响、据活了108岁的叶宗宾道长回忆说:在此情此境下,怎不使人“心源清、气海静”。我想这哼出的声响也该是“天籁”之音。器乐合奏《清》就是对这种境界的发展和延伸:
这柔美、优雅的旋律、徐和舒缓的节奏、表达了道家的“地法天、天法地、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女声小组唱《愿》、美好真诚地唱出人们的“愿”:愿国安民丰时和岁稔、愿慈心下气恭敬一切、愿广行方便普济众生……这二十四愿也唱出了儒、释、道三教相融的真髓之处、佛教的慈悲宽宏、道家的清心寡欲、儒家的仁义爱国。也把教义中极富人情味的人情、人性美渲泄得淋漓尽致。
天台山佛道音乐的第四个特点也是最大的特点是;县领导重视和文化局领导的亲自抓;文化馆领导和音乐干部的认真负责;僧尼、道长、音乐爱好者三位一体的同台演出。犹如写一篇美文,必须是从大处着眼,细处落笔。县、局领导从大处指示;要挖掘提炼天台山佛道音乐的精华,为创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文化馆领导和音乐干部却从小处着笔,他们身先士卒,首先自已成为乐队的骨干和合唱队员的骨干。天台山民乐团除了在本县基层宣传演出外还奔赴杭州、宁波、台州、南京、上海、乃至北京国家大剧院(成为第一个县级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首例)等全国各地演出。演出佛道音乐时年轻的法师释礼兴身披黄色袈裟登台击奏大鼓助阵、精湛的鼓艺获得热烈的掌声。演奏道教音乐《和》时,桐柏宫主持张高登头披紫阳巾、身着深色道袍带领众道徒,登台作斋醮等表演。为器乐合奏添姿添彩。佛道音乐在我们民族的宗教史、民族音乐史和对外的文化交流史上都有其独特价值所有这一切,犹如阳光雨露,使天台山佛道音乐这朵奇葩,绽放得更美好更艳丽。
注:以上谱例《和》《吉祥平安》《清》取自邱铜童根据天台佛、道音乐改编选段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文化馆)
旋律平和舒缓迥萦于五峰上空、使寂静的山林显得更加寂静,天台山的佛教音乐就诞生于此寺。
佛道音乐是指佛、道诵经音乐。如今佛道音乐已成会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影响最深最广的宗教音乐。天台山佛道音乐不但具备一般宗教音乐的赞、偈、咒、白等特点外,还极具自已独特的个性。首先是历史悠久性。天台山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是中国佛教最早的宗派。陈隋时,一代佛学大师智顗法师携众弟子来到天台山,在此创立了佛教“天台宗”。天台宗的思想影响海内外、其创始人智顗法师、德智兼备、隋炀帝授其智者称号。合唱《智者大师礼赞》的旋律带有庄严的颂赞、敬仰和缅怀之情:
在整首颂赞的乐曲中,仿佛能听到盛行于隋唐时期的乐曲《六幺》和《霓裳羽衣曲》的余音。据说:智顗大师在世时就重视《天竺乐》等乐曲在寺院颂唱。由于大师的重视和提倡,一千多年来在天台山的国清寺、万年寺、华顶寺、高明寺等寺观,使终是梵音袅袅、绵延不续。
其次是天台山佛道音乐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式的多姿多彩。佛教音乐主要有《吉祥平安》《智者大师礼赞》《南无阿弥陀佛》《天台清音》等。天台山道教音乐,以道教南宗洞经音乐为代表,它是在保持中国古老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的元素,产生了自已独特的音乐风格,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所唱诵的音乐,其中赞、颂,常常用于早晚课,道教音乐有:《清》《和》《二十四愿》《礼拜玉皇天尊》等。音乐形式也多种多样,交替重叠。有器乐曲的合奏、五重奏、独奏;有女声独唱,女声合唱;有男声独唱、男声合唱及男女声重唱等等。在音乐语言和音乐色彩的抉择和使用中也变化交替、多姿多彩。在演奏器乐曲《和》时、当听众感情刚进入庄严肃穆的音乐氛围时,这时一群道姑从台上飘然而出,她们婉约、轻柔、悠远的歌声、仿佛从天际深处飘来:
音乐语言和音乐色彩的变化、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激起听众强烈的感情共鸣。演奏器乐曲《吉祥平安》时当乐曲发展到再现部高潮时,舞台后面的右面出现男声合唱队员、左面飘女声合唱队员。器乐、女声、男声、三种不同的音乐色彩交融在一起、回响在演出大厅;
这三支旋律线犹如一道色彩艳丽的音乐彩虹呈现在舞台上、给听众以惬意的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
天台山佛道音乐的第三个特点是:她用音乐语言表现了佛道思想的精髓、深化了教义中和仁慈、宽容待人的人情、人性美、宣扬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人生观。
天台山也是道教南宗的发源地,其创立者张伯端是天台人。天台山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的主要教观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持该观的道长叶宗宾、在一个月白风清的静夜、独自一人攀登上琼台的仙人座、抬头是蓝天皓月、俯首是万丈深谷。在此情此境下就情不自禁地哼出如下简洁的旋律:
这声音悠长深远、有一种“天意从来高难问”的高旷深邃的意境。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曾提出“天籁”的音乐境界说。“籁”是声响、顾名思义“天籁”即天然音响、据活了108岁的叶宗宾道长回忆说:在此情此境下,怎不使人“心源清、气海静”。我想这哼出的声响也该是“天籁”之音。器乐合奏《清》就是对这种境界的发展和延伸:
这柔美、优雅的旋律、徐和舒缓的节奏、表达了道家的“地法天、天法地、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女声小组唱《愿》、美好真诚地唱出人们的“愿”:愿国安民丰时和岁稔、愿慈心下气恭敬一切、愿广行方便普济众生……这二十四愿也唱出了儒、释、道三教相融的真髓之处、佛教的慈悲宽宏、道家的清心寡欲、儒家的仁义爱国。也把教义中极富人情味的人情、人性美渲泄得淋漓尽致。
天台山佛道音乐的第四个特点也是最大的特点是;县领导重视和文化局领导的亲自抓;文化馆领导和音乐干部的认真负责;僧尼、道长、音乐爱好者三位一体的同台演出。犹如写一篇美文,必须是从大处着眼,细处落笔。县、局领导从大处指示;要挖掘提炼天台山佛道音乐的精华,为创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文化馆领导和音乐干部却从小处着笔,他们身先士卒,首先自已成为乐队的骨干和合唱队员的骨干。天台山民乐团除了在本县基层宣传演出外还奔赴杭州、宁波、台州、南京、上海、乃至北京国家大剧院(成为第一个县级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首例)等全国各地演出。演出佛道音乐时年轻的法师释礼兴身披黄色袈裟登台击奏大鼓助阵、精湛的鼓艺获得热烈的掌声。演奏道教音乐《和》时,桐柏宫主持张高登头披紫阳巾、身着深色道袍带领众道徒,登台作斋醮等表演。为器乐合奏添姿添彩。佛道音乐在我们民族的宗教史、民族音乐史和对外的文化交流史上都有其独特价值所有这一切,犹如阳光雨露,使天台山佛道音乐这朵奇葩,绽放得更美好更艳丽。
注:以上谱例《和》《吉祥平安》《清》取自邱铜童根据天台佛、道音乐改编选段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