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注重了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引导学生多边探究,“玩转”计算。下面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整十数、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③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学生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重点。增强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学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难点。口算原理的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应着重采用多边探究的教学方法。
2.学法。笔者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力求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出问题
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为此,设计以下情境:
情境①:“孩子们,我的女儿和你们一样也是位三年级的小朋友。放学回家后,她经常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来考我。记得二年级的时候她给我带回来一道这样的题:班主任老师买了6支铅笔,要奖励给2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支铅笔?谁来替老师回答这个问题?”
情境②:“昨天晚上,我的孩子又给我带来个这样的问题(课件出示:80支铅笔,要奖励给2个班。)我一看,咦,缺什么?谁来提个问题?”
【设计意图: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并且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环节二:多边探究,解决问题
互动一:自我互动。80支铅笔,要奖励给2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得多少支?学生独立思考,借助自己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应将单调的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赋予每个算式生活的气息;而将抽象的计算算理融合到具体情境中,赋予计算“活”的灵魂。在理解算理时,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初步感悟和理解算理。】
互动二:生生互动。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操作,把8个10,平均分成2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交流明确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三:师生互动。“你们是怎样想的?谁来说说?”(说不完整的要补充,教师要及时提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算理,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明确算理,抽象出口算方法。同时,再展现学生独特的口算方法,体现方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环节三:小试牛刀,巩固新知
基本练习,进一步明确算理,巩固口算方法。
90÷3= 50÷5= 40÷2=
环节四:类推方法,拓展延伸
600÷2= 6000÷2=
回答完后,各点一名同学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渗透类推的学习方法,增强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环节五: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引出问题:你能不能用刚学过的知识解答这个题呢?(出示课件:120枝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几枝?)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和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也为小组有效交流提供基础,进一步渗透类推的数学方法。】
环节六:应用新知,激趣练习
1.基本练习。
240÷3= 480÷8= 320÷4= 300÷6=
2.激趣练习:男生女生对对碰。
环节七:个性总结,提炼升华
设置两个开放性的问题: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学生能说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感悟到的方法、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独到见解、体会或者某个同学的精彩表现等,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本课的思路;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探究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环节八:布置作业,深入训练
设计两层作业,一是练习口算,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方法;二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练习,层层深入,步步递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整十数、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③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学生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重点。增强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学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难点。口算原理的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应着重采用多边探究的教学方法。
2.学法。笔者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力求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出问题
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为此,设计以下情境:
情境①:“孩子们,我的女儿和你们一样也是位三年级的小朋友。放学回家后,她经常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来考我。记得二年级的时候她给我带回来一道这样的题:班主任老师买了6支铅笔,要奖励给2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支铅笔?谁来替老师回答这个问题?”
情境②:“昨天晚上,我的孩子又给我带来个这样的问题(课件出示:80支铅笔,要奖励给2个班。)我一看,咦,缺什么?谁来提个问题?”
【设计意图: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并且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环节二:多边探究,解决问题
互动一:自我互动。80支铅笔,要奖励给2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得多少支?学生独立思考,借助自己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应将单调的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赋予每个算式生活的气息;而将抽象的计算算理融合到具体情境中,赋予计算“活”的灵魂。在理解算理时,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初步感悟和理解算理。】
互动二:生生互动。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操作,把8个10,平均分成2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交流明确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三:师生互动。“你们是怎样想的?谁来说说?”(说不完整的要补充,教师要及时提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算理,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明确算理,抽象出口算方法。同时,再展现学生独特的口算方法,体现方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环节三:小试牛刀,巩固新知
基本练习,进一步明确算理,巩固口算方法。
90÷3= 50÷5= 40÷2=
环节四:类推方法,拓展延伸
600÷2= 6000÷2=
回答完后,各点一名同学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渗透类推的学习方法,增强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环节五: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引出问题:你能不能用刚学过的知识解答这个题呢?(出示课件:120枝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几枝?)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和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也为小组有效交流提供基础,进一步渗透类推的数学方法。】
环节六:应用新知,激趣练习
1.基本练习。
240÷3= 480÷8= 320÷4= 300÷6=
2.激趣练习:男生女生对对碰。
环节七:个性总结,提炼升华
设置两个开放性的问题: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学生能说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感悟到的方法、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独到见解、体会或者某个同学的精彩表现等,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本课的思路;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探究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环节八:布置作业,深入训练
设计两层作业,一是练习口算,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方法;二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练习,层层深入,步步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