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学的现象分析与教学反思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英语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深入,英语听说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可见,国家对于综合语言技能发展的态度和要求是明朗的。同时,这也是一种教育科学的前进,尊重了语言能力发展的自然规律,尊重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本质,引导学生用这门语言去听说、去与外界交流。
  然而多少年来,大多数的学生跳不出“哑巴”英语的阴影。客观来讲,一贯的英语教学都受到了母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书面英语上。无论是词汇、语法、阅读与写作都是在书面上进行,这使学生在学好书面英语的同时,也产生了书面语言的依赖,听说能力的发展就远远落在了读写能力的后面。以往即便老师让学生读课文,也仅仅是停留在了增加发音熟练度和语感的层面,输入的也是外在的资料,少有生成性的口头产出活动,更没有这方面的考查。听力在考试中有所体现,但是一直以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先入为主的限制了听的思维,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听力练习时会很焦虑,没有书面的选项就不知所措或者听不下去。“瘸腿儿”的教学带来的是畸形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学思想的转变是势在必行的。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在2014年4月的研修活动中对一线高中英语教师做了一个问卷和讨论调查。调查显示,目前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对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以前);忽略引导和必要的拓展;不能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体现不出教师的指导作用,缺乏技能策略的指导与培养。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听说教学的发展,也让本该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变得缺乏生机,甚至有的时候我们的教学做的不到位还会反过来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机械化的应试教学模式也会打消学生学英语的热情。
  那么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从教师自身出发,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三点提升。
  一、思想的提升
  思想的提升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对这门语言的尊重,审视自身的责任。作为教外语的人,其实本质上也是这门语言的参与者和传播者,我们的责任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这门语言与外界交流。并且,交流的方式该是多样化的,重视实际交际的策略的培养,思想不能被考试绑架。另一方面,了解语言的习得规律,强化科学教育思想。语言技能的发展应该是均衡的,听说读写能力齐发展,在教学中要兼顾和整合各种能力的训练,不能有“听力练习见效慢又耽誤时间,考前再练也不迟”的功利想法。本身语言学习就是一个渐进的、积累的过程,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去习得,慢慢转化成能力。
  二、教法的提升
  由于受传统中不重视听力教学的思想的影响,某些听力课在设计上流于形式,为了做听力题而听,教师没有在听前或在听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和策略的引导,听后也没有必要的巩固措施或拓展内容,没有生成性创造性的讨论,口头表达等语言输出活动。“听——对答案”的教学模式使听说教学变了味道,仿佛听的不是活生生的语言,活动也不是为了提升能力而存在了。想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就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认知图示理论认为,新知都是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的已知和新知之间搭好台阶。在听前有效的引入,指导和说明,比如材料中涉及的一些关键性的新词,词组或句型结构,为学生排除理解之外的干扰因素,这样一些听力稍差的学生在听的时候,就不容易滋生烦躁情绪和产生挫败感,能听的进去。听力活动设计要分层次,按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符合学生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听的实际意义。比如我们实际生活中听一段材料的首要目的是明确大意,同时除了获取直接信息,我们有时还需要判断言外之意或者推理判断观点意图。所以,听得活动要围绕自然听说的特点设计,教师要做好语料分析,从中提取可以训练某种能力的内容重点训练。同时,听的内容来自外在,而学生学语言的目的是能自主表达。所以,在听后切不可忽略围绕听的内容进行口头表达的活动,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锻炼学生用语言思辩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拓展
  教学中常见现象是教师对教材持崇拜的态度,对听力材料统统不加分析选择一律照搬,没有考虑所教学生知识能力和接受能力,期间学生接受程度如何,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听力欲望和兴趣,教学效果如何,都没能体现出来。其实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的内容对于本校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难度较大,且内容较多,语速快,听力活动少而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完全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听力水平,对于篇幅较长的听力文章,删减部分内容或完全舍弃,对那些相对繁杂的题型,也可做一些改编,如可以把问答题改为捕捉关键词的填空题,也可以改为学生熟悉的选择题,或正误判断题,或重新设计部分习题。而且听力材料用作单元话题的导入常常比图片文字更鲜明,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为听和说的内容比冷冰冰的文字要活跃得多,受青少年喜爱,一种能用感官充分参与的语言才是能够永远传播下去的语言。
  总而言之,听说教学处理的是看不见的文字,比看得见的书面文字更复杂。即将到来的高考英语改革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意味着思想、教法等各方面的全方位转变。但是我想,老师们一定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钻研出新方法适应教学要求。希望我们可以将工作做得更好,完成英语教师的使命。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将区域活动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现状和兴趣点,本着目的性、层次性和丰富性的原则设置了美工区、操作区、玩具区、图书区和表演区。最初孩子们非常喜欢,但是由于活动区中活动材料变化不大,孩子们逐渐的没有了兴趣。于是我们开始尝试把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与主题活动有机的结合。这种结合主要是指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时要找到幼儿原有水平、兴趣
期刊
教育天地在呼唤“课改”,写作园地在呐喊“创新”。其实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直在朦胧中为“创新”二字步行摸索。  时装表演令多少时髦之族倾情,而身为教育一族,顿觉“有失体统”;时装商店叫多少俊男靓女大显风骚,可我们望而却步,担心的是囊中羞涩。我们默默地站在为人师表的讲坛上,精神可嘉,但我们也需放眼世界,别再领着无稚的队伍雾里看花。那我们就欣赏着人家的时装去悟我们的创作之道吧!  一、时装与时代并肩而
期刊
自从我校各个教室里增添了多媒体设备后,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总离不开它。因为有了它,我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变得兴味盎然,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我在制作《桂林山水》课件时,选择了符合课文内容的景物画面,录制了符合课文内容的音乐、歌曲,使课件形、声、色之间浑然一体、相互协调,形成了最佳组合的整体效应。在整个选择素材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符合课文内容的材料,优化组
期刊
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地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佟乐泉语)。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类型的生字采取不同的教法。  若要让学生顺利通过识字关,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生字学习中时时碰撞出火花,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效率,综观进入新课改后所涌现的多种教材版本的识字设计,无不体现出“趣”“效”双赢的识字特点。那么,在具体的课
期刊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大学美术专业招生必考的科目。目前我们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进入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深造的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艺考生培训担负着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学员的任务,学生的专业辅导课就是我们的阵地。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应有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打好艺术造型的基础,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较好的
期刊
何谓美育?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实施美育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课上通过多种手段挖掘素材,提高学生的审美  蔡元培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信息技术课中也有绘画,简
期刊
众所周知,培智学校的学业评价一直是培智学校在教学评价改革中的一个难题,而造成难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学生复杂的残障种类、较大的残障程度差异、学习异常困难甚至有的残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等因素,是造成学业评价难的主要原因。那么针对这些困难,如何尽力做到较全面掌握残障学生的学业状况,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学业评价,从而更好的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同时也达到考察教师教学业绩呢?  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逐步
期刊
一、正确认识作文焦虑  面对语文考试,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写作文,150分的总分,作文占了60分,这样大的比值让学生觉得紧张,实际上作文焦虑属于考试焦虑的一种具体表现,而考试焦虑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考试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面临考试时过分恐惧,出现无法克制的紧张。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因此具有考试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时,适度的焦虑有利于集中精力,会激发人身体的
期刊
这几年,项目教学逐渐被很多幼儿园追捧。它的教育理念符合《指南》的精神,形式易于幼儿接受,并有效地促进幼儿开展活动。我园也将其作为园所课程来进行研究。经过这一年来的实践,发现对教师成长有了一定的成效。  一、项目教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一)项目活动助力教师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我在教师培训中借鉴项目教学模式来组织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这样,既可以帮助教师们亲身感受这一教学模
期刊
一、“课标”要求、现实问题需要强化理解力的培养  (一)强化理解力的培养,落实“课标”阅读要求  《课标》明确地提出了“理解能力”的概念,要求将对文本的理解,转变为学生语文阅读实践的能力。在“评价建议”中还具体强调:对精读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阅读是创造性的文本理解过程,是读者把读物内化为自身知识和观念的过程。文本的理解在于文本意义的生成,
期刊